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

張希孟尚在運籌軍務,接到了老朱送來的消息,先是一驚,隨即大喜。

雖說陳友定並不足慮,但是依舊有八府之地,兵馬數萬,一旦出了疏忽,大軍北上,應天空虛,也是很麻煩的。

可萬萬沒有料到,他們竟然自己亂起來了。

而且還把最爲可惡的蒲家當成了靶子,這簡直是天助我也!

張希孟稍作思忖,立刻放下手頭的事情,去面見朱元章。

“主公,現在看來,收取福建,反而不能太快,應該讓他們自殺自滅,也省得我們費事。”

朱元章眉頭緊皺,“咱已經聽說了,蒲家本是夷商,輾轉遷居泉州,靠着手上的船隻,呼嘯一方,背宋投元,執掌市舶司,赫赫揚揚,已經百年。這百年間,他們不但盤剝商賈,敲骨吸髓,還以色目人的身份,聚攏成千上萬的色目人,盤踞泉州,生息繁衍,百年積累下來。泉州已經和異域一般不二,這如何使得?驅逐胡虜,又豈是大都的元皇帝?”

朱元章氣哼哼道:“蒲家,咱勢必不會放過!找起來,男的爲奴,女的爲娼,生生世世,永遠不得翻身!除了他們之外,依附蒲家的色目人,也不能放過,要嚴查罪行,絕不姑息!”

說完之後,朱元章才道:“先生主張讓他們自殺自滅,也是妙策,只是拖延日久,無辜百姓遭受劫難,咱於心不忍,先生可有妙策?”

張希孟急忙道:“主公,色目人主要盤踞城市當中,他們善於經商,而不善於耕田。我們的兵馬只要大膽穿插,分割各個城市,讓他們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隨即動員八閩百姓,授予土地,平分田產。然後鯨吞蠶食,數月之間,就能剷除這一顆毒瘤,還泉州百姓一個太平。”

朱元章斟酌了少許,竟也微微頷首。

由於主力北上,攻擊陳友定的兵馬只能算是偏師。

想要真正大舉攻城拔寨,所向披靡,還真有點困難。

如果只是分割包圍,毫無疑問,會減輕壓力。

正好也能趁機觀察蒲家的勢力,待到他們全都暴露出來,然後再一擊必殺,乾淨利落,徹底解決隱患。

這一招不可謂不高明。

其實縱觀這麼多年,張希孟一直主張治病救人,不願意大開殺戒……可是面對蒲家,他也是沒有辦法。

百年來做得惡事太多,別說大明不可能接受他們投降,就算是蒲家自己,也知道沒有退路。

既然如此,不如就趁着現在的機會,徹底解決了,免得留下後患。

朱元章和張希孟迅速達成了一致意見。

“先生,既然陳友定不足爲慮,朱英前不久也送來了消息,他正率領着楊璟、周德興等人向廣西進發……如此看來,南方之地,已經盡數歸於大明之手,環顧天下,唯有大都元廷尚在,北伐大都的機會到了!”

張希孟稍微沉吟,便用力點頭,“主公所言極是,臣斗膽請旨,正式北伐!”

朱元章深深吸口氣,勐地揮動拳頭,“準請!出師北伐!”

顯然這麼大的事情,就算確定下來,也要有個足夠大的出師儀式才行。

上次中原決戰,由於時間急迫,來不及操辦。或者乾脆點說,上一次還有些猶豫,並無十足把握。

而這一次則是志在必得,沒有人能阻擋大明的腳步。

就在南京城外的校軍場,舉行盛大的出師儀式。

張希孟受封督師,親自統兵,名將雲集,強兵數十萬。

一戰光復燕雲,一戰滅元廷。

得益於最近的宣傳工作,應天的商民百姓,已經知道了文天祥,知道了這幾百年的恥辱。

終於要給文丞相報仇了!

要洗雪恥辱,恢復華夏了。

人們奔走相告,不斷說着好消息。

令人詫異的是,在這羣人當中,竟然還有不少蒙古人,而且他們要比一般人還興奮喜悅熱情。

“終於到了這一天了!終於要光復大都了!我和元廷皇帝不光有國仇,還有家恨!這個昏君,早就該死了!”

能這麼說話的,毫無疑問,就是也先帖木兒了。

自從上次朱元章登基,請他們參加觀禮,從此之後,應天城中,蒙古百姓和漢人之間的隔閡越來越小。

雙方熟悉之後,很快發現大傢伙其實差距沒有那麼大,誰還不是一日三餐,妻兒老小。

像也先帖木兒這種,靠着自己的本事,開獸醫館,建立自己的馬場,救治牲口,出售牛馬,用來耕田。

幹得都是好事,掙的也是辛苦錢。

縱然以前他是元廷高官,又能怎麼樣?

而且從事實效果來講,也先帖木兒對大元的傷害,只怕還在一般將領之上。畢竟不論是當初一口氣送三十萬人,還是如今他積極幫着聯絡元廷貴胃,發展內線。這些舉動,都是狠挖大元朝祖墳的。

順便說一句,老朱能弄清楚元朝皇帝和皇太子之間的爭鬥,並且猜對察罕帖木兒的想法,還要多虧了也先帖木兒的牽線搭橋。

有這位在,順利幫着大明把眼線安插到了元大都,甚至是皇宮裡面,都有老朱的人。

爲了快點滅亡大元,也先帖木兒可謂是不遺餘力。

就在不久前,他又拿出了手上積累的錢,買了大明的國債不說,還挑選了二百青壯,準備了牛馬車輛。

早在朱元章登基的時候,他就說過了,等到北伐大都的時候,他一定要幫幫場子。

現在機會來了,又豈能錯過!

長生天待我不薄,總算讓我等到了大元亡國的時候!

“太好了,咱要多喝幾杯!”

也先帖木兒四處拜訪,又成功聚攏起一大幫的蒙古貴胃。

大傢伙積極出錢出力,協助北伐。

別看他們數量不多,但確實點燃了百姓的熱情。

就連蒙古人都出錢幫忙了,咱們可不能落在後面!

更何況這一次是咱們的戰鬥,是爲了給文丞相報仇,哪能落於人後?

因此應天的大小商賈,全都站出來,不遺餘力購買國債,支持北伐。

只不過在衆多商賈之中,最讓人驚訝的還是蘇州,一家名爲巾幗的紡織作坊,愣是拿出了二十萬貫購買債券,除此之外,她們還捐贈了五百匹絲綢。

這一出手,就震撼了整個蘇州城。

好傢伙,這幫女人不光在商場上狠,在這種事情上,也這麼玩命!

你們是想逼死我們嗎?

沒有法子,蘇州的商賈紛紛站出來,康慨解囊。

由於買得太過兇殘,一度弄得國債不夠賣。

有心支援北伐的,顯然不只是商賈。

就在大傢伙關心誰出了多少錢之時,以吳大頭爲首的戲班子,代表江湖藝人,總計捐了三萬五千貫。

他們可是說了,這筆錢是用來造火炮的。

因爲他們聽說,造一門火炮,需要三千多貫,他們捐這筆錢,是希望朝廷能多十門火炮,到時候轟開大都,滅了元廷!

戲子從來都是下九流,只有大明朝,給了他們臉面,讓他們有了新生的機會。

現在他們就盼着大明蒸蒸日上,趕快滅了元廷,乾乾淨淨,不留任何後患。

除此之外,吳大頭又挑選了五百名各種藝人,讓他們隨軍北上,爲北伐將士,表演節目,舒緩情緒。

爲了爭取這個名額,足有兩三千藝人站出來報名,甚至是師兄弟爲了搶名額,都鬧翻了。

女人,藝人,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站出來,支持北伐。

大明朝還真是得人心啊!

就在大傢伙以爲差不多的時候,又有一份捐贈,送到了應天。

這是靖州等地,苗部百姓送來的三千張生牛皮,另有牛角,牛筋,生漆,豬鬃等物,足足裝了五艘船隻,用來供應軍需,支援朝廷,滅亡逆元!

商民百姓,各種助力,齊聚應天。

此刻的大明,已經是熱血噴涌,豪情萬丈,只待一個出口。

而這個出口正是誓師北伐的大典。

作爲這一次的主角,張希孟都沒法平靜……上次這麼大的場面,還是老朱登基。可問題是朱元章登基,那是老朱的,張希孟只要調動安排就行。

可這一次,他卻是三軍統帥,是要領兵打入大都的那個男人!

沒有辦法,張希孟也換上了戎裝,穿着鎧甲,跨上寶劍。

江楠仔細端詳了張希孟半天,忍不住笑道:“原來老爺穿上戎裝,也是這般英氣勃勃啊!”

張希孟笑道:“自家男人有多帥氣,你又不是不知道!還用得着懷疑嗎?”

江楠臉色微紅,隨即竟然搖了搖頭,“不成,老爺,你太單薄了,肩膀上,腰上,必須裹上絲綢,這樣才顯得威武雄壯,是統兵的大將。”

說話之間,江楠轉身跑出去,不一會兒回來,懷裡抱着朱元章賞賜給張庶寧的綢緞,江楠也不客氣,就跟張希孟裹上了。

一刻鐘之中,江楠看着足足大了一圈的丈夫,忍不住伸出大拇指。

“可以了,絕對能壓住場子了!”

張希孟額頭冒汗,“我怎麼覺得自己成了糉子!”

“快別胡說了,趕快走吧!別耽誤了吉時。”

就這樣,張希孟被推了出來,騎上駿馬,由二百名騎兵開路,直奔校軍場,參加這場有史以來,,最爲宏大的出征儀式!

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六百八十四章 你爹要來了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一百零三章 決策第三百五十一章 俘虜樓船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七百八十九章 駙馬牽連其中第六百五十五章 朱標的感悟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七百八十四章 賭上一切的朱標第二百五十七章 誰不想過得好!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七百一十章 朱標的做事小技巧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四百零二章 請孔家做個大元忠臣第一百二十二章 實力暴漲的朱元璋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七百三十七章 朱標之怒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第八百九十章 放眼世界第三百二十一章 教導下屬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五百零九章 復旦第七百五十五章 朱標戰李相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六百五十三章 立規矩第八百九十五章 統一貨幣第三百二十五章 簡樸的張先生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六百一十五章 皇子教育等不得第四百三十章 你不配第八百七十五章 去應天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五百五十四章 我們想回家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七百章 有人私自稱帝了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三百三十三章 來自張夫子的教誨第二百九十章 神將常遇春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七百零五章 北大的鎮校之寶第一百三十四章 一鯨落,萬物生第五百五十六章 美好的姻緣第三百八十八章 內鬥果然開始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六百六十七章 在大明,人最尊貴!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八百一十一章 小兒輩的婚事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五百三十五章 天下一盤棋第一百四十八章 水軍大都督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四百章 登基大典的嘉賓第八百六十八章 尊皇攘夷第六百三十七章 拉着老朱做生意第八百二十七章 農學家朱元璋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六十三章 戰略大師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五百二十五章 張士誠,降了!第四百七十九章 我們贏了!第七十四章 羅貫中?蔣幹!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二百七十四章 奴才之作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七百七十四章 教育改革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六十四章 一出好戲第三百四十八章 都在秀第六百五十六章 宋史書成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八百八十章 震怒第九十四章 飲馬長江(三更到))第四百九十五章 放開禁酒令第七十九章 再下一城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五百九十九章 推行新鹽法第四百八十三章 張相小課堂又開課了第一百零六章 又要升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