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

bookmark

一頭架橋尚未成功,一頭解題已然完結,李恪的答案理所當然,受到了最廣泛的質疑。

不過房子不同於土丘,又不是真的無法深入房內,驗證起來也只需要掀掉一兩塊瓦片,把測距索從屋頂垂直放到地面就是。

結果嘛……

雖說因爲四捨五入的原因,或多或少有那麼幾分偏差,但秦人什麼時候做過如此精密的運算,比對的答案……自然是對得不能再對。

這相當於宣佈李恪獲得了這場對博的勝利。

他適時地把那份仿照《算書》的表述方式,刻意鼓搗出來的解題過程丟了出來,當即在精匠當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小子……不,恪君,勾股弦我等皆懂,乃是商高之計,又得陳子抵定,然這正弦、餘弦又是何物?”

“正弦者,勾弦之比,餘弦者,股弦之比。”

話音未落,人羣中登時便響起了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與後世王朝的發展不同,秦人擁有極高的識字率,而精匠又是工人階級中的精英力量,其精英中的精英,更是大體達到了知識分子的學識水平。

出於業務需求的原因,他們或許精於實際,荒於論理,說不出條條框框的聖賢大道,但對於算學一類的應用學科,卻普遍有着極高的造詣。

只不過這樣的造詣在李恪面前毫無意義。

他們將基礎方程和勾股幾何視作聖人之學,李恪卻早就在小學就開始接觸各種函數,數以百計的數學公式印刻腦海,就是想忘也沒那麼容易忘掉。

無人能夠忽視正餘二弦的意義,在勾股定理上停滯了數百年的三角學,將因爲這兩個概念的出現,跨上一步大大的臺階。

更重要的是,這種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極廣!

子衝身旁的陶匠哆嗦着嘴脣問道:“若是知曉正餘二弦,豈不是勿需測算勾股之長,僅憑恪君所制之量角器,測距索,便可補足勾股之數?”

李恪鄭重地點了點頭:“敢問壯士?”

“我名固,山陰陶匠,郭固。”

“固君所言極是,我方纔便是憑了角度弦長,只用算學便得到了勾股之長。”

“補器修繕,臨高架爐,往往難得確數,若有正餘二弦,豈不解之易如反掌?”

“百工之學我不甚精通,若是對諸位有用,小子晚些便將弦表奉上,諸位只管取用便是。”

李恪不卑不亢的態度讓精匠們無比受用,他願意提供弦表,更是讓這些行業精英感激莫名。

子衝收起慣常的魯莽,躬身親問:“恪君,你在對博之際使出此術,想來……不僅僅是爲了嬴下我等吧?”

“自然不是。”李恪笑着看向辛凌,“辛阿姊,可否將獏行圖板取出來,叫諸位能真正知曉,他們所要建造的,到底是何等事物。”

辛凌皺着眉說:“獏行未成,若事不密,或起波折。”

李恪毫不在意地擺手:“衆位精匠一言九鼎,我既然僥倖贏了對博,他們便必然會留下襄助,何愁泄密?”

精匠們也同時呱噪起來,零零散散,自說自話,所說的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我等願留!”

巨大的獏行概念圖終於被擡了上來。

正廳之上,衆人皆驚!

子衝顫聲問道:“這便是獏行?我等要制的獏行?”

他們是辛凌那位神秘的老師邀請來的,邀請之時,那位老師只說墨家要造一機關,卻從未說過,這件機關如此龐大,而且還是架在水上的。

機關獸……獏行,這世上真有人能造出如此奇物?

李恪提溜着一根木枝走到了圖板面前,像個上課的老師似的,一揮木枝,點在了水車的圖影上。

“諸位,這便是我所設計的獏行。”他正聲說道,“高八丈餘,重數十萬斤,佇立於治水之上,日夜不歇,取水灌溉!”

人羣一片譁然。

“此物當真能立在水上?”

“我看其形似輪轂,莫非還能轉動?”

“然水無常勢,此物又重若千鈞,若水流變動,其當如何調整?”

“這時談何調整之事,數十萬斤的物料如何能在水中組裝起來!恪君,此事斷不可成!”

李恪重重地敲了幾下圖板,喧譁聲驟然收緊。

“製作獏行的難度大夥都懂,我便不多說了。僅憑小子一人之思,墨家一家之力,遠遠不夠。但諸位可曾想過,獏行取水易也,北地取水難也。獏行若成,大利於民,諸位皆可受萬民景仰!”

陶匠固越衆而出:“恪君,便是我等願往,物料從何來?民夫如何得?”

“我等已經說服了樓煩縣,屆時民夫、物料源源不絕,我等不需要思慮其他,只需要想,如何才能將獏行架設成功。”李恪深吸一口氣,慨然說道:“製取獏行如行軍作戰,民夫爲兵卒,物料爲軍械,你等皆是校尉軍侯,我……乃上將軍!”

由養突然高喊起來:“皇帝素來眷顧民生,獏行若成,封爵之期近矣,你等當如何爲之!”

“我等……盡遵先生之命!”

……

總算是徹底把精匠們擺平了,沒有被驅逐者,由養的鞭笞也暫且記下,等到水車製成,再行處置。

所有的事都在向着正軌邁進,李恪向衆人解釋了製作水車的既定流程,第一步,測繪,搭建沙盤。

包括衆位墨者在內,精匠們眼下需要做的是兩件事。

其一是學會三角測量法和解題流程,教材則是李恪測高的全過程和留下的那份解題材料,他還要儘快製作出一到九十度的弦表,交給他們比對記憶。

學習方法則是以自學爲主,不懂就組隊討論,再不懂就書錄在簡上,由墨家交託李恪,統一作答。

其二就是大量製作測繪工具,越多越好,等憨夫帶着剩餘的精匠回來,也會投入到這兩項工作當中。

諸事抵定,李恪長舒一口氣,擡腿邁步出了西院,沐着雪花,步道回家。

辛凌突然叫住了他。

“辛阿姊,還有何事需要我來操辦?”李恪奇怪問道。

辛凌的神色異常複雜:“你真不願投入墨家?我可向老師舉薦,請他收你爲弟子。”

這已經是第二次邀請了。

李恪深知以辛凌的脾氣,更知道能讓她再次開口,對一個普普通通的上造來說是多榮耀的一件事,然而,他真的沒有加入墨家的願望。

“墨家……墨家很好,只可惜我喜好享樂,受不了墨義約束,辛阿姊的好意,心領了。”

說完,李恪一記深揖,頭也不回,跨出了辛府的大門。

雪,似乎越來越密了。

說些閒話……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六三三章 頭曼的決心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七八零章 澠池會之三,尊榮第一章 人窮志短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二十九章 有寶天論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三五三章 蛤蜊拜師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五九零章 捨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五四九章 秩!兩千石!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七零四章 李恪的商貿戰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五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四一七章 江湖兒女(中秋快樂!)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四八六章 意料之外的訪客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九十六章 弧形支撐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三三三章 季布全線潰敗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三三四章 李恪的野望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