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

bookmark

山南東道與一般的藩鎮不一樣,乃是文人掌政,自然而然就是需要上報朝廷了。

而這邊,開封朝廷,卻在進行着相權與君權的博弈。

在乾德元年(963),趙匡胤與趙普相謀,開始進行收權與中央的政治改革,效果不錯。

軍隊上,趙匡胤聽趙普之謀,廣收廂兵之驍勇和荒年募精壯之丁爲禁軍,於是天下精兵皆歸樞密院指揮。

並實行“更戍法”(地方部隊定期調動,將領定期輪崗,兵無常帥,帥無常師,以避免結黨營私),中央由此收回了兵權。

之後,在財權上,又設轉運使,將地方錢糧輸送中央,當然,由於掌控力的原因,宋國的轉運使並沒有證稅權。

趙匡胤也理解不了爲啥要把徵稅權剝離地方。

他操着大嗓門,穿戴着黑袍,不屑一顧地言語道:“地方治民收稅,本就是理所應當的,再另行他設一部,豈不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對着趙普,他又低聲道:“這般一來,豈不是又增添許多衙門官吏,朝廷開支大增!”

地方上,乾德元年,趙匡胤用趙普謀,他又廣設通判,以文人任知州,通判爲皇帝督察知州之耳目,罷王彥超等地方節度使和漸削數十異姓王之權,安排他職,另以文臣取代武職,於是武臣方鎮失去弄權的基礎。

這般一番操作,中央粗控地方,府庫充盈了一些,趙匡胤也不再是黃袍加身那般拘束,皇帝也當的得心應手了。

這般權勢大增,對於那些前朝時留下的三位宰相,他越發的看不過眼了。

於是,就在乾德二年(964),正月剛過,部署中樞與地方政權既定,時機成熟,範質等人再次“上表求退”,此時朝廷中樞機構、地方政權和軍隊都已穩定,趙匡胤大大方方地予以批准。

三天後,又任命樞密使趙普爲門下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出任宰相。

而奇葩在於,政事堂沒了宰相,趙普的宰相任命屬於中旨,他當然受不了這個委屈,趙普以此爲由上奏趙匡胤。

中書省由於沒有宰相,所以沒人簽署敕令,朝政難通,

按照唐朝傳下的慣例,皇帝發佈的“詔、敕、制”等正式文件,包括任命宰相的“敕書”,必須由宰相“副署”,即在皇帝簽字後再籤,才能生效。

趙匡胤的笑容帶有深意:“卿只管呈進敕令,朕爲卿簽署可以嗎?”

ωωω✿тt kдn✿c o

趙普無奈,你這是準備在宰相皇帝一手兼,哪有這般道理,爲了捍衛宰相的權力,他鄭重其事地言語道:“這是宰相的職責,非帝王所爲也!”

在趙普這裡碰到個釘子,趙匡胤還不罷休,他限制宰相權力的想法難以阻斷。

所以,他召來翰林學士承旨、禮部尚書陶榖、翰林學士竇儀,讓二人根據過去的事例尋找辦法。

其實質上就是想辦法來抑制相權,想讓中旨實權化,畢竟是中旨能任命宰相,其他的官吏豈不是等閒?

竇儀卻不接這茬,反而認真地說道:“現在皇弟任開封尹、同平章事,正是宰相的職任。”

聽到這話,趙匡胤鼻子都氣歪了,你這牛頭不對馬嘴啊!

碰了好幾個釘子,趙匡胤知不可爲之,無奈,只能下令,讓趙光義簽署政令,命其爲首相,算是讓趙普名正言順了。

然後又讓薛居正、呂餘慶爲參知政事,位列副相。

參知政事這個副相之官,由趙匡胤一手推出。

至此,武人出身的趙匡胤,掌權四年後,再次向文人妥協,勉強打成平手。

“則平(趙普字),你來瞧瞧,這是邊光範與潘美的奏本,其言語說要招募蠻人,建個咱們自己的八旗蠻兵!”

雖然經過一番博弈,但趙匡胤還是極爲信任趙普的,軍國大事,都與他商議。

這邊,趙普堪堪坐下,就得到皇帝的詢問,連忙起身閱覽,輕嘆了口氣,言語道:

“自古以來,北兵南下,無外乎瘟疫瘴氣溼熱,走在路上,還未至目的,就折損了七七八八,招募蠻兵的法子是好的,但如今卻是行不通!”

“這又是爲何?”趙匡胤疑惑道,黑臉上滿是不解:“禁軍雖強,但也抵不過南方的溼熱,若是有了蠻兵,想必是極爲妥當的,也省得咱們禁軍兄弟無辜折損!”

“況且,潘崇徹手下的蠻兵,也算是厲害的!”

說着,趙匡胤又想起了什麼,不由得笑道:“則之可是爲效仿南國而羞恥,這算不得什麼,轉運使、通判,咱都拿來用了,還怕這八旗兵不成?”

“微臣並無此意!”聽到這厚臉皮的話,趙普臉頰倒是微紅,他搖搖頭,輕聲道:

“精兵強將盡在禁軍,若是讓山南東道自主募兵,豈不是壞了規矩,蠻兵能作用南國,也能用之東京!”

“那你何意?”趙匡胤雖然心中對潘美、邊光範極其放心,但想了下自己,當時郭榮在時,自己不也是忠肝義膽?人心隔肚皮啊!

“朝廷可派人去往山南道、淮南道募兵,只要是南地之人,無論是蠻、漢,皆可招募,到時候地方輸送糧草,禁軍爲將,定能安穩!”

趙普一看趙匡胤急切的臉色,就曉得其心思又想南伐了,也對,先南後北乃是定下來的規矩,心動是難免的,但此一時彼一時啊!

“陛下可是想要南去?”趙普問道。

“當然,先南後北,從世宗時,就定下的國策!”趙匡胤臉色漲紅地說道:“如今南國富庶,中原殘破,雖然妥善經營,但差距越來越大,聽聞去年十月,南國秋稅來時,湘江爲之斷流!”

“數百萬石糧食還是有的,數倍於朝廷啊,咱怎麼能不心動?”

“陛下,不提朝廷府庫,但,咱們可有水師?”

趙普提出了問題,深刻地觸及了趙匡胤的靈魂,讓後者臉色驟變。

而趙普不管不顧地說道:“長江天險,昔日世宗雄才大略,也不過兵臨長江而憾之,如今南國水師極多,甚至分爲兩支,數以萬人,咱們談何跨越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316章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九十三章北上之事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第一千零六章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五百八十二章第1327章內軋第三百五十七章國除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162章戰之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六百零八章一樁樁,一件件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350章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一千零七十三章喪事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七百零二章第九百三十二章殺——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1311章威逼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五百零八章蜀奸第1210章夏王第九百九十一章第1145章建議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1353章民艱第八百零一章無言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番外3——震雷第1349章小子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七百七十章謀算第1365章野女真第1103章捷報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1244章治浙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六百九十六章爲難第1318章澎湖縣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156章民心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1123章胡姬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1384章呂端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1319章就國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五百三十三章借師助剿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1391章藩王第七百一十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