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朕養萬兵,不費姓一粒米

bookmark

要打印的東西不多,楚禎很快上樓,看到他們正圍着幾包東西看,林黛玉坐沙發上,明確的說這就是土豆和番薯。

“我定的種子終於到貨了。”

楚禎笑道。

“到貨?”

李清照頗爲好奇,指了指那些土豆,“店鋪裡買不到嗎?”

楚郎君能買很多神奇東西,反而看似普通的東西買不到。

“我們這的種子是專門生產……專門育種出來的,只能種一次,種出來只能吃,不能留種。”

“啊…”

李清照幾人聽了,只覺得滿滿不可思議,買的糧種居然只能種一次。

朱元璋問:“你們這一畝地能收多少米?”

“一千斤左右。”

“一千……”

即使是不通農事的林黛玉,也吃驚於這個數字。

“畝產一千斤稻米……”

李世民在心裡算了下,臉上表情精彩:“據我所知,一畝水田一年不過產三百斤,若是能畝產千斤……”

不知能活多少百姓!

“不可能。”

楚禎打斷秦王的幻想,“我們這的糧食能高產是因爲化肥和農藥,你們都無法制造,至多用漚肥技術,唐朝有漚肥嗎?”

李世民神情尷尬,他對農桑之事知道不多。

李清照也看過來。

楚禎笑道:“漚肥也很簡單,我再給你們打印一份回去,是近現代的漚肥技術。”

“多謝楚先生!”

李世民行禮道謝,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沒提醒他,反正不差這一點了。

楚禎從箱子裡翻出幾本書,分給了他們,“這是我買種子的時候,他們順便送我的種植方法,我多要了幾本,你們也一併帶回去。”

李世民接過,本來遺憾已經到九月沒辦法再種的,但楚禎卻笑說,長安地區九月份種土豆也沒問題,他這才驚喜起來。

“九月十月還能種,三四月份也能種……難怪你說土豆能養活千萬百姓。”

朱元璋太知道什麼時候該下地幹活了。

楚禎笑道:“肥料纔是農業根本,海上有座島,島上有一億噸鳥糞。別小看這鳥糞,如果能一年運幾千噸回來,糧食產量那才叫暴漲。”

“……朕會派船出海!”

朱元璋是咬着牙說的。

出海掏鳥糞!

“華夏海邊也有不少這種島,千百萬年來鳥兒棲息在上面,留下很多肥料,倭國後來也去搶過。待會我開地圖給你看下。”

楚禎說的話,李世民都牢記住,奈何心有餘力不足,他只能先拿着這些東西回去了。

送走他後,楚禎坐回電腦前,把衛星地圖顯示出來,問朱元璋道:“伱封我的鎮國真君是什麼情況?”

“是大明應天護國真君。”林黛玉笑說,楚禎看向她,她又轉過頭去。

李清照依舊坐她身邊。

朱元璋把事情簡略說一遍,不無得意的說道:“朕不是秦王,不必藏着掖着。”

封建王朝,皇帝一言九鼎,開國皇帝更是如此。

“我沒想到你開海禁那麼幹脆。”

楚禎笑道。

他記得明朝之後的幾任皇帝都想開海,但阻礙重重,換成朱元璋卻只是一道命令的事。

“你都說了開海的許多好處,朕豈是頑固之人?”

朱元璋看着衛星地圖上的琉球島,又說道:“這些日來,反對開海的奏摺沒有幾封,且只提了海患一事,

反倒是你說的官紳一體化納糧,上諫的奏摺跟雪片一樣飛來。”

李清照忍不住說:“官紳士大夫不納糧古已有之,勢官富姓佔田無限,兼併僞冒,習以爲俗,重禁莫能禁止焉。”

古代人真不是傻子,從皇帝到地方官,所有人都知道土地兼併的問題,所以纔有王安石的方田均稅法和張居正的一條鞭法。

楚禎說道:“我們這有個詞,叫做馬太效應。”

三人都看向他,李清照道:“這詞聽着有些怪。”

“……馬太是西方一本經書上的詞。”

楚禎解釋說:“具體意思就是,富裕的人會越來越富裕,貧窮的人會越來越窮。通俗的說,天下的土地總是會被皇親國戚、官紳地主所佔據,除非土地變得不值錢。”

“土地怎會不值錢?”林黛玉難得好奇問,她林家也置辦了不少田產。

“我們這不收農業稅,甚至還有補貼,就是你種地國家會給你錢。”

“……”

朱元璋滿臉不可置信。

“沒有人也沒有什麼方法能阻止土地兼併。”

楚禎繼續說道:“國家能做的,就只能是朝擁有土地的人收稅,對富裕者徵收更多稅收,讓貧窮的百姓不至於因苛捐雜稅活不下去,被逼造反。”

“稅收是一個國家的根基,錢袋子的事怎麼重視都不爲過。”

楚禎看向洪武帝,“具體舉措,就是把稅收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鹽引、礦稅、免稅權之類的別隨便亂賞賜,用錢糧來取代,免得收不上稅導致打仗缺軍餉。”

朱元璋聽到鹽引,就知道這小子又在說他的政策,忍不住反駁:“朕養百萬兵,不費百姓一粒米!”

“衛所制度是吧?明初還好,可惜中期以後衛所田地成爲軍官私田, 軍戶大量逃走,只能靠募兵來打仗。”

“這——”

朱元璋一時語塞,哪裡會想到百年後,他引以爲傲的衛所制度變成這樣?

楚禎說道:“尺有所長,寸有所短。你想把每個人都固定好職業,讓他們子承父業,不想打仗的硬要讓他上戰場,不想學醫的安排他成太醫,一時半會還可以,但想永久持續是不可能的。”

這一席話又是直戳朱元璋定下的戶籍制度,他臉色一沉,當即反駁:

“軍戶怎麼不好了?許多百姓主動要求入軍戶,朕不得不下令禁止!”

“那是因爲現在軍戶還能分田地,等田地分完,再開始兼併,軍戶就會開始逃跑了。”

楚禎看了朱元璋一眼,確認他還受得住,纔開口說道:“我問你,太醫兒子,孫子,重孫子,是不是都是太醫?”

“子承父業。”

朱元璋坐在那,臉色不好看:“朕讓他們世代專研醫術,難道還能越來越差?”

“……”

楚禎只能說道:“明朝嘉靖皇帝差點被宮女勒死——”

“什麼?!”

朱元璋大驚。

每次聽到後世明朝那些龜兒龜孫的事蹟,總是會讓他震驚。

李清照摸了摸自己的脖子,皇帝都差點被勒死?

“先聽我說完,嘉靖皇帝差點被勒死,太醫全都不敢出手救,結果一個新提拔上來的太醫就敢,並且只用兩副藥就救回來了。”

“……”

如果可以,朱元璋是一點也不想聽後世這些明朝皇帝的所作所爲。

第133章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第348章 我有一計,可斬曹操第104章 長安歲一年(中)第351章 我姓楚,名禎第206章 林妹妹:我也不會休夫第140章 立科學,廢儒家,唯有楚真君能辦到第269章 電臺到貨第314章 李清照:我成大太太了第120章 敗將尉遲恭第147章 浣溪沙·小院閒窗春色深第132章 你的楚大爺怎麼是短髮?第209章 史官之筆,仙官之玄第188章 賈家家宴,楚神仙未婚第212章 秦王府宴會第319章 時代變了,突厥人第8章 史官,楚禎第321章 朕沒死呢!第270章 點狀元第160章 芳齡一十有六,名清照是也~第31章 榮國府消息第16章 好一個大唐皇帝李世民!第301章 朱高煦:我爹是太宗第125章 這叫手機第136章 扒灰(下)第194章 宋徽宗有難了第210章 劫數歷盡,塵心已了第311章 暖閣脈脈情第106章 舊日閨蜜今朝後第247章 兩封聘書,一份你的,一份林妹妹的第185章 林黛玉打理大觀園第197章 林妹妹是吃醋了?第405章 瀟湘館神仙授課第170章 李世民問史第189章 大明應天護國楚真君第21章 林妹妹好詩第263章 巍巍大唐自今日始第270章 點狀元第82章 捲簾人第277章 大唐有了自己的電臺第172章 史官楚禎穿越前的準備第68章 士大夫第78章 林黛玉初進榮國府(上)第176章 楚先生,請!第331章 帥哥,加個微信唄第392章 慶中秋甄家被抄第97章 唐詩宋詞,盛世風韻第260章 甘露之變第1章 兄友弟恭李世民第267章 瀟湘館發電站第237章 五百大炮守汴京第44章 趙佶他沒那個實力!第383章 夏金桂毒設連環計第72章 大唐楚先生第6章 不會寫詞李清照,寫詞一般蘇東坡第311章 暖閣脈脈情第33章 我大明女子,皆不許纏足第149章 如此字謎,怕是楚郎君水準第105章 長安歲一年(下)第132章 你的楚大爺怎麼是短髮?第173章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第256章 玄武門之變從玄武門起第123章 你是秦王,他是齊王第277章 大唐有了自己的電臺第254章 朱棣,李世民第10章 楚郎君是真的第135章 扒灰(中)第200章 中央銀行行長朱標第349章 主公,請殺劉備(等待更新)第310章 絳珠仙子買菜圖第65章 你這傷害是穿透的?第407章 情天情海幻情身第204章 報紙,出征第84章 大明海軍都督府第389章 妙玉牌月餅第325章 太祖何故造反第178章 唯願萬邦來朝第90章 虎牢關外第53章 李世民在隴西第301章 朱高煦:我爹是太宗第67章 宰相的最後一天第179章 林黛玉比剪刀手.jpg第48章 三句話救一個丞相第106章 舊日閨蜜今朝後第48章 三句話救一個丞相第192章 天下學問,不只有儒家第385章 秦妃娘娘第148章 楚郎君都沒成婚呢!第204章 報紙,出征第191章 給未來的明成祖第174章 元妃省親第258章 密謀第175章 楚大爺一進大觀園第402章 改元貞觀第116章 拜楚先生爲工部尚書第116章 拜楚先生爲工部尚書第133章 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第117章 封宜妃,加封鳳藻宮尚書,賜延祺宮第297章 冬日蔬菜宴第72章 大唐楚先生第149章 如此字謎,怕是楚郎君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