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大喜

聽到提及法海,康熙便由法海的被黜想到了老十三,再聯想到老十四的被刺,他臉上頓時就有點難看,老十三恣意妄行,不忠不孝,法海身爲老師自然是逃不了干係,不是憐惜其才,早就流放了。

不過,想到法海也是老十四的老師,老十四爲他求情也是本份,從這點反而還可以看出老十四的品行,康熙的心裡又平和下來,十三、十四都是法海教的,兩人的差距咋就那麼大呢?

輕輕“恩”了一聲,康熙不置可否的問道:“還有什麼想法?”

胤禎哪裡知道,康熙這一瞬間轉了這麼多念頭,見他臉色稍緩,不由暗自鬆了口氣,心裡卻是暗忖,不知道老十三到底做什麼事,以至在事隔二年多,康熙仍然不解恨,連帶着法海也跟着倒黴,看來,康熙在一日,老十三是無出頭之日了。

聽到康熙再問,他急忙說出了昨日晚上突然冒出來的想法,“回皇阿瑪,京報不僅兼有邸報作用,亦是朝廷強有力的宣傳工具,負有正面引導輿論的責任,必須有嚴格的監督。最終的審覈,自然是皇阿瑪,不過皇阿瑪事務繁忙,沒有時間篩選,兒臣竊以爲,京報應設一總編,負責篩選、定稿,懇請皇阿瑪爲京報指派一名德高望衆的老臣爲總編。”

德高望衆的老臣?既是京報總編,那自然是才學出衆之人,老十四暗指的誰,李光地?想及此,康熙不由恍然大悟,難怪老十四看不上在押的那羣官員,他竟然是打的這個主意,他頓時不知道說什麼好,朕特意安排讓你去挖太子的牆角,老八的牆角,你偏偏不挖,倒跑來挖朕的牆角,這膽子可真是不小。

李光地,字晉卿,號厚庵,別號榕村,泉州安溪湖頭人。清康熙九年進士,進翰林,遷內閣學士、出任直隸巡撫,吏部尚書,康熙四十四年晉文淵閣大學士。

李光地現年已經六十八歲,是康熙朝碩果僅存的老臣之一,與他同朝的索額圖、明珠、徐乾學、高士奇都已是昨日黃花,唯他榮寵不衰,越老越受康熙寵信,堪稱熙朝一大異數,他在朝多年,又在吏部尚書、上書房大臣任上多年,門生故吏可謂遍佈天下,雖未結黨,其勢力亦不容小覷,太子胤礽、八阿哥胤禩也都多次對他進行拉攏,但李光地爲人謹慎,平日裡亦是寡言慎行,加上康熙對他恩寵之至,他也根本就不屑於結黨。

康熙也沒想到老十四竟然膽大包天,居然打李光地的主意,而且還要他親手把李光地塞進十四黨,他登時就沉吟不語,李光地若是進了十四黨,朝中以李光地馬首是瞻的一干門生故吏自然是紛紛緊隨,十四黨的實力立刻就會暴增,憑藉着李光地的名望,十四黨在聲望上還要反壓老八一黨。

老十四要負責江南的遠洋艦隊,長期不在京城,也確實需要如此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給他挑大樑,更可恨的是老十四根本不急於擴充他的十四黨,放着如此好的機會也不加以利用,就象是吃定了他一樣。

康熙頗爲鬱悶的瞅了胤禎一眼,恨恨的想到,朕既能予之,亦能取之,還怕你能翻得了天?想到這裡,他頓覺釋然,卻是促狹的說道:“朝中才華出衆,又德高望衆的老臣朕倒是想不出來有誰,你心中可有人選?”

這下輪到胤禎鬱悶了,你不想給,不給就是,何苦裝傻賣乖?不過,臨門一腳,不管進與不進,踢還是要踢的,他恭敬的回道:“回皇阿瑪,大學士李光地爲官清廉,長於實務,政績顯著,而且才華出衆,擅於理學,精於義理,在士林中聲譽卓著,出任京報總編,引導輿論,實乃不二人選。”

康熙微點了下頭,“京報總編一職,李光地確實是不二人選,不過,李光地年老多病,卻是難以勝任。”

胤禎一楞,這倒是給還是不給?能不能痛快點?咱倆心裡誰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有必要拿年老多病來塞搪?稍稍思忖,他便琢磨出康熙的語氣頗爲鬆動,便決定不再藏着掖着,再狠狠的燒把火,把李光地爭取過來,“皇阿瑪,兒臣這兩日對京報的作用苦思良久,京報發行到地方,僅僅只是單方面的作用,兒臣在想,能否在起到反饋的作用?”

康熙一聽,神情立時專注起來,原本他是心裡不痛快,想吊吊老十四的胃口,沒想到老十四竟然還憋着寶,看來,以後得多多擠壓他才行,他興致盎然的道,“接着說,不要怕說錯。”

禎見把康熙的胃口吊了起來,忙接着道:“京報在各省、府、縣都有發售的網點,傳遞京報的人員回來亦是空手,兒臣在想,能否允許、鼓勵各級地方士紳把當地的一些趣聞、雜談反饋到京城來,各地的飽學大儒亦可以把他們的文章寄來,京報可以從中篩選出精品刊發,這差事繁雜細瑣,僅靠總編一個是忙不過來的,下面須得再設幾名副總編、主編,如此,李中堂便無須太過勞累,掌總就行了。”

康熙一聽,眉頭不由微微一蹙,老十四這是說的隱晦,實際上,這是發動天下的士紳進行監督,與武則天設舉報箱,朱元璋下詔求直言大同小異,這法子倒是不錯,不過那些齷齪官員有的是法子破壞,難以見效,還不如密摺有效。

但是,這法子對於籠絡天下的士子倒有大用,商人重利,文人好名,能夠在京報上刊發文章,對於文人而言,確是揚名的好機會,不愁他們不趨之若騖。

反正閒着也是閒着,能有一點收穫亦是意外之喜,康熙頗爲欣賞的看了胤禎一眼

第636章 猜不透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57章 壽禮第515章 跋扈第727章 康熙病情第123章 旱情第644章 暢春園第118章 上尊號第55章 國家名器第577章 勸輸第200章 機會第438章 客竄海盜第388章 宗親心焦後記二第170章 江南科考案(四)第640章 傲慢的英國佬第326章 鬱悶的老四第131章 福建造反第422章 家務事第125章 十三行第420章 請君入甕第179章 堅韌八阿哥第542章 刺激農業第374章 遠征不妙第507章 報喜第516章 小議第132章 高產作物第573章 大同婆娘第128章 公行第218章 上海知縣第367章 歐洲威脅論第665章 大清鄉紳第201章 趕考的舉子第261章 十四覲見第693 章 炒房地產第141章 江寧織造府第557章 荒誕之言第21 圈錢第501章 徵日(十)第336章 索要太子後記5第525章 宗藩關係第350章 花錢買太子第460章 康熙中風第716章 管理第8章 傳教士第574章 謀劃晉商第697章 輿論之戰第79章 食色性也第229章 馬尼拉灣危境第142章 鉅額虧空第35章 呵呵 女主出場了第353章 師出有名第643章 捅馬蜂窩第639章 若昂五世的算盤第21 圈錢第252章 不殺俘虜第206章 不拘一格用人才第402章 康熙的糾結第228章 十三驚心第690章 對回政策第333章 龍生九子第8章 傳教士第346章 二廢太子第25 百利而無一害第182章 朝會(三)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242章 出征第682章 糾結的揆敘第232章 用人如器第715章 捷報第598章 士子監督第705章 藩屬駐兵第407章 宗室反應第434章 再遇鄭盡心第719章 知人善任第48章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第430章 秀才造反第163章 《南山集》案(二)第500章 徵日(九)第293章 地震惹的禍第612章 爭執第81章 上屋抽梯第57章 戰功封爵第618章 觸底線第505章 條約草本第486章 沙俄貿易第169章 會審第143章 手銃第722章 解惑第334章 鼓吹分封第449章 刻意引導第270章 康熙發飆第672章 應對第465章 封鎖消息第608章 老大解封第362章 什麼香?第106章 各方反應(上)第267章 八黨危機第14章 調教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