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

bookmark

田氏在閭門處的那一聲高喊,聽在李恪耳裡,無異於一道雷霆炸響。

田畝遇襲,莽與勞戾身死?

李恪快步走過去,擠開人羣,擠到田氏面前。

一番急問急答,李恪總算弄明白了整件事情的前應後果。

莽和勞戾根本沒有落水身亡,至少現在還無法確定他們是不是死了。更精準的表述應該是,暴民襲擊田畝,莽中箭受傷,勞戾扶着他引開賊人,兩人泅水逃入恆山,至此不見影蹤,很可能已經死了……

這是一個多時辰之前的事了,因爲暴民被勞戾引走,鄉里們自發地組成了防衛隊伍,苦守至今纔敢讓包括田氏在內的一部分人回來報信。

如此算來,襲擊發生的時間,與李恪他們遇襲的時間幾乎一致!

李恪在心裡大罵自己糊塗。

所謂的暴民就是災民,他們本就是因爲缺糧纔會行險作惡,而眼下正值春耕,田野之地還有比堆滿糧種的田畝更佳的襲擊地嗎?

如此顯而易見之事,他之前居然完全沒想到……

幸得田畝人多勢衆,北地又歷來民風彪悍,鄉里們聚攏自保之後,暴民就再也沒有出現在田畝附近,這纔沒有釀成太大的慘劇。

只是莽和勞戾……

李恪深吸一口氣,擡起頭,突然發現所有的鄉里都在看他。

人羣不知何時散開近尺,烏泱泱都是熟悉的面孔,他們給李恪讓出沉思的空間,皆不敢大聲說話,一雙雙眼睛或是期盼,或是探求,統統集中在李恪臉上。

暴民從哪來?爲什麼而來?以後還會來嗎?

春耕在前,暴民在畔,嚴防死守則誤農時,視若不見卻心難安,如此進進不得,退退不了的狀況,他們根本不知該如何處置,只能把希望寄託到總能拿出辦法的李恪身上。

李恪從他們臉上察覺到那份沉甸甸的信任,所以高高舉起了手。

“去歲雹災過境,雁門大災,菽荅、禾粟盡皆譭棄,一郡之地,災民遍野。”

他舉着手,朗聲說道:“鄉里們還記得丁君來前,山老丈到我門前求告嗎?還記得僅有數石粟米在倉,惶惶不可終日之時嗎?他裡他鄉,亦是如此!”

人羣靜靜聽着。他們並非不知裡外天地,只是因爲李恪的關係,在這場大災之中難得地沒有斷過炊煙,直到李恪提起,他們纔想起裡外的慘象,自己的幸運。

他們紛紛猜測起來,今日的暴民,莫非就是同郡的災民不成?

李恪的手舉得越發高,聲音也隨着手,越發地高:“百餘人口的後腰裡,在冬雪封山之時僅有十幾老幼駐守。堂堂的監門少吏,爲了區區幾塊粟餅,便將屋舍全數讓出,這還僅是一里,僅是百人!郡中缺糧,黔首無食,如今,他們聽聞苦酒有糧,終於過來搶食了!”

人羣轟然炸開了!

聲震雲霄,轟轟作響,李恪站在中間,根本就聽不出一句囫圇的句子,只能勉強分辨出夾雜在其中的散碎詞彙,而出現最多的,則是“當如何做”。

當如何做……

李恪壓下手,聲音立止!

“鄉里們,災民缺糧,然從盜者必不會多。暴匪無食,則其勇力必受折損!賊人寡而我等衆,賊人弱而我等強,我等當如何做?”

不知誰在下頭喊了一句:“擊而捕之,護裡衛糧!”

衆人當即應和:“擊而捕之,護裡衛糧!”

“擊而捕之,護裡衛糧!”

李恪又一次壓下了手,齊整的吼聲蕩在半空,爲他的說話平添出幾分殺氣:“春耕爲重,鄉里爲重!我等勢衆而力強,叔伯們當擇精幹以護里閭,若賊人敢來,擊而捕之,擊,而殺之!”

“彩!”

“眼下我等當分作三隊,擇其精悍,以十餘人護田,十餘人護裡,餘者便着緊春耕!區區暴民流匪而已,我等連雹災都不懼,莫非還要懼幾個餓漢不成?”

“依恪之言,護裡之人當有我在!”山老丈的次子彘養第一個喊道。

“有我!”

“有我!”

“亦有我!”

李恪終於安撫了衆人,當即說道:“強兵當有良將相配,鄉里們在此處擇人,我這便去請裡典與監門主持大局,可否?”

……

就像李恪對鄉里們說的,他擠出人羣,低頭便急趨向裡典府邸。

雁門郡乃北陲重地,每百里皆有軍所,所以流竄過來的災民不可能太多,區區十餘個流寇,有沒有裡典服主持,護裡隊有主場之便,都能輕鬆搞定。李恪心裡最着緊的,還是莽和勞戾的安全問題。

他們逃進山去了,其中莽還受了傷。早春時節,虎豹遊走,他們的狀況着實堪憂。

這會兒他們可能已經死了,也可能逃了,更可能被暴民生擒,抓走泄憤!

若是他們死了,一切自然不必再說。若是僥倖逃了,這兩日應該也會自己回來,關鍵是他們被抓了,李恪該怎麼辦!

人肯定要救,可要救就得知道暴民所在,所以李恪一早便把注意打到了自己在路上抓來的那三個劫匪身上。

兩次襲擊如此之近,人員成分又幾近相同,可想而知,他們必定是一路的!

既然是一路的,李恪就有把握問出其巢穴所在!

兜轉來到裡典府邸,在一番急死人的通報後,李恪終於見到了裡典服。

“裡典,田畝之事您可知了?”

“田畝?那處又出了何事?”裡典服一臉茫然。

李恪深吸一口氣:“田畝方纔爲暴民襲擾,幸得我那兩個隸臣引走了賊人,這纔沒有釀成大禍。”

“噫!”裡典服瞪大了眼,驚聲說道,“暴民還去了田畝?”

李恪不滿地瞪了他一眼:“田畝處又不知我遭遇了暴民,豈會拿此事說笑?”

“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意是指,田畝處鄉里衆多,還有那些個漫野的精匠,如何會叫暴民欺近?”

“這……”李恪皺眉想了想,說,“測繪隊皆是生人,爲防虎豹又多備刀劍,像是鄉里們見得多了,一時失了警覺。”

“恪君言之有理!那我等現在當如何去做?”

李恪大踏步走到裡典面前,長身而揖:“裡典,鄉里們正在組織自護隊,此事還需您與監門主持大局。”

“爲鄉里之事,分所應當!”

“此外,我的隸臣極有可能爲暴民所捕,我要即刻提審囚徒,問出其巢穴所在!”

“恪君……欲提審囚徒?”裡典服的面色古怪,心虛說道,“照理說人命關天,我當即刻爲恪君提人才是。然而……”

“然而?”

“然而那幾個囚徒已被押赴縣獄了……”

“他們……被押走了?”李恪難以置信道。

“確實走了。”

“何時?”

“半個時辰前。”

“爲何如此急迫!”

“倒不是我欲急迫……田吏恰因公務要去趟縣裡,我心思此等暴民久留不利,便請他順道押送……”裡典服小聲兮兮解釋道,“我豈能想到,還會有暴民襲擊之事發生……”

李恪氣得渾身發顫,強忍着問道:“裡典,您也說人命關天,眼下,當如何做!”

“我這便手書一封,叫郵人速去追趕,恪君還是去家中靜候,一有消息,我必命人通傳!”

“如此……勞煩裡典。”

疲憊地說完這句,李恪當即長揖告辭,回家等信。

裡典服命隸臣將李恪送出門外,獨自一人枯坐在正堂。

“早聽聞郡中四處有災民流竄,莫非此事根本與上尉無關,而是我與全君……鬧烏龍了?”

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二三七章 損兵折旦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七十章 天使來了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七五八章 秦關百二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一四八章 飲茗雅事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一一零章 事關機密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六零三章 墨家要擴張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五一零章 小人長慼慼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第二八八章 將行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四四三章 所謂邂逅其實少有浪漫第二零一章 漢之廣兮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四零六章 全無勝數的考覈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第三一六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