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拒絕贈送

第37章 拒絕贈送

如果是別人,肯定會勸李瑄三思而行。

但阿史那扶汶不會。

他早就看皋蘭州騎兵不順眼。

李瑄的決定令皋蘭州騎兵炸鍋。

馬匹是騎兵的命根子,失去戰馬,他們沒臉會皋蘭州,這是對他們的侮辱。

“皋蘭州都督府不隸屬豐安軍,將軍卻扣押我們的戰馬,古往今來,哪有這樣的例子?”

渾懸不敢回去,他硬着頭皮向李瑄說道。

“你們失去戰馬,最多臉上無光,朝廷依舊會供養你們。牧民們失去牲畜,何以生存?”

李瑄反脣相譏:“你們不配騎在馬上。”

渾懸聽到李瑄的話,捏緊拳頭。

要不是形勢比人強,渾懸絕對像勇士一樣,與李瑄決鬥。

“我會稟告都督,節度使的公堂上見吧!”

渾懸無可奈何,只能憤而離去。

“希望伱如實稟告。”

看着渾懸的背影,李瑄一字一頓地向他提醒。

皋蘭州都督府的一千士兵,從十里外的官渡過河。

由阿史那扶汶率騎監督。

“將軍您的仁義,更勝地方的父母官!請受草民們一拜。”

另一邊,老里正帶着牧民們向李瑄拜道。

“長者折煞我了。邊軍守衛邊民,這是責無旁貸的事情,牧民的死難,已使我們蒙羞。”

李瑄不敢當,連忙將老里正扶起。

“爲感激將軍將草民們從虎口救出,我們這些牧民一起慰勞五百頭羊於豐安軍,請將軍笑納。”

他們一家出幾頭羊,不傷什麼。

有數十匹馬,都馱着唐軍的屍體。他們看在眼裡。

“多謝長者和鄉親們的好意,羊是牧民們的心血,一家一戶也不過數十,軍人保家衛國,只是做了應該做的事情。我不會收的,你不要再說了。”

李瑄當場拒絕老里正,並言辭說道。

他知道邊軍將士的秉性,拿着軍餉不說,每一次出戰,都會讓周邊牧民準備“牛羊”享用。

如果牧民心甘情願還好說。但很多事情,總會由好發展到壞。

皋蘭州騎兵明搶,不就是習以爲常,以爲不會被懲罰嗎?

嚴明軍紀,是李瑄治軍的目標之一。

“這……”

老里正不解,他無論如何,都想不到李瑄會這麼幹脆利落的拒絕。

他實在看不懂這年輕的將軍。

但李瑄的威勢,使老里正不敢再提這件事,心中已有決定。

“長者,黃河以西已經不便放牧。儘早搬遷到黃河以東吧。那裡的牧草雖不如西邊肥美,卻足矣逐千萬馬牛羊。”

李瑄不忘鄭重地向老者提醒。

這裡的家已經被燒燬,索性就在新地安家。

這裡不是靈武,沒有賀蘭山作爲屏障。

突厥咄陸部損失慘重,難保不會再派輕騎來殺人泄憤。

“草民與其他牧民商議,正要渡過黃河,在對岸重新安家。”

老里正無奈地說道。

以後隔河相望,難免觸景生悲。 就在李瑄安撫牧民的時候,豐安軍使盧瑜,騎馬來到牧場上。

李瑄以爲盧瑜是來迎接他凱旋,誰知剛見面,盧瑜就劈頭蓋臉地對他一陣數落:“你怎麼能將皋蘭州騎兵的戰馬扣下,還射傷皋蘭州騎士?這是軍中的大忌,是不是覺得身爲宰相的兒子,就能任性妄爲?”

在得知李瑄的所作所爲後,盧瑜第一時間趕過來。

他更在乎的是李瑄不經他同意,擅作主張。

有沒有將他這個主將放在眼裡?

“啓稟將軍,皋蘭州騎兵劫掠牧民,令人髮指。如果你在現場,應該也會如此去做。只是情勢緊急,未能及時向您彙報。”

李瑄雖然被罵,但還是心平氣和地向盧瑜解釋道。

“皋蘭州騎兵畢竟是來幫助我們豐安軍。”

盧瑜知道這件的事情。

邊塞牧民犒勞出戰將士,不是應該的嗎?

沒有浴血奮戰的將士,他們拿什麼放牧?

他惱怒阿史那扶汶將皋蘭州騎兵索要牛羊的事情告訴他。

他身爲主將,難道能明面同意嗎?

正常情況下,是李瑄和阿史那扶汶稍微一暗示,一施壓,牧民們就會獻出一部分牛羊犒軍。

就算是陳回光在,也會是如此!

“將軍此言差矣,皋蘭州騎兵不是幫我們豐安軍。而是作爲大唐士兵的職責所在。犯下過錯的是他們,請將軍稟告王帥,治皋蘭州騎兵之罪。”

李瑄揣着明白裝糊塗,正顏正色。

一根標杆立在心間,兩世不改。

“李瑄,你只是我的禆將而已。該怎麼做,還由不得你。”

盧瑜見李瑄在教他做事,厲聲一喝。

“禆將的職責之一,是勸導主將行正確之事。將軍曾明經及第,應該比我更清楚道義。上古時代,古公亶父曾說過因爲要保護百姓,才確立君主,所以迎來蒼生的歸附。當今聖人如上古明君,我們天朝之兵,應該維護聖人的名聲;而非玷污聖明。”

李瑄拱手一禮,不疾不徐地向盧瑜闡述。

李隆基非常在意百姓對他的評價。

別看李隆基有時心狠手辣,有時荒謬絕倫,但從開元到今天,對百姓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有廣運潭盛會時的萬民擁戴。

“你……”

李瑄張口就是皇帝。關鍵是李瑄真能將奏書,遞到皇帝面前。

他能怎麼反駁?

不想再與李瑄多說,盧瑜只能憤而離開。

他也總算見識到李瑄的厲害。

不僅僅率五百騎,以極小的代價,擊潰來犯突厥千騎。

還有雷厲風行,能說會道的一面。

不論是武力,還是智謀,遠比他所知的要厲害。

他和李瑄幾乎一前一後到任,這一戰後,李瑄在豐安軍中的威望,恐怕要超過他。

就在李瑄離開牧場,準備回軍城的時候,阿史那扶汶向李瑄稟告:“將軍,牧民們將宰了五百隻羊,要慰勞我們豐安軍。”

“里正,你怎麼能這樣?”李瑄立刻來見到里正。

本想斥責,在看到這個一臉敦厚的老者時,斥責的話嚥下去,轉而委婉。

“將軍,草民們生育黃河邊,見大多數官兵都如黃河奔騰怒吼的時候。開元十三年,老朽親眼見證黃河水清,一生難以忘記,您就像那時候的樣子,清澈啊!寬廣啊!德厚啊!鄉親們無以爲報,纔出此下策。現在羊已經宰了,我們吃不完,只能給豐安軍了。”

老里正抓着李瑄的手,動情地說道。

“雖然如此,但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說辭。”

這個時代的羊是很貴的,一隻羊能換五百斤米。

現在米價較開元年間有所上漲,但也有十文錢一斤。

李隆基獎賞李適之不少黃金,李瑄攜帶在身上,他決定將那些黃金換成錢,買這些羊。

差不多夠了!

第221章 安祿山蠢蠢欲動,豪強的乞降第106章 積石軍第40章 羅興失蹤第417章 咸陽城外,盛世前的鼓角聲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458章 北巡,祭天,瀚海都護府,草原都護府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52章 期望的功勳第55章 頗黎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109章 猛將南霽雲,大獲全勝第477章 李白離開人間,故地重遊第285章 新科舉的題目第440章 薩彥嶺上的不甘,回紇大可汗死第128章 你說的是人嗎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309章 算計高仙芝,西域之路第173章 全軍覆沒,豐厚的戰利品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382章 曳落河出擊,瓜分大唐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191章 回到湟水城,李白寄來詩歌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407章 恩蘭達札路恭死亡,天寶十六載第87章 攻擊李林甫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37章 吐蕃首席大相死,再斬元帥第398章 回紇的妥協,大唐月報第81章 左千牛衛將軍,封爵第235章 楊玉環的白月光,突襲烏海城第292章 對吐蕃的懲罰,上貢第263章 水調歌頭,楊玉環的眼淚第66章 血戰高坡第444章 宰相犯錯,一分不改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127章 擒拿元帥,灕水之戰勝利第84章 長離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461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151章 野獸襲擊李隆基第150章 南面吃肉,北面啃硬骨頭第423章 河北河南光復,中原大地的耕種實力第83章 靈翠樓宰相之子再鬥毆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33章 龍駒島第346章 李隆基觀看新大唐地圖,爲將士奏功第294章 岳父大人的如坐鍼氈第457章 大可汗被擒,單于城破,君臨聖山第181章 雪花落下,吐蕃三萬士兵支援九曲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68章 斬將,當者辟易第424章 王昌齡結算前世仇,江南地區的喪鐘第447章 李隆基的“善言”,四路齊出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408章 與杜甫,百年盛世,叫上李白第280章 別出心裁的禮物第359章 十月,天水王“大病”第34章 神勇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380章 請求爲李適之封王,佔領蒲津大橋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330章 換將,改城第56章 唐軍陣形第428章 政變,渤海國滅亡第178章 假李瑄入青海,真李瑄襲九曲第469章 微服私訪,淮陰渡第378章 封王大典,再見尺帶珠丹,任命刑部尚書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46章 再遇薛錯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454章 大將喋血,第二次白亭海之戰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106章 積石軍第299章 安祿山的火焰跳動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443章 軍制改革,御駕親征第102章 南霽雲第405章 蜀地求援,吐蕃進攻柏海郡第389章 收復范陽 漁陽,平盧歸唐,大決戰第103章 對吐蕃的戰略第473章 斬殺豪強,問罪縣令,捉拿太守第348章 新的龜茲,小別勝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