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主父偃

回侯府時遇到陳叔,老人家看到曹時揹着長弓縱馬而來的姿勢,忍不住開懷大笑:“君侯的騎術訓練初見成效,勤加修煉三年五載就可以疲憊北軍的騎士了。”

“陳叔別取笑我,自從練了軍用騎術,我覺得和幾位騎術講席(老師)的差距越來越大了。”曹時見過幾個老卒騎着戰馬手持短矛突刺的姿態,簡直像歐洲重騎士衝鋒一樣帥的掉渣,他這個連騎馬端槍的正確發力姿勢都沒學會的菜鳥差的還很遠。

老人家笑呵呵地說道:“君侯吩咐老僕打發依附侯府的書生回鄉,每位書生領一百錢,蒸好的饃打包帶走十個,君侯對書生真是好,老僕見有幾個窮書生含着眼淚依依不捨的走。”

“對書生們施以恩惠也是於己便利,將來世人傳頌太公的功業需要書生們用心記載,拔一毛而利百世的買賣不要太賺。”曹時對此得意的很,漢儒在儒教發展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儒教的大部分典籍都來自這個時代的儒生們口述筆錄,漢儒說的就是後世研究記錄的,這作用得有多麼大。

陳叔頓時恍然大悟,看書生們感激的模樣想必是不會有差的,想到平陽侯的功業名傳千古,老人家忽然覺得給的恩惠太少了點,應該每個人奉上一萬錢的厚禮,給的錢越多就應該越感激纔對。

老人家估摸着說出口會挨訓,捏着雪白的鬍子決定轉移話題方向:“大部分書生領着錢走了,但還有幾個死活不願意走,說是要投效侯府做君侯的教席,老僕不懂書生們的說辭,就把名錄給奉上來。”

一卷竹簡上些着六個人名,下面標有出生地平生所學等簡單的記錄,曹時一目十行的掃過去忽然停在一個人名字上:“齊人主父偃,學自縱橫家?姓主父的人很多嗎?”

陳叔想了想搖頭道:“這個姓很生僻,河東郡內應該沒有,想必齊國應該是有一些的。”

“主父偃縱橫術,今年三十二歲,應該就是他本人了。”他還不至於忘記那個倒行逆施的主父偃,睚眥必報得志猖狂機會是他的標籤,不過這都和他沒有太大關係,左右無事見見這位奇人也無妨。

第二天上午六名書生被請到侯府的偏廳裡用餐,既然是求入侯府教席就得依照規矩展示自己的才藝,這有點像後世大企業招聘精英人才的面試,能力才藝要通過談吐準確表達出來。

只可惜這些書生的表現讓人失望,無論學儒還是學法都喜歡搖頭晃腦的誦讀經文,隨便挑幾篇古文讓他們註解,要麼吱吱唔唔不知所云,要麼解的亂七八糟讓人一頭霧水,真才實學實在令人懷疑。

前面幾個人垂頭喪氣的離去,到第五個人聲稱學黃老二十五年,除了拿《道德經》掉書袋以外,時而能蹦出幾句治大國如烹小鮮的經典字眼,曹時讓他以漢朝邊疆守衛爲題做簡要策論,這書生立馬啞了火。

幾個失敗者離開時也沒有被苛待,曹時命陳叔贈予幾位書生二百錢,饃饃二十個返回家鄉繼續攻讀書籍,若來日修學有成還可以來侯府面談一次,幾位書生感激的大禮拜謝口稱曹時是“仁厚君子”,而後歡喜地離開了。

只剩下最後一位中年書生立於堂下,此人不慌不忙對失敗離去的書生熟視無睹,整理儀容深揖道:“齊人主父偃,學縱橫術十八載遊學燕趙不能爲王所用,聽聞平陽侯海內賢德之士,特來侯府競爲教席。”

“主父生最崇敬哪位古人?”

“在下最崇敬魯連子。”

曹時心裡暗笑此人投機取巧,淡淡地問道:“那麼,主父生最希望成爲哪位古人?”

主父偃狐疑地望向堂上的年輕君侯,低聲說道:“當是張子、蘇子。”

張子是張儀,蘇子是蘇秦,只有縱橫士纔會稱呼張儀、蘇秦時加一個“子”字,因爲這倆人名聲非常之爛,名聲爛的程度堪比被罵最多的商鞅。

但這二人又沒有商鞅治國的功績,而且漢承秦制繼承了商鞅的法制主體結構,因而在當代學術界就喜歡揪住張儀蘇秦大罵,於是這兩人就淪爲百家唾罵的典型小丑。

“主父生的人生志向是什麼?”

主父偃像踩到尾巴的貓立刻警覺地擡起頭,這些年每次提起個人志向都會被人譏笑,每次被羞辱的記憶太深刻以至於形成條件反射,好在他即使發現地方不對,立刻垂下腦袋:“在下的志向是出將入相。”

每次提起志向,主父偃會感覺心裡很虛,縱橫士的老祖宗被罵,縱橫家當然也要跟着遭殃,主父偃在齊地混的非常糟糕,他本人的性子雷同張儀蘇秦一般喜好誇誇其談,於是喜好無爲的黃老學派討厭他,儒家法家譏笑他,墨家厭惡他們挑弄是非,兵家陰陽家對他敬而遠之,他又不屑於農家小說家廝混,只能哀嘆自己時運不濟無人可用。

等了一會兒沒聽到奚落聲,心裡悄悄鬆了口氣擡起頭看到年輕的君侯閉口不言,跪坐在側邊的文師樊它廣忽然說道:“既然主父生心懷大志,當讓知道我侯府地小人少容不下大志者,此志向與主父生所求的職位差距頗大。”

主父偃昂首挺胸義正詞嚴地說道:“古人曾經說,治國之道要從小事做起,如果我能在君侯府內治好一府,就爲治國術積累了小小的一步,日積月累水滴石穿終有成功的那一刻。”

樊它廣瞪了一眼:“主父生說錯了!教席和侯家丞不是一回事,教席只是負責傳授知識,無法治一府更無法積累治國之術的經驗。”

主父偃面不改色地拱拱手:“在下知道這個道理,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比喻,即使做爲侯府的教席也沒關係,只要君侯能看重在下的治術,將來若有機會推薦在下去安邑爲郡國官吏,以在下的才能,不出十年必定可以成爲二千石的高官。”

被揭穿老底可以面不改色心不跳,吹起牛來不帶打草稿,兩千石至少是一郡的軍政大員或朝中重臣,主父偃一張嘴就是二千石的封疆大吏,彷彿做個重臣如探囊取物輕鬆搞定。

樊它廣極不喜歡主父偃誇誇其談的口氣,這讓他聯想起那段不願回想起的歷史,誣告他爲通姦生子的侯府舍人,就如這主父偃的脾性似的喜好誇誇其談,張口就是大志在懷做起事來成竹在胸,先代舞陽侯樊市人就被他的言辭所蠱惑聘他爲侯府舍人,可是他混了十幾年依然只是個侯府舍人一事無成。

當時他也很不喜歡那個舍人,於是斥責他混跡於侯府尸位素餐,不爲侯府謀絲毫利益的蠹蟲,因爲這次不經意的辱罵成爲那個舍人誣告他的動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樊它廣下意識的認爲主父偃也是那種奸險小人。

曹時想了想說道:“主父生在齊國學習多年,後來又遊學到趙國求官而沒有得到重用,不知道可有想過原因?”

“諸侯王醉心酒色不能重用賢人,將來一定會爲昏庸的舉動付出代價。”主父偃拱手一禮傲然肅立,強烈的自尊心讓他覺得沒必要對質疑自己的廢侯太過尊重。

“輾轉十數年求於諸侯王而不用,於是來到河東求於列侯,未入侯府就期望被君侯舉薦到安邑,主父生這樣的行爲又怎麼能在侯府裡安心的做事呢?我想第一位拒絕招募主父生的諸侯王或許是無意爲之,但接連二三被拒絕招募就與主父生的想法有關係了。”

樊它廣嚴厲質疑他的誠意,口口聲聲說賢達卻用了十幾年纔到河東,誠意不足的人在任何地方做事都不能全力以赴,既不能同舟共濟也不能共患難的人,侯府是不敢收也不能收的。

“你……”主父偃氣的渾身發抖對樊它廣怒目相視,他平生最恨被人質疑和嘲諷,最讓他接受不了的是對方說的很有道理,忽然發現自己竟無言以對,三番四次被拒絕的理由極有可能是這樣,他開始後悔自己好高騖遠十幾年,如果當年聽恩師的勸說腳踏實地在齊地從官吏做起,或許此時已經成爲齊國二千石的大人物。

但世間沒有後悔藥,他已經沒有後路可以退,如果不能博得二千石的地位,他這一生就徹底完蛋了。

曹時笑眯眯地阻住爭吵:“主父生是有才華的人,文師不可對有才華的人無禮。”

“喏!”樊它廣朝主父偃無聲的拱手算做道歉,主父偃面無表情的回禮,並向平陽侯投來一道感激的目光。

曹時說道:“主父生是有才華的人,這樣的人如果埋沒在鄉間數位可惜啊!可我只不過是個無職無權的列侯,不能滿足主父生的舉薦請求,只好贈予五百錢作爲遊學的旅費,希望主父生學得上乘的治國之術被舉爲孝廉。”

主父偃失望怔忡在原地,好半天才頓首施禮道:“多謝君侯的美意,吾之所學還沒有展示於君侯看,請容許在下一展所學也好無遺憾的離開河東。”

這個提議說明他還是不太甘心,主父偃潛意識裡仍然堅持認爲自己是有才智的高人,看不上他的都是愚昧的蠢材,我向你展示畢生所學的智術讓你將來爲沒有得到我而後悔沮喪去吧。

曹時纔不會給他機會,當即說道:“主父生一展所學到不用太急,如果它日能成爲二千石的高官,天下黎民都會擦亮雙眼看你的治國術,不如我留下一個問題,主父生以此爲論多做思量,或許他日可在天子御前一展才華。”

“君侯請說。”主父偃大袖一甩倒揹着手,那意思是有什麼難題儘管說出來,我主父偃是絲毫不怕的。

見他如此自信,曹時笑笑也不在意:“古人常說堯舜無爲,垂拱而治天下,不過那時天下方圓不過幾千里,人丁不過數十萬口,自從三代以降君王們代**拓分封子息立諸夏,而後春秋戰國分爭不休直至秦滅六國一統天下,彼時人丁繁衍數十倍於古,耕作土地數十倍於古,財稅所得數十倍於古。

可是肥沃的土地已經被人開拓出來,餘下的只有毒瘴橫行或寒冷偏遠無法耕作的土地,試問再過幾十年人丁繁衍到今日數倍,而耕地開拓漸止的時候,該如何治理天下讓天子致君堯舜,垂拱而治天下?如果遭逢水旱蝗災橫行,瘟疫爆發以至於糧食賣到幾千錢一石的天價,面對這樣的危機又該如何治理國家,保護漢家江山社稷不至毀於一旦呢?”

——

PS:某某生是姓名與先生合併起來的簡稱,比如安期生、伏生、胡毋生等等。

第265章 救人一命第247章 衛右渠現身第283章 種子第126章 殺機四溢第35章 八月稅祀第329章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第75章 百萬大徭役第116章 你是劉陵?第67章 列侯的交易第77章 宴請太子第129章 賊心不死第109章 奇怪的女人第213章 利在千秋第28章 趙禹與張湯第172章 陳家兄弟之死第75章 百萬大徭役第268章 我們投降第304章 金蟬脫殼第58章 竇太后的憤怒第273章 不負重託第270章 那麼賞格……第270章 那麼賞格……第314章 你看他如何?第137章 一定要活下去第75章 百萬大徭役第243章 韓嫣在作死第147章 羽林騎第300章 咆哮與擔心第128章 五銖錢!第337章 少時志向在西行(完)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161章 這就是長安第62章 集權並不美好第38章 太子劉徹第290章 名垂青史的婚變第154章 列侯的行動第67章 列侯的交易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333章 雙喜臨門第143章 寧成投靠第2章 吃飯難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204章 一開始就錯了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302章 五族做誓第183章 草原驚變第144章 小月氏之王第101章 貨幣論第158章 劇信第58章 竇太后的憤怒第336章 關山萬里海角天涯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104章 再戰羣儒第258章 直搗黃龍?第2章 吃飯難第23章 長安兩市第200章 人不見了第240章 以牙還牙第4章 衛氏長女第208章 驚人的戰爭紅利第214章 霍去病第121章 太守灌夫第115章 時不待我第333章 雙喜臨門第320章 行軍與春雨第257章 激辯北伐第30章 名聲鵲起第202章 向西向北第117章 安得治世法第238章 還有三年第91章 朝會衝突第118章 難纏的女人第14章 商隊第220章 兵出長安第125章 死灰復燃第266章 鏖戰雙王第181章 扶棺入陽陵第88章 天子歸來第281章 打落牙齒活血吞第310章 田蚡的絕境第224章 永結盟好?第130章 風向逆轉第81章 儒生的難堪第218章 曹家宿怨第4章 衛氏長女第88章 天子歸來第255章 匈奴逃遁第286章 恐懼源於未知第191章 不同命運的孕婦第244章 作死者必死第44章 韓嫣與王臧第172章 陳家兄弟之死第50章 趙涉現第250章 馬邑之圍第254章 再襲大營第313章 威脅的動作第245章 匈奴南下第69章 復封廢侯第321章 不安的雨季第53章 痛宰肥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