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

bookmark

庭院裡,風雪中,李恪和辛凌揹着手立在一處。

李恪身上披着厚實的鶴氅,身後站着爲他頂傘的由養;辛凌如往日般墨褐草履,頭上同樣有羅傘遮蔽,而爲她頂傘的,則是方纔險些把子衝趕出辛府的墨者罕高。

他們倆也是院子裡唯一頂着傘的人,除二人外,精匠們盡皆聚在挑檐廊道,三五成羣,好奇地看着那些墨者們風裡來,雪裡去,在院子裡忙進忙出。

李恪的設計圖無疑是完美的。

細節分明,線條明晰,空白處還標註着密密麻麻的尺寸,只需要看上一眼,便能讓人在腦海裡還原出這件工具的整體樣貌。

可這遠遠不足以折服眼前這羣心高氣傲的精匠。

這個被墨者們稱作先生的少年確實作得一手好畫,可在列的精匠們同樣擅常描圖繪線。這是工匠的基本技能,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清楚,畫中之物與實際製作之間存在着巨大的差別。

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便是畫工再佳,又有幾分能真個製作出來呢?

更何況,他還大言不慚地說什麼百工器具粗陋無用,想要製作水車,就必須要換上他畫中的工具,還要隨他學什麼拗口的三角測量法。

年少氣盛,不知所謂!

百工器具可都是聖人們的造物,其中又有諸多賢人不斷改良,歷久不衰,豈是他一個未傅籍的小子就能隨口批駁的!

當即就有人架秧起鬨,緊接着便是羣匠跟隨,衆口一辭,都是要李恪向先賢告罪,順便燒了這些不知所謂的“新鮮玩意”,以示懲戒。

然後……

衆人至今都記得李恪臉上的奸計得逞般笑意,還有他說出來的那句話。

“既然諸位都覺得圖板無用,我們不若就對博一局。考題由我來出,絕不背離匠工之事。諸位勝了,小子燒圖謝罪,恭送大夥。可若是小子僥倖得勝……”

“從今往後悉聽尊便,我等必不復言!”搶答的,還是那個惹事的鑄匠子衝。

對博就此成局。

李恪需要一個時辰來趕製工具,爲求公平,衆匠也提前拿到了對博的考題,即如何在不進入室內的情況下,簡單、準確、快捷地測算出西院正廳最高點的高度。

建房測高確實是屬於工匠的傳統領域,平素裡屬木工和泥瓦工接觸這類問題最多,畫工和雕工因爲工藝原因,觸碰地也不算太少。

雖說少了墨家,眼下精匠之中木匠緊缺,但陶匠就是泥瓦工的進階,加之畫工雕匠從旁協助,在這種事情上,他們十拿九穩,斷沒有輸給一個小子的道理。

衆人急急而散,李恪帶着墨者們來到寬敞的庭院冒雪制器,幾位陶匠則領着畫工、雕匠們緊鎖房中,苦思對策。

剩下的匠人們百無聊賴,便三五成羣聚到廊下,看着墨者們在李恪的指使下奮力奔忙。

天上陰雲低垂,雪漸小了,風漸大了,吹在身上陰陰冷冷,李恪抖了抖裘衣上的水珠,望向辛凌。

“辛阿姊,墨者們常年單衣光足,不會覺得冷麼?”

“苦其身,礪其志,此節用之道。”

李恪搖了搖頭,說:“節用一論我聽展叔提過,似是說什麼樸素過活,清減開支,棄除奢靡享樂之風。但取暖僅是正當需求吧?常年食羹藿,又哪兒來的養分維持住身體康健?”

辛凌冷冷瞥了李恪一眼:“鶴氅便是享樂!”

李恪被噎得半死,只能尷尬一笑,說:“世之財富若水,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世人若皆以節用爲本,這天下豈不如一潭死水,波瀾不興?”

“金錢珠貝,不在其多,而在其用。天下之財有定數,積於王侯,則民困苦,用於奢靡,則工不興,是以墨子導人節用,乃爲萬民足用,百工興盛。”

長長的一段話,讓李恪對辛凌再次高看。

在商品經濟時代談財富有定數當然是一件扯淡的事,但在重農抑商的時代談財富有定數卻並不能算作謬誤。

商貿不發達導致社會財富增值緩慢,總額有限,如何分配自然就成了重中之重。

民足用意味社會穩定,百工興意味發展快速,而穩定的社會環境和高速的社會發展正是判斷一個王朝是否繁盛的基本因素。

墨子無疑是明白這一點的。他是個偉大的理想主義者,而墨褐草履的墨者們,則是這份偉大理想的忠實踐行者。

然而,再偉大的古人也會有古人的侷限,他們的思想限定在小小的天下,無從脫出巢窠,也就看不見更廣闊的可能性……

李恪遺憾地嘆了口氣。

辛凌眉頭一皺,促聲問道:“你不認可?”

“談不上認不認可,只是突然從節流想到開源罷了。”

“依你所言,當如何開源?”

李恪輕輕一笑,指着前方道:“此事說來話長,如今卻不是議論的時候。辛阿姊,我等該辦正事了。”

隨着他的話音,儒帶着幾位墨者從院外而入,儒的肩上扛着兩根兒臂粗的長木,墨者們則奮力擡着一大塊厚實木板。

“先生,您要的物料皆已備妥。有木板指厚,長寬一步,長棍兩根,七尺長度,此外奇型連結,板材榫卯均按圖制畢,墨斗、銅劍、細麻也已備齊,請二位查驗!”

李恪擡手拍掉儒肩上的落雪,笑着說:“儒君做事,我與辛阿姊向來放心。眼下時間甚緊,我等從速開始製作吧。”

“謹遵令!”

儒拱手抱拳,轉身,令衆墨者放下木板,在李恪的指揮下,全體聚集在長棍之前。

鑄匠子衝不知何時從廊道走了出來,悄悄捅了捅由養的腰眼。

“暴脾氣的,那小子究竟有何殊異之處,爲何我見你等墨者在他面前,竟比在自家假鉅子面前更顯恭順?”

由養不屑地瞥了這憨貨一眼,說:“先生乃生而知之者,所思所想皆成人所不能成,我等敬服,有何不可?”

子衝嗤笑一聲:“我知你墨家向來喜用圖板論事,恰這小子又有上乘的畫功,自然叫你等驚爲天人。可你我皆是過來之人,百工一道,何時又有捷徑可循了?”

“捷徑?”由養冷笑連連,忽就將傘柄一頓,丟給子衝,“夫海,千里之遠不足以舉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極其深。我自去助先生行事,至於你這莽夫,便在此舉着傘,繼續笑談坎井之妙吧!”

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加更特告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五六四章 事出反常,即爲妖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三四五章 屠睢問計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六四五章 殺!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五九五章 肇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五五四章 焚書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