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陵住了些時日,樑國先帝蕭巋的國喪已畢,樑後主也順利登基,蕭珺便與八皇子蕭瑀、楊素、劉仁恩等人一同回朝。
大隋使團來到江陵渡口,漢江江面之上一片混沌,此時江面大霧漫天,只聞江浪波濤時時做響,眼前已難識遠近,過往江面的船隻也看不清楚。
清河公楊素道:“江霧如此之大,渡江還需謹慎。”
蕭珺問道:“何以見得,楊公請講。”
楊素道:“此次樑主登基,朝內政見不合,險些動了刀兵,殺機無處不在,王妃萬萬謹慎。”
蕭珺點了點頭畢竟當年楊廣迎親時,北歸之路就險象環生。劉仁恩、張衡聽了也覺得有些道理,劉仁恩道:“清河公覺得應該如何渡江?”
楊素道:“請王妃乘坐輕舟快船,用大船掩護小船。”
劉仁恩道:“小船顛簸,也不舒適,且不夠規格啊。”
楊素摸着羊角鬍子道:“江面大霧,暗箭難防。”
蕭珺點點頭,“就按清河公所說,我乘坐小船,命大船跑空船。”
劉仁恩立刻做了安排,幾艘送親的大船,依舊旌旗招展,聲勢浩大,開始渡江。蕭珺、張衡、楊素、劉仁恩分坐兩隻小船,跟隨大船渡江。
濃霧繚繞,船槳波動,一切順利。蕭珺、張衡同乘一船,這輕舟小船,船艙狹小,也沒有擺設的東西,蕭珺頓覺乏味,問道:“張衡,船上可有把玩之物?”
張衡道:“臨時換乘,船上並未準備玩物,下官到是帶了一副棋。”
“那就下棋解悶吧。”
張衡在行囊中,取出一副圍棋,丫鬟幫着擺好棋盤,蕭珺與張衡便對坐下棋。蕭珺先執黑子,張衡白子應對。
黑白棋子交相落下,蕭珺問道:“我在宮中,背過不少棋譜,但不知棋是何人所制?”
張衡道:“先秦記載,堯帝之妻名爲散宜氏,生子丹朱,長大成人之後,不務正業。堯帝爲使丹朱改邪歸正,打造石子棋,娛其心,穩其性。可丹朱學棋之後,卻惡習不改,帝堯只好把丹朱遷送南方,將帝位禪讓給舜。”
蕭珺道:“堯帝煞費苦心,卻不能教化好兒子,實在可惜。”
張衡說:“下棋乃是悟道,只會下棋卻不能悟道,也是枉費勞神。”
兩個人正在船中談棋論道,忽然,大船上有人喊道:“有艨艟。”
蕭珺、張衡在船艙一聽“艨艟”大驚失色,張衡道:“王妃稍等,待我出去看看。”
張衡出了船艙,只見臨近一艘大船大呼小叫,亂作一團,再看兩側,艨艟戰船飛快駛來,前面鑲嵌銅針,兇猛衝來。
難怪楊素不讓坐大船,艨艟船體狹長,前面有錐形的銅針,輕便飛快,令人生畏,顯然是衝着大船而去,“哐!哐!”幾聲艨艟戰船的銅針便撞破一支大船的船舷。
緊接着又有幾個艨艟駛來,衝向後面兩艘大船,雖然大船上有弓弩手放箭,但艨艟顯然是有備而來,難以阻擋。
大船的船舷被撞破,洶涌的江水立刻倒灌入大船的底艙,樑國的這些艨艟戰船顯然是刻求一次成功,等艨艟再調轉船頭,衝擊力也就當然無存,所以專門針對王妃、大臣所坐的大船,小船卻能死裡逃生,躲過一劫。
幾艘隋朝的大船江水倒灌,漸漸沉沒,艨艟上的弓弩手立刻對落水的隋兵放箭,落井下石,力求必殺。
蕭珺從小船艙篷中望去,見大船的兵士紛紛落水,拼死掙扎,而幾艘小船卻越走越遠,蕭珺喊道:“爲何不如搭救落水兵士?”
張衡道:“艨艟一旦發覺小船,我等更是在劫難逃。”
小船上的人見情況緊迫,加快划動,趁着大霧掩蓋,消失在茫茫江面之上,這才讓幾艘小船卻逃過一劫,駛抵北岸。蕭珺、張衡、楊素、劉仁恩平安脫離險境。真可謂:
光天化日造失蹤,欲將冤魂沉水中。
若非江水知冷暖,反送惡人變英雄。
又曰:
輕舟隔霧渡漢江,煙籠微波起禍殃。
艨艟飛流快難止,撞破大船漏底艙。
層層殺氣雲霄過,以大掩小護美娘。
二次北渡又是險,終爲日後取西樑。
跟隨出使的幾艘大船均被撞沉,只有數條小船趁着大霧,脫險過江。大船沿江北上,荊州的兵馬已經等候多時,劉仁恩在江北準備好車馬儀仗,蕭珺、蕭瑀、楊素等人在荊州稍作歇息,繼續北上,直抵京師。
蕭珺、楊素一同回到朝中,來到寧安殿面聖。隋文帝楊堅在京師早已等候多時,樑國歸屬與否,事關大隋統一方略。拜見了楊堅和獨孤皇后,隋文帝命宮人賜坐,四人圍坐商議此事,隋文帝問蕭珺道:“你父皇駕崩之時,皇室宗親決意如何?”
蕭珺答道:“二皇兄蕭瓛力主聯陳抗隋,五皇兄蕭瑒力主聯隋伐陳,兩下調兵入宮禁衛,險些動了血光之災。”
“看來樑國朝內也是分歧極大,若想收復絕非易事。”楊堅隨說隨捋着鬍鬚。
蕭珺又道:“家父臨終之時,遺言願歸復大隋,實現九州統一。我皇兄蕭琮,乃忠孝仁愛之人,體恤百姓疾苦,必能免生兵戈,歸順大隋。”
隋文帝深深讚許,獨孤皇后說道:“美娘自從遠嫁大隋,陪伴晉王,不辭勞苦,這收復樑國,等同收並孃家,必由美娘從中幫忙促成。”
蕭珺對獨孤皇后表現的歷來服服帖帖,賢孝婉順,便說道:“母后心意,孩兒豈能不知,處處謹記。皇兄蕭琮欲完成家父遺願,但樑國羣臣難以一致,主張聯合陳國的臣子依然強勢,必須謹慎而行。”
隋文帝聽了蕭珺所言,已頗有成竹在胸,對楊素說道:“愛卿此去,可測水文地形?”
“回稟陛下,臣已沿江觀察,已做了山水畫圖。”楊素道。
“好。”隋文帝說道:“朕立刻傳兩道旨意,一令崔弘度、劉仁恩在荊州調集馬步軍,隨時準備入樑,以免樑國發生譁變;二來命楊素立刻上任信州總管,在巴東郡操練水軍。”
“臣遵旨。”楊素領了旨意,又問道:“臣愚昧,請問陛下巴東郡操練水軍,莫非是爲過江之策?”
讓楊素瞬間感到,隋文帝楊堅已經決心討伐陳國,隋文帝知道楊素猜出了自己心思,微微一笑,命人取來一卷書紙,遞與楊素說道:“愛卿貶職之時,給朕進獻的伐陳方略,朕已細看,略做批註。朕命你到巴東之後,依照批註,速做修訂,不得耽擱。”
楊素一聽自己的伐陳方略,被隋文帝所重視,心中倍感喜悅,撩袍跪倒,連呼萬歲。
楊素領了旨意,退出寧安殿。
看着楊素離開寧安殿,蕭珺不知爲何讓楊素打造戰船,便問道:“父皇差遣楊素赴巴東郡打造戰船,莫不是要討伐樑國?”
隋文帝笑了笑,對蕭珺說道:“朕是讓楊素打造的是伐陳戰船;樑國國泰民安,朕希望能免去刀兵,和平詔安。”
蕭珺明白了隋文帝的意圖,問道:“那父皇接下來有何打算?”
“而今皇圖統一,是大勢所趨,若伐陳國,必先取樑國。美娘若能遵照令尊遺願,招降樑國,也是功勞一件。”
蕭珺問道:“孩兒如何招降,請父皇賜教。”
“朕久聞你苦學詩書,成績斐然,招降樑國的書信,朕令你起草執筆。”
蕭珺一聽如此重大的事宜,由自己執筆起草,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她悄悄看了一眼獨孤皇后,獨孤後也微微點頭。蕭珺這才言道:“孩兒遵旨。”
左右有太監準備了紙筆,蕭珺心裡如敲鼓一般,坐在桌前,研墨潤筆,稍加思索之後,便提筆書寫:
“皇兄在上:啓信如見君面,美娘自幼命薄,本是乞丐孤貧,皇兄認領之恩,四載何曾忘懷。遠嫁他鄉時日,隋主撫育教誨,方知天下興亡。四海本爲一體,九州皆是皇圖,江陵彈丸之地,夾存隋陳之間,不如應允天意,舉國歸順大隋,則富貴不失,免遭罹難。華夏統一之日,功德刻記青史。”
蕭珺寫罷此信,交與隋文帝,自己低頭不敢看,隋文帝與獨孤後細細看了一番,隋文帝言道:“好,寫得好,短小精悍,條理清楚,若能寫的再工整些,絕不遜於與幾位皇子。”獨孤皇后看了也是面帶欣慰,心中稱讚不已。
蕭珺看二老高興,這才鬆了口氣,把心放下。隋文帝楊堅將晉王妃蕭珺親筆信封好,準備修書樑國,詔安歸順。
隋文帝楊堅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決定正是派遣使臣詔安樑國,便召來左僕射蘇威、右僕射高熲覲見,商議出使大臣人選。
蘇威、高熲各座一旁;隋文帝楊堅坐在羅漢牀上,從炕桌拿起這封蕭珺親筆信說道:“晉王妃此番回鄉探親,已知樑主蕭琮有意歸順,只不過樑國臣子政見不一,必須遣一能臣,前往江陵幫助蕭琮,以免歸順不成反遭內亂。”
高熲言道:“欲使蕭琮歸順,必須先派兵馬集結江陵周邊,以防不測,而後藉助雄兵壓境,迫使樑國反隋臣子不敢妄動,促成蕭琮歸順。”
蘇威道:“若有兵馬震懾最好,微臣舉薦一人。”
“說。”
“樊子蓋。”
楊堅想了想,問道:“爲何是樊子蓋?”
“回稟陛下,樊子蓋,字華宗,廬江人士,其父原是樑國臣子,因戰亂逃至江北,對蕭樑世家十分了解,此人協助蕭琮於內,再派雄兵於外,何愁不能收復西樑?”
聽了此言,高熲也頻頻點頭:“陛下,蘇相國所言極是,樊子蓋確實是個人選。”
楊堅思量了一下二人主張,言道:“二位愛卿分頭行事,高熲即刻傳旨駐紮荊州的崔弘度、劉仁恩集結兵馬,沿江待命。蘇威傳旨吏部,命樊子蓋爲派駐使臣,協助樑主早日歸順。”
“遵旨。”高熲、蘇威各自行事,不做細說。這便是:
先皇遺願歸北邦,不忍亂世平民傷。
楊蕭貴有秦晉好,姻親促成並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