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

bookmark

時至八月,天下又發生了一件大事。

在二世二年,因爲吃慣了汁多瓤紅的大瓜,人們對於“大事”這個詞的評判已經變得越來越嚴苛。

譬如項梁之死可稱大事,而齊王更迭卻僅僅被稱爲“事”。

在這樣的情況下,此事能在八月依舊榮膺“大事”之稱,足可見影響之深遠。

整件事得從趙高罪殺馮去疾開始。

馮去疾死後,以客卿之名滯留大雍的馮劫突然失蹤,又於八月出現在趙國代郡,機緣巧合救下了被馬車衝撞的趙國太后,趙王柏的親媼曲陽夫人。

夫人憐其遭遇,感其恩德,又惜其才華,聽聞他有出仕之意,便親自登朝將其引薦入趙。

趙王柏亦重馮劫,許其以左丞之尊,馮劫恩銘,遂仕於趙。

這本不該是一件大事。

左丞相之位雖貴,但二世時期稱王者如過江之鯽,連帶着也一同拉低了國相的稀罕程度。

齊楚燕,韓趙魏,秦雍越,九大國光現存的國相就有十三個,若再加上罷免的、流亡的、身死的……當真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

可馮劫與他們不同。

大秦累世之豪勳,秦晉法系之大家,他是大秦舊御史中丞去疾之侄,也是馮氏三傑當中唯一的中生代大賢。

他更是第一個背棄大秦而不仕大雍的豪勳貴胄,是迄今以來加入反秦陣營最重量級的人物。

連鄉野的婦孺都聞出此事背後所飽含的深深寓意。

柱石動搖,大廈將傾!

馮劫的投效不在於能發揮出多大的才能,而是第一次,有人把大秦帝國的虛弱和無力赤裸裸血淋淋擺佈到天下人的面前。

在咸陽獨裁乾綱的趙高几乎陷入瘋顛!

在馮劫掛印的第三日,加急訊報傳至咸陽,趙高當即以二世之名義催促章邯結束脩整,揮軍滅趙。

爲了大秦的威儀與臉面,馮劫必須死,接納馮劫的趙國也必須徹底亡國,以儆效尤!

這是一招毫無疑問的臭棋。

在項梁死後,以諸強中堅的身份始終拼殺在抗秦一線的楚國陷入衰弱,羣龍無首,君臣失和。

全楚的兵力僅剩下十餘萬人,其中九成蝟集在彭城左近,掌握在項籍、劉季、呂臣三人手中。

他們在大秦四十萬悍卒的威壓下瑟瑟發抖,遠在盱眙的楚王熊心則受困於楚佔各郡愈演愈烈的歸秦風波,騰不出半點精力救援自己的主力大軍。

若不是馮劫外叛,眼下正是滅亡楚國的最佳時機!

可馮劫偏偏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叛了……

時不我待!

章邯和趙高一樣清楚,若不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馮劫緝回咸陽明正典刑,整個老秦的人心都將散盡。屆時章邯便是滅殺再多叛賊,也難挽回大秦從內部崩潰的結局。

所以章邯不僅要受命,還要全力以赴,一擊而定!

他爲此親自去找王離,在王離軍中,二人開誠佈公談了半日,王離總算放下了軍中前輩的身段,願助章邯渡此難關。

同牀異夢的秦軍終於擰成了一股繩!

他們上下一心,其勢滔滔,在濮陽城外劍指邯鄲,誓師,拔營!

邯鄲危機,趙國危機!

趙國的百官紛紛上書,規勸趙王柏放棄任用,將馮劫綁縛送秦,以期能安撫住秦人,免掉這一場滅國之災。

光是翻看這些奏疏,趙柏就看得直想抓狂。

新生的趙國和他心目中的那個趙國完全不一樣。

在他心裡,趙國隨晉亡而新生,不僅有武靈王這般的雄主,還有信陵君這等的賢臣。大趙志氣是銳意進取,從來不會甘於人後。

而他的趙國呢?

陳餘在時,整個朝廷遍佈坎井之蛙,自以爲斬殺了幾個無能郡守便能夠天下無敵,鮮少有人願意去客觀地評估一下諸強的實力,尤其是近在咫尺的大雍的實力。

多可笑的陳餘!

趙國的士兵舉着恪坊鑄造的利劍,穿着白於將作縫製的甲衣,他居然說是李恪和扶蘇爲了斂財,把多年積攢的西軍家當倒賣給了商賈。

這樣的言論居然還得到了當時朝堂的一致認同!

志大才疏的陳餘一次次不顧趙柏和張耳的勸阻去挑戰李恪的底線,終於成功把李恪逼了出來。趙國有幸做了一回雍軍的磨牙棒,也成爲關東諸強當中唯一一個與大雍有交戰經驗的王國。

損失慘重!

但平心而論,趙柏覺得代價並不重要。

他對這場敗局早有預見,自當是用六萬精兵買了個教訓,只要陳餘的自裁可以給趙國上下敲響警鐘,並藉此重塑官風,發奮圖強,這次的敗戰便是值得。

李恪教給他最重要的東西,就是目光要放長遠。

在他看來,佔據中原精粹的趙國各方面都比雍國優勝得多,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和發展,必定能拉近與雍國之間的差距。

他與李恪早晚會有一場傾盡國力的爭鬥,那一場爭鬥,會決定整個中原的歸屬。

所以趙柏平靜地接受了敗局。

敗局之後,趙廷一掃往昔浮躁之風,主動抽身於亂局之外。

趙柏任用賢臣,勵精圖治,文以張耳,武付彭越,很快就把國政處理得井井有條。

趙國終於走出了低谷,百業興旺,民心安定,便是緊鄰着被世人稱作天府之國的繁華大雍,國民也少有移居之例。

這樣的成績讓趙柏越來越有信心,直到……馮劫仕趙!

李恪曾跟趙柏說過,治國有三事,曰文可使百姓安居,武可使四海鹹服,法可使萬物有序。這三句話一直張掛在趙柏的書房明堂,也是如今趙國的治國理念。

然而,縱然已使文武齊備,趙柏卻總也找不到合適的變法之人。

自蒙毅、馮去疾、李斯三個法學大家先後過世,這世上被公認爲賢的法吏就只剩下兩人,成就出衆的黃衝在李恪手下被委以重任,名聲顯耀的馮劫則來了趙國。

這如何不讓趙柏欣喜若狂?

當曲陽夫人把馮劫帶上朝堂,當馮劫在百官面前自報家門,趙柏腦子裡瞬間掠過無數個未來,每個未來裡都有一個法制嚴明,強大而安定的趙國!

豈料他還沒來得及安頓好手尾,與馮劫溝通變法之事,危機就來了……

他怎麼也想不到秦國對馮劫的反應居然會這麼大,更想不到,自己的趙國……反應居然比秦國還大。

原來他以爲臂膀的百官們根本不是被警鐘震醒了,而是被震慫了。

這羣蠢貨只是從一個極端狂掉到另一個極端,好像只要把頭縮起來,他們就可以在亂世中安享俸祿,期許晚年。

都瘋了麼?

想到這兒,趙柏一把把面前如山般的奏疏掃到地上,喘着粗氣高聲下令。

“傳孤御令,召集大朝,凡邯鄲六百石以上不至者,皆斬!”

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七零五章 時代……不同了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一六六章 久遠回憶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四一九章 突襲齊王寨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六九六章 神奇的磁場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二二零章 虎嘯龍吟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七一四章 項梁之死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六四五章 殺!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四八九章 扶蘇失寵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