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財政

大唐鹹通十一年,新科狀元於軻被任命爲禮部侍郎,作爲一名新進的庶族進士,一開始就受到朝廷的如此器重,縱觀大唐歷史也不多見,於軻的仕途可謂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然而,他心裡卻清楚,現在他所得到的一切,都應該歸功於同昌公主,她可以算做是對自己有知遇之恩。

於軻一直不太明白,僅僅是因爲自己彈得一手的好琴,符合她的口味,就會得到她如此的垂青嗎。這位史書宣稱的奢華的公主,似乎與史書字裡行間的描寫有着很大不同之處。至少有一點令於軻困惑的是,直至現在爲此,他還從未見到過自己的這位知遇恩人,於軻都有點懷疑她是否是臉上長有疤痕什麼的,不然爲什麼會長期的躲在紗簾之後,從不以直面目示人。

科考結束,同昌公主的婚期也即將臨近,於軻作爲禮部的侍郎,自然要擔負起操辦皇帝最寵愛女兒的大婚儀式,雖然於軻並不想做這樣沒有意義的事。

懿宗皇帝的作風果然符合史書的記載,他竟然要求戶部拿出國庫三分之一的錢財來做同昌公主的嫁妝,並且,他竟是在朝議中堂而皇之的將這樁事,以國家大事的形式提出。

這自然遭到了諸多大臣們的反對,執宰王鐸第一個站出來反對。

“朝廷爲平定龐勳之亂,耗費巨大,如今國庫已是十分空虛,如果再拿出三分之一來做公主殿下的嫁妝,那國家的財政將陷入更大的困境,懇請陛下三思。”王鐸性情秉直,有話直說,也不來點婉轉。

懿宗的表情立時沉了下來,道:“同昌乃天朝公主,她的大婚事關我大唐天朝顏面,朕豈容輕易了之。國庫既然空虛,你們這些大臣又是幹什麼吃的,就不會再多徵些稅麼,非得在這件事上與朕摳門。”

懿宗皇帝果然是昏君,在他眼裡看來,似乎這徵稅就跟吃飯一樣,想吃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豈不知凡事都有一個度,一旦稅收的額度超過了百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壓迫達到了極點,必然會遭到強烈的反彈。

“陛下,自鹹通五年以來,國內土地兼併嚴重,災害頻生,再加上去歲的龐勳之亂,朝廷所徵之稅一增再增,百姓已是生活貧困,不堪重負,如今形勢稍有緩和,正是休養生息之時,若再加徵賦稅,實在極爲不妥啊。”王鐸潛臺詞怕是再這樣下去,只怕就會官逼民反了,不過在皇帝面前,他還沒有耿直到說這樣忌諱的事情。

懿宗皇帝皺着眉頭聽着王鐸長篇大論說完,很顯然他對這位喋喋不休的老臣十分的反感,但因這位執宰乃是大將王式的哥哥,這王式在平定龐勳之亂時立下不小功勞,又因其在神策軍中有一定的地位,所以懿宗對王式推薦的這位宰相纔多有忍讓。

但現在卻是關係到自己愛女的出嫁大事,在他眼中看來,這天下間的事,除了自己的皇位之外,再沒有比同昌公主更重要的東西,誰阻止他寵愛同昌公主,誰便是他的眼中釘,肉中刺。

懿宗並沒有正面批評王鐸,他把目光掃向了羣臣,他需要有“識大體”的臣子站出來代他發言,得寵的韋保衡沒敢吱聲,畢竟這件事與他這準駙馬有關係,公主的陪嫁之物,說白了最後還是落如他韋保衡的囊中,所以在這件事上,雖然他心裡舉雙手雙腳堅決擁護懿宗的決定,但卻不好發表意見。

爲懿宗站出來說話的是韋保衡的親信路巖,此人目前官居大理寺卿的官職,相當於全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長的官職,本來這件事是不在他的職權範圍之內的,但古時候講究所謂羣策羣力,只要是朝堂上公議之事,任何臣子都擁有發言權。就比如縣令之職,雖然形同當今的縣長,卻又身兼着司法長官、財政處長、警察局長等多種職責,說白了,便是集權的一種體現。

“公主殿下的婚事事關體國皇威,萬不可小覷,王相一而再,再而三的阻撓,不知到底是居心何在?”路巖不提財政困難之事,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王鐸本人。

朝中上下都知道,那王鐸當年是韋保衡的主考官,韋保衡才疏學淺,當年的科考成績很差,王鐸本不欲讓他中進士,但在懿宗皇帝的強壓之才,纔不得不違心的做出批閱。

那韋保衡雖然明裡對王鐸表現的很欽佩,但實則暗中記仇,常常會對王鐸進行一些暗算,路巖深知韋保衡心思,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對付王鐸的大好時機。

王鐸頓時大怒,指着路巖喝道:“路巖,老夫做事向來只爲一個理字,滿朝文武和陛下都知道老夫是什麼樣的人,你說這番話分明是在含沙射影,你倒是當着大家的面,說說老夫到是有何不良‘居心’。”

王鐸脾氣剛烈,也不顧皇帝在場,一旦受到誣衊,便是當衆奮起反駁,諾大的一座朝堂,只聽得他的怒吼在翁翁作響。

那路巖確實是話中有話,但這話當然又不能明講,否則皇帝認真起來,追究個誣衊當朝宰相的罪名可不是好玩的,所以他被王鐸這麼一質問,反而是無話可說,直憋的臉色通紅。

於軻初登朝堂,其實沒有任何的政治經驗,他的計劃是先在這裡混個一年半載,把這朝廷的脈絡基本摸清了再有所作爲,所以這時雖爲王鐸抱不平,卻也只是乖乖的站在班中看熱鬧。

卻不料懿宗眼珠子一轉,道:“於軻,這件事你怎麼看,朕很想聽聽你的意見。”

這可難道了於軻,他明白現在的自己還不具備發言權,鋒芒裸露過早,只會在沒有足夠自保能力之下,成爲別人打擊的目標。

然而皇帝有命,不得不答,他腦子飛快的轉了幾轉,卻纔出班道:“回陛下,臣以爲,陛下爲同昌公主置嫁妝,那是出於一片父親的慈愛,當然是對的。王相擔心財政虧空,那是爲國家考慮,自然也不能說是錯。”

他這話誰也沒有得罪,皇帝和王鐸的表情都緩和了許多,於軻見話還說得不算錯,接着道:“所以臣以爲,這件事上,陛下不如暫時擱至,也許可以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計劃,既能表陛下一番愛心,又能不爲國家添負擔,皆大歡喜豈非更好。”

第五十三章 賜婚第九章 縱論第一章 少年第四十五章 本惡第五十六章 讓步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四十七章 聚義第十一章 賞識第四章 好漢第十一章 賞識第三十六章 公正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四十八章 手段第十六章 怒火第一章 少年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三十九章 青梅第五十五章 爭位第五十七章 鋒芒第一章 佳人第四十九章 膽色第四十章 死士第五十章 出獄第四章 才子第五章 抱怨第二十六章 裂痕第五十三章 夜宴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三十三章 重逢第四十二章 嫁禍第四十五章 尊嚴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三十七章 貧富第六章 志願第五章 故人第四十章 夜店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十五章 財政第十七章 神策第六章 報復第四十一章 主謀第四十一章 壓寨第九章 駙馬第四十六章 賜死第三十二章 官匪第七章 求助第四十九章 下廚第四十五章 尊嚴第二十八章 色誘第二十七章 屠殺第四十六章 激情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十一章 賞識第三十二章 末路第十九章 局勢第二章 工作第三十一章 血戰第十五章 財政第十四章 南下第八章 侍女第三十八章 士族第二十章 賭約第十三章 殺人第十五章 財政第五十四章 傳藝第七章 公主第五十五章 爭位第一章 佳人第四十九章 下廚第三十七章 荒唐第四章 好漢第四十三章 淑妃第四十一章 壓寨第三章 擂臺第二十九章 往事第三十九章 興唐第十五章 盜賊第一章 佳人第十八章 朱邪第十七章 普王第四十二章 囚禁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三十八章 方主第二十五章 中尉第五十三章 賜婚第十八章 南詔第三十六章 綁架第二十一章 天機第二十三章 相見第二十六章 殘局第十三章 殺人第九章 駙馬第十八章 朱邪第十八章 南詔第二十一章 天機第二十三章 相見第五章 故人第五十一章 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