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太陽照常升起(中)

趙氏家廟外,兩位在魯國呼風喚雨的重臣在這裡卻只能恭恭敬敬地等待着,在這間隙裡,宰予輕聲問道:“張子,你覺得少主如何?”

張孟談的目光依然深邃睿智,任何人在他面前都無從遁形。趙操和趙氏家主長得不太像,更多繼承了母親的樣貌——或許還有幾分母族的祖先申公巫臣的相貌,看上去有點瘦,面容如楚人般清秀俊俏,是個害羞的童子。

新絳泮宮裡那個處處顯得與衆不同的小君子,只怕是很難見到了,畢竟是幾百年一出的人物啊……

他笑了笑道:“少主文質彬彬,敦敦守禮,乃可造之材,一定會是一位好正卿。”

“可他才四歲……”

“四歲半。”張孟談強調。

宰予搖了搖頭:“無甚區別,其實主君是否在魯國坐鎮,並不影響幕府的行政,少主甚至不必親去,只需要在溫縣垂拱,有張子和吾等,一樣能把魯國治理得井井有條……”

“子我,你這想法,很危險啊,和南蒯、公山不狃等自以爲是的邑宰如出一轍……”作爲幕府長史,張孟談的地位不可撼動,在他的聲音嚴厲起來後,連一向自傲的宰予也只能低下頭認錯。

“三桓中叔孫和季氏已亡,僅剩的孟氏也交出了領地,被遷到曲阜中,享有卿名卻無卿權,魯國的世卿,便只剩下趙氏一家,子我,你博學多聞,說說什麼是世卿。”

宰予嚥了咽口水:“累世爲卿,與國同休……”

“不錯,既然是與國同休,那豈有爲卿者長期不在國內的?長此以往,魯國人會忘了是趙氏在統治他們,所以在主君忙於治理河內,忙於太行以西的戰事時,魯國需要一個趙氏子嗣坐鎮,除了眼前的少主,還能有誰呢?”

趙氏人丁不算興旺,趙無恤的正室夫人樂氏女去年生下了一個女兒,趙無恤雖然對她疼愛有加,作爲政治家族的新生兒,她也很快被賦予了一場婚約,長大後將嫁給韓虎的兒子,作爲趙韓聯盟永固的見證。

可如此一來,家臣們對嫡子的期待便泡湯了,作爲趙無恤目前爲止僅有的獨子,趙操自然而然被張孟談認爲是在魯國爲趙氏守護利益的最佳人選。

並不是所有人都贊同這一點,在魯國,一些自由慣了的幕府僚吏便頗有微詞。

這種想法或許來源於鄰國曹國,亦或是所謂的“陶丘自由市”。曹國無君,只有子貢作爲“大當國”管理國政,他下面則是曹國十三家商賈和七家貴族組成的“公議大夫”們,共同立下律法,遵循其進行統治。

與此類似,魯國的國君,無論是今年春天剛病死的魯定公,還是新繼位的魯侯將,都是虛設的傀儡。

魯國政權由趙氏幕府控制,但趙無恤長期不在魯國,便由張孟談爲首的士人來代管。幾年過去了,在外患齊國無暇他顧的時候,宰予等少數人已經形成了一種“魯國乃士人自治”的錯覺。

但張孟談很明白,他再清楚不過,雖然高舉重用士人的大旗,雖然將魯國內部的舊貴族打倒一大片,用僚吏、軍功小地主來分割他們的領地,取代他們的地位。

可歸根結底,趙無恤不過是想將原本分散的封建權力集中到幕府手中,而幕府,永遠是嬴姓趙氏!

“魯國可以沒有國君,但卻不能沒有將軍!”這是張孟談堅持的底線。

若趙將軍無暇去魯國坐堂,那就只能推一位小將軍上去了。

……

張孟談的職責,就是爲趙氏守住這片泰岱之地,畢竟是起家的地方,何況這兩年來,魯國的確是蒸蒸日上,無論是軍政民生,都步入了正軌。

魯國原先只有九個縣,但隨着東魯大夫們相繼或被問罪,或被收回領地,東魯也被納入幕府的縣制體系中,增加了三縣,加上汶水之戰後盜跖和徐承水路配合,從齊國疆域裡硬生生奪下的泰山縣、艾陵縣,共計14個縣,百餘萬人口!是趙氏的東部基地。

至於魯國的大敵齊國,兩年前,陳氏聯合鮑氏發動了政變,扶持公子荼繼位,稱之爲晏孺子,亦或是“孺子侯”。高張作爲政變的失敗者,外逃後被陳氏埋伏的軍隊截住,高張在被押回臨淄後遭到殺害。

與此同時,國夏的兒子國書逃到了穆陵關投奔晏圉,只可惜晏圉無能,坐擁一萬軍隊和險關穆陵,卻猶豫不決,既不降魯也不歸附政變勝利一方。遲疑間,他被陳鮑發來的詔書擾亂了軍心,手下兵卒一鬨而散,他自己也只能和國書逃亡到莒國。

一場大亂之後,陳氏鮑氏繼續整合內部,如今齊國無力對魯國造成威脅,反而要時刻提防國內的國、高殘黨發動暴動,以及魯國隨時可能的侵略。

陳氏無奈之下,已經同意割讓泰山、艾陵等地給魯國,甚至河間地也可以商量,只要能和平就好。趙氏也需要和平來治療戰爭的傷,需要齊國賠償的糧食救急,於是明面上趙無恤與陳氏簽署了和約,陳氏歸還河間地南部的中行城邑,魯國方面也停止進攻齊國。

但實際上,趙無恤怎麼可能會讓陳氏好過呢?他的策略是更加用心險惡的“以齊攻齊”!

早在得知高張被害的消息後,高無邳痛苦不已,也終於願意答應趙無恤的條件,欲向陳氏復仇。

和他一同被俘的國夏倒是個硬骨頭,縱然宗族政變失敗被驅逐,他還是不願意做趙無恤的刀子。

不過話說回來,趙無恤也不放心這個名將之資,於是他乾脆繼續扣留國夏做人質,而以高無邳爲主,晏圉、國書爲輔,從齊國俘虜中挑選出了一萬人,以他們爲先鋒打進莒國。趙氏自己佔領莒國都城和琅琊等海濱和城邑,齊國的白衛兵們則集中在北部,操練數月後開始進攻齊國,攻下了莒國故土介根,以此爲反攻臨淄的基地。

不僅如此,趙無恤還找到了逃出齊國的那幾個齊愍公公子(齊侯杵臼的諡號也發生了變化,不是歷史上的“景”,而是“愍”,在國逢亂曰愍,有兵寇之事;使民悲傷曰愍,多苛政賊害,是大大的惡諡),讓高無邳以他們爲旗幟,反對陳鮑和那個傀儡“孺子侯”。

於是兩年下來,陳鮑與國高的殘軍一直在齊莒邊境交戰,還要不時應付內部爆發的國高餘黨叛亂,苦不堪言,魯國在恢復的同時,齊國卻在持續流血。

陳氏依靠得民心,勉強能穩住陣腳,卻也害怕趙氏緩過神來繼續進攻,於是陳乞陳恆父子便想了一個主意:他們在齊魯邊境開始增修長城,簡單的夯土牆從防門向東延伸,一直延伸到了穆陵關,還打算進一步修到海濱!

這是近一個月的事情,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趙無恤正在與張孟談商量讓兒子去魯國佔做少將軍。張孟談清楚地記得,主君怔住片刻後哈哈大笑,笑陳氏父子病急亂投醫,還讓張孟談回魯國後派人去齊國境內找找,找找有沒有名爲”孟姜“的齊女。

“得孟姜女一人,便可破齊國千里長城,而不費吹灰之力!”趙無恤說這話時像是忍着笑,像這樣樂得忘乎所以的的他,自打兩年前繼承家主之位後,張孟談就再沒見過了。

不過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以張孟談聰明的腦瓜,依然沒搞明白……

第3章 沒車的男人傷不起第1209章 非戰之罪第167章 子貢的抉擇第442章 天逐第437章 時也運也第92章 劍名獬豸第918章 眼看他樓塌了(下)第331章 豎子不可與之謀!第545 師徒、父子第422章 兩難抉擇第102章 微服出行第838章 舒而脫脫兮……第1030章 王孫歸不歸?(下)第802章 知瑤之死(下)第968章 大盜與王孫第1146章 遊牧者的抉擇第929章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第44章 始作俑者第754章 車壘雖然有奇效第885章 此之謂戰勝於制度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161章 如龍第595章 琅琊臺上風雷起第42章 勢將去汝!第1054章 趙國太子第257章 語言障礙第1170章 自古誰能辨忠逆?第834章 石渠第46章 一生之敵第877章 魚躍龍門第193章 趙卿已死?第428章 敢把諸侯拉下馬!第213章 衆志成城第879章 虎狼之師?第990章 蒲阪之戰(上)第1057章 《南征記》譯者序第28章 涉彼北山第497章 再笑傾人國第1065章 稻花香裡說豐年(上)第145章 引狼入室第588章 神靈的居所第380章 南子的消息第969章 天子腳下(上)第682章 無恤在鄴第579章 孔門的分裂第1119章 雙頭鷹第34章 巡視鄉里第735章 亡國之音 中第753章 背水一戰第963章 得國之正第791章 長平之戰(中)第341章 盜亦有道(上)第1195章 攘外必先安內第27章 遠送於野第329章 相忍爲國第745章 爲何而戰?第57章 雨夜驚變(上)第616章 我的名只告訴未來夫婿第1063章 棠之戰(中)第199章 山陽遇盜(下)第131章 誰爲陪襯番外12 《亞歷山大帝國史》譯者序(下)第151章 震懾宵小(下)第296章 四武衝陣第787章 太陽照常升起(上)第844章 猗頓之富第889章 禮不伐喪第89章 無心插柳第1150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1173章 復仇之義(下)第357章 晉國那些事兒第34章 巡視鄉里第938章 蟲豸第1117章 周公吐哺第832章 桃之夭夭(中)第624章 灰色的翅膀第163章 常山臨代第1139章 歸雁入胡天第1062章 棠之戰(上)第149章 輕騎夜擊 下第688章 邯鄲九月(下)第695章 趙氏包圍網(中)第284 魯國大夫第401章 垂釣於濮上第684章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第853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604章 我回來了!(上)第1107章 海外有載第619章 桃園三結義第4章 單騎走馬同人《若使人生如初見》第429章 戰爭的尾聲第864章 光復舊土第891章 我爲魚肉第819章 無爲有爲(上)第274章 齊人來攻第262章 引狼入室第218章 秋日之陽(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