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

bookmark

六月初二,李恪出塞上。

他乘着霸下一路南向,至總指城,行十日,駐十日,一面關注着南陽郡的戰局,一面等待兵馬與莫臣集結。

在吞併了韓國與楊熊所部之後,劉季掌兵十三四萬,兵精糧足,意氣風發。

以蕭何之謀,他用曹參、周勃、灌嬰三將各領萬人,席捲陳郡。

陳郡是本次民亂的重災區,陳勝、章邯、呂臣、司馬夷、英布……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

在飽受兵禍之苦的同時,陳郡的民風開始適應亂世,暨開門納客,歡迎一切前來統治的實力軍閥。

劉季大軍所過,陳郡望風而定,各地盜匪投奔。劉季之軍由此進一步膨脹,計兵卒近十七萬,其中有弩矢八千,騎兵五千,車三千乘,硬件實力第一次凌駕項籍,大步躍升入當世頂尖諸強之列。

蕭何又設謀,請韓公子信爲韓王,領袖韓地,又請張良爲劉季軍師,棄韓就劉,不爲客卿。

這算是一場比較令人心動的交易,公子信頗爲意動,但張良與信曰:“沛公兵多,貧敝之韓不足養,必赴秦,則公子王韓,時不遠矣。”

遂拒之。

劉季也不太捨得韓地之美。

潁川雖然是個小地方,這兩年兵禍連結,韭菜也被割得厲害,但鄭女多情啊……

劉季身邊圍滿了各縣孝敬的美人,早忘了遠在沛縣的王氏與劉肥,連“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諾也忘得差不多了。

蕭何爲此苦諫不止,說:“秦失其鹿,可得者唯一。何得?逆水行舟。九州百脈東歸入海,壯士舟楫戮力進西!水疾矣,櫓止則覆矣,公亦欲葬身魚蝦之腹耶?”

劉季驚醒,自此不進女色。

他拜蕭何爲上師問策,蕭何知無不言,概無私心。

“山有崩,獨木不可支,何支?伐林則可。臣嘗聞黃帝軒轅氏伐黎,黎強也,不勝,故拜力牧爲將,訪風后爲相,勝也;商湯取夏土,夏大也,不可得,則以伊尹爲相,仲虺爲將,得也;乃後鳳鳴於西岐,文王拜姜尚,秦蕩以六合,商君雖死,其法存也。”

“古之君王皆得賢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蓋一人之力尤弱,獨木不可支山。今天下紛紛,強如越、楚、齊、趙,俱不如雍。雍之盛,蓋世無雙!”

“雍何以獨勝?臣賢也。文有嚴駿,武有二信,麾下九卿九郡,四鎮之屬,皆是不凡,然究其根本,墨夏子也。”

“臣聞秦始皇帝得夏子書,曾言大秦百世之國運,天下九州之文華共孕一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故才貫之以夏名,夏子者,啓夏之智也。”

說到這兒,蕭何深吸了一口長氣。

“公危矣!夏子仕雍,非仕於公,若劉與雍爭,公何存焉?更遑論公與恪有舊怨私仇,必死也!”

劉季眨巴了一下眼睛,小心翼翼問:“墨夏子名彰於世,我亦有聞。然此等天之驕子,豈能與我有怨?”

蕭何苦笑了一聲:“公忘了單父呂公了麼?”

“單父呂公……恪……”劉季呆在原地,“彼恪?此恪?”

蕭何重重點了點頭。

劉季蒙圈了,下意識問:“爭妻之恨,如之奈何?”

蕭何釋然地長舒出氣。

爲了激起劉季的得勝心,他刻意把最大的敵人塑造到高絕,如此當然有利有弊。

利者,標準高了,劉季的奮鬥目標也高,未來的成就自然就大;弊者,他就怕標準太高,劉季直接慫了。

他其實高估了劉季……

得益於大雍的低調,似劉季這等蓋世的豪俠其實不大能具現化其國力之盛。而士林圈子又相對封閉,劉季同樣也不能明白李恪對這個時代士子的意義。

這個時候鉅鹿之戰還未開啓,芸芸諸強心中最大的敵人,依然是章邯、王離這兩隻大秦的爪牙……

但劉季畢竟是諸強中少有的稱職之主,人在江湖漂,他對於各地扛把子的實力還是知道得比較清楚。

雍國有差不多三十萬兵馬,劉季手上只有不到二十萬;雍國的兵馬人人有甲,劉季手上還有四萬多毛五萬連裋褐都不能人手一件,但已經跟雍商訂購了。

而且劉季還知道,軍隊的戰鬥力不能光從數量來判斷!他有猛將周勃、樊噲,天下強將榜位列四、七,雍國的將軍少一些,但鎮南陳旦與彭越齊名,共居在項籍之下,天下次席。

由此可見,蕭何雖誇大,卻沒有太誇大,雍國還是比他劉季強那麼一丟丟的。當然楚國若能精誠團結,拿下雍國不成問題,只是雍國太富,分贓怎麼辦?

肥羊這種東西,衆樂樂不如獨樂樂,齊樂樂說不定就成了項籍樂樂。

所以,得努力啊。這既是爲了報李恪奪妻之恨,更是爲了雍地如山似海的金錢珍寶……

劉季被激起了雄心壯志,王霸之氣肆意奔騰!

蕭何感受到了,感動之餘,更是涌起無盡的自豪。

他果然沒有看錯人,便是有強敵若斯,劉季……亦絕非是束手待斃之人!

蕭何深揖。

“公明鑑!夏子之強,強在政,雍國之弱,弱在僻!西北荒僻之地,夷狄橫行,華夏血稀。自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雍國能憑之以爭奪天下者,必寡。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公欲勝雍,萬事皆備,唯缺一員可與李恪匹敵軍謀之大賢良士!”

劉季爲難道:“我知子房運籌帷幄,軍謀當世,然其心屬韓,不在我,何以說之?”

“請!再議復韓!”

蕭何全面接掌了韓國復國的談判任務。

他先從庫中撥出一批金錢珍寶,請張良跑一趟左近幾郡交易量最大的雒邑集商所,爲潁川郡來年的復耕張羅一批牛馬農具。

關鍵時期,張良對蕭何的大方很是戒備,但富強韓國是他一生本願,眼下能在戰亂之時富農安民,他又做不到束手不顧。

成功支走了張良,蕭何直接與公子信放對,提出了三大援助。

其一,劉季將潁川全郡交予公子信復韓,大軍西出,轉入南陽;

其二,劉季供公子信牛馬、良種、農械若干,並金三千鎰,爲新韓朝廷運轉,百姓安居;

其三,劉季撥兵馬五萬爲韓軍,往後只聽韓王號令,再不與舊主幹系。

天降的利好砸得公子信暈頭轉向,心花怒放,蕭何又趁機提出三個交換條件。

其一,公子信需將張良讓予劉季爲謀,不在韓廷兼任職務;

其二,新韓復國,不可予張良爵位,邀買人心;

其三,公子信需將張良逐出門庭,再不以主從稱之,恩斷義絕!

蕭何的要求很苛刻,但內容卻全是私情,欲要公子信殉私情而赴公義。

公子信不由心生出一種捨我其誰的悲壯豪烈,爲大韓百姓社稷計,他揮淚捨棄忠心家臣,不悔矣!

雙方一拍即合……

當張良歷時月餘,嘔心瀝血,爲韓國百姓採購回遠超過金錢價值的海量物資時,交易已經進入到了不可逆轉的尾聲。

劉季領着大軍攻佔了南陽犨(chōu)縣,大軍移駐。

公子信在新鄭復立韓國,將兵馬五萬,自領韓王。

韓國建廷封賞賢良,凡有功有名,宗室鄉紳皆賜官爵,唯張良被排擠在外。

張良是最後的交易內容,一簡棄書,換取他手上的農器牛馬,韓國與劉季自此錢貨兩清,張良被韓王信雙手交在蕭何手裡。

無人能知道那一夜蕭何與張良談了什麼。

第二日,張良平靜地接受了劉季的軍師任命,與蕭何一道奔赴犨縣,卻沒有與韓王信稍有辭別。

南陽之戰,至此開啓。

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五四四章 華夏重義而輕生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二二六章 新兵蛋子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四六六章 君擇臣,臣擇君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三七一章 五德始終,毋常勝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七九四章 澠池會之終,生機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四十六章 虎皮裲襠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三二八章 問天之殤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七四五章 小心思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四四一章 螭龍無用論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六二六章 頭曼抵冰塞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三六四章 湘離大渠第三五五章 楚墨來客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三十六章 解疑答惑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三七三章 大秦機關術的天花板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七二六章 舞臺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