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九年,大唐英國公李績徵高句麗攻拔蓋牟城,以其地爲蓋州,旋廢。總章元年,大唐滅亡高句麗國後所置之蓋牟州,治所設此。
然武則天時代軍事外交頻頻失利,大唐在東北的影響力一降再降。
聖曆元年,粟末靺鞨首領大祚榮趁此時機在東牟山,自稱“震國王”,建立政權。
開元元年,唐玄宗冊封大祚榮爲“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爲號。
直到現在,大唐也不稱渤海爲國家。
現渤海國只是靺鞨人的自稱。
而大唐的官方書面信件,一直稱渤海爲“靺鞨”。
歷史上等李豫繼位後,爲安撫渤海國,纔將渤海封爲國家。
但憑心而論,現在的渤海國絕對算是一個國家,因爲它具備國家所具備的一切。
渤海國幾乎照搬了大唐三省六部、文武散官的官職,連不同品秩穿的官袍顏色都一模一樣。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渤海國六部,名爲忠、仁、義、智、禮、信,是以儒學的政治思想和倫理道德爲準繩來約束各部。
渤海國的大權一直以來都是由右姓貴族掌管。
渤海建立以後,大祚榮雄才大略,一度擴張。
原本的蓋牟城已經廢棄,且沒有戰略地位。
於是渤海國就在西面建立蓋牟新城。
其本意是監視離他們最近的奚族、契丹,以便於隨時調兵遣將,現不得不面對大唐的威脅。
僕固懷恩接受李光弼的命令,將兵五百騎,趁夜渡過遼水。
直接突襲至蓋牟新城附近。
只是現在是非常時期,哪怕是夜晚,渤海騎兵也會有騎兵巡視。
“轟隆隆!”
“敵人來襲,快去稟告上鎮將軍……”
渤海探馬聽到黑夜中的馬蹄聲後,神色慌張地調轉馬頭。
他們先到蓋牟新城,將此消息稟告蓋牟新城的守將以後,馬不停蹄地向東而逃。
因爲蓋牟新城東面爲長嶺府。
長嶺府有河州、瑕州二州。
而渤海有一支軍隊駐紮在府治瑕州,爲渤海的上鎮將軍高不平率領。
高、張、楊、竇、烏、李爲渤海國著名的右姓集團。
如果只看姓氏的話,有理由懷疑渤海國有從齊魯之地、河北道、河東道遷徙而來的漢人。
渤海的上鎮將軍,等級相當於大唐的懷化大將軍。
蓋牟新城的守將則下令全軍警戒,堅守堡壘,準備阻止唐軍的進攻。
蓋牟新城雖小,但它依山而建,只有一面可以強攻。
是以,使渤海士卒有堅守的信心。
“火箭、強弩,共攻蓋牟新城!”
僕固懷恩冒着冰涼的天色而來,看到嚴陣以待的渤海士卒。
他沒有含胡,直接下達進攻的命令。
兩百名持神臂弩的唐軍下馬。
又有一百名士卒從備用馬上取下包裹嚴實的火箭。
其他士卒迅速將一截截攻城梯進行組裝。
僕固懷恩明白渤海的兵力佈署,不論是扶余府,還是長領府,短時間內都不可能支援蓋牟新城。
如果渤海將領明智的話,應該還會果斷放棄蓋牟新城,通知所有城池戒備,堅守不出。
以等待黑水靺鞨、室韋的救援。
軍民齊心守城,才能最大程度延緩唐軍向渤海國首都上京的進發。
渤海士兵在冷冽的夜中,感受城池不遠處的人喊馬嘶,還有那鐵甲碰撞之音,令人毛骨悚然。
“張押官,你先率士卒扛着登城梯佯攻蓋牟新城,待距離城牆五十步的時候,立即停下。”
僕固懷恩雖然作戰勇猛,悍不畏死。但他也略通兵法,知道不能一味強攻城池,哪怕是如巴掌一樣大的小城。
“遵命!”
張押官領命。
“神臂弩手在八十步外準備,待渤海叛軍將頭冒出的時候,迅速進行一輪齊射。”
僕固懷恩又向神臂弩手下達命令。
就這樣,大唐開始攻城。
“嗚嗚嗚……”
秋夜裡,進攻的號角催動人心,震懾敵心。
張押官率領二百名士卒披鐵甲,攜攻城梯明目張膽地向蓋牟新城而去。
“將士們,快戒備……唐人要攻城了,保家衛國,就在今日!”
蓋牟新城守將連忙喝起一衆縮起來的渤海士卒。
他們準備好雷石滾木,攜帶弓箭,隨時反擊。
但在這種高壓情勢下,渤海士卒不免有些緊張。
他們看着一道道身影,在向他們靠近,那森森鐵甲,散發着光寒。
靠近,再近……
“嘣……”
“嗖嗖嗖……”
當渤海士卒全神貫注關注下方士卒的時候,一道道弩矢從黑夜中亂射而來。
弓如霹靂弦驚。
渤海士卒在猝不及防下,有十幾人中箭,當場死亡。
連身披鐵甲的渤海士卒也不能倖免。
神臂弩是獨人弩的巔峰。只要不是特製的鐵甲,必然可以破開。
“唐軍使詐,快躲在女牆後面。”
蓋牟新城的守將大喊一聲。
幸虧是夜晚,在這一輪神臂弩手齊射中,渤海士卒只有十幾人死亡。
但對渤海士卒的打擊是巨大的。
不少躲在女牆後顫抖。
唐軍的強弩太厲害了,他們以前根本沒有見過這樣的場景。
蓋牟新城守將還不得不從垛口往下探,看唐軍是否攻城。
只是他看到數十步外,有一個個火把亮起。
上百名唐軍士卒彎弓搭箭,他們的箭頭包裹有棉布和油脂。
手持火把的士卒,將這些油脂全部點燃。
“嘣……”
“嗖……”
士卒們一聲齊喝,將火箭拋射向蓋牟新城的城牆上。
火箭在天空劃出一個弧度,如星而落。
渤海士卒跟縮頭烏龜一樣,火箭幾乎沒有對他們造成傷害,但心理上的打擊比物理上的打擊更大。
一名渤海士卒剛擡頭,卻見火箭從他頭頂呼嘯而過,最後釘在不遠處的欄杆上,火焰依舊在燃燒。
他嚇得立刻將腦袋縮回去,再也不敢起身。
一輪又一輪的火箭,完全將渤海士卒壓制。
唐軍的強弩手趁此時機,再次向蓋牟新城靠近。
他們引弩入弦,蓄而不發,等待渤海士卒冒頭。
張押官則帶着攻城隊伍,緩緩前進。
但他到三十步的時候停下,再近的話,有被己方士卒誤傷的風險。
此時,渤海士卒看着周身的火焰,心驚膽寒。
連蓋牟新城守將也不敢再起來。
突然間,呼嘯的聲音停止。
渤海士卒本應立刻看一下動靜。
但受到火箭的打擊,一連數個呼吸,蓋牟新城守將都沒有冒頭從垛口處觀看。
“叮鈴……叮噹……”
直到聽到鐵甲碰撞聲,蓋牟新城守將才反應過來,小心翼翼地探頭。
一看之下,他頓時肝膽俱裂,大呼道:“不好!唐軍要攻城了。準備防守!”
此時唐軍的攻城隊伍距離蓋牟新城只有十步遠。
月下之下,能看到三十步外,密密麻麻手持強弩的唐軍弩手。
渤海士卒也明白,如果讓唐軍攻上,他們將死無葬身之地,一個個咬牙起身,準備抄起雷石滾木反擊。
在這短短時間,神臂弩手已經移動到距離蓋牟新城只有二十步遠。
在這樣的距離中,唐軍強弩手可以瞄準而射,不必擔心誤傷。
一架架攻城梯鉤在女牆上,渤海士卒冒死起身。
“嗖嗖嗖……”
唐軍強弩手看到城牆上的身影晃動,毫不猶豫地瞄準射擊。
“噗嗤!”“噗嗤……”
不斷有渤海士卒中箭慘叫,有的渤海士卒剛將石頭舉起來,身上中箭,手一軟,自己砸到自己。
這一輪自由射擊,殺傷力遠遠超過第一輪強弩。
再次將渤海士卒起勢的氣焰壓住。
“將士們,殺!城池再小,也爲先登!”
張押官將橫刀放在背後的刀鞘之中,持圓盾而先登。
現如今,大唐的軍隊已經思想上的洗禮。
李瑄給足了軍隊的榮耀與獎勵。
誰都想得到令人振奮的勳章。
誰都想登上大唐月報,爲歷史所銘記。
當唐軍將士相信在李瑄的英明領導下付出會有回報的時候,每一次行軍,都充滿鬥志。
四夷部落面對此時的唐軍,盡爲魚肉。
不到兩丈的城牆,張押官一個蓄力,就攀登而上。
數十架登城梯擺開,已經有所損失的渤海士卒根本來不及去全面應對。
唐軍的神臂弩太犀利,在他們心中留下陰影。
是以,張押官在渤海士卒還未反應過來的時候,跳上垛口。
渤海士卒想用長矛還擊,但被張押官以盾牌擋住。
然後張押官迅速抽刀,從垛口一躍而下。
“噗嗤!”
那名渤海士卒直接被砍破喉嚨,血流如注。
“快攔住他!”
蓋牟新城守將大喝一聲。
但張押官太神勇,他左劈右砍,刀刀犀利,總能用盾牌擋住要害部位,只是幾名渤海士卒根本扛不住。
轉瞬之間,又有幾名唐軍登上城牆。
蓋牟新城守將不得不親自出馬,行悍勇之事。
他咬牙揮出一刀,從夜色中劈來,直襲張押官的脖頸。
張押官善於用盾牌,眼疾手快用盾牌擋住這一擊。
“鐺!”
穩住腳步,目露兇悍,張押官反手一刀,直擊蓋牟新城守將的脖頸。
但被蓋牟新城守將的脖護擋住這致命一擊。
刀披在脖護上發出金鐵之音。
“碰!”
見刀難傷,張押官一腳將蓋牟新城守將踹倒。
“噗嗤!”
他欺身而上,一把扯下蓋牟新城守將的兜鍪,然後將他們腦袋砍下。
蓋牟新城的守軍連受創傷,又見守將被殺,氣勢全泄。
“不要殺我,我投降!”
一名渤海士卒用漢語求饒道。
這聲話,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餘活着的渤海士卒紛紛丟下兵器,向唐軍投降。
蓋牟新城陷落!
唐軍殺死百人,俘虜百人。
“將蓋牟新城守將的腦袋送到渤海國的河州城,讓他們明白負隅頑抗的下場。”
僕固懷恩按照李光弼的軍令。
將蓋牟新城守將的腦袋送到長嶺府河州的主要原因是“疑兵之計”。
讓渤海國以爲唐軍會一座座城池強推至上京。
而李光弼率領范陽軍又捨近求遠,進攻長嶺府北面的扶余府。
在暗地裡,郭子儀率領太原軍過契丹的領地,到達扶余府北方(今長嶺)隱蔽行蹤。
王思禮的平盧軍則渡過遼水,作爲策應,視情況支援李光弼。
消息傳到上京後,大欽茂驚恐萬狀。
他立刻召輔國公楊承慶來議事。
此時的渤海國在大欽茂的治理下,徹底漢化,先進的制度下,無疑是東北的一霸。
從唐詩到華夏史籍,全局都在渤海國內流傳,許多渤海人都會漢人的語言。
整個渤海國,超過十萬戶。
國家是以靺鞨人爲主建立,但國內的漢人、突厥人、契丹人等民族也擁有巨大勢力,連大欽茂也得平衡。
渤海國雖然漢化,但他們與扶桑國非常親密,多次派遣使者到扶桑,其間貿易關係很深。
“輔國公,唐軍大舉進攻,如何而戰?”
楊承慶到來後,大欽茂心急火燎地詢問道。
當初渤海向李隆基詔示:永爲藩屏,長保忠信,效節本朝。
但國與國之間,永遠只有利益,忠也只是一時的。
渤海國蒸蒸日上的時候,自然會產生其他想法。
他本以爲安祿山死後,再向大唐稱臣,從賊之罪會不了了之。
畢竟黑水靺鞨參與叛亂比渤海國還深。
渤海國雖然一心向學習漢人文化,但他們受東北諸胡的影響,把叛與降看得太簡單了。
胡人自古都是反覆無常。
“李瑄謀逆繼位,心狠手辣。這一次確實是我等失算。唐廷決心滅亡我們,求饒也沒用了。只有將他們擊退。”
“契丹、奚、同羅已經徹底沒了脊樑,成了李瑄的奴僕、傀儡。”
“當立刻向黑水靺鞨、室韋求援。當前形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已經結爲同盟。他們若不想去冰原上吃雪,到大海上飲冰,就必須來支援我們。”
“昔日楊廣百萬大軍徵高句麗,最終弄的個國破家亡。李世民至死也未看到遼東歸唐。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渤海並非沒有機會。”
楊承慶向大欽茂說明當前局勢,並引經據典鼓勵大欽茂。
軟弱妥協,只會敗得更快。
他了解李瑄的歷史,看到的是如猛虎一樣的君王。
渤海國流傳李瑄的詩歌,很難想象,那個大詩人會成爲這樣的人物,並發動滅亡渤海國的戰爭。
“據探馬來報,進攻我們的是大唐的平盧、太原、范陽都督府,我擔心此次擋住這次進攻後,今後該如何呢?”
大欽茂心有所動,但也有憂慮。
他害怕將來李瑄御駕親征。
“大王,現在我們先要戰勝郭子儀、李光弼,而不是擔心以後。那郭子儀、李光弼在天寶年間,就是王忠嗣的麾下,驍勇善戰。又通過安祿山叛亂屢建功勳,封爲國公。李瑄一向有識人之明,讓他們來進攻,是有滅亡我渤海之心。”
“現要往好處去想,一旦打退郭子儀、李光弼,我們就可以趁此向大唐稱臣。”
楊承慶苦口婆心地說道。
現大唐想讓渤海國無條件投降,國王到長安請罪,而非象徵意義的稱臣。
大祚榮、大武藝,兩位先王的努力,建立如今遼闊繁榮的渤海國。
爲保住他們的心血,他們必須孤注一擲。
“輔國公言之有理。寡人親自書信室韋首領和黑水靺鞨首領來援。渤海要是被唐軍佔據,他們的末日也就不遠了。”
大欽茂堅定信念,準備與大唐硬剛到底。
“唐軍是騎兵,不易攻城,我們可以堅壁清野。阻止唐軍推進。把最主要的兵力安排在大城之中,發動百姓,一起守衛國家!”
楊承慶又向大祚榮建言道。
渤海採用的是五京制度,以上京龍泉府爲中心,另有中京顯德府、東京龍原府、西京鴨淥府、南京南海府。
在兩年前,渤海的中樞還在中京顯德府,但爲維護北面的統治,大欽茂遷徙中樞。
在渤海君臣商議國家大事的時候。
上京內部也不安分。
渤海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且靺鞨族不佔大多數,又普遍漢化。
自然有一些“慕唐者”。
他們認爲渤海當權者只懂一些中原王朝的皮毛,而不甚知曉禮儀。
埋怨大欽茂和貴族們出兵參加安祿山叛亂。
現在招惹天朝,是咎由自取。
他們巴不得大唐將渤海佔領,從此以後成爲天朝人。
有的渤海人已經開始縫製大唐玄龍旗了。
這裡面不乏渤海的貴族,
時至今日,李瑄天將軍的威名早已威震海內外。
……
幾日後。
李光弼率領范陽軍騎兵,契丹、奚僕從軍,已經進入渤海的扶余府。
他們一到扶余城下,就讓神臂弩手向城牆上拋射。
又砍伐樹木,似乎準備打造更強大的攻城器械。
渤海的探馬皆認爲唐軍要強攻扶余城,紛紛將消息彙報給上京。
但還未進攻的時候,李光弼下令唐軍切斷至扶余府的所有道路,讓最精銳的斥候追擊渤海探馬。
一連數日,扶余是否淪陷,大欽茂也不太清楚。
現在渤海唯有招募新兵,堅壁清野。
等室韋、黑水靺鞨援軍到來以後,再開始反擊。
至九月中旬,李光弼讓僕固懷恩率領五千鐵騎,渡過涑沫江(今松花江),進入中京顯德府境內。
並對位城進行圍射,然後不知所蹤。
大祚榮以爲唐軍要突襲上京,更加驚懼。
他調遣懷遠府、東平府、安邊府、率濱府等靠近黑水靺鞨、靠近海濱的兵馬,支援上京。
渤海已經在做上京保衛戰的準備。
整個渤海上下,人心惶惶。
唐軍也有時間與渤海進行耗。
此行,唐軍士卒皆攜帶過冬的棉衣,以及大量牛肉乾作爲備用糧。
同時,柳城郡、平盧郡、契丹、奚的牧場一共趕了十萬頭牲畜,並馱運一些糧食作用後勤。
唐軍出兵不多不少,沒有使糧草輜重作爲拖累。
……
室韋首領莫賀咄在收到大欽茂的求援信後,立刻調兵遣將,支援渤海國。
室韋自唐建立以來,一直桀驁不馴。直到開元后期,還被劉正臣斬殺了首領。
安祿山叛亂,室韋自然是當仁不讓。
越是往北,生存空間越小。
更何況室韋還學渤海國一樣種植糧食,他們不能輕易捨棄賴以生存的土地。
所以必然要進行一搏。
他們料定唐軍攻城會有所疲倦,聽從大欽茂的建議,與黑水靺鞨一前一後地夾擊大唐。
渤海國兵馬從中策應!
是以,他們氣勢洶洶,攜一萬五千騎兵,到達涑沫江。
將攜帶的羊皮筏、牛皮筏全部放在涑沫江中。
人和馬一起,一點點向江西擺渡。
只要渡過涑沫江,他們將可以繞到扶余府後方。
他們沒想到的是,自己的一舉一動,都被涑沫江對面的唐軍探子監視。
當室韋騎兵要渡過涑沫江的時候,唐軍探馬將此消息告訴三十里外的郭子儀。
“都督,半渡而擊,正是時機。”
郭子儀麾下大將渾釋之向郭子儀說道。
渾釋之是渾瑊的父親。
現在渾瑊爲一軍都督,而渾釋之只是副都督。
不過在大唐,父超過子的事情時有發生,最經典的一對父子就是李適之和李瑄。
李適之都是宰相了,還被李瑄超過。
所以渾釋之以自己的兒子渾瑊爲豪。
“現還不是最佳時機。待室韋大部分過河,再進行攻擊。他們逃得越少,對我們平定室韋就越有利。”
郭子儀老成穩重,能耐得住性子。
他讓兵卒隱藏好,以免被室韋探馬發現他們的蹤跡。
士兵也養精蓄銳,磨刀霍霍,準備上陣殺敵。
一天時間轉瞬過去。
郭子儀再次得到消息,大部分室韋士卒已經渡過涑沫江。
此時正是中午,郭子儀下令唐軍騎兵開始衝擊。
年邁的郭子儀已不能如年輕一樣上陣殺敵。
他主要坐鎮指揮。
太原都督府共有三萬騎兵,郭子儀此行共率領兩萬五千。
其中太原最精銳的天兵軍有一千甲騎具裝。
在郭子儀的命令下,全部武裝,由大將寧景瑞統帥。
三千鐵騎由大將張昕統帥,跟隨在甲騎具裝後面。
輕騎分爲兩隊,一隊由渾釋之統帥,一隊由唐朝臣統帥。
最後一隊士卒負責打擊漏網之魚。
“轟隆隆!”
一番調度後,大軍出擊,旌旗獵獵,馬蹄聲震天動地,勢必要將室韋碾壓粉碎。
涑沫江西。
室韋首領莫賀咄帶着親衛渡過涑沫江。
他向探馬將領詢問:“渤海的扶余府戰況如何?”
“回酋長,遇到許多唐軍探馬,還不能深入探測。”
探馬將領回答道。
“要儘快與上京取得聯繫,中京也要探查。唐軍驍悍,我等唯有出其不意,才能以最小的損失獲得勝利。”
莫賀咄向探馬吩咐。
當前沒有太好的辦法,若非迫不得已,他絕不會讓元氣大傷的室韋兵馬來支援渤海國。
室韋與渤海是競爭關係,現只能抱團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