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

恆山山麓,蒼翠之間,有一架怪異的馬車正在幾個人的簇擁之下翻山而行。

它的車架看上去老舊,舊而不破。車廂四角又做了固定,手藝看上去粗糙些,唯耐用是僅有的優點。

正是這些固定,把車廂平白扯大了一圈。

馬鈴悠悠,響鼻陣陣。

車有兩馬架轅,一老瘦一少壯,一黑雜一棕亮,一超前一落後,一悠閒一蹣跚,充分體現出專業駑馬和兼職良駒之間的區別。

照理說,這般大小的車架尋常是用不到兩馬架轅的,可如今即便用了雙馬,行進的車速卻依舊緩慢。

它慢悠悠翻上小丘,壓服一路殘枝敗草,無視箇中隱現的草窠,就連那些灌木斷茬,水塘溪澗都不甚在意。

硬要形容的話,它就像被固定在某一個高度上,隨着山勢起伏,緩緩飄行。

由養持劍走在隊伍的排頭,悶喝一聲,幾下在荊棘從中劈開通道,拄劍喘息,回頭觀望。

“不愧是先生啊……也不知這般奇思妙想,他的腦中還有多少。”

由養話中所指的,是車輪上添加的那處機關。

機關純木質,上部是一個“山”字型的支架,撐起車架,底部則連接着履帶。

履帶二尺寬,左右各一枚齒輪狀的驅動輪,中間配備四對負重輪,負重輪的中軸同樣是齒輪狀,搭扣木質的環狀鏈條,再通過鏈條驅動履帶,從而實現整車從軌輪行進到履帶行進的轉遍。

所有的結構都被設計成拼裝式,考慮到來不及處理的木質部件耐用性不佳,李恪讓由養帶着圖板回去,留守的墨者們一口氣做了五套。

眼下兩套正在車底下運行,另三套拆成散碎的零件,結結實實捆綁在車廂頂上,隨時可以拆解替換。

李恪笑稱,這或許是世界上第一臺畜動力越野車,完全可以叫作牧馬人。

然而辛凌覺得牧馬人的名字不夠墨家,冷着臉一字否決。所以它最後的名字依舊是機關獸,機關獸,麢(líng)。

麢就是藏羚羊,可見於《爾雅》、《山海經》以及口口相傳的多種傳說,有稱它似羊而大,角圓銳,好在山崖間穿行。

而改制後的馬車若是去掉馬,車轅如角,似羊而大,且能翻山越嶺,如履平地。當然,這種翻山僅侷限在山麓一側的緩坡丘陵,真想翻過恆山的陡崖峭壁,依舊是癡人說夢。

履帶並非李恪心血來潮的產物。

和鉅子慎行問對的時候,李恪就爲兕蛛設計過履帶結構,不過那張圖並沒有在苦酒裡的墨者當中傳開,此次北上洗冤,李恪需要在山中繞開兩縣,偏偏雙腿受創不耐久行,於是便想起了讓墨者們臨時製造履帶式的馬車外掛。

苦酒裡至今還駐留着三十餘個墨者,他們分工合作,再輔以泰所設計的析木機、卯榫機、刨邊機,只用了兩個多時辰就完成了製造任務。由養趕着馬車馱貨進山,在靈姬的配合下完成了最後的裝配。

一行人這才得以輕裝上路。

由養和蛤蜊輪流負責選路開路,另一人斷後警戒,靈姬負責駕轅趕馬,李恪和辛凌安安穩穩端坐在車廂裡,發着呆,賞着景,楞是把一場逃難之旅,走出了踏青遊春的消閒感覺。

這或許就是機關的魅力所在。

李恪舒服地嘆了口氣,抻了個懶腰,重又拿起面前的六塊竹簡,以扇形緩緩展開。

這些就是辛凌先前提過的符、傳、驗,簡上書寫着李恪和辛凌的細節特徵,末端加蓋印章,簽署着經辦人的大名,分別是藍田縣,玉庭鄉,武裡,簡直真的不能再真……

“辛阿姊,這些驗傳不會全是真的吧?”

辛凌掃了李恪一眼,閉上眼說:“真亦可,假亦可。”

“何解?”

“印信皆真,人名皆假。”

李恪翻了個白眼,問:“這辛僮是由養爲我起的假名?”

“辛僮乃我族弟,三歲夭折,若活至今日,當一十有七,正可傅籍。”

“那嬀(guī)莫離?”

“乃是我名。”辛凌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真名。”

李恪半天沒明白這句話的意思。

辛氏出自嬀姓他是知道的,秦時女子稱姓不稱氏,雖說不知道辛凌爲何以族氏自稱,但喚作嬀凌或是嬀姬必然無錯。

可爲什麼連名字都改了呢?

莫離,聽起來比凌可溫柔多了……

辛凌大概是看出了李恪的疑惑,沉默半晌,解釋說道:“我本名辛凌,由童賈養育長大,視若己孫。七歲那年老師遊學至藍田,將我收入門牆,後陛下賜婚,着我與殿下定親,辛府纔將我收入門牆,改名嬀莫離。”

她說得很簡單,但李恪卻從中聽出了許多弦外,譬如辛凌可能不是辛府嫡出,很大可能是因爲鉅子之徒的身份才與扶蘇定親,連帶被辛府收入門牆。

此外,她顯然不喜歡辛府少姬這個身份,這才一直沿用舊名。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呀……

李恪嘆了口氣,再不說話。

……

白日行路,入夜歇息,由養和蛤蜊輪流開路,如此一行十二三日,衆人終於穿出羣山,重回陸地。

二十餘里外的正北就是平城,那是雁門郡第二大縣,與代郡毗鄰,雖說在經濟上遠不如樓煩繁盛,但無論人口面積,都要超過樓煩許多,僅次於郡治善無。

趁着由養和靈姬拆卸外掛的當口,李恪下車活動着僵硬的手腳,順便和辛凌商討後續的計劃。

他的計劃是先入平城補充食水,待補給完畢之後,順縣道直下,直撲善無。

辛凌不置可否。

於是三個時辰之後,一輛半舊的馬車就在兩位精壯騎士的護衛下抵達了平城關外。

這是一座與樓煩近似的城關,城高四丈,城碟綿延,它興建於恆山山口,橫向切斷雁門與代郡的交通。

趙武靈王之前,它是趙國防備林胡的邊陲要地。而在趙武靈王之後,這裡則成了趙國腹地之屏障,向北抵禦匈奴,向西抗秦防秦,軍事地位與句注塞不分伯仲。

正因如此,這裡一早便被設計成軍城模樣,寬大的護城河連通治水,水上架着通達兩岸的寬厚吊橋。

這便是真真正正的古代城池了。城者,塞也,池者,水也,塞外環水,謂城池也。

李恪正感慨着,忽就聽得一聲洪亮呵斥:“都尉有令,馬車停靠道旁茶肆,不得入城!違令者訾徭役,築城碟!”

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三章 思維導圖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五七章 戰,則矣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五一九章 誰比誰蠢呢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二八零章 顯貴盈門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四二一章 暴秦無道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四五四章 大集終,人心聚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六八九章 紮營大澤鄉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說些閒話……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一七四章 意外之外第五九五章 肇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