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棄還是守?】

王鳳提出由張放出使,理由很充分。

一、張放是列侯、真二千石中郎將(原本二千石,高配真二千石),資格上完全符合,又是外戚。以他出使,必能讓夜郎王感受到漢家天子的重視。二、張放曾出使、循行西域諸國,是大漢最年輕同時具有豐富外交經驗的使臣。三、最重要的是,張放曾經成功調停過烏孫內亂,使大漢避免了一場勞師遠征的大戰。就這一點而言,滿朝文武,無出其右。以之出使,消弭南蠻之亂,實是不二人選。

王鳳這一條條理由擺出來,就算是最質疑其用心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確實說得在理,無懈可擊。

劉驁更是半天作聲不得,目光四下掃視,偏偏沒人出列。

王鳳則老神在在,垂目不動,反正話已經說出來了,皇帝你看着辦。

劉驁把目光投注在唯一能與王鳳抗衡的王商身上。

結果,王商想了半天,也只能苦笑搖頭。沒辦法,這三條理由實在太充分了。說白了,誰讓你張放那麼能幹?此次事件簡直就是爲你量身訂製,這事還真非你莫屬。

劉驁猛然想起,昨日到長樂宮請安,太后就曾反覆對他說,要他多聽元舅的建議。太后平時沒少說這樣的話,而且劉驁也確實一向對元舅言聽計從,自然唯唯而應。此時想來,似乎當時太后的語氣與平日不同,原來……劉驁後背開始出汗。

“此事需聽聽富平侯的意見。”劉驁定定神,吩咐監殿,“召五官中郎將入見。”

“陛下。”王鳳出聲提醒,“今日乃北軍每月一次的操演,富平侯到平樂監軍巡視去了。”

“那麼,就等他返回再說吧。”

王鳳合袖垂首:“正當如此。”

正要散朝之際,又有急報傳來。牂柯太守稱前往夜郞調停,深入煙瘴之地,不幸中瘴厲,回牂柯後一病不起,難以履職,請朝廷再派得力幹員前來接替。

這一封急報,將西南亂事推向更棘手的局面。

劉驁不得不召集重臣齊聚宣室,商議對策。這次,除了派誰出使這老生常談之外,又多了一個派誰出任牂柯太守的傷腦筋議題。

王鳳依然堅持派張放出使,而劉驁則以剛纔的急報爲據,認爲西南煙瘴之地,過於兇險,實不宜派大臣前往。張匡是蜀人,常居其地,方得以免。而張放是長安人,生平從未去過南蠻之地,不宜履險。

王鳳則舉例張放曾多次出塞,深入不毛,便是西極的寒冷亦無奈他何,又何況區區煙瘴乎?

宣室殿裡,不時迴盪着劉驁與王鳳的爭辯聲。侍守在殿門前的呂齊不禁擦了把汗,自陛下登基以來,可從沒見過他如此與大將軍意見相左啊……

“陛下,武庫令杜欽有奏本。”

“哦,讓他把奏本遞上來。”

“陛下,杜欽多智,見識廣博,常有獨到之論,何不讓他入見,聽其有何建言?”

劉驁哪會不知這杜欽是王鳳的智囊,他的奏本多半是支持王鳳,本不打算見,但王鳳這樣說,直接拒絕也不妥。也罷,見一見緩合一下吧。

“臣杜欽拜見陛下。”

杜欽說的拜,也只是做揖而已,而劉驁還得頷首致意。這年頭的君臣,遠不似後世那般雲泥之別。

杜欽呈上奏本,劉驁只掃了一眼前面幾個字,本想隨手丟在一邊,驀然眼睛一亮,緩緩放下奏本,道:“諸公卿皆在,杜君對夜郎之局有何見解,不妨直言。”

王鳳一直盯住劉驁臉色,一見此情形,心頭咯噔一下,暗道不好,難不成……目光如刺,轉射向杜欽。

杜欽神態自若,先謝過天子,再向諸臣環揖,從容開口:“夜郎之局,臣之陋見,宜早決斷不可拖延。太中大夫匡使和解蠻夷王侯,王侯受詔,已復相攻,輕易漢使,不憚國威,其效可見。即以爲不毛之地,亡用之民,聖王不以勞中國,宜罷郡,放棄其民,絕其王侯勿復通。如以先帝所立累世之功不可墮壞,亦宜因其萌牙,早斷絕之,及已成形然後戰師,則萬姓被害。”

杜欽這話啥意思呢,說白了就是給出兩個選擇:一、假如認爲那是不毛之地無用之民,天子不用因此煩勞中原,就應該停止設置郡國,放棄那裡的百姓,與那裡的王侯絕交而不再互通往來。二、如果認爲先帝所建立的歷代之功不可毀壞,則應該在此事處於萌芽階段時,早點扼制住他們不讓其發展,到他們形成氣候之後再動用軍隊作戰,那麼百姓就要遭殃。

要麼放棄西南,要麼速戰速決。這就是杜欽的建言。至於派遣使者,杜欽以張匡之事說明,人家夜郎王根本不把大漢國威放在眼裡,不吃這一套。所以,沒必要懷柔了。要麼棄要麼打,陛下你看着辦。

劉驁望向王商:“丞相以爲如何?”

王商撫髯沉吟一會,點頭:“杜君言之有理。”

劉驁再轉問王鳳:“大將軍以爲如何?”

王鳳鄭重道:“棄地容易,守地難矣。兵者,國之大事,陛下不可不察。”

劉驁點點頭:“大將軍所言極是,待朕回宮,細細思慮,明日再議。”

諸臣魚貫出宮時,杜欽走近王鳳,揖禮告罪。

王鳳不鹹不淡道:“我倒是忘了,杜君是富平侯的外舅,看來杜君是挺在意這義女啊。”

杜欽深深長揖,無言。

劉驁回到後閣,卻發現太后王政君已在坐,皇后許氏正相陪閒話。

劉驁上前請安,母子沒閒聊幾句就扯到今日朝議。

王政君顯然已得到消息,對劉驁的表現很是不豫:“從公而言,大將軍老成謀國,所言所行,都是爲了漢室江山;從私而言,他是你的元舅,一切都是爲你着想……皇帝怎可與大將軍爭執?”

漢以孝治天下,太后不豫,天子再怎麼有理,也得請罪。

劉驁惶然賠罪:“母后,我……”

許氏忙打圓場:“陛下後來不是聽取杜君的意見了麼,大將軍、丞相也都認同……”

王政君冷冷道:“寧壞先帝所立累世之功,棄西南之土,亦不願派遣一能臣前往弭兵。這就是皇帝的決斷麼?”

劉驁大汗,再請罪:“兒並無此意,只是蠻王桀驁,篤信武力,使臣難服其心。加之西南煙瘴之地,恐壞了大臣性命……”

皇帝都說出這樣的話了,王政君再堅持,那意圖也太明顯了,只得悻悻道:“那皇帝是要動用國器了?”

劉驁長嘆:“大將軍方纔也告誡了,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

“大將軍此言可見忠誠,皇帝要好生斟酌。”王政君站起,敲打皇帝一番,目的眼見無望,也該回宮了。

宮外適時傳來一聲稟報:“陛下,富平侯在宣室殿求見。”

劉驁、王政君、許氏全愣住了。

富平侯!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別人躲還躲不及,他卻求見,這是要幹什麼?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熊阿羆】第三百五十四章 【最佳拍檔】第七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零九章 【擒 酋】第三百二十九章 【女漢子發飆】第三百零三章 【事了拂衣去】第四十四章 【殺 手 鐗】第二百零三章 【壽 禮】第十三章 【盲女阿離】第三百四十九章 【賞日賞梅賞美人】第一百三十六章 【人熊阿羆】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上地下】第三百一十三章 【又見婭莎】第十九章 【初識班美眉】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廈將傾】第二百四十二章 【移花接木】第一百三十九章 【惹禍的禮物】第三百零五章 【踏 膝】第四十七章 【真 相】第一百八十三章 【加 冠】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有手段】第二百七十八章 【麒麟閣上話征程(上)】(第三更)第四百零九章 【虎圈陰謀(三)】第二百四十三章 【太子大婚】第四百二十七章 【長安落日】第一百六十三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一更)第三百九十七章 【哥是穿內褲的!】第一百零二章 【種 蠱】第六章 【叢林生死鬥】第一百二十七章 【爺是帶把的!】第十九章 【初識班美眉】第一百零九章 【擒 酋】第二百一十八章 【匈奴人來幹什麼?】第一百七十章 【原來是他!】(第二更)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有手段】第七十七章 【磨刀霍霍】第二百三十七章 【秒 殺】第六十章 【漢軍後裔】第三十四章 【斬 蛇(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有 奸 細】第一百一十八章 【目標在即】第二百四十八章 【儲位危機】第十章 【擒 兇】第一百八十九章 【阿離不離】第四百二十五章 【斗轉星移】第一百一十二章 【消 息】第三百八十章 【遁 地】第三十五章 【甘 露】第三百一十一章 【看 破】第四百章 【二王相爭】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的刀不答應】第三百九十六章 【陰 招】(第二更)第二百六十一章 【來自背後的冷箭】第二百二十六章 【狙擊昭君(五)】第二百九十九章 【未知的危險】第二百三十二章 【各有手段】第七十五章 【絕 殺】第九十章 【善者不來】第八十一章 【霹 靂】第二百八十八章 【張放很生氣】第二百一十章 【壽 誕】第四百零九章 【虎圈陰謀(三)】第一百八十九章 【阿離不離】第一百七十七章 【富平侯的家底(下)】(第三更)第二百章 【竟 爭】第三百七十八章 【看不見的陷阱】第三百三十一章 【女漢子再發飆】第二十八章 【再 遇】第三百五十三章 【請 纓】第一百七十七章 【富平侯的家底(下)】(第三更)第一百六十七章 【兩個蘿莉引發的血案】(第一更)第三十九章 【做客靈州】第二百零二章 【美食攻略】第一百一十四章 【會 盟(下)】第一百八十章 【陶·瓷】第一百四十章 【商 貿 城】第二百零三章 【壽 禮】第七十三章 【危 局】第七十一章 【一隻羊腿】第三百四十八章 【一顧傾城】第四百二十章 【皇太后受死】第一百七十三章 【逆子變孝子】第二百四十一章 【石顯的獠牙】第二百五十七章 【公然求封】第二百三十九章 【不爽單挑】第二百八十九章 【甩 鍋】第三百八十九章 【陶晟的選擇】第二百四十七章 【危機公關】第三十三章 【斬 蛇(上)】第二百二十三章 【狙擊昭君(二)】第三百七十四章 【火海舞刀】第二百五十九章 【移民新策】第二百五十三章 【昭君!昭君!】第三百零三章 【事了拂衣去】第一百五十六章 【服 喪】第三百八十四章 【地上地下】第一百一十一章 【敗亡之源】第三百四十五章 【此子夏非彼子夏(下)】第二百六十五章 【意外收穫】第二百一十七章 【真·雷 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