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 東林書院3

bookmark

“玄臺兄還是那麼謹慎克己,此處只有你我六人,難不成其中有廠衛耳目?小弟不是非要捕風捉影,實爲找不到其他合理解釋。”但微胖老者並不覺得討論這個話題屬於禁忌範疇,不僅要討論還得討論清楚。

此人就是東林六君子之一的安希範,萬曆十四年三甲九名進士,曾任札部精膳司主事、南京吏部驗封司主事,後因犯言直諫被削籍爲民,今年剛滿三十九歲,在六人當中年齡最小,膽子卻最大,眼裡絕不揉沙子。

高個老者是薛敷教,萬曆十七年進士,從小和顧憲成一起上私塾,兩家關係緊密。他和其它五位的經歷不太一樣,屬於見勢不妙急流勇退主動辭職返鄉,性格自然更謹慎小心。

“外面雨停了,去亭中坐一坐吧。”該不該討論先帝駕崩的事情呢,顧憲成覺得安希範的推論值得重視,但不該在書院裡聊,隔牆有耳嘛。於是率先起身,提議換個地方。

東林書院東牆外有條河名曰弓河,河邊有條几十米長的木質棧道,盡頭築了座八角涼亭。天氣好的時候,顧憲成很願意到此品茶遠眺,同時也是個談重要事情的絕佳場所。周圍百十米內無遮無擋,只要別喊,任何人都無法探聽。

“沈大學士來信詳細說過,先帝當時身邊確實只有太子陪伴,貴太妃也曾提過此事,但事後太醫院十三科均無發現異常,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皆認爲皇太子沒有弒父篡位的可能,還把貴太妃斥責了一頓。”重新在涼亭石桌旁落座,顧允成隔了一會兒纔到,手裡拿着幾封函札。

“難不成世間真有如此巧合之事?”

在座的各位雖然都曾看過這幾封信,此時也不得不再拿起來重新溫習,順便在字裡行間努力尋找蛛絲馬跡。只可惜一炷香已過依舊沒找出任何疑點,安希範率先放下信紙走到欄邊,看着河面無奈的嘆了一聲。

“把信收了吧!”見狀顧憲成也不再盯着信紙玩命看了,衝弟弟點點頭,示意先把函札收起來。這些信件都是京中官員寫的,內容全是朝廷內部變故,被外人看到很是不好。

“既然如此,暫且先放一放。有關削藩的事情,諸位覺得該如何處置?”隨即雙手一拍,重新轉回到正題。

按照沈鯉信中所言,皇帝給內閣大學士們出了道選擇題,大概意思就是外察將至,誰對皇帝支持的多誰就能獲得更多的官員任免批覆。

換句話講,皇帝想拿年底的地方官員考覈當籌碼,與內閣大學士所代表的不同派系做筆買賣。哪個派系贊成皇帝削藩的提案就會得到相應的補償,比如說更多的地方官員名額。

往年在這種時候,分屬不同派系的御史言官們都和打了雞血一般瞪眼盯着。只要發現敵對派系有官員想晉升,立馬衝上去彈劾,哪怕只是望風捉影,也能影響皇帝的判斷。

這麼做的最終目的就是要獲得更多地方上的實權職務,用來安排本派系的後起之秀,鍛鍊幾年有了點政績之後再調任回京,充實本派系實力。

而皇帝通常是不直接參與鬥爭的,站在邊上喝茶嗑瓜子看熱鬧多好。哪派佔據的優勢大了,皇帝就在批覆的時候故意壓一壓,讓處於下風的派系不至於一敗塗地。

這就是最基本的平衡之道,也是最難做好的。有派系黨爭不怕,沒有才更麻煩。做皇帝的只需要把官員集團之間的爭鬥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無限趨近於平衡,啥都不用幹也能成爲千古一帝。

但今年的情況有點不一樣了,一直處於裁判員角色的皇帝突然親自下場參與了遊戲。實際上以前也有不少皇帝如此幹過,但他們玩的比較含蓄,比較擅長拉一派打一派。很少有撕下臉皮、明碼標價、公開作弊的先例。

到底該不該同意皇帝的建議呢?各派官員全沒了主意,忙不迭的私下裡聚會商討對策,三三兩兩的快馬載着信使,從開城門到關城門不停歇的向南狂奔。

“這是個死局,除非能摒棄前嫌統一號令,否則光靠我們根本無法和聖上對抗。”對面顧憲成的提問,率先回答的還是錢一本。

“是啊,沈肩吾頭一個就不會配合。只要我們敢出頭,他馬上就會同意聖上的條件,連帶着一大批官員也會跟進。就算我們最終阻止了聖上削藩的打算,拿不到足夠的任命升遷名額必定傷了元氣,逐漸被排擠出朝堂。”

這時顧允成收好書信走了回來,剛好聽到錢一本的結論,也跟着附和。朝堂裡的格局都是明的,齊楚浙黨官員抱着團共進退,勢力最大;宣黨、昆黨、秦黨規模比較小,哪邊有便宜就往哪邊倒。

東林黨屬於從南直隸勢力中分裂出來的後起之秀,時日尚短,眼下還無法單獨對抗齊楚浙官員組成的集團,一旦帶頭反對皇帝的削藩打算,保不齊就會成爲各派的衆矢之的,最先被從朝廷中清理出去。

“當今聖上真的要削藩嗎?”錢一本說的沒錯,這就是個死局,只能隨大流,無法逆流而上,連置身事外都不成。面對這種局面顧憲成也沒有回春妙手,不過他想得更多,不僅僅是朝廷格局,還有皇帝的所作所爲。

說起削藩,東林派系的成員有一個算一個都會拍着巴掌叫好。這個困擾了大明帝國上百年的毒瘤,早就該被切掉了。

只可惜歷任皇帝爲了維護局面穩定誰也不肯輕舉妄動,反正宗室開支大部分由國庫裡拿,與自身利益比起來,國家窮點、百姓苦點、軍隊弱點,都算不上關鍵。

現在突然出現一位有魄力的皇帝打算要對頑疾動手了,向來以廉政奉公、革除積弊、開放言路、反對權貴貪贓枉法爲己任的東林派系官員自然是從心底歡迎的,至少不反感。

但有個問題讓這些東林黨人們無法表明支持的態度,誰也不清楚皇帝爲何突然要去碰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萬一是有人在背後搗鬼,藉此來打擊朝中敵對勢力,那貿然表態並參與進去就會中圈套吃大虧。

這就叫政治,只要加入了遊戲圈子就不能再以尋常眼光看待問題。一切都要以利益得失爲準則,沒有好壞、沒有對錯、沒有敵我。

誰偏離了這個準則誰就會被遊戲淘汰,無論理想多麼豐滿,目標多麼偉大,只要參與了這個遊戲就很難不按照規則運行,東林黨也不例外。

242.第242章 決戰紫禁城4第973章 日新月異574.第574章 小藥治大病2591.第591章 鐵軌048 兩宮皇太后305.第305章 南海匪患4第1115章 咖啡館659.第659章 不詳之路第1114章 阿拉伯的勞倫斯6371.第371章 點 線 面365.第365章 好運來了誰也擋不住192.第192章 放棄第1056章 股票交易2462.第462章 士別三日2第824章 僅僅是開始280.第280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2第1032章 能買就不搶616.第616章 可惜有點晚第747章 富峪城435.第435章 總參謀部第781章 大洋的洗禮521.第521章 普天同慶463.第463章 種植園251.第251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623.第623章 呂宋特區第757章 歐洲的戰火507.第507章 悄悄進行的軍改495.第495章 若要人不知第1005章 兩大洲的碰撞453.第453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2259.第259章 天高皇帝遠587.第587章 種族天賦391.第391章 陸軍124.第124章 小疏忽425.第425章 挾之以威 誘之以利318.第318章 早朝發難155.第155章 內憂外患3(白銀盟主8)第1116章 喜憂參半146.第146章 銀貴(白銀盟主5)第964章 小琉球大基地577.第577章 最後的榮譽第107章 十王府5(盟主加更2)第1118章 大軍南下第754章 荷蘭特使第951章 還有時間第1106章 內疚012 沈大學士525.第525章 反應遲緩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054 徐光啓263.第263章 天高皇帝遠5第819章 無奈之舉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第686章 致命缺陷311.第311章 分贓320.第320章 臨陣倒戈第910章 時間不夠第785章 下個蛋就跑第738章 《大明律》472.第472章 塞王3579.第579章 最後的榮譽3262.第262章 天高皇帝遠4第995章 窮瘋了633.第633章 弱國無外交第967章 小琉球大基地4第1017章 死咬不放010 經筵第1100章 艦船雲集第1017章 死咬不放315.第315章 大才!第1008章 海上輕騎兵340.第340章 有錢大家賺第1108章 靈感第918章 南海戶 北行宮第1032章 能買就不搶第1094章 地球聯邦2第975章 日新月異3第1033章 賺大了302.第302章 南海匪患第750章 新軍制3270.第27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6第1006章 兩大洲的碰撞2173.第173章 司馬遷二世388.第388章 美中不足第773章 司令加艦長第1106章 內疚609.第609章 兵者詭道也477.第477章 海關法第113章 會試和京察2240.第240章 決戰紫禁城2239.第239章 決戰紫禁城268.第268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4230.第230章 遼東鉅變4571.第571章 馬尼拉灣海戰2584.第584章 糧草先行第115章 九卿逼宮2第1087章 歐洲有變252.第252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2031 李贄2第1005章 兩大洲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