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鬆與解縉沒有絲毫的耽擱,入宮覲見皇帝。
後來,又有姚廣孝、楊榮、楊士奇被召入宮中,六人在暖閣之中密議了些什麼,沒有人知道。
只是在翌日早朝之時,由三寶太監宣讀聖旨:准予言官、都察院等各院部可風聞奏事、相互糾疊。
此聖旨一出,朝堂盡皆譁然。
似朱橚、姚廣孝等沒有違紀之人,自然是沒有什麼了,但是對於胡廣、朱榑等人,卻是一個個臉色微變,心有慼慼然。
風聞奏事,很快就見了成效。
短短的七日時間,由朱鬆、姚廣孝、解縉等人所組建的“風聞閣”,便接到了不下一百份彈劾文臣武將、公侯勳貴的奏章。
經過朱鬆等人的甄別,以及結合錦衣衛傳回來的消息來看,這些奏章十成有九成屬於根據謠傳構陷而出,而且還是捕風捉影、毫無根據的。
這回,可苦了錦衣衛們,因爲這次朱鬆他們畢竟只是挑選奏章,具體的甄別任務,還是交給錦衣衛們,讓他們去調查、取證。
所以,整個應天府都是風聲鶴唳,錦衣衛在四處地抓人,這就更給了之前彈劾錦衣衛的胡廣等人更好的機會。
藉着這次的大好機會,胡廣等人大肆羅列錦衣衛罪狀,簡直把他們形容成了害國害民的蛀蟲。
對此,紀綱、穆肅以及張輔等錦衣衛的高層,沒有絲毫的反應,依舊在整個南京城中抓人、搜查,只是頻率明顯降低了許多。
到第十五日的時候,風聞奏事的風潮突然停止了。
暖閣之中,解縉等“風聞閣”成員全都出現在這裡,一人手中捏着一份奏章。
“怎麼樣了?”朱棣伏在龍案上,手中的硃筆一直在寫寫畫畫着。
“四皇兄,此次風聞奏事歷時半月,風聞所奏之事三百零六件,其中確有其事者三十有三,涉及胡黨之事十一件”
朱鬆一邊說着,一邊將手中的奏章擱到了朱棣的龍案上。
朱棣沒有擡頭,而是直接說道:“風聞之事,牽涉胡黨之事,總共有多少?”
姚廣孝摸了摸光頭,上前一步道:“七十三件!”
“紀綱!”朱棣擡起頭來,道:“朕要你將這七十三件事,不管真假,全部落成實案。”
“微臣遵旨。”紀綱低眉順眼地躬身應答。
正所謂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別看錦衣衛是大明的京衛,可實際上他們只聽命於皇帝。
皇帝交代的任何事,錦衣衛的人都不會問,而是忠誠地去執行。
朱棣翻開手中的奏章看了一小會,突然笑了起來,道:“紀綱,都說你們錦衣衛囂張跋扈、禍國害民,七十三件風聞所奏之事,你們錦衣衛竟然亦五七件。”
紀綱的嘴角微微往上咧了咧,剛要說話,這個時候朱鬆卻是先他一步,道:“四皇兄,錦衣衛是您身邊的近衛,有些事情其他京衛去做不方便,他們平日裡行些隱秘之事,難免被發現。”
“你倒是會賣人情,不過”
朱棣似笑非笑地看了朱鬆一眼,道:“紀綱啊,此番風聞奏事,你們錦衣衛確實出了很大力,但是你們錦衣衛也該收斂一二,整個應天府,甚至是整個大明,都只知道你們錦衣衛的厲害,卻不知朕尚有其他的京衛。”
紀綱心裡一突,皇帝這是在說他們太張狂,有些不把他放在眼裡了。
一向冷酷的撲克肅殺臉突然變了,他噗通一聲跪在朱棣身前,口中道:“萬歲,微臣知錯了!”
“萬歲,這錦衣衛所辦之事,一向都是欽案,您”
暖閣之中的衆人一個個都精明地狠,他們自然明白朱棣這是在有意警告錦衣衛,讓他們明白,皇帝既然能給你權利,那隨時都能夠收回來!
再者,在場的衆人都是朱棣的親近臣子,彼此之間關係也很好。
聽到朱棣的話,解縉等人同時開口,爲紀綱求情。
“好了,朕並沒有怪紀綱的意思,只是朕之前就說過,風聞所奏之事,一旦覈實,朕絕對會嚴辦。”
沒等解縉等人話說完呢,朱棣就擡手打斷了他們,道:“所以,朕必須給這些臣子們一個交代!”
衆人默然無語。
倒是朱鬆似乎想到了什麼,臉上的表情多少有些怪異。
“這樣吧。”瞪了大概有盞茶的時間,朱棣道:“三寶,擬旨。”
三寶太監低眉順眼地說道:“奴婢聽着。”
“設東緝事廠,建衙於東華門之側,設掌印、掌刑千戶、設掌班,由錦衣衛撥給,分爲子醜寅卯等十二顆。”
朱棣幽幽地說道:“東輯事廠,其責乃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事,與錦衣衛均權勢。日後,朝廷若會審大案、詔獄之中拷問欽犯,甚至是各衙門,東輯事廠,都要派人旁聽或者坐班。”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棣看着面前的衆人,道:“諸卿,對於東輯事廠掌印之人,可有何推薦?”
對於朱棣的提問,在場的衆人全都沒有回答。
除了朱鬆臉上露出了一副果然如此的表情之外,其他衆人的臉上除了呆滯,還是呆滯。
東輯事廠!
紀綱愣住了,解縉、楊榮、楊士奇也愣住了。
在場的衆人都不是傻子,除了足夠的才華或者武力之外,他們的政治嗅覺也極其敏銳。
他們自然明白這成立東輯事廠意味着什麼!
聽皇帝的意思,錦衣衛和東輯事廠的責任,幾乎是交雜在了一起,所謂訪謀逆妖言大奸惡等事,其實不就是錦衣衛稽查侵犯嗎?
還有東輯事廠的人在各衙門作伴,特別是在錦衣衛審欽犯、要案的時候,這東輯事廠的人也要旁審。
這擺明了不就是在在監視錦衣衛嗎?
到時候,錦衣衛有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遞進宮裡,通稟萬歲。
萬歲爺這是給錦衣衛找了個婆婆管着啊!
此刻,紀綱的臉色很不好看,但同時也有一絲解脫的意味在裡面。
唯有朱鬆臉上的表情相當奇怪,他很糾結啊,根據他的歷史常識,這東輯事廠應該就是東廠,可是東廠不是在永樂十八年的時候才設立的嗎?
眼下不過是剛剛改歷的永樂元年,還差着十七年呢,這東輯事廠怎麼就建起來了呢?
見衆人都不說話,朱棣道:“怎麼,你們都沒有好的人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