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

處羅是個草原漢字,話由心生,毫不避諱,使得蕭皇后聽了,心生怒火,本想怒罵,想到有求於處羅,暗壓怒火,問道:“堂堂大隋天朝,怎會滅亡?”

處羅這才站起身來,搖了搖頭言道:“如今民變四起,天下大亂,大隋還能殘喘幾日,亡國之日,民憤難泄,我只是擔心娘娘安危。”

蕭皇后把臉一沉,起身就走,甩下一言:“處羅將軍若真心相助,還望切莫食言。”雖然處羅一心追求,只是得了蕭珺的冷眼,但處羅已經感到蕭珺心已默許,自己成竹在胸。對於自己癡迷的女人,處羅早已把圍困隋煬帝的用兵大事,拋於腦後。

蕭皇后、蘇威等人是喬裝出使,處羅又守口如瓶,突厥大營誰也不曾發覺,蕭皇后等便堂而皇之的離開了。

處羅手拿蕭珺的御簪,看了又看,決定傳出幫助隋煬帝解圍。處羅拍了幾個親信到義成公主的宮帳,告知隋煬帝被圍之事,串通謠言。自己在前敵大營,散播謠言,傳說鐵勒騎兵由漠北,南下草原,入侵突厥。

不過兩日,果然始畢可汗聽了傳聞,找來處羅。問道:“昨日軍中傳聞,漠北鐵勒騎兵,南下草原。今早義成公主也傳來消消,鐵勒騎兵南下。”

處羅一看始畢可汗滿面焦慮,假惺惺言道:“倘若鐵勒部入侵都斤山,則我突厥子民必遭劫掠。不能不救。”

始畢言道:“這次圍住楊廣,機會千載難逢,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處羅也擺出一副焦躁表情,說道:“大隋已是強弩之末,民亂遍佈,抓不抓楊廣已無關緊要。聽說李淵正在幷州募兵,倘若南邊李淵救援,北邊鐵勒入侵,腹背受敵,纔是麻煩。”

始畢可汗一想也有道理,擔心草原後院起火,便讓處羅傳令,撤出雁門郡,回兵草原,抵禦鐵勒部。楊廣被圍雁門,也就不戰而解,真可謂:

御簪相贈掛流年,草原寄情在中原。

若非世間出佳麗,豈有衝冠爲紅顏。

突厥部始畢可汗撤兵而去,緩解了兩界溝之圍。隋煬帝倉惶率兵一路南撤,返回汾陽。回到行宮,隋煬帝自覺沮喪,不見百官,獨處一室,借酒消愁。

蕭皇后見隋煬帝心情沮喪,便近前安慰:“勝敗乃兵家常事,陛下何必耿耿於懷?”

隋煬帝橫臥龍椅,兩眼發呆,說道:“朕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從未受過這般奇恥大辱,堂堂天子,被困山中,千古笑柄。”

“陛下。”蕭珺撫慰道:“臣妾記得開皇二年,陛下被困雙羊山上,枕戈待旦,臨陣不亂,如今不過舊事重演,何必如此。”

隋煬帝忍不住苦悶至極,一頭擁進蕭皇后懷中,破涕痛哭。蕭皇后只得又是好生撫慰:“臣妾聽說李淵,徵募兵馬,昨晚大敗郭子和,收復雁門要地。”

隋煬帝靠在蕭皇后懷中,說道:“朕走到哪裡,起義軍就亂到哪裡,暫停東征吧,朕要回東都。”隋煬帝難得有暫停東征的心思,這讓蕭皇后到是欣慰萬分。

大將李淵圍剿郭子和有功,被隋煬帝加封爲唐國公,留守晉陽,繼續討伐河東(今山西)的起義百姓,自己率禁軍,返回東都洛陽。

放下唐國公李淵不提,單說隋煬帝天子御駕,大隊行進,眼看離東都不遠。沿途之上,百姓凋零,忽然間聽到遠處傳幾聲兒歌,唱的清脆,依稀可聞:

皇帝爺,居大廈。

木子李,生我家。

吃阿魔,得天下。

隋煬帝楊廣許久不聞童謠,此時聽得,倍感甜美,便掀開車簾,遠遠觀望。忽然看見一個老太太,走出寒窯,攆走了幾個小孩。隋煬帝在車攆閒來無事,便拿起筆墨,提筆記下這首童謠,已解路途煩悶。

回到東都,隋煬帝、蕭皇后剛剛落腳,宇文述便帶着奏疏來到宮中。隋煬帝言道:“朕離開東都這些日子,朝中有什麼喜事,說說聽聽。”

宇文述兩眼一迷,笑道:“臣正要奏捷,山東傳來奏報,張須陀率兵大敗賊首裴長才,又立一功。”

“嗯。”隋煬帝高興之餘,想起那首童謠,便把話鋒一轉,說道:“昨日在路上,朕偶的一首童謠,抄錄下來,卻不知何解。”

隋煬帝拿起記下的那首童謠,交予宇文述,宇文述細細一讀,頓時渾身不禁一個冷顫,隋煬帝、蕭皇后一看宇文述臉色不對,隋煬帝便問道:“愛卿爲何這般臉色?”

宇文述道:“童謠可寓意天下大事,皇上記的地這首童謠,前幾日臣也聽說了。”

“有什麼寓意,愛卿儘管說來。”

宇文述道:“木子李,乃是‘李’姓,而 ‘吃阿魔’中的阿魔,正與陛下乳名‘阿嬤’同音,直白而言便是姓李的要吃掉皇上,得到天下。”

“啊?”隋煬帝聞聽,氣得兩眼發直,蕭皇后趕忙勸道:“童言無忌,陛下不可太在意。”

宇文述道:“娘娘,這種事不可大意,當年麻叔謀案也是由童謠引起。”

“朕定要搜遍天下‘李’姓中人,看看究竟是誰想得天下。”隋煬帝道。

宇文述作揖道:“天下李姓衆多,能被讖語預測者,必是李姓名門望族。不如先查朝中李姓重臣。”隋煬帝覺得有理,便傳旨御史大夫裴蘊嚴查此事。

宇文述帶着皇上口諭,便來裴蘊府上。宇文述、裴蘊都是隋煬帝的親附重臣,但是聽了旨意,裴蘊捻了捻鬍子,問道:“滿朝文武能有幾個姓李的,眼下鬧的最兇的反賊到有個李密,聽說去了瓦崗。”

宇文述道:“反賊李密到無關緊要,皇上擔心的是朝中的李姓宗人。”

裴蘊思來想去,算計少許,言道:“朝中有兩大李姓,一個是河東道討捕大使李淵,另一個是右驍衛大將軍李渾。”

隋煬帝命宇文述傳旨調查李氏謀反之人,裴蘊便列舉了李淵、李渾二人。宇文述一聽,覺得皇上如此忌諱“李”姓之人,那就必須查查,對裴蘊說道:“既然這二人在朝中擔任要職,不如就調查一番。”

裴蘊說道:“李渾是成國公,李淵是唐國公,這兩個人是想查就能查的事情麼?”

宇文述道:“旨意已經下了,而且是有童謠讖語,此乃皇上心中大忌,依老夫看,皇上是寧可信其有,不會信其無。”

古人最信迷信,一旦皇上忌諱,必將大禍臨頭,想到這裡裴蘊言道:“既然如此,那就先查李渾,畢竟李淵是皇上的姨表親,不能妄動。”

“如此最好,有勞裴大人。”宇文述交待妥當,便告辭離去,裴蘊只得遵照旨意,查辦李渾。

過了數日,裴蘊是一籌莫展,只得硬着頭皮來到宮中,此時蘇威、宇文述、虞世基幾位重臣都在。裴蘊言道:“經微臣查實,成國公李渾並無謀反證據,只不過李渾的侄兒李敏,小名曾犯先帝忌諱。”

“犯什麼忌諱?”

裴蘊道:“李敏乳名叫洪兒,先帝爺曾經託夢大水衝了長安城,而如今京師大興,便是在長安洪水之後重建的。”

楊廣聽了頻頻點頭,裴蘊又道:“雖說李敏的乳名不詳,但也不能算作謀反罪證呀。請皇上明鑑。”

其實裴蘊打心裡就不願接這個案子,唐國公李淵和成國公李渾都是關中人士,又都身世顯赫,裴蘊溼江東派的大臣,歷來井水不犯河水。宇文述扯出來的爛攤子,自然裴蘊不會真心配合。

宇文述在一旁窺探楊廣心意,暗想越是不拿李姓開刀,楊廣心中就越不踏實,只要順了皇上的心意,查查老李家又有何妨?想到此處,宇文述便進言道:“臣以爲李渾、李敏叔侄其中必有聯繫,必須徹查。”

自古以來,歷朝的皇上都忌諱讖語謀反,隋煬帝楊廣也不例外,便傳下令去命宇文述再審李渾、李敏叔侄。

四個重臣離開宮中,虞世基和裴蘊是江東老鄉,平日最爲要好,虞世基問道:“以裴兄之見。皇上這是怎麼着了,一心要查李氏。”

裴蘊道:“皇上想查誰我不管,但是這種得罪人的事,宇文述想踢給我,我是不幹。”

“這案子真這麼有玄機麼?”虞世基問。

裴蘊道:“我到看着宇文述這老兒,從中搬弄是非。爲了奉承皇上,無中生有,節外生枝,什麼狠毒事都做得出來。弄不好,會造成冤案。”

虞世基道:“冤就冤去吧,皇上又要查李氏,又想徵高麗,又要討盜賊,整日自顧不暇。前兩日,看工部的奏章,又開始徵壯丁,打造龍船。”

裴蘊道:“依虞兄的意思,宇文述順着皇上的毛摸,咱就順着宇文述的毛摸?”

虞世基道:“看不慣皇上的人多了,咱們就和蘇威一樣,一言不發,裝聾作啞,保個富貴吧。”二人只能一路慨嘆,對隋煬帝已是無計可施。

宇文述接了讖語大案,可不像裴蘊謹小慎微,一接手此案,傳下命令,緝拿成國公李渾、以及李渾的侄兒匠作監李敏。

主審此案的官員是大理寺司直樑敬真,這位樑敬真查來審去,就是不見李渾叔侄有謀反罪行。

樑敬真萬般無奈,便來到宇文述府邸,宇文述以爲案情有了進展,便問道:“司直大人,審理如何?”

樑敬真道:“下官再三盤查,李渾並無謀反罪行。”

宇文述道:“老夫聽說李渾之妻郭氏,收授賄賂,干預政事,不如就從收受賄賂下手查起。”

“下官已經查過,郭氏確實收了饋贈,但只是些山貨,不足以定罪。”

“哼。”宇文述道:“明日老夫親自審訊。”

宇文述在隋煬帝面前,拿着童謠誇下了海口,若是不弄出點是非案情,自己難以收場,只得一條道走到黑,繼續查下去。

到了次日,宇文述先審李敏之妻娥英,不在公堂,偏選刑房。幾盞蠟燭照明,牆壁之上血跡淋漓,各式刑具擺放一側。昏暗刑房,恐怖陰森,這娥英自幼生長在宮廷,哪裡見過這般陣勢,早已嚇得半死。

宇文述言道:“這刑房之中,嚴刑峻法,打死白打。你這孩子也是宮中厚養,何必自討苦吃?”

娥英平生第一次入刑房,兩眼驚恐,不知所措,哆哆嗦嗦問道:“大人要小女怎樣?”

一看娥英已被嚇住,宇文述道:“如今李氏謀反,李渾、李敏數值二人罪在不赦,老夫念你一個女子無知,只要招供謀反,便可讓你與李渾一黨免受牽連。”

娥英嚇得渾身驚慄,言道:“小女不知該如何招供,還望尊長教我。”宇文述便教一句,娥英就招一句,一套僞供,編造的頭頭是道,宇文述大喜,遂拿僞供上奏天子。這纔是:

冤假錯案皆人做,只爲君主忌諱多。

但求天子能一笑,好人哀入黃泉波。

第58回 宣文殿羣賞有功臣,御書房同議南征帥第41回 調虎離山蕭瓛奪權,金蟬脫殼隋使搬兵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116回 入京師易服邀洞主,討西海親征比漢武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6回 江陵城誤撞太子駕,望江樓密談興亡策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148回 出僞證冤案斬李渾,進諫言暴君殺忠臣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30回 長城賦詩一徵高麗,勇渡遼河血戰強敵第142回 塗血鼓出兵長城口,祭忠良海葬周法尚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89回 對豔詞求愛病美人,改河道複議夷州島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161回 亂宮闈蕭皇后失節,謀逆轉麥孟才請命第80回 五皇子請兵雁門關,獨孤後命終寧安殿第124回 斬小王踏平臺窩寨,收舊部重回陀螺洞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55回 屈突通卸甲哭節義,蕭皇后妙筆寫風華第63回 送犀杖兩拒隋使臣,入番州三訪冼夫人第113回 河間王義釋張鎮周,隋煬帝開挖永濟渠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50回 桃葉山楊廣起三軍,秦淮河陳主醉新春第132回 乙支文德詐降隋營,慕容三藏殉師薩水第176回 聚漢民蕭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晉陽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117回 鬥猛牛隗不羣揚威,遣御馬諸葛穎獻計第141回 隋煬帝三徵高句麗,蕭皇后重逢楊伯醜第64回 哭南朝女豪傑歸順,訴東宮太子妃告狀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38回 來護兒伏擊過羊嶺,楊玄感絕命葭蘆戍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9回 河間王雙戟破頑敵,重瞳子單騎闖連營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33回 諸葛穎遺計救敗軍,魚俱瓚虐俘犯皇后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129回 黨爭重起張衡入獄,百萬徵兵舉國從役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11回 苦肉計詐取晉王心,特色禮謀劃宛城遊第94回 改元大業舊臣復任,童謠逆耳一語成讖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19回 隋煬帝湟水結金蘭,吐谷渾突騎夜襲營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33回 百官朝會恩怨難分,東宮議政奸臣奏本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13回 晉王爺求賢邀諸葛,蕭王妃無才惹獨孤第76回 訪城南段達誘故交,別京師楊廣哭皇后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93回 御書房賦詩勵楊廣,平陽宮狐錦贈宣華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70回 永年城女官選奴僕,勤政殿夏王幸新歡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130回 長城賦詩一徵高麗,勇渡遼河血戰強敵第80回 五皇子請兵雁門關,獨孤後命終寧安殿第49回 寄兵詩孔範再遣書,戰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1回 苦肉計詐取晉王心,特色禮謀劃宛城遊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116回 入京師易服邀洞主,討西海親征比漢武第115回 避颱風退兵反大陸,擴宮室拒諫貶忠臣第180回 宋金剛作亂刺太妃,康蘇密平叛保後隋第45回 伐陳國三軍進淮南,謀換帥密奏入關中第154回 涑水河暴雨退隋兵,風陵渡單騎戰唐軍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62回 梅嘴山梟首吳世華,橫浦關計收麥鐵杖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176回 聚漢民蕭珺走定襄,御唐兵突厥掠晉陽第106回 探東海何蠻返洛陽,遊揚州一下江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