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

五月初七,李恪與蒙恬在八百勁卒的護持下,輕車簡從直奔咸陽,負責將領勁卒的是旦。

狼居胥方面,身負副帥和監軍之責的扶蘇在李恪的力推下主持留守,麾下包括平戎、破狄、烏鶴敖的白於精騎一部以及司馬欣雲中所部兩萬人馬,主要輔臣則是韓信和陳平。

李恪給他們留足了功課。

功課是在狼居胥王庭舊址和喬巴山西麓建立大營,與河間協調,儘快建成狼山至燕然,至狼居胥,再至喬巴山的主體直道,爲後續的草原開發和防務打下基礎。

至於剩餘的大軍,他們會在涉間和董翳的帶領下於五月中旬班師返回中原,自高闕入關,各歸建制,正式結束這場持續一年之久的北伐戰爭。

輕車南行。

在李恪的主導下,這場旅途走得悠閒。

數百騎從狼居胥一路出發,向東南橫穿過草原,在海日特米尼駐營休整三日,然後折轉高闕入關,踏上直道,那時已經是六月開初。

上了直道以後,隊伍的行速就明顯快了,僅僅費時七日便直抵內史郡雲陽縣,又順着縣道轉向高陵。

他們在高陵渡過渭水,過河之時,李恪皺着眉回望擁擠的渡口,臉上寫滿了不滿意三個大字。

蒙恬奇怪道:“恪君,怎麼自從進到內史,你看上去便一直愁眉不展?”

“上將軍,您如今仍兼着內史之職吧?”

蒙恬愣了愣:“是,怎麼了?”

“這幾年九原通車、洛水通車、無定水通車,甚至於灞橋重建,就沒給您半點觸動?”

“誒?”

李恪手指着腳下的渭水,不客氣說:“這渭水又不寬。去陽周借幾個墨者,隨便建一座石橋費不了幾個月。怎麼堂堂內史,大秦核心,至今還只有灞橋這一座橋呢?”

蒙恬恨不得當場就跳船泅渡……

他吶吶了半晌:“這……本史雜務繁忙,內史事務大體都是內史丞掌管……”

“那個內史丞靠不住,您給陛下上一道書,斬了算了。”

蒙恬劇烈地咳嗽起來:“內史丞……乃本史族侄,多年也算兢兢業業……”

“能者勞,庸者罪,則國無庸吏。正所謂劾庸不避親啊,上將軍。”

蒙恬掩面而逃。

旦笑嘻嘻看着李恪像個碎嘴的老婆子一樣懟蒙恬,心中滿是安逸和欣然。

他知道消閒了這一個多月,李恪總算是恢復過來了,又成了那個看哪兒都落後原始的墨家鉅子。

這纔是他所熟悉的恪。

懟跑了蒙恬,李恪舒坦地抻了個懶腰。

旦抓住機會靠近來,輕聲問:“你去咸陽,真不打算搶李斯的相印?”

李恪白了旦一眼:“那破印攏共也沒有二兩重,有啥好搶的?說不要就不要。”

“那多可惜啊……”

李恪忍不住一聲失笑:“都是兩千石的副將了,還是這副沒心沒肺的樣子。知道不?若我真要搶那個相印,咸陽城裡不知得有多少人頭落地。”

旦嚇了一跳:“如何能有人頭落地?皇帝還在呢!”

“就是因爲皇帝還在呢。”李恪搖着頭,看着混黃的渭水滾滾東去,“你不瞭解皇帝。他是古往今來最具雄才之人,也是心腸最狠之人。他若真選了我做丞相,那便只能選扶蘇做二世。高、將閭、還有胡亥,還有那些鐵了心支持他們,或是因爲學派爭鬥必定會轉而支持他們的人,他一個都不會留。”

“虎毒還不食子啊……”

“虎毒麼?”李恪冷笑一聲,“與大秦的千秋基業比起來,幾個兒子算得了什麼?”

旦瞪大了眼睛,突然掰正了李恪的肩膀:“恪,管他咸陽會有幾人人頭落地,這個相位你這次必須搶!”

“這麼緊張幹嘛?選我必須選扶蘇,可選不選扶蘇,卻與我無關。”

“誒?”旦被繞暈了。

李恪擡手拍開旦的手,笑着說:“我和李斯不一樣,別看我從歸秦以來,每一次都表現得囂張跋扈,無所顧忌,可在學派之事上,我是保守派。”

“保守派?”

“至少在始皇帝的眼睛裡,我與馮去疾相似,只在意墨學能不能在國政中得到妥善的利用,而不在意學派是否能執掌政權,這就叫保守派。”李恪攏起手,慢悠悠跟旦解釋,“像我們這些背後站着整個學派的士卿,學派的存續永遠比個人感情重要,所以保守派永遠是最好用的士卿。”

“因爲無論二世選誰,墨家都得繼續爲大秦服務?”

李恪欣慰地點了點頭:“這也是爲什麼就連蒙恬和蒙毅都要隨時小心和扶蘇的親疏交際,唯獨我不需要關心這些。在皇帝眼裡,我選擇誰從來都不重要,墨家選擇大秦,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旦長長地舒了一口氣:“可你方纔還說,選你就必須選扶蘇……”

“那是因爲二世未定,他若是現在就選了我,就必須應對接下來必將席捲整個大秦的政爭,同時,也會把墨家和韓非法系生生逼到某一個皇子的麾下。皇帝不年輕了,他已經沒有精力去肅清一個學派,然後再花費數年之力,去把創口抹平。”

“所以在皇帝心裡,你應該是以後的……”

李恪聳聳肩,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

旦心有餘悸地拍了拍自己的胸口:“還好還好,我只是個武將……”

“你倒是做個文官試試,讓你做內史好不好?”

船突然輕輕搖晃了一下。

旦警覺擡頭,只看到一道模糊的身影在船艙背面一晃而逝。

他面色陰沉下來:“恪,有人……”

李恪豎起食指壓在了自己的嘴脣上:“別說破,說破就沒意思了。蒙恬沒壞心,他只是擔心我口不應心,依舊盯着那個相印而已。”

“我以前還道上將軍是個人物!”

“他本來就是個人物,還要你道?”李恪懶懶散散抻開胳膊,“事無不可對人言,聽過這一場,至少這次回咸陽能單純些,既不用防着別人摘我腦袋,也不用費心思去算計別人的腦袋……”

“真的?”

“反正我是這麼安慰自己的,你這次是我的護衛,可不能和我一般想法。”

“哈?”

……

一日後,咸陽,李斯私宅。

薰香繚繞,李斯靜坐在正席閉目養神,堂下則是他萬年的親信,鮑白令之和周青臣。

李斯這一坐已經坐了半個多時辰了,至今還沒有要睜眼的意思。

性急的周青臣火燒火燎,終於耐不住性子,問出了心中所思。

“丞相,蒙毅叫人傳這樣一封信來究竟何意?莫非是要我法家偃旗息鼓,坐等李恪上門宰殺?他還是法家士子麼!”

李斯緩緩睜開眼睛:“青臣,你在中樞呆久了,有沒有想過去地方上歷練一番?”

周青臣愣了一下:“丞相要趕我走?”

“你隨我十載。”李斯輕聲說,“十載歲月,衝鋒陷陣,其中政爭有輸有贏,我本以爲你多少能養下些性來,誰知道,還是這般只顧眼前。”

“丞相……”

“令之,你說與他聽。”

“唯!”鮑白令之唱一聲諾,啓口道,“我等雖不知蒙毅之信究竟送了幾人,但必定不止我們一家。應該收到此信的有御使府、公子高、公子將閭,趙高或有或沒有,但陛下和宗正肯定人手一封。”

“他真敢把學派之爭上報陛下?”

“蒙家兄弟首先是陛下的臣子,其次纔是法吏和兵士。”李斯搖着頭,朗聲擲言,“就像馮去疾首先是御史大夫,其次纔是秦晉法系的魁首掌教,趙建首先是秦嬴宗正,然後纔是大秦九卿。這個朝堂之上,每個人的立場皆是不同的。”

“那豈不是說……”

“傳話下去吧,把那些個攻訐、彈劾收起來,墨家既然不想現在便戰,我們便稍安勿躁。畢竟這大秦……眼下還是陛下和法家共掌的天下!”

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六三一章 被驅逐的人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五八五章 五行靈動術之終,朕意坑儒第六零六章 始皇不是龍第五一四章 非韓非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六八八章 獨裁之辯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五四三章 大蒐田獵第二七九章 大戰方歇第二九五章 祖龍第四九二章 羣英匯聚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五一三章 大秦自有國情在此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七七七章 蒙恬之謎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三十七章 流水作業第八十八章 新房之訊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五十二章 九月開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