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

bookmark

在封建王朝,對於百姓的人身控制程度,決定了王朝國力的強盛與否。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明初出動幾十萬大軍北伐簡直是小意思,到了後期,人口越來越多了,但軍隊卻越來越少。

王朝命脈的鹽政,朝廷上下更是容不得有一絲的漏洞,由於竈戶困苦,所以朝廷對於竈戶控制極嚴,就算有逃脫的。

哪怕有逃脫的,也會嚴令鹽官補足差數,鹽官爲了保住官位,就會肆無忌憚地捉拿普通的民戶,從而補足差數。

所以,竈戶的不足,在李嘉看來,這是赤、裸、裸的對他的諷刺打臉,罪該萬死也不爲過。

鹽課在南漢,所得不過三十餘萬貫,因爲人少的緣故,所以大部分的鹽,都會出口銷往湖南武平軍,以及丟失淮南之地的南唐,所獲其利,不亞於國內鹽課。

“派人傳吳指揮使過來,射聲司是時候行動了!”李嘉冷聲說道。

很快,吳指揮使就領了令,快步地離去,鹽政可是一筆大攤子,若是挑翻,對於射聲司而言,也是一次震懾百官的重要行動。

在其走後,李嘉又想了想,老是通過射聲司來辦事,也不好,鹽政畢竟是朝廷大事,暗地裡調查沒什麼用,還是通過官方調查纔是正道。

這樣一想,他心中就又有了主意,想到暢快處,心思動了起來。

自從宰相分管各部後,文官系統一時間被分裂成了三部分,但李嘉仍舊不安生,南漢重文數十年,豈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解的?

所以,只能挑撥離間,讓文官內鬥,作爲歷史悠久的最佳嘴炮,御史臺怎麼能被忽略?

彈劾,本來就是他們的職責,如果,再加上調查權,那麼御史臺就不只是名譽上對官員進行傷害了,還具有實質性傷害。

御史臺以後就相當於紀…委,擺脫附庸宰相的位置,成爲李都督的馬前卒。

而鹽政之事,就是御史臺成名之戰。

……

侯麗娘自從進了都督府,就一直很低調,她不像那個江小魚,可以替郎君把持賬本,只能默默地守在背後,做一些衣物。

李嘉也沒有虧待她,安排了一個寬敞的院落,花石都有,服侍的丫鬟也配了數個,都挺機靈的,懂事,模樣也俊俏。

身旁,穿着肚兜的兒子,正在丫鬟的看護下,騎着竹馬,不斷地蹦躂着,開心地很。

手中做着腰帶,上好的玉帶,花費了好一番功夫,有時候回首一望,這樣子也好,沒有多少爭鬥,平平安安。

“娘,娘,阿耶來了——”騎着竹馬,掛着肚兜,李小牛(避諱李淵之父李虎,所以成李黑牛)甩着兩道鼻涕,着着木屐,噠噠噠地跑了起來。

所謂的竹馬,不過是竹竿前做成馬頭樣。

“別瞎說,你阿耶忙得很呢!哪有時間過來!”將額頭前的細發別到後面,侯麗娘溫柔地笑了笑,頭也不擡地說道。

“麗娘手真巧!”這時,一路男聲在耳邊想起,侯麗娘擡眼一看,一個留着短鬚,面白年少的男人抱着自己的兒子,就屹立在院落中,笑吟吟地看着她。

眼眸中瞬間洋溢着驚喜,驚呼道:“老爺何時來的,到教我怠慢了!”

一手託着小屁孩的屁股,揉了揉他的圓鼓鼓的臉蛋,李嘉笑道:

“剛來,這小傢伙越來越重了,三歲了吧!”

“是哩,三歲了,撒了歡似的滿院子跑,能耐的很呢!”侯麗娘看了一眼李都督,瞧見其真是喜歡,這才放下心,嬌聲道。

“阿耶,阿孃,我要當大將軍,我要當將軍!”屁股扭捏了幾個,李黑牛也不怕羞,從李都督身上下來,將倒地的竹馬撿起來,跨在其上,也不怕硌着小几幾,拖着小跑起來,一臉的汗。

望着這小傢伙,李嘉臉上帶着笑,心裡卻想,就憑藉着這皮實勁,指不定還真弄個將軍。

這撒歡勁,李嘉甚是喜歡,待回頭瞧着侯麗孃的肚子,他心中又打起鼓來。

耕耘了許久,爲何不見動靜呢?不是說已生育的女人,更容易再懷孕嗎?

穿越多年,女人沒少睡,酒也沒少喝,如今快二十了,遠在邕州的李老爺,也操心起自己兒子的加冠禮。

對於加冠禮,李嘉卻拒絕的,作爲政治人物,成熟穩重纔是最佳標籤,舉行加冠禮,這是明晃晃提醒別人,掌握朝政的不過是個毛都沒長齊的年輕人嗎?

爲此,李嘉特意留起了鬍子,讓自己變的成熟點。

不過,都加冠了,他麼的還是沒有一個子嗣,這在當時,簡直是無能的代名詞。

邕州的父親,番禺的下屬,府邸的僕人,都明示或者暗示他,早生貴子。

李維老爺甚是寫信,言道,無須顧忌嫡庶,有個一子半女也不錯。

無奈,身處這個時代

考慮到自己還未娶妻的處境,李嘉忍了,準備開始自己的造人生涯。

“黑牛將來一定是大將軍的——”

李嘉瞧着歡樂的李黑牛,大聲鼓勵道。

“呵呵呵呵——”隨即響起了一串脆鈴聲,小傢伙難得一次獲得了阿耶的鼓勵,歪着嘴,使勁地上下搗鼓着竹馬,臉色通紅。

“哇哇哇——”不過一會兒,小傢伙就甩了竹馬,使勁地踩了幾下,坐在地上,抹着鼻涕,踢着腳,嚎啕大哭起來:

“我不做將軍了,我不做將軍……”

這一瞬間,李嘉想要兒子的心思,突然又淡了,不過運動還是要做的,有意身心健康。

侯麗娘渾身圓潤,上面圓,下面也圓,李嘉盤得不亦樂乎,整個人肉乎乎的,像個抱枕。

李都督加冠年齡的消息雖然隱秘,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不難打聽出來,朝野上下,瞬間就動了心思。

歷代以來,婚姻永遠是結盟上位的最好的方式,而外戚,也永遠是上位最簡單的途徑。

君不見,前朝楊玉環,家中3個姐姐分別被封爲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堂兄楊銛、遠房堂兄楊國忠也都在朝中爲官,人稱五大家。

雖然一場馬嵬坡,五大家化爲灰燼,但這卻是真的,由不得動心。

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一百九十六章出此下策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八十四章建言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兩百零七章大興科舉(中)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修)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十七章人心奔涌(下)第四章野外啼哭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五十四章南海歸程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