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天下大吉

bookmark

康熙六十年九月初九,寧渝終於匯合了獨立一師,全軍兩萬五千人也不停歇,直接兵出撫州進逼南昌,而傅爾丹率軍佔領通山,進逼咸寧,雙方都在爭分奪秒,寄圖於誰能更快將手中的匕首,刺入敵方的胸膛。

寧渝和傅爾丹沒有真正在戰場上交鋒,卻以這種方式來互相競爭,不得不說,這也算是一種不謀而合的默契了。

對於寧渝,他如今只能選擇相信父親寧忠源和楚王府的人,能夠抗住這一驚天一擊,此戰已經別無選擇。而寧渝能做的,便是以最短的時間,拿下安慶,從而徹底控制住長江中段,屆時這六萬清軍再無機會。

與此同時,年羹堯也得到了漢中和陝西的援兵,從原來的兩萬多人激增到五萬人左右,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未曾經歷戰事的新兵,原本是打算徹底佔領鄖縣,從而實現策應湖廣戰事的目的。

可由於寧忠義的第二師到來,跟原來的守備第四師一起,也算是把岌岌可危的鄖縣防線給重新穩固下來。只是這麼一來,第二師也算是被拖住了手腳,無法回援武昌。

除此之外,在與傅爾丹分兵之後,清軍江寧將軍雍吉納率領剩下的一萬八旗軍和四萬綠營,進逼九江,雖然沒有真正去攻城,可是這一舉便讓鎮守九江的第三師和守備第二師無法回援。

康熙皇帝的這三步經過深思熟慮的棋子,在此時發揮出極大的秒用,可以說除了寧渝的第一師目前處於自由狀態,復漢軍其他方向已經陷入了困局當中。

“啓稟皇上,臣認輸了。”

平靖關外清軍大營中,張廷玉手中握着一顆白棋,望着黑白交縱的棋盤,卻是遲遲下不下去,臉上不由得露出了苦笑。

此時棋局大勢已定,白方大龍看似氣焰囂張不可一世,可實際已隱隱被黑方圍剿,處於即將斷龍的狀態,而黑方看似棋勢萎靡,實則步步暗藏殺機。

康熙皇帝哈哈大笑,精神狀態卻比前些日子強了許多,臉色都顯得多了幾分紅潤,他眯縫着眼睛望着遠方的平靖關,笑道:“這平靖關,看似堅不可摧,可實際上想要摧垮它,不一定非要從外部攻打。”

“誰說要拿武昌,就必須得攻下義陽三關?朕偏偏不信這個邪,年羹堯也好,雍吉納也罷,無非就是棋局上的一顆子,只是看在什麼位置。”

康熙捏起一顆黑子,放在了棋盤的關鍵一處上,只見整個棋局都變得豁然開朗,白棋被徹底絕殺,黑棋成就大勢。

張廷玉卻是看得渾身是汗,誰要是再覺得康熙成了老糊塗,他一定會覺得那個人是傻子。草蛇灰線,佈局千里,實在是高。

“朕前些日子把傅爾丹派到南昌去,如今這顆子已經見了效,他現在攪得楚逆生不如死。可是朕覺得還不夠。”

說到這裡時,康熙終於站起身子,望着遠方笑道:“如今唯一的破局關鍵,在安慶,可是朕同樣也做了安排。”

身旁的一名太監連忙高聲道:“傳嶽鍾琪覲見!”

一名年輕漢子從營帳外走了進來,他身着亮銀色甲冑,眉目略有幾分清秀,瞧着只有三十多歲的模樣,看上去顯得頗爲精神奕奕。

“臣嶽鍾琪叩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嶽鍾琪臉色有些漲紅,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面聖,可這一次的意義尤爲不同。

康熙臉上也是帶着笑意,望向嶽鍾琪,倒有幾分看晚輩的感覺,“嶽鍾琪,朕把你從打箭爐千里迢迢召回來,你可有怨言?”

“臣不敢,臣的一切都是皇上賜予,皇上想讓臣去哪,臣自然去哪。”

“唔,你能如此想朕便放心了,這一次召你回來自然是爲了平逆,具體情況讓阿喇衲告訴你。”

“嗻。”

康熙臉色微微凝重了幾分,“你父嶽升龍曾經隨朕西征噶爾丹,頗有建功,朕曾經賜給他一句詩,今天便再賜予你。”

“太平時節本無戰,上將功勳在止戈。”

轟——隆——

康熙話語剛落,一陣雷鳴般的炮聲響起,黑壓壓的一片彈子飛向了平靖關,不少彈子落在了城牆上,砸下一些小坑。

半晌過後,而復漢軍的火炮也開始進行了反擊,彈子雖然少了許多,可是精準度卻高上不少,卻是將清軍的火炮壓得擡不起頭,不少火炮直接被炸飛了天。

關牆上隱隱約約出現了一些腦袋,他們正是駐守平靖關的復漢軍士兵。

“瞧着這些不中用的炮,怕不是給咱爺爺的城牆撓癢呢!”

不知誰突然大聲叫喚了一句,卻是惹得衆人哈哈大笑,臨戰之前的緊張感卻是一掃而空,他們是守備一師的兵,已經鎮守此地一月有餘了。

眼見得清軍的炮不中用了,復漢軍的士卒也開始大聲嬉笑起來,他們跟主力師的區別並不大,在打這種防守戰時,更是輕車熟路。

三輪炮響過後,清軍攻城部隊便開始發起了衝擊,而復漢軍的火炮炮聲大作,轟隆響個不停,一些彈子落入清軍人羣中,製造出一片片血浪。

而清軍當中也有勇武之人,漢軍八旗副都統趙明銳瞧見自家炮火不太行,便毅然請命先登攻城。

“哪個有種的跟我一起先登攻城,第一個上城頭賞白銀千兩,官升五級!”

一陣吆喝聲過後,倒也出來了不少漢子,他們身上都是着棉甲,瞧着倒也頗爲精銳的模樣,這些人便隨着趙明銳,一起舉着攻城梯朝着城牆撲去。

復漢軍自然也不甘示弱,一個個紛紛站起來舉槍射擊,儘量精度不高,可畢竟數百隻火槍齊發,倒也擊倒了許多清軍。剩餘的清軍則繼續發起攻擊,一直到攀登上牆頭。可最終在一番激烈的纏鬥後,又被趕了下來。

血腥的纏鬥在平靖關上的反反覆覆上演着,大量的人命就此消耗了進去。可最終隨着攻勢的結束,一切都恢復了原樣,除了清軍死傷上千人,便再無變化了。

而康熙和嶽鍾琪則在高臺上靜靜看着這一幕,誰都沒有開口。

“嶽鍾琪,朕之所以讓你看看這一幕,你可知爲何?”

“嗻。臣明白,掃平楚逆,一絕後患,天下大吉!”

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九十八章 一把來個大的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六十章 父子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四百四十七章 妥協的藝術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三百一十五章 議定國號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一百三十三章 用還是不用?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