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

bookmark

自古以來,官位的追逐,一直是中國社會的常態,或名或利,皆不能免俗。

高辛是一名監察御史,在愈演愈烈的糾察風潮中,顯得存在感很薄弱,但沒辦法,御史臺目前所能彈劾的,只有中央的朝廷命官。

說實在的,他很羨慕臺院的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彈劾宰相,以及朝堂百官,名氣起來,連那個掌控朝廷的李都督也請去府邸做客。

可是,有什麼辦法,他雖然是御史臺的,但卻隸屬於察院,監督的是地方,雖說可以監察六部,但早就名存實亡,以目前的情況來瞧,清閒的很。

唐朝的御史臺乃是最高監察部門,其下設臺院、殿院、察院。

如遇有特別重大案件時,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共同審理,稱爲三司推事。御史臺的正副主官分別爲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

臺院,侍御史六人,從六品下,掌糾察百僚、彈劾不法;審判皇帝特命的案件,並與門下省的給事中、中書省的中書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訟,號稱“小三司”。

殿院,侍御史九人,從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儀式,糾察朝會典禮失儀和隨駕檢舉非違等事。

察院,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監察全國十五道地方官吏及尚書省的六部。

“這茶卻是不錯!”喝着茶,聽着耳邊同僚對於百官的指控,高辛雖然聽着,但心神早就飄向遠方了。

自從御史臺被李都督重視後,地位直線上升,茶水糕點供應一應俱全,就連每月的月俸,都提前些許。

百官管着百姓,而他們卻管着百官,官上之官,卻也妥當。

“前些時日,光祿寺唐少卿殿前失言,理應呵斥一番!”一位年不過二十來許的御史,鏗鏘有力地說道,目光炯炯有神。

“在理,明日朝會,你來發言!”

對於這種無傷大雅的小事,御史臺一向很寬鬆,雖說御史大夫並沒有權力管控發言,但卻掌控考覈,一般情況下,各御史們都會將自己的彈劾與大夫過目。

黃鎮作爲御史大夫,雖然脾氣比較耿直,但私底下卻不錯,權力不大,底下的兩個中丞還可以監督自己,沒有多大趣味。

對於手下彈劾高官博清名的舉動,若是以往他還勸阻一二,今個就算了,誰不曉得李都督最喜歡御史臺彈劾百官?

“臺憲,明日我要彈劾鐘相公監管不嚴之罪,其家中豪奴搶佔土地,百姓爲之妻離子散……”

聽到彈劾鐘相公,黃鎮瞬間精神了,但聽到後面,他又沒了精神,老調重調?一點意思也沒得。

前些日子,御史臺可是大出風頭,前前後後彈劾了上百位官吏,一時間大理寺人滿爲患,連相公也要給幾分薄面,稱一聲黃憲臺。

可是現在不行咯,朝堂裡的閹人都彈劾完了,近幾日又沒得重量彈劾,御史臺就閒下了。

今日這般茶話會,已經弄了好幾天了,乏味,無聊。

像高辛這般的老御史,就老神自在地喝着茶,品嚐着糕點,只有那些新來的御史們興致盎然地述說起來,吃了午膳,一天就過去了。

“還是太年輕啊!”嘆了口氣,察院目前令史十人,高辛就是其一,十九歲那年比武輸了,就投身科舉,還有些本事,入了御史臺,平日裡低調,一待就是十年,混到了令史的職位。

“回府咯——”坐上牛車,高辛挪了挪屁股,保持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下,如今這日子快活,就是名不成,官不就,一腔熱血化爲烏有,有些遺憾啊!

就在他遺憾的時候,御史大夫黃鎮就火急火燎地召集他們回來,說有大事商量。

“又有何事?”一路上,老御史們懶洋洋地問詢着,顯然這種加班,他們也不舒服。

“該不會有大案發生吧!”高辛心中莫名的有些激動,平淡多年的心,又泛起了波瀾。

果然,黃憲臺帶來了一場令人欣喜的消息,不過只針對察院。

“東莞、新會、海陽、瓊山、寧遠、義倫等地鹽場產鹽不足,市場上的鹽價漲了近一倍有餘,都督很不滿意,督促我們察院派遣專人,去往各大鹽場審查,誰都逃不了!”

心中欣喜中又有些彷徨,鹽場利益盤根結錯,單單個御史身份,可唬不了人。

“此次非同尋常,每個巡查的御史,都將會配有書令五人,護衛十人,皆由御史個人組配,只要是非罪者,皆可自行納入。”

讓御史組建屬於自己的草臺班子,這是李嘉做出的改變之一,一個御史的戰鬥力是有限的,但若是集合衆人之力,再借御史的身份,就會弄出奇妙的結果。

市場上的缺鹽,並沒有因爲李都督的呵斥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不只是民衆吃鹽困難,身家單薄的官吏,也有些吃不消。

藉着這千載難逢的機會,都督府利用船力,大肆地從外地運鹽入番禺,一是爲了牟利,二是爲了降低鹽價,調控市場。

李嘉其實非常想把那些奸商們抓住,大肆剝削一番,但卻治標不治本,海鹽就放出那麼多,如果抓了鹽商,更會造成恐慌。

“郎君,迄今爲止,不過半個月,賣鹽所得約莫十萬貫!”安國彎着腰,彙報道。

“咱們賺了十萬貫,那些鹽場就埋沒了上百萬貫,真是貪婪的過份了。”

番禺城每日消耗的鹽豈止萬斤,再加上作爲出口的鹽量,番禺的鹽耗每個月足有數百萬貫。

鹽乃重要的民生之一,剛穩定了糧食,鹽就出了問題,李嘉非常確定,肯定有人搗亂,就是爲自己出難題。

沒有了鹽,鹽價或者太過,絕對會影響到民心歸附。

“從建武鎮,以及海南運來的鹽,還供應不了番禺嗎?”李嘉拍了拍額頭,問道。

“不及原先的兩成,目前市場上售賣的鹽,加上我們的,也不及以前的五成,而且價格還奇高!”

安國低着腦袋,說道。

“鹽場,到哪裡找鹽場呢?”目前現有的鹽場都是歷代以來逐步擴大成熟的,在哪裡能快速地得到海鹽呢?

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感言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九十八章乾柴烈火(修)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四百章捉拿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一章我有嘉賓(修)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修)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五十二章窟說島?庫頁島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修)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兩百三十四章大興科舉(下)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修)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三百二十六章五代好人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