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

bookmark

這樣熱鬧的場景,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感到愉快的。

一處酒樓上,幾個衣冠楚楚的儒生,坐在臨窗外,瞅着割肉買魚的一批批人,不由得喝着酒,抱怨起來:

“日子變化的也太快了吧,前不久還是低下的丘八,今日竟然得到鄉鄰的羨慕,真是可惡!”

“誰說不是,讀書纔是正途,我家鄰居,竟然想把兒子送到禁軍去,就爲了每個月的五百錢,太不值當了!”其中一個衣服略微有些陳舊的書生,嘆了口氣。

“這也是無奈之舉,這每年的科舉,多者三十,少者十來位,讀書人有多少?光是整個番禹城,就不下千人,難得很喲!”

吃味地看了一眼那一大塊豬肉,書生吞了口唾沫,再次說道:

“聽聞,這些禁軍,隔三差五就有肉吃,每日的大米隨便吃,雖說天天訓操比較受累,但日子比我等好過太多!”

瞅着一眼桌子上的幾碟小菜,以及口中劣質的渾濁酒水,三人不由得將目光投向了窗外。

那是一大塊上好的肥肉,約莫有五斤重,被一個腰肢挺拔的大漢提溜着,另一隻手滿是禮物,晃悠悠地在路上走着,甚是囂張。

一路上的行人瞅着那麼一大塊肉,紛紛行注目禮,引得他都笑歪了嘴,步伐越大的誇張起來。

“嘖嘖,看到那塊肉沒?那不是普通的豬肉,聽聞都督府爲了讓這羣丘八吃上肉,特地在城外營建了幾個豬場,每個豬場養了上萬頭豬,伺候的人,都不下數百人……”

“豬肉也甚吃的?又騷又臭,不可入飯食!”另一人也是嘴硬,故作不屑地說道。

“這豬肉與普通的豬肉不同,聽聞自小便是閹割的,平日裡吃的也好,蒸熟後,不騷也不噪,美味的很,連聖人吃了也歡喜,每天也得送上幾頭入宮呢!”

“每日送到西市的這等豬肉,也不過百頭,沒有關係,是弄不到的!”

說着一臉的羨慕之色,一旁的幾個同窗,雖說都是讀書人,但臉色卻通紅,他們實在想不通,一個不識一個字的丘八(他們不知道軍營有隨軍學堂掃盲),竟然過得比他們這些讀書人好上太多,簡直是太過分了。

他們臉上的嫉妒再也忍不住了,啪啪,拍着桌子說道:

“這個世道是怎麼了?竟然連一個粗鄙的武夫都如此待遇,我等聖人之徒,卻比如悽慘,酒桌上連肉食也無——”

這樣的嫉妒,不止是平常的讀書人,那些高居廟堂的官僚們,反應再遲鈍,但對於權力天然的敏感上,終於從中嗅到了危機。

這不,次相崔泉藉着自家孫子百日之際邀請了首相鍾允章,以及次相張琮三人,私底下進行了一番會面。

哪怕相識多年,但平日裡競爭貫了,一時間還有些開不了口。

作爲主人翁,崔泉喝了口茶,淡淡地說道:

“鍾公掌管吏部和兵部,想來對於近些時日禁軍還是瞭解一些的吧!”

“雖說管着兵部,但兩位也是瞭解的,只能說知情吧!”鍾允章一聽到禁軍這個詞眼,心中瞬間一稟,目光四處打探了下,這才苦笑道。

這李都督把禁軍看的死死的,每個月兵部除了按時撥款與都督府,順便籤幾張晉升令,登記一些名冊外,就完全無事,也算是六部中最清閒的,不然他也沒時間來管理吏部了。

“最後接到不少反應,明裡暗裡都在,朝廷太過於重視武夫,對於整個大漢的江山社稷而言沒什麼好事……”

感覺氣氛有些尷尬,存在感比較低的張相公主動發言道:

“咱們大漢一向以文治國,纔在這亂世保得嶺南安寧,中原的兵亂如麻,可在那擺着呢!切不可姑縱那些丘八!”

“姑縱?也輪不到我們啊?”鍾允章的話很輕,但力道卻不小:

“咱們嶺南一向是以文御武,雖說少了亂兵了,但軍隊算廢了,數萬禁軍,連一個地方豪紳都打不過,還被奪了京城,然後,嶺南也沒了!”

“這位李都督輕易地得到京城,哪能再讓出去,軍隊就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自然捨得花錢養着,每個月禁軍的耗費,豈止十萬貫?”

“薛王殿下看重軍隊,也是有緣故的,諸位也當理解,但重武抑文,卻非正途了!”

瞧着氣氛不對,崔泉連忙出聲說道:

“我等身爲宰輔,應當努力勸告纔是,治國安民,還得靠我們這些讀書纔是——”

聽完這句話,兩人露出深表贊同的表情,將手中的熱茶放下:

“崔相公既然如此深明大義,那麼薛王那邊,就靠你了……”

說完,兩人就起身而走,果斷毅然。

崔泉看到這,有些不敢置信,心中瞬間罵起娘來。

崔府的這場不算隱私的會談,立馬就傳到了李嘉耳中,他笑了笑,對於這些文官們的心思很瞭解。

武人地位的初步提升,自然是李嘉辛苦操勞的結果,他不想再讓軍隊中充斥罪犯和流氓地痞,而是像漢唐一般,依靠良家子。

良家子自小吃飽喝足,身高體壯,聽號令,更關鍵是有家室羈絆,忠心能夠維持很好。

而讓那些良家子入伍,必須提高軍隊的地位,薪俸只是一部分罷了。

“重武輕文?呵呵,只不過不甘心失去篡奪而來的權力罷了,哪裡來的如此藉口?”

李嘉冷笑着:

“自今日起,文武殊途,以後若是有與軍將來往過密的文官,都彙報與我!”

“諾——”皇城司田忠連忙應下,聲音響得很。

“皇宮如何了?”

“皇帝很識時務,平日裡消遣樂子很多,倒也不寂寞!”田忠連忙應下。

“那就好!”李嘉點點頭,這個劉鋹很聰明,歷史上投靠北宋,在趙光億手底下善終,也算是有本事的。

“訓誡一下宮女宦官,不要怠慢了這位皇帝——”

“吳青——”李嘉扭頭,看向了射聲司指揮使吳青,問道:

“嶺南各州,可有狀況?”

“近一個月並無多少事!”

“如此,時間也快到年底了,你手底下人就去各州散佈一下消息,來年三月,將舉行科舉考試,各州縣讀書人都可參與,不過,規矩得變一下——”

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一章我有嘉賓(修)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三百八十二章冰寒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兩百九十一章一場家宴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修)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兩百零五章文人抱怨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兩百零二章薛王之號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修)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修)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兩百零九章世家大族(求票求訂閱)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三百四十七章匪徒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三百一十八章宋軍兇猛(修)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兩百四十九章金山之城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五十二章別樣占城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兩百零六章大興科舉(上)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兩百四十二章千里迢迢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