第840章 遙相望

宋軍東路,王審琦與楊光義兩位大將,各自統率着五萬禁軍精銳,沿途如滾雪球般徵召地方兵馬,及至海州北部,已匯聚成一支八萬之衆的雄師,與林仁肇、林居裔所部遙相呼應,形成對峙之勢。這八萬兵馬,甲冑鮮明,士氣如虹,誓要與吳軍一決高下。

而宋軍的主力,則是由趙匡胤親自掛帥,他端坐龍駒之上,目光如炬,麾下党進、王政忠、高懷德、田重進、米信等幾十位大將軍,皆是武藝超羣,智勇雙全之輩,他們簇擁着趙匡胤,如同衆星拱月。

二十萬禁軍,鐵騎如龍,步卒如牆,從宿遷浩浩蕩蕩而出,直指海州,其勢不可擋。

趙匡胤此行,不僅是要圍剿吳軍,更要親眼見一見那個傳說中的蘇宸。

這個名字,在汴京城內已經傳頌多年,從最初的詩詞才子,到後來的抗宋英雄,再到死而復生,助楊靈兒復辟吳國,消滅南漢,統一南方的傳奇人物,蘇宸的每一步都走得驚心動魄,讓人不得不刮目相看。

趙匡胤心中暗自思量,這個蘇宸,究竟是何方神聖?他是否有三頭六臂,竟然能夠屢次挫敗宋軍,讓大宋顏面掃地?

這一次,他要親自率領大宋的精銳禁軍和武將,與蘇宸一較高下,看看這個年輕人,是否真的如傳言中那般厲害。

隨着宋軍的步步逼近,海州地帶上空,瀰漫着濃厚的戰意。

趙匡胤與蘇宸,這兩位當世英傑,即將在這片土地上展開一場驚心動魄的對決。

此刻,蘇宸麾下雖僅調動了十五萬兵馬,與趙匡胤所率領的宋軍相比,在人數上略顯遜色。然而,蘇宸的心中卻並未因此而生出絲毫的怯意,反而充滿了自信與從容。

這份自信,並非源自於兵馬的數量或是將領的勇猛,而是源自於他那深不可測的戰術智慧與層出不窮的打法。

他深知,戰場之上,兵力多寡並非決定勝負的唯一因素,更重要的是對戰局的精準把控與靈活應變。

因此,蘇宸早已在心中盤算好了數種針對宋軍的打法,只待時機成熟,便一一施展,讓宋軍措手不及。

轉眼間,宋軍已渡過沭河,浩浩蕩蕩地逼近了沭陽,距離吳軍大營不過幾十里之遙。

吳軍大營依山傍水,地勢險要,且已修建了堅固的壕溝與防禦工事,宛如一座銅牆鐵壁,只等宋軍前來挑戰。

趙匡胤率領的宋軍雖然兵強馬壯,但面對吳軍的嚴防死守,他並未輕舉妄動。

他深知,戰場之上,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因此,趙匡胤選擇了在沭陽城外西面二十里處駐紮下來,將二十萬大軍分成數個營地,佈局嚴謹,聲勢浩大。

當天黃昏,蘇宸帶着一些親衛,出行觀察敵軍陣營,隨行的有荊泓,還有女扮男裝的彭菁菁。

目前青影衛隊,暫時交給了彭菁菁負責,保護蘇宸的安全。

蘇宸站在一處高地,拿着望遠鏡對着前方數裡開外的宋軍大營望了一會,查看宋軍的陣型,糧草隊伍,軍力實際情況。

這個地形,蘇宸已經考察多遍,對於宋軍紮營的位置,他都做過考量,做過推演。

“如果望遠鏡再強大一些,就能看得更清楚了,在這科技落後的時代,幾乎掌控了絕對的優勢!”

蘇宸輕嘆,他拿到的望遠鏡,就是吳軍機密之一,比敵軍可以多看到七八里的距離,這就是優勢,有沒有伏兵等,一眼看透。

這方面最深刻的戰爭典故,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馬陵之戰,公元前341年,魏發兵攻韓,韓向齊求救,齊王派田忌爲主將,孫臏爲軍師,率領大軍直奔魏都大梁城;魏惠王待攻韓的魏軍撤回後,即命太子申爲上將軍,龐涓爲將,率雄師十萬之衆,氣勢洶洶撲向齊軍,企圖同齊軍一決勝負。

這時齊軍已進入魏國境內縱深地帶,魏軍跟隨而來,一場鏖戰是無可避免了。

當時孫臏胸有成竹,指揮若定,他針對魏兵強悍善戰,素來蔑視齊軍的實際情況,正確判斷魏軍一定會驕傲輕敵、急於求戰、輕兵冒進,於是乎,孫臏定下一個千古妙計,那就是減竈誘敵,設伏聚殲的作戰方針。

齊軍與魏軍剛一接觸,就立即佯敗後撤,爲了誘使魏軍進行追擊,齊軍按孫臏預先的部署,施展了“減竈”的高招,第一天挖了十萬人煮飯用的竈,第二天減少爲五萬竈,第三天又減少爲三萬竈,造成在魏軍追擊下,齊軍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接連三天追下來以後,龐涓見齊軍退卻避戰而又天天減竈,便不禁得意忘形起來,武斷地認定齊軍鬥志渙散,士卒逃亡過半,於是丟下步兵和輜重,只帶着一部分輕裝精銳騎兵,晝夜兼程追趕齊軍。

孫臏根據魏軍的行動,判斷魏軍將於日落後進至馬陵,馬陵一帶道路狹窄,樹木茂盛,地勢險阻,於是孫臏就利用這一有利地形,選擇齊軍中一萬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於道路兩側,等魏軍騎兵趕到,齊軍便萬弩齊發,給魏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擊,魏軍頓時驚恐失措,大敗潰亂。

龐涓智窮力竭,眼見敗局已定,遂憤愧自殺。齊軍乘勝追擊,又連續大破魏軍,前後殲敵十萬餘人,並俘虜了魏軍主帥太子申,自此魏國元氣大傷,再也難做霸主之位了。

這個典故啓發了蘇宸:一是主帥的愚蠢,一個策略的失誤,往往會害死十萬的精兵,哪怕它們是最精銳的士卒也沒有用!

二是如果有了望遠鏡,龐涓在後方能看清楚十里之外齊軍的陣型和內幕種種,就不會上了孫臏“減竈誘敵”的大當了。

目前吳軍使用瞭望遠鏡,就會比宋軍在觀望敵情等方面,更有優勢。

蘇宸身披戰甲,走在山坡高崗上,回到吳軍的軍營,這裡無數白色的帳篷,像是一朵朵盛開的小花,散落在曠野上,戰馬的嘶鳴與秋風掃葉的聲音,交雜在一起,形成獨特的軍營蒼涼的小調。

嫋嫋的炊煙在塵土中搖搖晃晃升起,遠遠望去,就像是落日下舞動的面紗。

蘇宸回到營地,召集了各軍的將領、都統、都虞侯過來議事。

蘇宸手下,太史昭、荊泓、邊展玉,李塞冬,柴嵩雲,馬東臨,馬戰超、伍彥柔、靳暉、潘惟正等人都來了。

與宋國那些虎將比起來,這些將領都比較年輕,好在經歷了之前滅吳越、打宋軍、滅南漢的戰鬥,積累了許多經驗,又經過這三年兵法學習的沉澱,都能夠派上大用場了。

只是,蘇宸還在反覆敲打,讓衆將千萬不要驕傲,就如同三國時期的馬謖一樣,太傲了,不聽正確的軍令,擅自做主,以爲可以立功成名,結果失敗,造成蜀軍重大損失。

571.第569章 重拾父愛689.第687章 金陵失陷(中)589.第587章 測試藥效第五十六章 終相會第822章 巨大虧欠第一百零一章 詩會落幕186.第185章 文壇的另類第二十六章 武林軼事666.第664章 恨其不爭第四十八章 韓府小公子587.第585章 箐箐的成長193.第192章 女俠駕到179.第178章 才名是最好護身符第九十一章 徐府詩會(上)582.第580章 相言甚歡206.第205章 身世之謎第827章 兵圍揚州138.第138章 佈局(下)396.第394章 朝堂震動593.第591章 圍剿成功758.第756章 窮途末路404.第402章 才女的請求324.第322章 小迷妹的崇拜462.第460章 果不其然590.第588章 事出反常第八十九章 有所懷疑321.第319章 死無對證第880章 趙天子回京第794章 整編部隊第五十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179.第178章 才名是最好護身符473.第471章 分配新任務!325.第323章 情愫暗生第九十九章 甘拜下風559.第557章 臨行前叮囑685.第683章 勢在必得436.第434章 羅列不足第八十三章 酒精退燒555.第553章 捲入其中第841章 擬定作戰計劃138.第138章 佈局(下)585.第583章 分兵攻城523.第521章 朝廷任命488.第486章 黑雲都的下落358.第356章 提攜門生430.第428章 渡江西行688.第686章 金陵失陷(上)727.第725章 三面合圍674.第672章 民怨沸騰592.第590章 殺入城內560.第558章 兄妹對話600.第598章 計中有計485.第483章 方針要調整468.第466章 可怕的猜測338.第336章 三司會審672.第670章 調查幕後真相193.第192章 女俠駕到565.第563章 伏擊衝殺461.第459章 以武服人第五十七章 在商言商431.第429章 蜀國亂局283.第281章 危機來臨133.第133章 白家瓷窯第七十一章 悽然處境597.第595章 菩薩蠻426.第424章 放榜,中解元!743.第741章 終見永寧312.第310章 富國之論393.第391章 幕後線索724.第722章 援救策略第782章 復仇之心第778章 另有打算第二十八章 阻攔第858章 處置妥當445.第443章 這是個機會!595.第593章 培養嫡系第818章 大宋改兵制657.第655章 掌控自己的命運413.第411章 戲如人生768.第766章 露從今夜白317.第315章 臨危不亂第三章 禍從天降450.第448章 北上邊境280.第278章 殺出重圍307.第305章 大有來頭373.第371章 絕對子660.第658章 拉攏明顯775.第773章 兄妹談心440.第438章 提對策!673.第671章 遇害消息第806章 氣急敗壞283.第281章 危機來臨735.第733章 冊封名單253.第252章 生死與共553.第551章 常州失陷134.第134章 商議對策569.第567章 回府相見178.第177章 略懂略懂175.第174章 才名遠播178.第177章 略懂略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