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

bookmark

次日,碼頭上沒有什麼人,自從復漢軍將戰火燒到了安徽,這長江水道算是徹底中斷了,並沒有多少船兒在江面上,看上去孤零零的,只有零星幾艘客船還停泊在碼頭上。

陳采薇帶着玉書乘着馬車,一路行至碼頭上,隨後玉書便伸出一隻小手拉開車簾,主僕二人便下了車。

正在這時,從碼頭上走過來一名老船家,他走了過來給陳采薇行了禮,隨後就將車上的一些行李往船上搬。

玉書跟老船家似乎頗爲相熟,也跟着一塊搬東西,悻悻地叫道:“這回算是白來了,軍內什麼都沒有,也沒跟您帶點特產什麼的,咳,也是那寧家公子動作不爽利,這一座安慶城圍了許久也沒打下來。”

老船伕只是憨厚地笑了笑,隨後低聲道:“公子這回能平平安安就是最好的,咱們回家後,再也不來這裡了。”

二人忙活了一通,可陳采薇卻不去湊這個熱鬧,只是一個人孤零零站在碼頭上,似乎感覺到幾分涼意,將身上的黑色大氅裹緊了身子。

玉書收拾妥當後,便拉開了船簾鑽了進去,隨後又朝着外面大聲道:“公子,快上來吧,外面風大,當心着了涼。”

陳采薇輕輕應了一聲,隨後便向着船艙走去,只是她心裡終究有幾分不甘,回頭望了一眼戒備森嚴的安慶府城,微微嘆口氣,那個人應該就會在這幾日裡發動總攻,只是這一切都跟自己無關了。

正在陳采薇回頭向船上走時,從身後傳來了一陣清脆的馬蹄聲,聲音由遠而近,似乎是直接向着碼頭而來。

陳采薇回頭望去,卻看到數十人騎着快馬一路飛奔而至,爲首之人正是寧渝,臉上帶着無奈的笑意,卻是遠遠便盯着她看。

“陳兄弟爲何突然離去,若是寧某待客不周,還請多多見諒。”寧渝騎到馬來到陳采薇面前,隨後便翻身下馬,拱手行禮。

這一番動靜卻是驚動了老船伕和玉書,二人從船內出來,望着眼前的一幕有些微微發愣。不過玉書心直口快,大聲道:“哼,你還知道待客不周啊,本....本書童可是從來沒見過如此無禮之人!”

陳采薇瞥了一眼小書童,道:“玉書,噤聲!”隨後又望向寧渝,“大都督爲何匆匆至此.....當下戰局緊迫,大都督當以軍務爲先纔是。只是我跟玉書,原本就定下今日返程,以免誤了行期。”

寧渝有些尷尬,他也不多說什麼,只是揮了揮手,身後便出來了數人,二話不說開始將船上的行李往下搬,這一幕卻是讓陳采薇有些詫異,這寧渝原先也不是這般粗暴無禮之人,爲何今日如此?

眼見得行李和玉書都快被一起搬下船,陳采薇恭身一禮道:“若是哪裡得罪了大都督,我在這裡可以給大都督賠罪,只是家父還在等候,卻是不好在此多加逗留。”

寧渝嘆口氣,正色道:“當下你回不回去,都無法改變大局,但是隻要你留下來,現在就有一個辦法,至少可以保證你父無虞。”

“什麼辦法?”陳采薇感覺有些不妙,她有些控制不住想要掏出袖子裡的短匕。

“跟我成親。”

.............................................................

寧渝算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這纔跟陳采薇解釋清楚,所謂的成親,也可以是假的,但是要在名義上坐實這一點,也算是將之前的聯姻之策進行了貫徹。

當然這樣一來,對於寧渝和陳家都是頗有好處的,首先堅持聯姻之策,就可以至少保證當下白蓮教不會倒向清軍,雖然也不會倒向自己,可是這也足夠了。其次便是在白蓮教裡插下一根釘子,以便於日後吞併消化白蓮教。

寧渝或者說復漢軍之所以如此重視白蓮教,其實原因是很多的,其中有一點就是白蓮教本身的隱藏實力非常龐大,它能夠發動的能量也不是眼下看上去這麼簡單,只是內憂加上外患,導致其他的白蓮教支流沒能跟他們合流罷了。

可是等到清軍勢力消退以後,白蓮教將會迎來一個十分龐大的發展時期,到時候所謂的擁衆百萬,並不是一個笑話,而是完全有實力做到的。到那個時候,白蓮教就會成爲復漢軍進軍中原的阻礙,而且真要打起來,很容易給滿清喘息的機會,正因爲如此,寧渝纔想在白蓮教裡下幾顆棋子,來控制一下局面。

當然對於陳家而言,他們有了復漢軍這樣強大的外援,那麼不說在鬥爭中佔據上風,但是至少可以保持現狀,不會被劉如漢徹底給消滅掉,這也是陳采薇同意的關鍵原因。

寧渝也不耽誤,直接請了李紱做媒,簡單擺了幾桌酒席,拜了天地,雙方父母卻是無一人在堂,放在這個封建禮教時代也算是破天荒了。不過江湖兒女,也沒有這麼多的講究,大家都是爲了求生存求發展,所謂的兒女情長反倒是最末的原因,也不是陳采薇考慮的關鍵因素,因此她也不想再因爲一些俗禮去反反覆覆了。

沒動靜也就算了,復漢軍也不知道在軍營搞些什麼,似乎士氣一日比一日還要高昂,這讓嶽鍾琪實在有些不思其解,可以說這是他打過最奇怪的仗,可是沒辦法,復漢軍不攻城,嶽鍾琪也不敢貿然出城相攻,否則以這幫人的素質,在不佔據地利優勢的情況下,估計很容易會被一鼓而下。

總而言之,作爲圍城方的寧渝,一直都漫不經心的做着一些雜事,絲毫想不起來要攻城的事情,而被圍住的嶽鍾琪,反而心急火燎地想要復漢軍來攻城,希望能夠將復漢軍的銳氣磨在安慶城下。

只是就在大家一動不動的時候,宇治景的守備第二師終於抵達了練潭鎮。

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三百七十四章 還能叫八旗新軍嗎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三十一章 大怒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二章 決戰練潭鎮(五)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四百八十四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四)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四百六十六章 隆科多之死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決戰練潭鎮(十)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