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

范增此人,近古稀,體強健,好奇計,志少年,一身本領學承自鄒子陰陽,常在人前高談闊論,言自己身負偉力,天下卻無可匹之偉業,世人皆憾之。

這是慎行嘴裡對范增的評定。

他說這話的時候,雙眼放光,精神抖擻,就如子期行路忽遇得伯牙之琴,很有種高山流水,不及知音一人的味道。

李恪把這種表現定性成不安於退休生活的老同志間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誼。

這讓他有些頭大,因爲兩個老相好即將見面,而他恰恰不是很擅長應付老人家憶當年時的熱烈激情。

在李恪看來,讓兩個志同道合的老人見面,就好比陪自家爺爺在公園遛彎時遇上鄰居王爺爺。

兩人的話題肯定離不開青蔥年少,二八芳華的光輝歲月,而且肯定會有那時的大衆情人劉奶奶。

可就在這時,王爺爺卻突然問了他一嘴:“想當年,我可比你爺爺帥多了,你說是吧?”

此情此景,究竟該說是呢,還是不是呢?

李恪一路琢磨着這些送命題的答案,不知不覺,就到了三十餘里外的和裡。

和裡位於居巢腹心,與縣治居巢城相去不遠,只是因爲藏於山間,這才少有人煙。

若論起環境來,此處倒是有些像李恪曾留宿過數日的後腰裡。

不過九江乃中原繁華之郡,便是同樣荒僻,和裡的規模也比後腰裡大得多。

李恪憑峰而遠晀,四四方方的垣牆中蓋滿房舍,道左閭左,道右閭右,二者規模大致相當,這說明覆除與役者的比例約爲一三,對於較晚歸於秦治的九江而言,已經偏高了。

儒在閭門與監門交代完驗傳,木牛緩緩入裡,一路上婦人聚首,孩童笑鬧,到處是生機勃勃的場面。

李恪突然聽到不遠處童稚的歡唱。

“狂浪卷大鼎,熒惑守天心。大楚雖三戶,代秦必南民。”

“我們玩打戰吧!”

“我要做項燕!”

“我也要做項燕!”

“我也是,我也是!”

“大家都做項燕,誰來當秦王啊!”

“emmmm……要不然,去裡典那捉只雞,雞做秦王,我們都做項燕?”

“去嘍!”

烏泱泱一羣稚童呼嘯着從木牛邊衝過去,有個小些的不小心摔倒,吧唧一聲跌了個五體投地。

李恪從木牛上跳下去,笑盈盈把小孩扶起來。

“沒摔着吧?”

“沒事,謝謝大兄!”

李恪輕輕幫他拍打着衣裳上的塵土,柔聲問:“方纔聽你們的童謠很好聽,是何人教你們的?”

小孩小大人似露出一副瞭然的表情:“大兄也是來買那塊卵石的嗎?”

“卵石?”李恪皺了皺眉。

“是啊,黑漆漆老大一塊,上面生着金燦燦的斑,就是這首童謠。翁說,那裡頭有金哩!”

“哦?”李恪故作好奇道,“那卵石去哪兒了?”

“前兩月就被幾個外鄉人買走啦!他們花了……”小孩掰着指頭算了半天,“反正好多好多金,小允兒家都起上瓦房拉!”

“是嘛……”李恪笑了笑,“小允兒的運氣真好呢。”

小孩猶豫了一下,輕聲說:“大兄,我還要去捉雞,去的晚了,我就要做李信啦!”

“去吧,去吧……”

小孩兒飛也似跑遠,李恪看着他的背影,滿臉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慎行笑眯眯問:“恪,可問出那段逆詩由來?”

“石紋天生。”

“你信麼?”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嘖嘖嘖……就如老師所說,大賢不甘寂寞呢。”

慎行苦笑着搖了搖頭:“增兄在山中苦學三十載,待到下山,天下承平,他如何能甘心?”

“可是借稚童之口蠱惑人心,此事卻過了。”

“非也非也。”慎行撫着須,“人人皆知稚童無心,此事既已傳揚開去,便再也尋不着源頭了。”

“濫捕如何?”

“那就得看皇帝與那些法吏的氣量了。與其追查那些無根之水,對法吏而言,不是還有禍國的霸下麼?”

“也是。”李恪啞然一笑,“老師,範公住在何處?我突然對他有些好奇了。”

“大賢嘛……自然是在賢水之畔。”

……

李恪倒是從未想過,大名鼎鼎的洗耳池居然就包裡在范增的院牆裡。

一宅之地六成爲潭,剩下一條圍着潭的石子小徑,兩間茅舍,一間住着范增,一間住着照顧起居的童子。

而且童子的照撫很不到位,慎行在叫了半天門也無人應答,何鈺前去推門,才發現門板只是輕輕搖攏。

進到屋裡也是一樣,無人迎,無人接,兩間茅舍左右對望,樣式大小皆是一樣,喚向哪邊都是一片死寂似的回聲。

李恪打量着洗耳潭,不確定問:“老師,範公不會遊歷去了吧?”

“他年逾古稀,又無甚親友,平白無故能去何處?”

“那爲何……”

“或是正在小憩。”

李恪翻了個白眼:“晝寢?”

“定不是晝寢,只不過年歲大了……”

李恪瞭然了,當即打發儒與何鈺去左右查探,看看屋中到底有人沒人。

不一會,何鈺來報,說范增就在左舍,正手持玉棋,似在自弈。

李恪探尋地望了慎行一眼:“老師,我等是在屋外候着,還是在院外候着?”

慎行大咧咧一擺手:“候着做甚?既然增兄就在屋內,我們便進去等候,順便也讓你看看增兄妙手。他的棋力高深莫測,就是爲師,也不敢輕易言勝。”

李恪聳了聳肩:“說得好似您棋藝多高似的,昨日也不知是誰連負三局,推坪時險些連臺都砸了。”

“還不是你總糾結邊角,不願與爲師正面交鋒!”

“是是是!兵者,詭道也,自當避強而以弱擊。您有心渡水謀我,我怎可以半渡而擊,失了堂堂的君子風采。”

慎行咬着牙,壓着聲音反駁:“你那行徑豈止半渡而擊,根本是約了正午交戰,卻帶着大軍一去萬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對對對,您說的都對……老師,我們還進去麼?”

房門被輕輕推開,李恪行在首位,去了鞋,躡手躡腳走進屋裡,看到一個鬚髮皆白的白袍老人正端坐在房中。

他體態豐潤,鶴髮童顏,持棋之手靠在膝上,一手枚黑,一手枚白。

“呼……”

李恪被唬了一跳,不小心便弄出了一點聲響。

老人驚醒過來,擡起頭看了李恪一眼,又看了眼他身後正準備進門的慎行……

“嗯……古之名局果然晦澀,這一手,究竟何意呢?”

李恪覺得自己尷尬癌都快犯了。

說得那麼煞有架勢,明明就是睡迷糊了好吧!

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七五一章 窮奇毀城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二三六章 覆滅之局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一零章 臨街旺鋪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四九一章 商山有四皓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八十九章 陋室不陋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四四二章 墨家秘窟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一六零章 宦海沉浮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十三章 流言四起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二十四章 主動出擊第一一九章 利弊各半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三二六章 儒與墨的進食之辨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四五二章 改革的聲音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三八九章 劍癡試劍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五章 天下苦秦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