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丁口徭役

“置使大人。”聽到了我講到的待敵、保山險、收聚糧食…,張珏很快就提出了他的疑問:“守城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戰場之上瞬息萬變,有時我等必然要到野外去面對韃子。不知大人對此又有何良策?”

“問得好。”我點頭讚了一聲,講學時聽者能夠自由提問也是宋朝課堂的一大特色。對於宋朝的文人來說,不單是在講學時言論自由,在朝堂之上同樣也是這樣。宋朝自太祖趙匡胤起,便有不殺大臣、刑不上大夫一說,目的就是要讓他們在廷爭上放膽高談闊論。因爲只有寬諒免責,才能讓大臣們廣開言路,暢所欲言。這一點卻是其它朝代甚至是在唐朝的鼎盛時期,都無法與宋朝比擬的。

“孫子兵法也不是萬能的。”我笑了笑說道:“所以鄭言便想到了十大軍事原則,鄭言想以此做爲對付韃子的法寶。”

“十大軍事原則?”乍聞這個新名詞,堂中的百餘名將領紛紛交頭接耳,但他們問來問去,卻沒有一個人問出個所以然來。

見此我暗笑了一聲,十大軍事原則是在近千年以後,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思想家、政治家提出的軍事理論,這時代的人自然是不會知道的。

“這便是了。”我從懷中掏出了空閒時寫下的軍事理論,遞給了立在身旁,同樣是一臉迷糊的徐格說道:“鄭言也是自一位偉人那學到這些地,十大軍事原則。重在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其以‘保存自已,消滅敵人’爲作戰目的;以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爲作戰目標;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爲作戰方針進行作戰。試想蒙軍人少,兵源緊缺,這何嘗又不是蒙軍的短處、我軍的長處?所以我軍若能做到這十大軍事原則,那麼就算是暫時失去一些城池,丟掉一些土地。但最終的勝利還是屬於我們的。”

“一: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後打集中、強大之敵。二: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爲主。不以保守或奪取城市和地方爲主要目標……”徐格如獲至寶地捧着手中地摺子,輕聲地念道。堂中的百餘名將領則是鴉雀無聲,雙眼緊盯着徐格側耳細聽,生怕漏掉了什麼。

“呼……”將十大軍事原則念罷,徐格情不自禁地長長舒了一口氣,搖頭說道:“此十大軍事原則,就算比起孫子兵法來。也是有過之無不及。讓徐某奇怪地是,徐某自認學富五車,如此高明的兵法之前卻是從未聽過。今日得見,真是幸甚,幸甚!”

聽完徐格所念的十條原則,王堅、張珏等一衆知道其中利害的將領,眼中全都露出了震驚之色,個個過了好半天才反應過來。爭先恐後地圍着徐格抄錄,立時堂中便有如集市般的一片哄亂。

————————————

Wшw ⊕тт kán ⊕¢ ○

“置使大人。”已散講,徐格快走幾步趕到我身旁,慚愧地對我拱了拱手道:“適才徐某有羞辱大人的意思,還望大人見諒。”

“無妨,是鄭言不對在先。”聞言我笑了笑說道:“好在鄭言平時整日都在想着如何對付韃子。否則今日定要出醜一番了。”

“大人的講學確是十分精彩,徐某自愧不如。”徐格再次對我微微一拜道:“由此也可見大人整日憂國憂民,卻更讓徐某對今日地小人行徑深感愧疚。”

“徐大人無需如此。”見此我忙將徐格扶起道:“些許小事,徐大人無需放在心上。更何況,徐大人也整日爲治民而奔波,如何能以小人自稱?對了,說到治民,不知徐大人訪察民情進行得如何了?”

“回置使大人。”徐格擡頭說道:“屬下爲了得到西川的真實情況,這幾日已派出了近千名軍士,分別探訪了西川的工、農、商三業。已基本瞭解了西川的生產狀況。”

“哦。說來聽聽。”

“回置使大人。”徐格說道:“在幾日的訪察之後,屬下才發現。原來西川的工、農、商三業已是魚龍混雜,難以分清界限了。這是因爲大多數的農民在農閒之時,便會相約入市,或爲工出售勞力,或爲商做些小本經營。”

“哦!”這也許就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前兆吧,人人都說宋朝是一個由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地朝代,現在看來果然不假。聞言我不由眉頭略展,說道:“這麼說來,成都百姓的生活必定寬裕吧。”

“不然。”徐格嘆了一口氣說道:“西川苛捐雜稅奇重,農民即便是在農閒之時爲工、爲商,卻是連溫飽都不能解決。”

“竟會致此?”聞言我大吃一驚。

“甚於置使大人所想。”徐格苦笑着搖了搖頭道:“西川實行的稅制是丁口徭役,三丁抽二,二丁抽一,並照丁口課稅而不論土地的多寡富貧。所以有的嫁母,有的不聚,有地出家作和尚或作道士(出家人不用納稅),更有甚者還將剛出生的嬰兒溺殺於水中……”

“竟有這等事?”我難以致信地望着徐格。

“自然不假。”徐格嘆道:“西川本是魚米之鄉,百姓又個個都是種莊稼的好手,是以土地足以養民,但由於丁口稅,百姓年年都只有半年的糧食。另半年的糧食,便要出外爲工、爲商,借貸,甚至爲匪才能酬得。百姓農忙時在家,秋後出外‘營生’已成爲一種習慣了。而且有些百姓在土地被富豪吞併後,按丁口徭役他還是得納稅,那麼這些百姓便只有爲匪或是死路一條了。”

竟然已經到了如廝田地,聽到這裡我覺得心上像壓了塊大石頭一樣沉重。我很清楚,百姓若是到了被逼着當土匪的地步,那也差不多就到了社會崩潰的臨爆點上了。甚至我可以說,只要有人號召,西川很有可能就會發生農民反朝廷的大聯合,等到這些農民有了組織、有了領導人,那就是我武德軍到處救火的時侯了。

第39章 滑雪板第13章 丁大全第22章 知府王洪第13章 丁大全第20章 故人第11章 初試弓箭第4章 火攻第54章 釣魚城之戰(22)第17章 回成都第26章 破鏡難圓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40章 丁黼第32章 楚州之戰(1)第8章 楚州攻略(1)第32章 叢林追蹤(2)第38章 訓練第35章 王堅第47章 絞肉機第8章 湍灘之戰(2)第12章 水師第37章 與民生息第38章 比試第21章 龍衛水師第11章 草料第5章 順流而下第36章 茶餘飯後第72章 特使第8章 驚奇第25章 出逃第19章 三峰山之戰(3)第17章 洛陽之戰第5章 脫險第8章 神臂弓第13章 內政第58章 福禍相倚第51章 釣魚城之戰(19)第41章 伏擊第19章 淮河之戰(3)第26章 回城第44章 奔赴前線第26章 破鏡難圓第55章 釣魚城之戰(23)第36章 釣魚城之戰(4)第50章 釣魚城之戰(18)第48章 蔡州之戰(1)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38章 比試第44章 成都之戰(1)第51章 朱重九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9章 國用司第3章 定計第11章 聯繫第47章 分而制之第58章 福禍相倚第45章 釣魚城之戰(13)第21章 北伐第1章 重回臨安第3章 打草驚蛇第6章 順流而下第29章 爲帥之道第17章 洛陽之戰第6章 順流而下第40章 滑雪第40章 孟珙第18章 洛陽之戰(2)第30章 插翅而飛第12章 驗弓第19章 書信第69章 利州之戰(4)第1章 麻木第46章 奸細第62章 自立第3章 會李寶第54章 奇襲劍門關(2)第39章 釣魚城之戰(7)第50章 成都之戰(5)第29章 水中之火第21章 賭局第52章 蔡州之戰(5)第4章 練兵第2章 接旨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0章 軍器監第27章 雨夜剌客第60章 天雄關第58章 冉氏兄弟第8章 試探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24章 陰謀第54章 蔡州之戰(7)第3章 驍騎軍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36章 下水第1章 一箭示警第30章 插翅而飛第18章 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