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中流砥柱

大戰期間,帝國海軍對超級航母的心態其實非常的複雜,充滿了矛盾。

毫無疑問,在大戰爆發之前,超級航母在帝國海軍的地位超過了其他任何一種戰艦,可以說是帝國海軍的最愛。哪怕新軍事學說已經對超級航母的軍事價值提出質疑,也沒有改變帝國海軍對超級航母的鐘愛。在很大的程度上,支持超級航母成爲了政治選擇,不容許任何的質疑跟抨擊。

不過,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跟軍事無關。

用丁鎮南的話來說,帝國海軍熱衷於建造超級航母,主要是爲了確保軍種霸權,鞏固在帝國軍事體系中的地位。

說得難聽一點,超級航母成了象徵海軍強大實力的圖騰。

感情,沒有了超級航母,帝國海軍就變得一無是處,喪失了存在價值。

換個角度來看,這完全能夠理解。

關鍵就是,在海軍的裝備庫裡面,沒有一種武器裝備能夠在作戰效能、戰略威懾與軍隊形象等等方面完全取代超級航母。在任何時候,向熱點地區派遣一支以超級航母爲主的特混艦隊,都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換成其他的武器裝備,哪怕是幾百架戰略轟炸機,都無法與之媲美。

戰後的幾十年,特別是最近的十多年,超級航母簡直就是帝國霸權的理想詮釋。

只是,對於超級航母在全球大戰中的價值,像白華偉這樣的少壯派軍官早就有了清楚的認識。

直接的說,隨着技術的進步,超級航母早已不是集攻防能力於一體的,最爲強大的海上作戰平臺。這裡面,最爲關鍵的,也就是在現代作戰體系中,艦載航空兵的打擊能力已經被其他武器裝備超越。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遠程反艦導彈。

前面已經提到,紐蘭海軍在大戰爆發之前,花了大量的精力,研製以導彈爲主要武器的戰艦,也就是常說的武庫艦,並且希望藉助這種全新的戰艦來彌補航母的不足,從而實現超越樑夏海軍的戰略目的。

如果“武庫艦”的研製工作一帆風順,那麼最遲在新曆160年的前後,紐蘭海軍就能打造一支由數十艘“武庫艦”爲核心的導彈艦隊,以此向帝國海軍發起挑戰,奪得統治全球海洋的霸權。

只是,受技術限制,該項目肯定不會一帆風順。

紐蘭海軍努力十幾年取得的成果,就是衆所周知的巡航導彈潛艇。

其實,帝國海軍也有類似的項目。

不同的是,帝國海軍的“武庫艦”項目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而且從來沒對外公佈。

要說的話,保密做得非常好。

這也可以理解,畢竟海軍高層並不希望讓外界知道,在海軍內部都有人開始質疑航母的軍事價值。

此外,帝國海軍從來沒把潛艇當成導彈的搭載平臺看待。

關鍵就是,在帝國海軍的認識中,如果“武庫艦”項目能夠結出果實,那就肯定會取代航母,充當帝國海軍的主力戰艦,也就需要具備展示肌肉的能力,而潛艇天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

藏在海面以下,就算裝載數百枚巡航導彈,也只有在使用之後才能讓敵人知道。

顯然,在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動手,艦隊產生的巨大壓迫感就能讓敵人就範,至少放棄冒險的念頭。

正是如此,帝國海軍的“武庫艦”項目都是以水面戰艦爲主,最多爲了增強生存能力採用了一些極端設計,比如加大吃水深度與採用雙層殼體,甚至是採用半潛結構,在遭到攻擊時能下潛規避。

也就是糟糕的生存性能,導致“武庫艦”項目始終沒能獲得重視。

跟傳統戰艦比,“武庫艦”簡直就是航行的彈藥庫!

傳統戰艦,彈藥在總噸位當中所佔的比例,往往在10%左右,就連西陸集團那些高度重視武裝的艦艇,也很少超過15%,大型戰艦更是在10%以內,比如“薛遠征”級超級航母搭載的彈藥僅相當於總噸位的2.7%。

顯然,這個比例並非設計師故意所爲,而是實踐得出的結果。

相對而言,“武庫艦”搭載的彈藥所佔比重達到了25%!

如果高的比重,意味着“武庫艦”的生存能力極爲糟糕,哪怕只是遭受了輕微損傷,都有可能引發災難性後果。

關鍵還有,爲了在有限的噸位內獲得最強的打擊力,“武庫艦”取消了很多戰艦必須得有的設備,比如說以雷達爲主的火控系統,並且以此爲基礎,通過使用自動化設備,大幅度減少了官兵的人數。

這些措施,肯定能降低“武庫艦”的建造成本。

可問題是,同樣會降低損管能力。

一艘戰艦的損管能力跟官兵的人數成正比。

雖然先進設備能夠提高損管效率,但是在任何時候,損管工作都以人爲主,需要足夠的官兵。

官兵減少,損管效率必然會降低。

根據帝國海軍做的測試,如果“武庫艦”研製成功,那怕採用軍艦的標準,其生存能力也很糟糕。

至於“武庫艦”的攻擊能力,反到沒有人質疑。

單純的以艦隊決戰爲準,“武庫艦”的攻擊能力超過了航母。

按照戰前最後一份設計方案,1艘滿載排水量45000噸的“武庫艦”,能夠搭載256枚射程超過1500千米的重型反艦導彈,並且在一次戰鬥中把這些導彈全部發射出去,對敵艦隊發起超飽和攻擊。

在同等情況下,由1艘超級航母搭載的艦載攻擊機,只能投送200餘枚射程250千米的輕型反艦導彈。受到艦載機作戰半徑限制,僅少數重型攻擊機能對1500千米之外的敵艦隊發起攻擊。

顯然,兩者的打擊能力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至於海軍鼓吹的作戰效費比,在全球大戰當中,特別是在決定製海權,以及戰略主動權的艦隊決戰中,根本就不是問題,至少不是影響結果的主要因素,更加不可能成爲艦隊指揮官的主要難題。

帝國海軍與紐蘭海軍圍繞霍瓦依羣島展開的一系列海戰,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幾場海戰中,交戰雙方的大型航母與超級航母所展現出來的攻擊力,可以說都是差強人意。即便是打擊第52特混艦隊的那場戰鬥,也與運氣有密切關係,不然突擊行動未必能獲得成功。

此外,特混艦隊的防禦能力也有問題。

簡單的說,航母的進攻能力已經大不如前,而在各重新式反潛武器的面前,生存能力也非常堪憂。

從這個角度看,帝國海軍着手發展“替代型航母”與“增強型航母”,也是爲了解決航母生存能力不足的問題。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用更多的籃子裝雞蛋。

可惜的是,“替代型航母”因爲性能太過羸弱,肯定沒辦法取代超級航母,而“增強型航母”由於受到其他因素限制,遲遲沒有進入到建造階段,帝國海軍也就只能繼續建造超級航母。

要說的話,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薛遠征”級。

雖然按照外界觀點,帝國海軍在第三次全球大戰期間總共建造了3種超級航母,在“薛遠征”級之外,另外兩種是“始武”級與“白止戰”級,但是嚴格說,後兩種其實都是“薛遠征”級的改進型。

之前已經提到,“薛遠征”級是一種相當先進,而且非常成功的超級航母。

得益於優秀的基礎設計,“薛遠征”級在戰場上的表現,讓帝國海軍非常滿意。

結果就是,僅基礎型號就建造了3個批次,總共12艘。

要說的話,3個批次的“薛遠征”級依然存在很明顯的區別。比如從第二批開始增加了綜合補給站的數量,第二批的後3艘還用有“三面陣”取代了原來的對空警戒雷達,第三批減少了1根阻攔索,但是這些變化不是很明顯,而且之前批次的也利用大修的機會,做了相應的進。

此外,這12艘“薛遠征”級的基本性能指標全都一樣,有95%的零部件通用。

“薛遠征”級的第一次大改,其實是從第四批開始。因爲變化實在太大了,所以外界將其單獨列出來,並且以首艦“始武”號的名字命名。事實上,採用帝國開國皇帝的諡號來爲航母命名,足以證明該航母的重要性。

與“薛遠征”級比,“始武”級最突出的變化,也就是把艦島移到了右舷尾部,取消了原本位於艦島後方的3號升降機,擴大了1號升降機與2號升降機的間隔距離,在兩部升降機之間增設2處綜合補給站,還簡化了艦島的職能,將航空作戰指揮中心等部門安排到艦體內部,大幅度縮小了艦島的面積。

顯然,這些變動無一例外的全都是爲了擴大飛行甲板的面積,增強航空作業的效率。

至於結果,自然是不用多說。

雖然在24小時內出動艦載機的架次,因爲受到彈射器限制,沒有顯著的提高,但是通過優化飛行甲板的作業效率,短時間的出動能力提高了大約50%,全甲板攻擊狀態下的出動架次,由“薛遠征”級的42架提高到了54架。這就意味着,“始武”級在艦隊決戰中的戰鬥力比“薛遠征”級增強了30%。

可見,“始武”級其實是“薛遠征”級的強化版本。

當然,建造價格也水漲船高。

主要就是,跟“薛遠征”級相比,“始武”級的保障設備增加了大約3成,還採用了大量性能先進的電子設備,而在一艘航母的建造成本當中,保障設備與電子設備的佔比大約爲四分之一。

要命的是,很多先進設備的可靠性並不高,導致日常維護量劇增,使得使用維護成本遠遠超過最初的設想。

顯然,高昂的建造價格就是“始武”級的最大問題。

受此影響,帝國海軍也就採購了6艘。

與之相比,“白止戰”級就是貨真價實的“廉價版”。

也就是因爲“始武”級太過昂貴,所以在訂購6艘之後,帝國海軍就開始尋找更廉價的超級航母。

因爲是在戰爭時期,所以依然採用“薛遠征”級的基礎設計。

準確的說,“白止戰”級是在“始武”級的基礎上做的減法。

比如,取消了位於1號與2號升降機之間的綜合補給站,以及設置在斜角甲板前端內側的3號彈射器,用從前幾艘“薛遠征”級上替換下來的對空警戒雷達,替換了價格昂貴的三面相控陣雷達。

受此影響,“白止戰”級的作戰能力,特別是運作艦載機的效率僅相當於“始武”級的四分之三。即便是綜合作戰能力,也比“薛遠征”級稍微弱一點,可以說是大戰中最差勁的超級航母。

有趣的是,“白止戰”級的艦體設計並沒有太大的變動。

換句話說,在有需要的時候,隨時能夠把取消掉的設備,或者替換掉的先進設備全都裝回去。

這反映出,帝國海軍看不起這種簡配版的超級航母。

只是,“白止戰”級的成功之處,也就是有效的控制住了建造成本。

結果就是,“白止戰”級成爲了帝國海軍在大戰當中建造的最多的超級航母。到大戰結束的時候,帝國海軍分3次訂購了24艘,其中14艘在大戰結束之前建成,另外還有4艘在戰後建成。

可惜的是,沒有1艘“白止戰”級進行過增強戰鬥力的升級改造。

在大戰中,這3個級別的30多艘超級航母一直是帝國海軍的頂樑柱,爲取得最後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不過,這也成了超級航母的絕唱。

前面已經提到,超級航母在戰鬥中暴露出了大量的缺陷,而且都是天生的問題,無法用技術手段解決。

這些問題,直接導致超級航母在戰後走向沒落。

只是,在大戰期間,帝國海軍並沒有選擇放棄,或者說當時還沒有能夠取代超級航母的作戰平臺。

爲了延續“航母”的生命力,帝國海軍選擇了最爲簡單,也是最爲粗暴的辦法。

繼續增加噸位!

在繼續建造超級航母的同時,帝國海軍啓動了代號“未來星”的“先進海上多用途作戰平臺”的研製工作。

該項目的核心,也就是通過擴大尺寸,搭載更先進的艦載機,以增強作戰能力。

要說的話,這也不失爲解決辦法。

以當時的情況,如果大戰再延續1年,最多就2年,“未來航母”或許就有可能從圖紙變爲現實。

畢竟戰爭是推動武器裝備發展的主要動力。

至於僅存在於圖紙上的“未來航母”,確實超越了時代,擁有遠遠超過超級航母的作戰能力。

只是,要想從圖紙變成現實,顯然沒那麼簡單。

第330章 向前或向後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411章 流言蜚語第446章 獅泉城捷報第186章 神助攻第84章 飛行巴士第271章 荒唐之事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465章 表決心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598章 矛盾的根源第128章 厲害角色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114章 懷疑上蒼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524章 計劃周全第234章 最後的艦隊第514章 奧援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548章 內患第552章 兜底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426章 突出重圍第444章 一無所獲第117章 加強防空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252章 除夕夜的酒第54章 連鎖反應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586章 精確轟炸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55章 快馬加鞭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295章 未來的總司令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353章 快準狠第201章 交個朋友第224章 接踵而至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486章 出發第128章 厲害角色第229章 飛來噩耗第14章 各取所需第37章 地面部隊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92章 “蒼隆”末途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251章 天命所歸第631章 解脫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218章 輕重主次第15章 虎落平陽第57章 進退失據第460章 俯衝撞擊第557章 連夜突襲第281章 肺腑之言第567章 撥雲見日第33章 踹門之戰第4章 一發入魂第147章 天羅地網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346章 各自爲戰第94章 鐵血首輔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272章 立體登陸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37章 基本盤第71章 改變打法第40章 全票通過第261章 痛下血本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403章 重返腳趾半島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94章 三步走第162章 吸引火力第596章 勝利的煩惱第34章 蜂擁而入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468章 前期準備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189章 乾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