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運籌
----防盜章節,稍後替換。正版首發磨鐵----
雖然早有準備,但當親眼看見父親的回信後,張嫣的仍抑制不住情緒涌上心頭。
“嫣兒,爲父對不住你,日後一切行動謹遵指示”,
劇烈起伏的情緒過後,是深深的迷茫。
不該是這樣的呀!家族給她指了一條路,她不需要再與客印月魏忠賢鬥爭,有家族的庇護,他們窮盡手段也不要想能奈何得了她的地位,她不需要爲大明的未來憂心,暗中培養扶持信王朱由檢。她唯一該做的事就是儘快與朱由校同房,生下嫡長子,而後穩固自己的地位,直到兒子登基。她的家族給了她一切,她有義務和責任去完成他們給的任務。
但爲何心頭的迷茫竟然比起初入宮時有過之而無不及?
前事就那樣一筆勾銷了嗎?張嫣想起了王安與王宛兒的死,只覺頭痛欲裂。張嫣埋怨地想,家族的人若是早些,早在自己入宮前就告訴自己一切的真相,或許她就不會去牽扯那些人那些事,也就不會因爲過深的交情而致困擾了。
無論如何,接下來不管他們用什麼手段,遲早會讓朱由校和自己同房,張嫣嘆氣,自己被縛住了手腳,眼下唯一能做的事,就只剩下等待。
只可惜事情永遠沒有預想中的那麼一帆風順。
正月初一後,只過了不到一個月,廣寧城兵敗失守,民衆被迫退回山海關。這意味着,明朝統治了兩百多年的遼東大地,被完全拱手送給了努爾哈赤。
這個消息傳到張嫣宮中的時候,她胸中一口氣差點沒順過來。據報,將所有百姓撤回山海關的決定,是熊延弼做出來的,這個她親口向朱由校推薦的人。
決定守關人選時只有四人在場,楊漣有意考她,她當時並未多想便答了出來。只因從前還在開封時,楊漣每每在張嫣家小住,兩人也時時如此問答,早便習以爲常。
但無論前因如何,此事導致的後果都跟她脫不了干係。她來不及懊悔,只好急匆匆趕到乾清宮,打算主動向朱由校請罪。
幸好朱由校沒有拒見,方成盛側身請張嫣進去。張嫣入門後繞過蟠龍屏風,第一眼先看見了在殿內低頭隨侍的如晴。有熟悉的人在,她心中微微安定。若是朱由校真的動怒,或許如晴能念着舊日主僕恩情替自己周全幾分。
張嫣早備好說辭,然而沒等她下跪開口,朱由校從榻上猛然站起,急步上前抓住張嫣的手。
張嫣錯愕地看着他,只見他滿面驚慌失措,急道:“梓童,朕該怎麼辦?”
張嫣一時間摸不着頭腦,“什麼?”
“朕聽說山海關距離北京城只有不過一日的騎程,努爾哈赤是不是很快就會打到紫禁城門口了?”他忽而轉怒,“都怪楊漣這傢伙,偏得他說要用熊延弼,現在好了吧?朕要撤了他的職!”
張嫣怔了片刻,說出熊延弼名字的明明是自己,朱由校他記錯了?
張嫣的視線越過了朱由校,看向他身後不遠處站着的高永壽,他對她點點了頭,張嫣驟然明白過來,是高永壽相助自己。張嫣對他投去一眼感激的目光,他只是保持着柔柔的微笑。
張嫣斂容對朱由校跪下,“皇上,楊大人向來對您忠心耿耿,此前從無過錯。”她跪下本是一時衝動之舉,而說完第一句話後,後面的話便自然而然地脫口而出,“且眼下朝中人才凋敝,在這軍情緊急時分,無人能勝任他的職位,望皇上三思,給楊大人一個將功抵過的機會。”
說完全部話後,張嫣纔來得及想起,家族可不會喜歡自己說的這番話——他們早就叮囑張嫣不要多管閒事。但楊漣與張嫣的多年交情,又豈是一個憑空冒出對她頤指氣使的家族所能比擬?
朱由校本因楊漣的恩情對他有幾分尊重,本也是一時惱怒說出氣話,見張嫣如此說,立即順着臺階下,滿口應了不撤楊漣的職。他回身將桌上皺巴巴的軍情文書遞給張嫣看——他看不懂上面的字,一個時辰前,小太監一字一句將內容念給他聽,他聽得驚懼交加,將文書揉成一團給丟了,還是永壽替他拾了回來。
“努爾哈赤他……梓童你說,朕該怎麼辦?朝中還有何可用之人?”
張嫣細細翻看文書,原來這次兵敗的始末是如此這般,守將熊延弼和王化貞先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兩人都要負起這擔責任。
張嫣已吃了一次教訓,可再不敢攬這個黑鍋,她將文書看了幾遍,沉吟片刻,“臣妾愚鈍,但皇上或許可去問問您的老師。”朱由校的老師,孫承宗,東林黨人,張嫣聽聞他頗有才幹,且朱由校對他十分信任親厚,將責任推給他,雖是無奈之舉,也不失爲當下最好的選擇。
朱由校一擊掌,連聲應和:“對!對!”揮手吩咐下人:“趕緊去把朕的老師請來。”
那宮女應下,走到門口,卻迎面碰上了進來的方成盛,他手中提着一個食盒。
方成盛恭聲道:“奉聖夫人送來的。”
張嫣偷眼看朱由校的神情,他面上神色未變,但張嫣清楚地看到了他眼中那顯而易見的不耐煩。而高永壽仍是一幅溫然微笑的模樣,只不知爲何,張嫣有些不敢直視他的笑容。
如晴盯着食盒,臉色蒼白。這麼長一段日子,她連蒙帶猜,也依稀知了背後關節。因朱由校面前得臉,乾清宮的伺候活近來漸漸轉到了她掌控中,呆在乾清宮的時候多了,留心到了許多不可知、不可看的禁事。她揣着客印月的這個秘密,惶惶不可終日,要不要告訴皇后呢,如晴的兩番想法在心中激烈地鬥爭。
張嫣託言孫大人將來,向朱由校自請避去。她走到屏風旁,如晴的身邊,眼見着這個機會馬上要消失,如晴鼓起勇氣,用只有張嫣才聽得見的聲音道出幾字:“朔月之日。”
張嫣聽見了,她心中頓時有計較,面上只是未動聲色,徑直走出暖閣。
一晃間已是夏至前後。
外頭烈日高掛,暑氣沉沉,薰得人心焦。乾清宮大殿外,臺階之下,齊刷刷跪着十幾位朝廷重臣,他們的汗早已打溼了內衫,額邊汗滴流過凹凸不平的皺紋紋路。然而他們神色堅毅決然一如初跪之時,脊背無絲毫鬆動。
平日裡這幫大臣們總是不可一世的模樣,此刻卻都爲了心中的信念跪在此處,與皇上苦苦對峙。
內廷伺候的宮人們對這幫動不動吹鬍子瞪眼的大臣素無好感,今日都被他們這不死不休的架勢給震住了,震驚之中還有夾雜有隱隱的敬佩。
乾清宮內裡自然有最好的避暑法子,外頭的熱氣一絲也瀉不進來。可涼意絲毫沒有撫慰朱由校的焦慮。他一整日都心煩意亂,坐立不安,木工活計都暫且放置不理了。
高永壽看在眼中,憂在心頭,然則計無所出。他陪伴朱由校數十年,對他何等熟悉,高永壽一看便知,朱由校是害怕了,他害怕外頭跪着的那一羣軟硬不吃的老頭子。
皇上的老師孫承宗升任兵部尚書,親自去了遼東守衛,一去便挫了努爾哈赤的勢。加之天時轉暖,後金搶足了食物,便回到城中休養生息。
戰事的局面逐步穩定下來。外患暫歇,大臣們終於有精力操心內憂。
前些日子,初夏天降冰雹,這異常的天時不僅帶走了數條性命,還帶來了糧食的短缺,民間人心惶惶,而不安定的環境中滋生出流言,說是皇上身邊的太監魏忠賢多近讒言,亂政禍國,才讓老天爺發了怒。
而朝野內,又有以英國公張維迎爲首的一派持不同意見,他們認爲皇上登基已過一年,后妃久無所出,日日專寵內監,才致上天降罰。
兩派意見相左,做法卻是一樣的,猛烈對朱由校上疏,朱由校長期置之不理的態度激怒了官員們,直演至今日跪逼朱由校迴應的狀況。
魏忠賢承擔了半個朝堂的積怨,大臣們盯着他的眼神似欲嗜人,他也被嚇得不敢再往乾清宮走動。朝臣們上奏的文書被重新送到朱由校的案上,堆得高如小山。就算前一日怒將桌上的文書掃到地上,第二日便會被堆上新的小山。
在朱由校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之前,大臣們就會一直把他堵在乾清宮內。對於這件事,高永壽和如晴幫不上忙,而魏忠賢和客印月二人遠避開乾清宮,朱由校信任的老師遠在邊關,皇后又稱病無法前來。
高永壽粗略識得幾個字,他當然知道朝臣們在勸朱由校與皇后同房的奏疏裡是如何稱呼自己“妖媚禍主,誤國誤民”的。他不是不難受,但眼下朱由校愁眉不展的樣子更加讓他難受。
高永壽吩咐宮人將“荷花蕊”冰好,給朱由校飲用,望能平息他的焦灼,然而朱由校根本無心飲酒,蹙着眉拒絕了。
正當高永壽百般無奈之時,方成盛靜悄悄地進了來。
朱由校擡眼見是他,以爲他又是來報大臣情況,厭煩地揮手讓他離開,他猶豫了一瞬,還是報了出口:“皇上,信王殿下來給您請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