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劉孫聯手以抗曹

劉暹知道磺胺,知道青黴素,知道這兩種抗生消炎藥的名字,可他不知道怎麼去製造啊!流程完全不懂。所以也不敢對人隨隨便便的就泄露名字,對化學完全白癡的他很怕西方勢力,能根據名字來進行反推!

對於部隊醫療這一塊,劉暹能做的只有儘可能的培養更多的軍醫。而對於傷口的止血、消炎,個人的抗菌等等,秦軍現今依賴的還是中醫手段。比如說黃連、柴胡、板藍根、大青葉、穿心蓮、魚腥草、田七……

而且還真的不要看不起中醫,這些中草藥消炎上,單比療效見效快,是差了青黴素很多,但是在西方醫學還沒進入到化學醫學的今天,在歐美野戰醫院更似屠宰場的時候,對比西醫們的鐵板燒,已經是先進的了。

“大人,劉克庵到安平【臺南府城外港口】了。”

就在劉暹正看着海南島關於橡膠樹種植的狀況報表時候,丁振鐸來到了書房。楚軍二號人物,福建巡撫,親自來到臺南相見,劉暹提議左宗棠,聯繫李鴻章,鑄造銀元的事情,果然是利益重大,牽動人心啊。

“去通知一聲十五叔來,晚上設宴接風!”

劉暹捋着下巴處的短鬚,笑的有些自得。既然左今亮這麼熱情,不趁着李鴻章的人沒趕到的時候,秦楚兩邊好好商量商量,那更待何時呢?

此次三方會談,論經濟體實力,自然是淮軍強橫。李鴻章背後還有湘軍的基本盤呢。而秦軍與楚軍是半斤八兩,楚軍的地盤是不小。福建、浙江兩個省,外加廣東也能伸的進手。而閩浙皆是東南財富重地,經濟實力可想而知。劉暹自個的地盤是很小。小小臺灣外加一個漢中和廣西的一部分,但是秦軍的洋務實力強啊。不管是鋼鐵廠還是紡織業,亦或是菸草業、糖業、小百貨,或者是全世界都有了名頭的鴻基煤,涉及範圍廣,輻射面積大,帶動性強,比如說一切企業結算全以大洋來合算。整體能量跟楚軍不相上下!

這是兩弱一強。魏蜀吳三國爭霸的場面,劉孫自然要聯手以抗曹了。

李鴻章派出的人是周馥周玉山,現在還沒到上海呢,想到臺灣還需要幾日。

……

西婆羅洲。

孟加影之戰的捷報傳到東萬津,傳到了坤甸,但是兩地大多數的老百姓都沒有露出欣喜若狂的喜色。除了那些家人投入義軍的家庭外,更多的華人有的只是冷漠的冷眼旁觀。

“一羣沒了膽的慫貨。放着人日子不過,偏要舔着臉當狗!”楊洪波對本地大多數華人的反應,報以極度蔑視的冷笑。

他的對面。樑路義滿臉鐵青,手指骨節攥的發白。而韋昌俊是一臉的平靜,冷漠到極點的平靜。對於本地的大多數華人,韋昌俊心裡頭突然感覺這些人好生分。好生分。就像是一羣不相關的陌生人一樣,就像看到本地的土著人一樣。“既然他們不把我們當自己人,那我們也沒必要熱臉貼他們的冷屁股。咱們沒收的那些礦山礦場也別便宜他們了。咱們自己來!等把荷蘭人打怕了。咱們自己開礦!”

劉阿生一幫人可是蘭芳的產業中堅力量,他們手中掌控着蘭芳百分之七十的礦產礦區。樑路義、韋昌俊本打算用這些礦場來撫平蘭芳華人的‘創傷’的。可現在這種情形實在令他們太寒心了。

“阿四,你立刻就出發吧。現在咱們……已經沒事了!”

作爲韋昌俊同伴中腦子最靈活的人。否則楊洪波也不可能以東王部將的身份,在東王被滅之後,還在天京城悠哉悠哉的活了六年,然後在天京被圍的前夕,帶着一支自己的隊伍,領着天王的命令,大搖大擺的離開了天京。雖然他自身有一樣非常特殊的作用。但是能活過天京城的兩場血洗,和洪秀全的猜測,楊洪波絕對是一個不簡單的人。

所以作爲韋昌俊一系的二號人物,作爲義軍總指揮部的軍法處處長,楊洪波當然能參與到了今日的這個話題中。

只是現在看,這個話題已經沒必要繼續進行下去了。

“好的。我這就去找阿生。”劉康生,劉善邦的侄子,石隆門起義華工殘部的領袖,現在王坤、李永飛都已經在義軍中拋頭露面,反而是劉康生這個首領人物,始終不見他出現在議事廳。

而現在,劉康生的用場就已經到時候了。

當楊洪波從議事廳裡走出來,走到城外一處戒備森嚴的軍營中時,他見到了現年三十七歲的劉康生。

“阿生,準備好了嗎?準備好了,咱們就出發。五天,五天後咱們要殺到石隆門!”

這並不是坤甸站自己做出的決定,而是劉暹深思熟慮之後,做出的決定。他要讓英國人明白一件事,亂伸手是要付出代價的。雖然現在的大英帝國如日中天,是那麼的不可一世。但劉暹要實現自己的願望,大英帝國就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兒,不是嗎?

不只是華夏日後崛起會面臨大英帝國的壓迫,就連劉暹統一中國,肯定也會受到大英帝國的阻攔。就像原時空老毛子想往紅朝做的一樣,跟空一格劃江而治!

沙撈越面積不小,是後世馬來西亞最大的一個州,面積有差不多四個海南島那麼大。三分之二土地是熱帶雨林區,由23個馬來族羣,就是在原時空的21世紀,這裡也是很荒蕪。

這裡有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但是缺乏礦產資源。詹姆士把注意打在這個地方,是個很糟糕的選擇。布魯克家族自從開始經營沙撈越之後,財政就是困擾他們的最大、最頭疼的問題。

不過這裡有豐厚肥沃的土地,深處赤道附近,雨水絕對的充裕。四萬平方公里的平原上,可以發展起發達的現代農業,在劉暹穿越前的那個時候,沙撈越的黑白胡椒、橡膠、西谷米、椰肉乾、燕窩及樹桐等,就相當有名。馬來西亞全國每年總共生產了27500多噸胡椒,沙撈越佔其中總生產量的90%。

石隆門華工起義被鎮壓下後,大批的馬來土著侵佔了華人很大的生存空間。但還是有數萬華人生活在這裡。

劉暹認爲這些華人普遍具有不低的反抗精神,比蘭芳那裡的百姓強多了。所以劉康生這一炮始終引而不發,一大原因就是爲了讓他在必要時候以報仇爲名義,再度殺進沙撈越。給英國人一點表現!

古晉,沙撈越首府。

布魯克家族的大本營就在這裡。三十多年的歷史,布魯克家族固然‘幾經磨難’,還財政頗有困難,但作爲一個土皇帝,他們還是建立起了一片堪稱豪華的西式公館。

現在一間裝飾華麗的房間裡,查爾斯正跟孟加影之戰的另一個主人公,荷蘭上校羅本先生,對視而坐。茶几上放着兩個高腳杯,殷紅的葡萄酒在酒杯裡綻放着鮮紅,一旁的盛滿冰塊的木桶中埋着一瓶葡萄酒。

“巴達維亞現在肯定已經收到消息了,我成了所有人口中的笑柄。不是嗎?”羅本兩眼中刻骨的仇恨,讓查爾斯看了也不由得感覺心底發毛。這還是當初那個風度翩翩的上校先生嗎?

“我的人生永遠也洗刷不了這個污點。兩百名高貴的生命因爲我的錯誤,倒在了孟加影的土地上,還有兩百名高貴的生命正在經受着前所未有的恥辱,被一羣低劣的野蠻人所俘虜。我在正視這一點,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來解救二百名被中國人俘虜的士兵。所以,查爾斯先生,把馬來士兵的控制權交給我,你將獲得我的家族的友誼。你也將會獲得荷蘭的友誼。”

第164章 殺!第81章 戰爭之神的威力(下)第742章 窮黨俄國的工業援助計劃第424章 打垮湘軍的軍魂!第923章 1985年的廣交會第112章 bug第921章 1985年的英國人第650章 伏爾加河上的軍隊第695章 新加坡港的警報聲!第677章 袁大頭再度出場第130章 恭王的欲擒故縱第855章 虎!虎!虎!第308章 東京維新政府第291章 通秦叛美的邁勝洋行第302章 八嘎!清國人早有準備嗎?第627章 施利芬的咆哮第751章 只有上帝讓他信任!第392章 葡萄牙人根本不會放在他的眼中!第768章 更新了的拜上帝教第818章 潛伏爪牙第888章 德國陷入了苦戰……第591章 強力政府與貿易自由第496章 一個受了欺負又沒人給撐腰的寡婦第22章 吃獨食要不得第754章 德國皇帝殘廢的不止他的左臂,還有他的腦子!第490章 據恐怖的河蟹,我一個半小時也沒能把全章上傳第432章 鴻基之戰第510章 關溝太窄了,也太長了!第141章 橋頭堡(一)第806章 做大第713章 德國的態度第307章 日落龜山(三)第716章 第二個的‘潘多拉’第480章 這次談不出結果還有下次嘛第507章 入主北京,杯具主奴第450章 左宗棠的大開腦洞第92章 天國時代的落幕第257章 越南人的逆襲第168章 狀態很差!見諒第430章 秦法正式開戰第878章 殘破的自由女神像第141章 橋頭堡(一)第567章 伊犁河谷的變化一百八十六章 貪婪的北極熊第610章 阮朝求婚第916章 地球球長第77章 你是哪家女子?第557章 我向基督熱忱的禱告第546章 朝鮮高宗中國見聞錄(二)第811章 雞肋!雞肋!一塊雞肋!第391章 瘋子?狂人?極端民族主義者?第739章 移民大‘負翁’第602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444章 華夏興衰只此一戰第183章 母壯子弱,如呂后惠帝呼?第580章 打劫老美第788章 對英報復第274章 要把我阮朝和這位軍門綁在一起第352章 泗水土着在騷動第788章 對英報復第70章 黨內無派,千奇百怪第705章 又一個戰場的勝利第134章 三碗酒第618章 Я твой рот ебал на хуй ……第249章 鐵廠開爐啦……第145章 蒙古襄助第921章 1985年的英國人第651章 目的不在打圍敵,而在打援敵第367章 發酵在秦軍當中的軍事變革第480章 這次談不出結果還有下次嘛第755章 可敬的小人物第680章 國防軍的徒弟第784章 造艦第480章 這次談不出結果還有下次嘛第712章 煥然一新的美洲局勢第166章 釣魚第922章 1985年的意大利(上)第294章 皇國,武運長久!第383章 赤旗紅血卷狂風第341章 彰我大清主權!第306章 日落龜山(二)第807章 全面高杆第499章 一個人情的社會!第561章 斯科別列夫步兵中將第599章 冰山才一角,任重尚道遠第910章 沉重的歷史史冊第584章 土庫曼人蠢蠢欲動第489章 多龍鮑虎第106章 我是MT第253章 秦軍蛻變的路!第388章 這大清豈能不殉幾個忠臣!第101章 神經傳輸第763章 牽一髮動全身的黃金水道第505章 拿下北京三面第212章 這隻打不改的狗!第639章 這不合規矩啊……第13章 大擴軍之建制糧餉第324章 一記斜勾拳第868章 別了,漢堡;別了,德意志!第921章 1985年的英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