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折衝樽俎

孔子現在升任大宗伯,其中有一項職責是“招待重要賓客時,代國君向賓客行裸禮。諸侯朝覲王或卿外出會盟相見時,則要擔任盟會的上相”。所以此次代表魯侯前來犒勞趙鞅,由他來主持筵席是符合禮法的。

趙無恤這邊對禮儀最嫺熟的公西赤自然不敢對夫子說半個不字,一切位次禮器都由着孔子佈置,整個清晨只見他在那兒指東畫西,竟隱隱有些反客爲主的意思。

“夫子。”趙無恤等孔子將鼎簋放置完畢後,就帶着公西赤等人來與孔丘見禮。他來到魯國後升官已經夠快了,可當年位次比他還低的孔子,如今已經升任“大宗伯”,在職位上比他更高出一頭,看來果然是得了魯侯重用。

“子泰。”孔子聞言,緩緩轉過身來還禮,這個溫和的老者還是那麼彬彬有禮,但濃濃的卷鬚後標誌性的笑容卻淡了許多,看向趙無恤的眼神也有些意味深長。

兩人初見時的融洽,隨着時間的流失,隨着立場的變化,已經不知不覺消失殆盡了。

就在他們都在思量着,要說些什麼的時候,鐘鳴聲卻驟然響敲響:晉國中軍佐駕到!

孔子回頭,臉色微微一怔,隨意疑惑地看向趙無恤。

無恤尷尬一笑,也是深感頭疼,趙鞅還真是和孔子針尖對麥芒啊,從出場時分開始,兩人的對抗就已然開始了。

趙鞅是徑自乘車來的。

駟馬大車上,司士鄭龍爲御者,他手握八轡,生得高大威猛。

但趙鞅的戎右卻有些不堪,一個瘦高個貴族青年戰戰兢兢地握着弓矢站在旁邊。那四匹通體黝黑的駟馬都比他精神抖擻,它們馬蹄擡得高高的,身上披着虎皮製作的馬甲,一如城濮之戰時晉國車兵的裝備一般。斑斕而危險。

至於車的主人,從孔子的視角看去,這對父子氣質相仿,卻又有不同。趙鞅穿着一身並不華麗卻彰顯卿族氣質的雕漆甲冑。和比他年輕三十歲的趙無恤一樣硬朗,那嚴峻的神情中,甚至還透出幾分英氣。結實的黑色鬍鬚掩蓋了他的下顎,襯托出一張嚴厲的臉、一對氣勢凌人的眼睛和一張緊閉的嘴巴。

趙鞅的的形象如此令人敬畏,因此當他的駟馬彷彿訓練好一般。陡然在孔子辛苦佈置好的筵席空地上拉出一堆冒着熱氣的糞便時,所有人都吃了一驚。一些手持戈矛的趙氏虎賁則別過頭去吃吃笑了起來,孔子的笑容開始收斂。

趙鞅昂着頭,彷彿冷峻的天神,對此恍若未聞。他駕車橫穿筵席會場,直到席位前方纔下車,鄭龍趕走了馬車,那貴族青年則乖順地跟在趙鞅後面,畏懼地看了趙無恤一眼。

在孔子等人想來,這或許是趙氏的某個小宗之子吧。或許就是傳說中溫大夫的兒子。

季孫斯和叔孫州仇面面相覷,趙鞅的出場方式讓他們有些不知所措,最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避開那堆糞便去向趙鞅行禮,並違心地稱讚他爲魯國的救星。

“以敝邑介在東夷,密邇仇讎,寡君唯上國是望……”季孫斯面對晉卿,習慣性的諂媚之詞開始脫口而出,這才發現孔丘在對他微微搖頭,示意不必如此低聲下氣。

但趙鞅今天的排場和氣勢,還有他掩藏在美須後似笑非笑的表情。都讓季孫斯和叔孫州仇懼怕不已。

此人曾將齊侯逼入絕境,因此名震諸夏,現下威勢如日中天,他們與之相比又算得了什麼?

趙鞅則一手攙扶起一人。笑着道:“晉魯兄弟之國,理當如此。”

這般以兄長居之的態度讓兩人鬆了口氣,但下一句話卻又讓他們驚掉了下巴。

“對了,還沒給二卿引薦,這是齊國公子陽生,被吾子無恤請來西魯做客。”

孔子臉色越發難看了。而季孫斯和叔孫州仇更是失聲。

什麼!齊公子陽生!?

……

強勢,實在是太強勢了。

就坐後,趙無恤眼觀鼻鼻觀心,作爲此地爵位和權勢最高的人,作爲整場鏖戰最終的勝利者,趙鞅有高傲的資本。尤其是對上孔子後,那剛硬的性格越發執拗起來,似乎是想給孔子一個下馬威。

所以當他硬是將公子陽生提溜出來當車右時,連趙無恤都攔不住,只能同情地想道:“陽生啊,你要怪,就怪你那做國君的老爹沒用吧。”

魯國兩卿還沒從剛纔緩過勁來,從始至終只能說些場面話,怯懦不敢多。就在他們被趙鞅徹底壓服,這場會面將無果而終時,坐在後席的孔子卻起身給趙鞅敬酒。

趙鞅的眼睛一直盯着孔子呢,當年他因爲鑄刑鼎,曾被此人中傷。於是素未蒙面的倆人便開始了互相敵視,趙鞅將孔丘看作“詐巧虛僞之徒”,對儒家那一套很看不慣,孔丘也一直把趙鞅當做嚴刑酷法之主。

但趙無恤卻讓他們對對方的看法有所改變,雖然這種改變很有限。

無恤招攬子貢,讓趙鞅見識到了這位孔門高徒的能耐,從而對子貢口中“猶江海”的孔子產生了好奇。

“若孔仲尼真是大賢,還能招攬來爲我所用,即便他曾中傷過我,難不成我還會耿耿於懷麼?”

但趙鞅的性格卻決定了他註定無法對孔子屈尊下士,而是滿心想要折服之!

和趙無恤與孔子的再會不同,趙鞅與他只是初見。

對比季孫斯,叔孫州仇,還有淪爲陪襯的齊公子陽生,趙鞅覺得,今日會面,能與自己父子一晤者,唯此人而已!

從他的角度望去,孔子身材高達九尺,穿黑紅相間的莊重朝服,腰間圍鑲着綠松石的帛帶,佩着塊黃纓,並無明顯光澤的玉玦,頭戴玄端。黝黑的髮髻用白色玉簪固定。他額頭高廣平闊,國字臉上濃郁的卷鬚黝黑,只夾雜着幾絲白色,形貌淡雅而和藹。

孔子不知道主座之人在想些什麼。他抿着嘴,按着練習過無數次的禮節,從篚中取酒爵,盥手洗爵,在公西赤幫助下用酒壺將銅樽添滿酒漿。隨後才面朝北面,獻於趙鞅。

這邊,寬袍大袖之後,青金色的酒樽被舉了起來,聲音恭敬:“中軍佐。”

那邊,趙鞅單手舉樽,盯着對面的人細細觀看:“仲尼。”

兩人目光交錯,雖然只有短短几個呼吸,但孔丘卻看到了趙鞅的跋扈,驕傲。野心。

哎,這大概是個商紂王式的人物,不是能讓他實現復興周禮願望的中庸之君,至多能成爲晉文,楚莊之業。

趙鞅看到的,則是孔丘隱在寬袖中的眼神,謙遜和守禮背後,是不卑不亢。趙鞅下意識地感覺,這應該是個性格堅韌的人,歷經百難而不改其志向。

威武不能屈之。貧賤不能移之,富貴亦不能淫之!

這樣的人,恐怕是無法收服爲己用的,如之奈何?

短短的一個敬酒時間。猶如一次近距離的交鋒,其他人懵懵懂懂,卻直讓瞭解內情的趙無恤滿頭大汗。這兩個人,不會當場打起來吧!

所幸一切平靜地結束了,但孔子踩着優雅的步伐回到席上後,卻開始毫不客氣地發言了!

……

趙無恤曾聞。盜跖在中都罵孔子是“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是非”,到處給人辦喪事的儒生。至少在“搖脣鼓舌”上,他是說對了,孔丘門下弟子有“言辭”一科,辯論自然是必修的一門功課,能教出子貢和宰予這樣的辯論人才,老師自己的水平自然不差。

孔子完全沒有趙鞅那霸氣的出場架勢嚇到,更沒有因爲季孫斯和叔孫州仇的縮頭而不知所措,從一開始,他的意志就是自己的主心骨。他對趙鞅行禮時不卑不亢,說話溫文爾雅,言辭的才能也讓趙無恤刮目相看。

首先,孔子走了個迂迴,沒有板着臉提及敏感的須句一事,乃至於整個西魯的形勢,而是先就陽虎被“擒拿“一事感謝了趙鞅和趙無恤。

“叛主背君之徒能夠伏法,真是多虧了中軍佐和小司寇盡力。”

趙鞅回答:“晉爲魯除陽虎,就像當年齊爲魯殺慶父一般,魯國繼續履行盟誓即可。”

但孔子卻突然問了一句:“陽虎真的死了?”

趙鞅和趙無恤下意識對視了一眼,一手經辦此事的趙無恤起身笑道:“夫子,陽虎雖然未死於爭戰,卻死於傷寒,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就算吾等想留着他的性命交到魯城發落,也阻止不了大司命少司命來索拿他。”

本以爲能打着哈哈忽悠過去,誰知孔子卻緊逼不放:“可能見見這賊子的屍骨?”

據說陽虎和孔子身材體貌相似,都是身高九尺的山東大漢,而且骨骼粗壯,在這個營養普遍缺乏的年代裡,這樣的人物是可少見得很,所以趙無恤他們上哪尋一副骨架來?

無恤道:“爲了防止疫病,屍體被焚燒,肉朽骨銷,恐怕夫子是見不到了。”

孔子反問:“墳冢呢?當年楚平王滅伍氏,伍子胥引吳師入郢後曾掘墓鞭屍,魯人恨陽虎入骨,將掘出來棄市,可乎?”

無恤無奈地搖頭:“吳國人此舉乃是返禽獸之舉,夫子何必效仿之?”

孔子濃須裡的話意味深長:“非也,吳人雖做出了蠻夷行徑,但此事卻不在其列,子之復仇,臣之討賊,至誠感天,雖矯枉過直,可也!這就是所謂的大道不誅,誅首惡。”

“說的不錯,但陽虎賊子,其屍骨已經在亂葬崗裡隨意拋灑,化作西魯春苗的肥料,無處可尋了。”

至此,話已經走到了死衚衕裡,趙無恤也驚訝地發現,自己代趙鞅作答,竟和孔子脣槍舌劍地辯駁了一番,着實有些累。記得兩人之前幾次會面時,在竹林裡吟誦詩經,聽着曾點彈琴鼓瑟,他們的關係半爲長輩與後生,半爲忘年之交的關係不同。

當被利益分隔開時,他們已經恍若……對手?

折衝樽俎間,孔子竟隱隱將之前因爲趙鞅氣勢太盛,己方兩卿縮頭的不利局面搬回來了,他嘴角露出了一個趙無恤熟悉無比的微笑。

簡直和後世聖人畫像上的微笑一模一樣。

“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既然死陽虎屍骨已經無法再尋,那還活着的須句大夫被君子驅逐,奪了領邑一事,可否給吾等一個說法和交待呢?”

第818章 道可道第964章 一一垂丹青第603章 他回來了第87章 豆在釜中第746章 長矛對技擊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30章 鄉中三吏第1188章 東臨碣石有遺篇第209章 矢如飛蝗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946章 蕩氣迴腸(下)第222章 生者當如斯第335章 盜墓筆記第1124章 刻舟求劍第1163章 大江東去第994章 楚王親征第707章 南國金鼓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258章 三年之期第260章 傾城傾國第332章 黃雀在後(上)第241章 萬夫莫當!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番外8 羋月傳(中)第313章 其命維新(下)第187章 起死回生第930章 鄒魯第509章 致師第527章 弒君者(下)第406章 爭渡,爭渡!第1098章 濟南第41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食不厭精第822章 問周室之罪!第737章 曲終人散第1004章 決戰風陵渡(上)第373章 以人爲本第1180章 剛愎自用第924章 禍亂之源第764章 糧食問題第154章 亡羊補牢第758章 戰爭從此變得不同 下第179章 青史留名第678章 三線第686章 子見南子第48章 請君憐惜番外5《亞歷山大,去征服另一半世界吧》第503章 外援第1082章 孫叔敖舉於海第572章 軍功授田第246章 戰於棘津第1147章 華夏邊緣第99章 勇於私鬥第666章 朝歌之圍(下)第第470章 醫院第159章 心亦憂止第1015章 西岐有鳳,鳴於昆崗第598章 出乎意料的人選第212章 飛蛾撲火第1058章 好高騖遠第1210章 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第469章 第藥第606章 我回來了!(下)第407章 鼓角吹寒第271章 甄邑攻略(中)第300章 且歌且行三百里第566章 辯士的風采第1067章 可勝者,攻也第92章 劍名獬豸第634章 牧野洋洋(下)求月票!第673章 盡棄前嫌?第1002章 跖之徒第966章 熵第1113章 侯非侯,王非王第978章 秦騎趙騎第871章 韓子盧,東郭逡第501章 百里而趨利者第987章 走投無路第25章 國野矛盾第760章 活捉第530章 牝雞司晨第336章 多難興邦第112章 少虡煌煌 上第750章 國之之鼓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812章 大國上卿(中)第769章 當歸(下)第39章 逼門而入第1032章 朝天子(下)第427章 上陣父子兵(下)第370章 吳國人來了第642章 真正的戰爭纔剛剛開始(下)第545 師徒、父子第1059章 倒行逆施第183章 驟然生變(上)番外4 衛先生真乃秦國大救星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533章 何欲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