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

bookmark

寧渝站起身子,手中拿着一杆長長的木棍,指着眼前的沙盤,心裡多少有些意氣風發,這一次可算是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給壓上去了。

李紱最近這段時間,一直在忙碌着都督府的政務,包括後勤糧草輜重的管理,還有針對新進官吏的培訓,嘴上都起了幾個大燎泡,如今又跟着寧渝東征安慶,更是忙得一塌糊塗。

“前些日子,楚王從武昌又發來了一批槍支彈藥,就是火炮少了些,只有三十餘門,這還是加班加點的結果,不過糧草輜重倒還足夠,倒也不必過於擔心。”

寧渝點點頭,這造反一事着實不易,不說危險不危險,至少讓人清閒不下來,不說李紱,就連寧渝又何曾睡過幾個好覺,每日裡東奔西跑,當初在視察鄖陽府,後來視察整個武昌地區,在九江也不曾歇息過半日。

程銘作爲衆人當中年紀較長的將領,性格中多多少少有些謹慎,他用木棍指着安慶城,語氣有些凝重:“如今康熙的十萬大軍還在桐城一帶,距離安慶至少還需五天左右,我軍是否可以先拿下安慶?以防止內外夾擊?”

衆人聽到這個意見,也都表示贊同,實在是因爲這一點也很關鍵,至少不用擔心在跟康熙作戰的時候,還有嶽鍾琪的兩萬人在一旁虎視眈眈,這種感覺相當不妙。

至於以四萬五千人對陣十二萬人,大家都不會感覺到壓力,自從起兵之處,復漢軍哪一戰不是以少擊衆?也不曾見到清軍有什麼好的表現,這種自信心已經灌輸到了復漢軍的每個人的心中,至少絕不會有人認爲,在人數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清軍能跟復漢軍對陣。

寧渝點點頭,只是他的想法卻與衆不同,他環視了一眼諸將,笑道:“若我的目標僅僅只是安慶城,那麼咱們恐怕早就到了此地,拿下安慶不是問題。可是,我想讓大家想想,咱們從一開始的目的,真的只是安慶嗎?”、

“莫不是康熙?”李紱雖然不懂軍事,可是在這方面卻頗能領會到寧渝的想法。

寧渝笑道:“我說過,清軍無論死傷多少,哪怕眼下的這十萬大軍都沒了,也沒太大的關係,清廷還能再組織十萬甚至是二十萬,可是我軍眼下還能支撐,若是戰況遷延日久,以我軍積累,很難與整個大清抗衡。”

“當下的情況就是,速戰速決,才能讓我軍得到更多的利益。想要實現這一目的,康熙纔是關鍵,若是能夠在戰場上擊殺康熙,那麼這一戰無論怎麼打,清廷就已經輸掉了一大半。”

李紱也笑了笑,接過話頭,對衆人道:“如今的清廷看似是完整的,其實內部的裂痕已經達到相當大的地步,這裂痕大大小小的數也數不清楚,有滿蒙大臣與漢臣之間的,有滿臣與蒙臣之間的,有八旗和綠營的,還有皇族內部的,整個大清之所以還沒有四分五裂,完全是靠着一股慣性和一個人來維持,慣性便是來自八旗的鐵莊稼,一個人便是康熙。”

“說起八旗的鐵莊稼,那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從全天下搜刮來的,自然也包括了富庶的江南和湖廣,這些地方其實決定了清廷鐵莊稼還能吃多久,若是沒了江南和湖廣,沒了鐵莊稼,清廷想要在彌合內部的分裂,也就沒那麼容易了。”

李紱畢竟是在清廷內部做過大官的人,對於清廷內部的情況也是知之甚深,至少在這方面,寧渝是沒辦法如此娓娓道來,一時間倒讓衆人聽得入了神。

“沒有了鐵莊稼的八旗,若是再沒了康熙皇帝,整個大清不說四分五裂,至少不能像目前這樣,還能率軍討伐我復漢軍,到時候新君繼位,無論是誰都要好好梳理一下目前的情況,怕是三五年內,難以對我復漢軍大動刀兵了。”

寧渝點點頭,凝聲道:“如果有了這三五年,哪怕只有三年,我軍也可平定南方,梳理內政,到時候以整合整個南方的資源,從而獲取對清廷的優勢,到時候就不是清軍打到我湖廣來了,而是我軍誓師北伐,復我漢家江山!”

這一策略是目前寧渝匯聚了衆人的思路,再加上楚王府諸多幕僚所形成的,而關鍵就在於這一仗只能贏,不能輸,若是輸了,恐怕整個復漢軍的處境都將會一日比一日艱難。

其中最關鍵的便是與清廷爭奪時間,清廷如今爭奪的是未來,而復漢軍爭奪的是現在。若真的等到清廷練出一支能夠比擬目前復漢軍的強軍來,到那時就晚了。

“以打促和,爭取時間,休養生息,伺機北伐!”

寧渝直接給這一次的戰略定下了主題,正所謂從一開始,若是復漢軍只是着力於湖廣,那麼就很難取得全局的優勢,唯有着力於全局全天下,才能打好這一關鍵之戰。

在會議結束後,寧渝單獨召見了新的軍情處處長石薛,在這一戰當中,軍事情報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一環,若是沒有覆蓋到整個戰場上的軍情繫統,寧渝是不敢就這麼貿然打這一仗。

在此前,寧千秋作爲目前軍情處的負責人,在對戰傅爾丹的問題上是出現過紕漏的,還導致寧忠源出現赴險的情況,因此寧渝痛定思痛,專門在軍情處內部提拔了石薛,作爲新的軍情處的負責人,而寧千秋則被安排到了後勤部門,跟着李紱學習。

石薛的年歲較長,三十多歲的年紀,擁有一對細長的眸子,看着人的身後,總是卻透着一種殘忍的味道,當然在寧渝面前,石薛顯得十分畢恭畢敬。

“令文,軍情處在做事上還是有些稚嫩,從張遠奇一事上,我希望你能夠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和教訓,我不希望再出現第二個羅峰,也不希望再有第二個傅爾丹,一定要把工作做的更加細緻。當然,你有什麼要求,可以提出來,能滿足的我儘量滿足你。”

石薛微微低頭,應了一聲,他的性格便是如此,跟程銘倒有些相似,只是他更加狡猾,也更加善於揣度別人的心思,這一點也頗受寧渝看重。

“回稟大都督,如今這一戰情況十分特殊,我需要影子的協助,他們的情報和暗殺手段,完全是可以利用進去的,只是我擔心會有違例,因此專門向大都督請示。”

寧渝聽到這個要求,眉頭有些微皺,自從他將軍情處從影子當中剝離出來,便是想着成爲兩股並行的線,而不是纏在一起,這個要求其實是違背了他的意願。

不過這也跟目前軍情處的力量不夠有很大的關係,畢竟軍情處的成立時間並不長,很多人都是直接從影子裡出來的,還沒有完全培養出屬於自己的嫡系力量,至於組織的一些其他人員,在行事方面就有些粗糙。

寧渝有些頭疼,只是還沒等他想好是否同意時,石薛看到寧渝臉色有些不佳,連忙改了口:“其實大都督的難處,我心裡也明白,若是不方便影子協助,那我只需要向大人要一個人。”

“只要這個人給我,我有信心在這一戰當中,成爲大都督最靈敏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四百三十一章 加強宣傳第三百三十一章 效仿班定遠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三百五十一章 到底要不要跑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二百三十章 雷霆手段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五百四十六章 南洋聚寶盆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四十九章 兩廣攻略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三百八十八章 暗流涌動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五百三十三章 海上霸權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零六章 共君之制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