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8章 內蒙古2

bookmark

第838章 內蒙古2

這意味着什麼呢?很重要,相當於土默特、喀喇沁和科爾沁三部正式劃歸了大明帝國版圖,雖然享有比較高的自治權,卻也要接受大明朝廷的監督與管理,包括軍事和民政各方面。

而那三座城就是三架牢籠。從此以後,三部的首領和貴族大多要居住在城內,在生活條件和舒適度提高的同時,自由度隨之降低,更容易被大明軍隊攻擊。

從大明帝國的角度出發,這也是件好事。雖然收不到多少稅賦,還要擔負起救災的責任,卻省去了大筆軍費。如果能大力發展農牧業,過些年有可能不再成爲經濟包袱。

從三個部落的角度出發,也不算壞事。隨着察哈爾部的北遷,漠南的局勢已經很明朗了。大明帝國一支獨大,即便三部聯合起來也無取勝的希望。

而大金國更是自顧不暇,被死死堵在了遼東地區動彈不得。該如何應對目前的局面呢?在這個技能上如果蒙古部落說第二,就沒人敢當第一。

北方遊牧民族向來是牆頭草,誰強大就依附誰。匈奴、突厥、蒙古都是這麼來的,全是由千百個小部落互相吞併組成,現在再來一遍就是了。

至於說頭狼具體叫什麼、信仰什麼,根本無大所謂。想讓族羣延續下去,就得隨時隨刻準備改名。

在這一點上科爾沁部的奧巴大臺吉必須稱得上眼光長遠,目光如炬。在少郎城剛剛建好時他就感覺到了大勢已去,果斷撤回了本族兵馬,不再接受林丹汗的召喚。

事實證明他的選擇無比正確,如果再跟着林丹汗混,不光會讓本族青壯大量死傷,還會引起大明帝國的記恨,搞不好就得跟着察哈爾部一起北遷了。

緊接着他又悄悄派人前往喀喇沁部,主動與大明駐軍取得聯絡,明確表達出了和談的意願。如果說第一步選擇對了,那這第二步就是點睛之筆。

要是等林丹汗徹底敗退時再選擇談判,那就不是和談了,而是乞和,在待遇上相差甚遠,沒準會被同爲漠南蒙古的土默特和喀喇沁兩部趁機吞併。

至於說最終談成了這個樣子,那也是萬不得已。但凡林丹汗能硬氣一些,拼死讓明軍付出應有的代價,剩下的漠南蒙古三部也不會落到寄人籬下的地步。

連漠南蒙古最強大的察哈爾部都不戰而退了,誰還敢正面對抗大明陸軍呢?最主要的是剩下的三個部落也不齊心,各懷鬼胎,無法在談條件的時候一致對外。

委屈點就委屈點吧,好歹保住了部落首領的權力,還能白得一座城市居住。有了來自內地漢人商隊的貨物補充,今後的生活質量肯定會提高不少,聊勝於無吧。

從洪濤的角度出發,這個約定是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妥協產物。在仔細權衡了利弊之後,爲了儘早解決女真人的威脅,不得不先把條件放寬鬆些。

至於說約定之後會不會對今後的政策產生不可逆的影響,那是肯定的。因爲約定內容一經公佈,這三支蒙古部落從法理上就屬於大明子民了。

而做爲大明皇帝,怎麼可以對子民出爾反爾呢?若想讓大家都遵守規矩,首先自己就要遵守規矩,這一點是堅決不能違背的。

但也不是無解,這時候就要比誰更具備政客的無恥技能了。洪濤相信在這方面可以遠超三支蒙古部落首領,只是這樣的盤外招用一次就少一個,不到迫不得已時最好省着點,日子還長啊。

既然是提前說好的條件,大明皇帝又親自抵達了八卦城,簽約過程進行得無比順利。如果不是有一些部落特有的儀式要舉行,一個下午就能結束。

“汝愚,此去歸化城要注意幾點。第一,當地氣候乾燥,晝夜溫差大,風沙大。你是江南人士,記得多喝水,留意身體。

第二,遇事不必慌,有兩千陸軍在沒人能在短時間內破城。更不要去幹涉陸軍的事務,有軍事方面的問題先與杜鬆商量,再做決定。

第三,放下身段去主動熟悉牧人的生活習慣,多設身處地的爲他們想一想,用實際行動樹立規矩,不要高高在上俯視衆生,完全憑藉強硬手段是無法治理好地方的。

第四,不是特別關鍵的事情,沒必要非等朝廷和朕同意,可以邊實施邊上報。

第五,除了陸軍不要相信任何人,更不要讓牧人隨意出入防區。想交易可以在城外單獨建立集市,讓商人和牧人自己去討價還價,官府不要橫加干涉。

就這麼多了,杜鬆,你是老邊軍出身,如何與牧人相處應該比朕明白。此去要與方大學士多溝通多交流,多以國事爲重。”

既然來了一次,洪濤也沒急急忙忙往回趕,足足在城裡住了三天。在新任的內蒙古總督方從哲、陸軍參謀同知杜鬆等人要跟隨卜失兔一起返回歸化城時,還親自出城相送,嘮嘮叨叨的叮囑出去好幾百米。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可能是被遼闊的草原所感染,也可能是上歲數了容易動情。方從哲看着漸行漸遠的背影,突然在馬車上施起了大禮。

曾幾何時,這個身影剛剛出現在丹陛之上時顯得那麼單薄無助,每次入宮問對都不語先笑,顯得毫無城府。內閣大學士李廷機曾在私下評價皇帝的笑容有癡呆之嫌,自己也深以爲然。

誰能想到就是那個笑起來癡癡的年輕皇帝,通過幾次有驚無險的亂局,不聲不響的把控了朝政大權,開始對大明帝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造。

新政的效果有目共睹,即便是受到皇權打壓最重的江浙官僚集團也不得不承認皇帝掙錢很有一套,越來越少在這個問題上糾纏了。

殊不知皇帝最拿手的不是掙銀子,而是打仗。從突襲安南升龍府開始,十多年來大大小小打了十幾次,無一敗績。且每打一次,軍隊就強壯一分,朝廷就富裕一點,窮兵黷武這個詞到了景陽皇帝這裡好像失效了。

不知不覺間,放眼北望,偌大的漠南地區居然加上個內字,成了大明屬地。沒有了金戈鐵馬、狼煙四起、烽火連年、馬革裹屍。只剩下漢蒙一體、安居樂業。

523.第523章 萬事俱備334.第334章 血色之夜089 報紙595.第595章 林丹汗072 滿朝反對聲(求推薦、收藏、月票)第859章 安南內附第1102章 艦船雲集3第948章 一鯨落萬物生387.第387章 工業基地004 體會414.第414章 京城保衛戰9第1040章 都是白菜價4第1042章 規劃亞洲275.第275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11151.第151章 大騙子!第1013章 中場休息2652.第652章 新時代的開啓第872章 百聞不如一見第1016章 進退兩難392.第392章 陸軍2598.第598章 八旗第974章 日新月異2第1068章 豪華陣容第979章 草原和大海第894章 破陣573.第573章 小藥治大病第668章 利益共同體第1065章 歐洲分行第111章 搖旗吶喊第771章 漢級120.第120章 只武,不舉!476.第476章 海關086 收買宦官心057 順手牽羊第989章 破局第1049章 最後一塊拼圖5279.第279章 意料之中的意外297.第297章 二桃殺三士2第711章 金融工具第993章 百思不得其解2第766章 刑不可知,威不可測619.第619章 大魚跑了第919章 人口第695章 文武全才022 李之藻057 順手牽羊092 遼東李家第854章 意欲何往?第858章 出其不意288.第288章 開海的準備412.第412章 京城保衛戰7第859章 安南內附269.第269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5第104章 十王府2346.第346章 馬尼拉大帆船2第698章 仙書453.第453章 阿爾布雷希特七世2第780章 尼科巴羣島2第914章 叔爺的背刺第794章 將計就計第733章 臣子葬沙場第1080章 都套上轡頭302.第302章 南海匪患第848章 識時務者爲俊傑548.第548章 大魚第112章 會試和京察第685章 見面不如聞名第1028章 收外喀爾喀245.第245章 一場空3642.第642章 又是他!663.第663章 圖謀甚遠622.第622章 開疆拓土2第1115章 咖啡館377.第377章 消失的營地441.第441章 日新月異第963章 帶着朝廷一起走第815章 秘密工作第671章 孤軍受困第110章 無波無瀾431.第431章 論功行賞2136.第136章 對臺戲129.第129章 工業基礎第897章 現成的傀儡016 先露一小手第879章 自找苦吃538.第538章 船廠鎮485.第485章 賣個破綻221.第221章 意外2169.第169章 三十六行6第1019章 戰爭的規矩092 遼東李家333.第333章 開不一樣的海第753章 新軍制6285.第285章 鹼廠第1085章 初探美洲4第975章 日新月異3第1017章 死咬不放556.第5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47章 又是個陰謀090 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