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威震四海,八方朝賀

大唐王朝在唐高祖李淵的治理下,日益昌盛,國力發展迅速,版圖超越了歷朝歷代;在李逍遙的帶領下,大唐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任何勢力聽聞唐軍都轉道而行,根本就不敢與大唐軍隊正面交鋒,以致於唐軍的兵力強大無比,接二連三地剿滅突厥、吐谷渾等國,又擊敗吐蕃,使得大唐邊境和平繁榮,身爲大唐子民的人,全部都自豪不已。

唐高祖李淵在李逍遙率領大軍班師回朝後,舉國歡騰三日,朝中大小官員一律慶賀,一時之間,長安城熱鬧無比。雖然大唐王朝消滅了突厥等北方勢力的威脅,仍然還有來自高句麗的威脅。只不過,李逍遙如同前次一樣,大勝歸來後,直接交出了兵權,安心的享受自己的日子。

無論是朝中大事,或是軍務上,李逍遙一律不管不顧,逍遙王府只有與李逍遙私交甚篤的大臣或是將領前來祝賀。於是,李逍遙在逍遙王府擺宴,宴請麾下大將,與秦瓊、李靖等人一醉方休。由於大唐邊關的威脅解除,唐高祖李淵准許邊關大將回到長安城,與家人相聚。因此,李逍遙將自己釀造的‘鄉愁’全部端上來,整整擺在一個院子中,與衆人慶賀大勝。

有時候唐高祖李淵、竇皇后也不請自來,前來與李逍遙相聚。唐高祖李淵實在是對李逍遙釀造的酒嘴饞不已,只不過又不好意思向李逍遙討要。最後,還是唐高祖李淵自己喝多了,向李逍遙說清楚了。李逍遙哭笑不得看着李淵,就連李靖、秦瓊等人也都目瞪口呆的望着唐高祖李淵,李淵毫不介意他們的異樣目光,屹然不動的喝着自己碗中酒水,李逍遙還是將窖藏的酒水獻給了自己的父皇三罈子,李淵興奮不已的偷偷自己喝,就算是其它國家的使臣來此都不願意拿出來。

一時之間,大唐逍遙王乃是釀酒高手的消息不脛而走,使得朝中大臣、王孫貴族都想要品嚐一下到底是何種酒水,就連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秦王李世民等人全部都眼饞不已。但是,他們可做不出李淵的厚臉皮,硬是進府蹭酒喝,美名曰是探望李逍遙,實際上就是藉此機會喝酒。

秦王李世民聽聞李逍遙會釀酒,就連父皇都讚不絕口,他好奇之下,將長孫無忌喊到自己的府中,直接了當地詢問道:“長孫兄,本王聽聞五弟會釀酒,就連父皇都親自去他的府中品嚐,不知你是否知道那種酒到底是何物?爲何酒香如此濃烈,到底是何種滋味?”

長孫無忌急急忙的前來,一聽之下,驚詫不已,他沒有想到秦王李世民喊他前來居然是爲了這個事情,實在是讓他哭笑不得,不過他依然恭敬地回道:“回稟秦王,臣不知。”

秦王李世民目不轉睛地看着長孫無忌,喃喃細語道:“你以前是逍遙王府的人,連你都沒有喝過的酒,看樣子此酒的確不同尋常。”

雖說,李世民是在自言自語,實際上就是說給長孫無忌聽得,目的就是讓長孫無忌告訴他到底是怎麼回事。長孫無忌念及此事,急忙躬身道:“回稟秦王,臣之前是逍遙王府中的門人。我與逍遙王的關係也算不錯,就連逍遙王麾下大將都與我關係莫逆,只不過臣投靠於秦王府,侯將軍也成爲秦王麾下的將領,我就一直未曾與逍遙王府中的人有任何的來往。”

“逍遙王上次推行新政,臣在朝堂上與他爭執不下,使得逍遙王府中的人對我恨之入骨,甚至有些人在背後惡語相向,但是臣無愧於心。雖然臣跟隨在逍遙王身邊也有數年之久,只不過一直未曾聽聞逍遙王會釀造酒水,聽聞這個消息時,就連我都非常的驚訝。”

“不過,逍遙王率領大軍攻佔瓦崗時,他讓‘酒神’呂公旦心悅誠服的理由,就是釀製一種酒,是他從未喝過的,才讓呂公旦心服口服的跟隨在逍遙王的身邊。當初,我以爲是逍遙王的緩兵之計。如今想來確有此事。”

秦王李世民微微頷首,他才確定長孫無忌的確是不知道,也就讓長孫無忌離開了,喃喃自語道:“到底什麼酒,就連呂公旦都趨之如騖。若是有機會,本王也想試試……”

與此同時,太子李建成穩坐在東宮之中,身邊站着齊王李元吉,他們兩人也聽聞李逍遙釀造的‘鄉愁’,也想飽飽口福,解解嘴饞。由於太子李建成居住在東宮之中,很少有機會在民間行走,也沒有任何的藉口前去逍遙王府。無奈之下,只聽其名從未喝過。

偶爾一次,唐高祖李淵喝得酩酊大醉,從逍遙王府上帶回來的三壇酒水,直接被唐高祖藏在酒窖中,就連他這個太子都嚴禁進去,使得太子李建成更加想要品嚐一口。唐高祖李淵無意間在房中偷偷地喝着李逍遙的酒水,香醇濃郁的酒香瞬間佈滿整個屋子,李建成也聞到了酒香。大驚之下,他急忙察看,發現李淵正在偷偷地喝着小酒,而且還是一盞一盞的小口,根本就捨不得一飲而盡,甚至李建成等人前來,李淵都會直接將它藏起來,根本就不願意與人分享,太子李建成哭笑不得看着李淵,嘴上沒有說什麼,但是心裡早已惦記上此酒。

因此,無論是民間百姓或是朝中達官貴人,都想見識一下李逍遙釀造的酒水,就連李逍遙自己都沒有想到‘鄉愁’如此受歡迎。但是,數量有限,而且製作頗費功夫,李逍遙也不願意將制酒的方法傳授給他人,傳授了也沒有辦法制成。於是,李逍遙便告誡衆人要珍惜此酒,不然到時候就沒有了,使得衆人不再豪飲了,開始小口小口的喝着。

大隋王朝攻打高句麗慘敗而歸後,致使國內發生民變而滅亡。縱然大唐王朝建立起來,高句麗仍然採取敵視的政策,使得大唐與高句麗沒有建立起外交關係。而且,大唐王朝的軍隊戰鬥力強盛,使得高句麗在遼東建起了千里長城,用來防止唐朝的進攻。

唐高祖李淵雄心勃勃地出兵攻打高句麗,只不過這次唐高祖沒有派遣逍遙王麾下的任何大將,而且選擇了秦王李世民麾下,以及太子李建成麾下的將領。他想要證明,大唐王朝比前隋要強盛許多,前隋沒有做到的事情,他李淵能夠做到。

由於高句麗之前與突厥結盟,共同抗擊唐軍。突厥被李唐大軍剿滅,使得高句麗高度戒備。唐高祖李淵早就對高句麗虎視眈眈,他決心將對高句麗的征伐作爲大唐統一戰爭的最後部分。事與願違,大唐派遣十萬大軍進攻高句麗,但是大唐的進攻起初很不成功,與前隋攻打高句麗一樣,都是以失敗告終。

經過多次的戰役,唐軍將領總結失敗的經驗,終於想出來了一個辦法討伐高句麗,那就是與新羅結盟,共同剿滅高句麗。新羅與高句麗早有嫌隙,一直紛爭不斷。並且,高句麗的兵力遠甚於新羅。大唐與新羅結盟使得高句麗面臨雙面夾擊,終於在兩國聯軍之下,高句麗兵敗。

大唐平定高句麗後,將原屬於高句麗的國境分爲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管轄,試圖控制朝鮮半島;以致新羅與大唐再次開戰,雙方在朝鮮半島大戰,兩軍僵持不下,最後以大同江爲界限,新羅控制着大同江以南的地區;大同江以北地區由大唐以及渤海國佔據。

大唐與新羅兩國派遣使者談判,約定新羅每年都向大唐進獻朝貢。然而,新羅國進貢時被百濟國率領大軍阻礙,還將歲貢奪去。以致,新羅國派遣大軍攻打百濟,無濟於事。迫於無奈之下,新羅國王直接向大唐請求出兵攻打百濟。於是,唐高祖李淵派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爲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左驍衛將軍劉伯英等水陸共計十萬大軍前去討伐百濟國。

大唐又任命新羅國武烈王金春秋爲嵎夷道行軍總管,讓他與蘇定方一起攻打百濟國;蘇定方率領大軍從成山直接渡海,想要從水路進攻百濟;百濟國則據守在熊津江口抵禦蘇定方的水路大軍。蘇定方不懼百濟國的大軍,一如既往的派兵繼續攻打百濟國,以致百濟軍隊死傷數千人。

蘇定方從水路進攻百濟取得勝利,又傳令讓劉伯英率領大軍從陸上進攻,水陸大軍齊頭並進,同時攻打百濟;百濟大軍節節敗退,蘇定方勢如破竹,直接打到了百濟國的都城泗沘。在都城外二十餘里,百濟傾盡全國兵力前來與唐軍決戰,一番大戰後唐軍取得大勝,並且斬殺百濟軍一萬餘人,蘇定方直接率領大軍駐紮在泗沘城外。

與此同時,新羅大將金庾信在黃山大勝百濟大將階伯,百濟義慈王及太子扶余隆率領殘部沿着北境倉皇而逃;蘇定方眼見於此,直接揮師將泗沘城圍得水泄不通。然而,百濟義慈王的次子扶余泰沒有率領大軍前去救援自己的父王及兄長,反而直接自立爲王,率領部衆固守泗沘城。

百濟太子扶余隆的兒子扶余文見自己的王叔不顧國王及父王的安危,傭兵自立,怒氣衝衝地嘆息一聲道:“王與太子皆在,而叔遽擁兵自王,借使能卻唐兵,我父子必不全矣。”

於是,扶余文率領左右大將直接大開城門,歸降於大唐,城中許多百姓也跟從,降唐;自立爲王的扶余泰根本不能制止百姓紛紛歸降於大唐。蘇定方眼看時機成熟了,就命令軍士直接登上城樓,將大唐的旗幟立在城樓中,扶余泰無顏以對,窘迫至極,他才明白蘇定方率領的唐軍一直不願意攻城,不是因爲自己等人兵力厲害,也不是唐軍兵力差,而是蘇定方不願意無辜百姓受到牽連。

扶余泰心悅誠服地親自打開城門,願意歸順於大唐。於是,扶余義慈、扶余隆及諸城主見都城已然失守也就紛紛棄械投降於大唐。自此,大唐對外征戰徹底結束。由於大唐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使得大唐其它周邊的國家紛紛依附於大唐,年年向大唐進貢,大唐王朝威震天下。

大唐王朝在李逍遙推行改制的基礎下,不斷地飛速發展,使得亞非地區許多國家與大唐王朝有着廣泛而密切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繫,它們都想要從大唐王朝中汲取有利於本國的經驗,見識一下大唐帝國的繁榮昌盛。

這不僅僅擴大了大唐百姓的視野,而且也豐富了大唐百姓的經濟文化生活,使得唐朝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文明、最發達的國家,也是迄今爲止唯一一個沒有修築長城的國家,強大的軍事力量,交易頻繁的商業活動,促進了大唐與各國的交流,在李逍遙的建議下唐高祖李淵將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其中與大唐交往頻繁的國家有:新羅、百濟、日本、林邑、泥婆羅、驃國、赤土、真臘、室利佛逝、訶陵、天竺、獅子國、大食、波斯等國。各國使節、貴族、商人、學者、藝術家、僧侶、旅遊者,人數衆多,不斷來到唐朝;唐朝也派遣使臣、僧侶、商人,前往這些國家互相交流,使得來往日益密切。

當時與大唐交好的國家,共有七十多個。唐高祖李淵將鴻臚寺任命爲專門接待各國使節賓客,在各地設有商館招待外商,設立互市監、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當時長安成爲最著名的對外貿易城市,在這裡彙集了各國來賓,許多外商在此經營店鋪,有的甚至是長期居住,大唐的國子監也接受了衆多外國留學生,留居長安的外國學生就有數千人。

並且,大唐還開闢出了一條‘絲綢之路’,通往中亞、西亞、南亞大陸;另外大唐又開闢出了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使得大唐遣送使者前往世界各地。大唐王朝威震四海,八方來賀,成爲歷史之中最耀眼的帝國之一。

唐高祖李淵取得輝煌成就,使得他意氣風發,引以爲傲的成績超越大隋王朝,他終於看見了大唐的繁榮昌盛,大唐國內普天同慶。但是,在繁榮昌盛的背後卻隱藏一場看不見的戰爭,而這場戰爭的主角將是大唐的親王,親王之間的戰爭使得朝中大臣們紛紛加入其中,也引發了朝中的又一場新的腥風血雨,在大唐掀起了一層滔天巨浪。

第126章 三星齊聚(一)第89章 洛陽花會第265章 甦醒第170章 瓦崗內亂(二)第160章 入定關中(一)第201章 瓦崗破,李密亡(五)第86章 衆人齊聚(十五)第193章 獨戰羣雄(三)第45章 雄信惹禍第279章 太子府密謀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52章 淵源第211章 篡位自立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94章 進退兩難第214章 困獸猶鬥(四)第123章 心悅誠服(二)第44章 囑託第287章 捲土重來第248章 走馬上任第144章 密謀造反第82章 衆人齊聚(十二)第275章 真相大白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30章 龍門之亂(四)第152章 太原起兵(二)第24章 大殺四方第158章 俯首稱臣第55章 打劫第129章 逍遙回府(一)第251章 開元通寶第291章 以不變應萬變第163章 收復河東第205章 三問逍遙王第102章 過三關,得良婿(四)第87章 霸王現世第64章 敬德從軍(一)第190章 秦瓊封帥第55章 打劫第151章 太原起兵(一)第55章 打劫第26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198章 瓦崗破,李密亡(二)第96章 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第232章 活捉竇建德第81章 衆人齊聚(十一)第50章 謀劃天下(二)第238章 征戰四方(二)第127章 三星齊聚(二)第121章 人各有志第27章 龍門之亂(一)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253章 朝堂之爭第128章 亂鬥第38章 一戰成名(一)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07章 過三關,得良婿(一)第11章 與天相爭第133章 曉之行動(一)第211章 困獸猶鬥(一)第98章 邂詬(二)第256章 王府遇刺第105章 少夫人第29章 龍門之亂(三)第236章 逍遙大婚(二)第44章 囑託第135章 加冠之禮第16章 校場比武(一)第235章 逍遙大婚(一)第43章 斷魂酒第307章 逍遙登基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193章 獨戰羣雄(四)第51章 徐府危機第79章 衆人齊聚(九)第250章 均田制第225章 傳國玉璽(一)第266章 開戰在即第271章 出謀劃策第226章 傳國玉璽(二)第51章 徐府危機第161章 入定關中(二)第294章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第164章 途中遇伏第179章 兵臨城下第23章 宣戰第284章 君無戲言第93章 再次相遇第97章 少夫人第281章 追根究底第282章 王妃產子第130章 逍遙回府(二)第108章 刺殺第71章 衆人齊聚(一)第143章 思鄉心切第246章 解甲歸田第20章 玄感反隋第56章 要想此路過留下買路財第55章 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