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

當然,李嘉更不會忘記,去年蜀國那價值兩千萬貫的資產,即使去除田莊商鋪,真正的銅錢、金銀,珠寶等,也有五六百萬貫。

再加上歷年來的抄家滅國,以及經營得當,內庫中儲存的金銀銅錢,不下兩千萬貫,珠寶另算。

“糧食太多了!”李嘉仔細一審理,發覺田莊多了,儲存的糧食就更多了,以至於各地的倉庫都糧滿爲患,陳糧太多。

“讓少府寺仿造太倉,在嶽麓山附近修幾個大倉庫,專門存放糧食,至少能存下兩三百萬石!”

“如今朝廷不斷的派遣黜陟使巡查地方,搜查貪官污吏,少府寺也不能坐看,每日經手的錢糧那麼多,是時候需要反腐一下了!”

李嘉面目嚴肅,甚至比對待朝廷反腐還要認真,畢竟,這些人貪的可是他的錢。

“下臣明白了!”李安國聞聽到這,立馬就明白皇帝的意思,心中開始思量起來,如何讓那羣碩鼠吐出吞下的錢財。

少府寺規模龐大,年入上千萬貫,這還不包括糧食,布帛等,可以說,比成立之楚,豈止是擴充了十倍。

如今少府寺下設九司,分別爲:

負責錢莊的錢鈔司、負責田莊的廣糧司,負責船隊的海運司;負責生意、商鋪、地產的商務司。

負責市舶司收關稅的市舶司;負責爲宮廷提供貢品、奇珍異寶,以及儲藏業務的珍寶司。

負責賬目、發放俸祿的會計司;負責監督審覈的監察司。

以及負責對金山城、濟州島的海外司。

九司中,設掌司以管之,其之下,又有從五品員外郎、六品郎中、七品委署主事,八品主事,九品管事,以及最底層的筆帖式、書吏、幹事等。

可以說,隸屬於少府寺的官吏,加上底層的僕從水手等,超過了萬人。

當然,有品級的不過幾百人。

這些人加在一起,每年發放的錢糧,約莫三四十萬貫,與大唐第一衙門著稱的轉運使司衙門,相差彷彿。

射聲司、皇城司,人數加在一起,超過萬人,雖然也有自營產業,但每年也需要十幾萬貫的費用。

也就是說,如果再加上宮女宦官的話,依靠李嘉過活的人數,超過了兩萬三千人,內庫要是沒錢了,這些人也得餓肚子。

若是加上其家庭,最少也得一二十萬人。

“下去吧!”李嘉點點頭,隨口道:“反腐和修建糧庫,這是必要之事,不可馬虎!”

“喏——”李安國鄭重應下。

“如果不出意外,內庫足以用十年了!”

李嘉心情頗爲不錯。

…………

常州,在前唐會昌年間,由於地方富庶,被升爲望,成爲天下十望州之一,乃是天下有名之地。

大唐各縣高低之分,有赤、畿、望、緊、上、中、下七等之差。

京都所治爲赤縣,京之旁邑爲畿縣,其餘則以戶口多少、資地美惡爲差。

其他地界,則三千戶以上爲望縣,二千戶以上爲緊縣,一千戶以上爲上縣,五百戶以上爲中縣,不滿五百戶爲中下縣。

蕭善文就任的晉陵縣,自然也是望縣,戶口在三千以上,甚至,粗略估計,五千都有可能。

今年夏收,雖然賦稅之事由轉運使司衙門擔任,但他作爲縣令,適當的協助還是要的,畢竟收上來的稅越多,縣分成的也就越多。

“真是累死我了!”蕭善文嘆了口氣,錘了錘胳膊大腿,說道:“許多豪右真是不知好歹,竟要我用巡檢營逼迫,其才交稅,真的膽大妄爲!”

“縣尊,轉運使司已經調派下了稻穀,咱們晉陵縣,今夏可得一萬五千三百石糧,也就是說,今夏晉陵縣共收五萬一千石!”

幕僚喜出望外,他急促地說道:“去年秋稅,也不過三萬餘石,縣尊到此不過數月,就翻了近一倍,這是大大的政績啊!”

“每畝收一斗,五萬石也不過是五十萬畝地罷了,先生你覺得晉陵縣,只有這些耕地?任重道遠啊!”

“況且,收稅是轉運使司衙門的事,我這個縣令功勞並不大!”

蕭善文搖搖頭,心中雖然喜悅,但卻沒有表露出來,反而沉住氣,一副感慨萬千的表情。

“話雖如此,但縣尊卻不斷的檢地,勘察,這些新多出點糧食,您的功勞也是極大的,今年考評,一個上上,定是免不了的。”

幕僚依舊讚歎道:“商稅分下五成,半年來,也有近一萬五千貫,如此一來,庫房倒是有些不堪用了!”

“某雖首來地方,但也知曉吏員辛勞低俸,哪怕陛下將六房胥吏納入品級,但其八九之品,年俸也不過百石,折換成銅錢,也不過三十來貫,雖然較之前強了許多,但仍舊不足。”

蕭善文有些得意,但卻知曉,自己這新來的縣令,還是要儘快的立下威望,縣衙上下才如臂揮使,而縣衙有錢,自然能做許多事。

“有鑑夏糧大收,縣衙中,主薄、縣丞,教諭,判官,八品之官,賞錢百貫,錄事(縣丞主薄等下第一人)及六房長吏,賞錢五十貫,其餘三班衙役,巡捕房等,各賞錢十貫!”

沒有什麼比錢更讓人心動,建立威信了。

唐制,縣令、主薄、縣丞、教諭,判官,五者俸祿,皆有朝廷支付,但縣衙的胥吏,則是由縣衙自己承擔。

對於晉陵縣來說,財政富裕,這點負擔算不了什麼。

“胥吏共有五十七人,其餘一起,共需一千六百二十貫!”

幕僚默唸了片刻,一下就計算的清楚。

“才那麼點嗎?”蕭善文訝異,然後思量片刻,又道:“對各甲長、里長,每人也獎賞五貫錢!”

“晉陵縣並未編甲,縣尊,還是明年再說吧!”幕僚搖搖頭,對於蕭善文毫不吝嗇地舉動,頗爲無奈。

“那就罷了,明年江寧府纔會編戶檢地,今年就算了!”

蕭善文振奮起來,說道:“這一萬多貫也不能放在倉庫裡積灰,這般,等秋收後,與秋稅一起,對全縣溝渠進行修繕,若是還多些,就修一修路,城牆。”

第1314章凜然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1358章第四百八十二章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六百四十一章志氣第1218章涼州詞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1291章京城事第1403章教子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1345章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兩百八十五章處置安排第1228章子嗣第1311章威逼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1221章第八百八十七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七百零七章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四百八十三章漳泉(3)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番外4——再興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1221章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1403章教子第1315章水師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1209章白眼狼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1186章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六百三十章第1369章騎兵第一千零二十四章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412章龍馭賓天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1335章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五百零一章躁動第九百二十三章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七百一十四章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一千零八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