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

bookmark

趙王宮,大朝會。

趙王柏高居在玉陛之上,堂下文武分列左右。

然而這場朝會半點也稱不上肅穆,每個人都在交頭接耳,每個人心裡都在猜測,王上此番急召大朝,是不是已經下定決心要把馮劫這個倒黴玩意送給章邯,以此來消弭這場天降的橫禍。

畢竟也沒有第二條路可選嘛!

他們只是擔心,若得了馮劫之後,章邯還是不願收兵怎麼辦?

或許再添些金錢?亦或是美女高爵,裂土求安?

他們討論得肆無忌憚,其中不少都飄進趙柏的耳裡。

幸好趙柏已經不氣了。

他靜靜坐在玉陛,冷眼旁觀堂下衆生,甚至還從中找到了幾幅聊以**的畫面。

張耳,彭越,還有身處在漩渦中心的馮劫。

無論其他人如何議論,他們三人自始至終沒有應和過一句。

在趙柏看來,這便是賢人與庸碌的區別。

www⊙ t tkan⊙ C〇

鬧劇……演夠了吧?

趙柏終於坐正身子,正襟跽坐,學着印象裡李恪的神態,眼觀鼻,鼻觀心,不喜不怒。

“聊夠了麼?”他輕聲問。

堂下百官在三個呼吸內轉顏正肅,轉眼之間,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大兄當年與孤說蠢人有百態,孤還不信,今日才知所言非虛。看看你們,醜態何堪?”

百官們還是不做聲。

他們在趙柏手下供職久了,都知道趙柏喜歡引用李恪的話,且都是些俗言俚語。

那些話是不是究竟是不是李恪所言並不重要,重要在於,趙柏從不是深沉之人,只要沉默應對,他不一會兒就會把心中所思說道出來,根本就不需要大夥費着心力去猜度。

這就是大趙的君臣相處之道,沉默。

這一次趙柏也沒有讓他們失望。

只沉默了一炷香時間,趙柏的坐相就垮了。他恨恨地看着這些個在趙國頗有名望的賢士官佐,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孤方纔聽你們閒篇,發現你們似乎忘了一件大事。”

張耳看百官還要沉默,搖搖頭站出來:“王上,敢問我等忘了何事?”

趙柏終於長舒了一口氣:“你們……怕是忘了我等正在幹什麼吧?”

這句話是正題,百官再沒有沉默的理由,雖說還是無人應聲,但一個個擡起頭來,都是面露疑惑。

“原來你們真是忘了!”趙柏冷笑一聲,“暴秦至今不曾承認過孤的王位,也不曾承認過趙的國體。諸君,我等皆是反賊,做的那是棄市的勾當!”

羣臣譁然!

譁然之中,趙柏的聲音尤爲尖銳:“諸君拋家舍業來此助孤,成則錦衣封侯,敗則腰斬棄市。面對諸強你等可退,面對暴秦,你等竟也敢退?”

“真以爲交出了劫卿,章邯就會放過你們麼!”

一聲高喝,喧聲戛然。

羣臣如往常般沉默地看着趙柏,沉重的喘息匯作浪潮。

這一次,他們絕不是搪塞。

趙柏失望地搖了搖頭,看向彭越:“越,你乃大將軍。孤問你,可有對策?”

彭越皺着眉頭出班:“稟王上,趙國上下今有甲士十二萬,邯鄲八萬,修武、東武各二萬,急切難以收攏。而章邯麾下有四十萬大軍,其中精銳北軍便有二十萬,敵我懸殊,力敵必敗。故臣之見,王上當移駕陪都,由臣領王軍轉戰各郡,依山川菏澤之險,銼其銳氣,避實擊虛。”

趙柏對彭越果決的應答很滿意,對消極的戰策卻不滿意,就轉過頭問張耳:“耳,你呢?”

張耳出班奏道:“臣的想法與大將軍多有相似。邯鄲不可守,守則必敗。但王上移駕,不可去北,當往東。”

“往東?鉅鹿?”

張耳鄭重點頭:“自項梁生死,楚國大衰,反秦諸強已無獨擋暴秦之戰力。齊楚燕,趙魏韓,魏國亡滅,韓國弱小,其餘三國皆我大趙相去無幾,和則略優於秦,分則自取滅亡。”

趙柏眼前一亮:“莫非……你欲合縱?”

“鉅鹿與邯鄲近,與東武近,與齊近,與楚近,亦與韓近,諸強兵馬旬日可抵,正適於合縱之需。只是……”

“有何顧慮?”

“只是王上發起合縱不難,若要爲盟主,須得兩個條件。”張耳嘆了口氣,“其一,我軍兵力不可少於十萬,且要以精銳居上,邯鄲之軍,不可輕動。其二,爲使諸強發兵,有序而進,大將軍需領修武那兩萬兵馬,拖延章邯數月……不知大將軍可有把握?”

彭越的眉頭皺得愈發緊了:“修武之軍新建月餘,僅配了最廉的劍甲,士卒操練亦有不足,數月時間……若有人假扮王上藏於我軍,我或可將章邯引往代郡……”

趙柏舔了舔嘴脣:“使人假扮多有風險,不如孤親自隨軍,做那誘餌……”

他根本沒有把話說完,已經有人尖叫跪倒:“王上,萬乘之軀切不可犯險吶!”

趙柏煩躁地擺了擺手:“若孤不犯險,你替孤去?”

那忠臣顫了一顫:“這……臣替王上分憂本是應當,奈何王上英武,臣卻有些肥胖,這個……怕是會壞了將軍大事……”

趙柏努力地壓住火氣:“所以,孤纔會覺得,替身不可靠。此事就如此定了,孤……”

“王上!”

趙柏的話又一次被打斷,他惡狠狠順着聲音扭頭,一看,說話的居然是馮劫。

他眨巴一下眼睛,好奇問:“劫卿亦有計策不成?”

馮劫搖了搖頭:“臣愚鈍,雖曾在軍中效力,做得卻是看家護院的勾當,不擅軍事,亦不能如將軍與右丞般爲王上分憂。”

“既無計策,莫非卿想做孤的替身?”

馮劫失笑:“王上想是忘了,臣其實比您更適合做那誘餌,因爲章邯本就是爲臣來的。”

趙柏愣了一下,恍然大悟。

馮劫侃侃而談:“臣常年在秦爲官,對秦廷之事也算略通。章邯勇猛,北軍精銳,此二者相合一處,野戰無雙,將軍雖勇武過人,想要憑兩萬弱兵誘其北上,難也。可章邯亦非無懈可擊。據臣所知,章邯有二險。”

張耳和彭越登時便是精神一震:“請左丞示下!”

“章邯麾下之秦軍並非一體,而是兩部,一部乃北軍,由王離將之,一部乃刑徒軍,由章邯自領。北軍兵精將勇,王離又是大秦宿將,論資歷,論名望皆高於邯,但此軍卻是章邯爲帥。將帥不合,此一險也。”

“趙高主政咸陽,卻不擅政務,章邯作戰從未得咸陽支持,一應所需皆出自敖倉。故後勤不備,乃二險也。”

“有此二險,臣對右丞與將軍的妙策倒有些拙見……”

張耳抑制不住興奮的心情,搶出班來,對着馮劫長身一揖:“相國且言!”

馮劫淡淡回禮:“邯鄲已是險地,王上不可久留,請往鉅鹿,延請諸強。然章邯軍勢浩大,諸強又多有私慾,或不敢來,所以我等要予他們出兵的理由。”

他看向彭越:“敢問將軍,邯鄲可有精騎?”

“若是大雍標準,一騎也無。”

“有馬,有甲的騎卒呢?”

“兩千騎卒,健馬、鐵甲,訓練有素。”

“只有兩千麼……”馮劫略有些不滿,但很快又隱藏起表情,“敖倉位於三川郡,臨近滎陽,與河內郡治懷縣更是隔河相望。三川郡守李由不久前身死在外,郡內守備必定空虛。故臣欲請右丞領騎卒西去,聚攏修武之軍,偷渡大河,突襲敖倉。”

張耳垂聽道:“不知攻下敖倉之後,我當如何處置?”

“能搬便搬,能食便食,若實在帶不走的,燒掉便好,總之不能留予章邯。”

張耳重重點頭:“必不辱命!”

“還有將軍……”馮劫看着彭越說,“若右丞事定,則秦軍後勤斷絕,只餘隨身。一般來說,章邯會帶足當月所用,再加上四出征糧的騎卒,短時間內無物資匱乏之尤。故將軍要趁他大軍在外時,破其大營,毀其軍資。一俟其物資匱乏,王離與章邯必生嫌隙,因爲人皆有私,誰都希望本部兵馬能供給充足,此事可無二全之法。”

彭越眯起眼睛看章邯:“你要我奔襲章邯大營?予我多少兵將?”

“邯鄲有兵將八萬,留下兩萬,剩餘皆由將軍帶走。”

“這兩萬兵馬何用?”

馮劫雲淡風輕地笑了笑:“想要章邯傾巢而出,自然需要有足夠分量的誘餌。若是臣與大趙的王都加在一起,王上以爲分量夠了麼?”

趙柏哈哈大笑:“若只是引章邯攻邯鄲,只王都之名便夠。可若想要他傾巢而來……卿不夠,得加上孤纔夠!”

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五二二章 國以農本,以工強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一六三章 武姬酒肆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三八零章 工坊探疑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一五八章 扶蘇音信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七三八章 死戰之七,可敢與我一戰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十七章 老而不死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加更特告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六六三章 二世登基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七六二章 武關之四,老羞成怒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九九章 人總要有點追求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九十三章 不速之客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六一二章 我欲保扶蘇第三三九章 秦攻百越之戰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三七二章 挽霸下之繮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二十八章 應對得體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六九五章 君子協定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一七九章 劍名遂願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六四章 人心惶惶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二零四章 獏行出水第七十章 天使來了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二八五章 蒼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