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

bookmark

胤禛在密摺中的想法,其實已經考慮到了將來,也就說也做好了跟復漢軍長期打的準備,這一點讓康熙心裡有些欣慰,也有一些不爽。

胤禛在書信中所透露的東西,便是大力發展火槍火炮技術,接着就是編連新軍,以圖與復漢軍實現決戰,至於眼下的這一仗,卻是一副避而不談的態度。

實際上,這種態度本身就說明了問題,那就是胤禛基本上已經看穿了目前清軍的現狀,那就是隨着多路大軍的失敗,清軍已經無力徹底掃平復漢軍,年初制定的討賊方略算是徹底失敗。他能有這番見識,足以讓康熙覺得後繼有人,心裡自然會有幾分欣慰。

可是欣慰之中,康熙也有幾分不爽,那就是雍正在隱隱約約中,已經不認爲康熙皇帝還能收拾這個爛攤子了,這讓辛辛苦苦了一輩子的老皇帝,心中有些受傷,也有些失落.....

當年的三藩之戰,年輕的康熙跟老邁的吳三桂在湖南角力,雙方可謂是殊死相搏,可是卻一直有來有往,局勢真正的轉折點,便是吳三桂傷病發作而死....那時候的康熙,可以笑談天下事,可是如今自己隱隱卻成爲了當年的吳三桂。

康熙微微嘆了一口氣,隨後又拆開了十四阿哥胤禵發來的密摺,卻是關於跟策妄阿拉布坦議和一事,目前基本上都談妥,清軍除了將這些年吞進肚子裡的東西全都吐出來以後,還割讓了西藏的大片土地,包括好不容易重新佔據的拉薩,也給了策妄阿拉布坦。

不過清廷也不算是一無所獲,在解決了西北方向的危機之後,也算是將西北方向的十幾萬大軍給解放了出來,這些兵馬是當下清廷戰鬥力最強的一支軍隊,一旦回返內陸,可謂是清廷目前的一大利刃。

這兩兄弟呈遞上的來的消息,都說不上是好消息,可是也談不上是壞消息,只是康熙內心有些感慨,前者從長遠計,卻解不了現在的困局,後者是能顧上眼下的局面,卻給將來埋下了隱患,更是讓大清國這些年的開拓,一朝化爲了泡影。

“擬旨,讓撫遠大將軍不必回京,讓他速速趕到西安,隨後便直赴河南,等待聽候調遣。”在康熙的計劃當中,這一支兵馬並不是用來對付復漢軍的,主要便是趕不上,等到這十幾萬人抵達,少說也得五六個月便過去了,到時候康熙也扛不住這般消耗,之所以命其直赴河南,真實目的自然是爲了對付白蓮教。

兵部尚書白潢隨即領旨謝恩,而其餘的大臣們也都是眼觀鼻,鼻觀心,將頭深深伏下,一副充耳不聞的模樣,這件事情實在是過於丟臉,以致於無人再去多說什麼。

張廷玉心裡如明鏡一般,所謂調撫遠大將軍直入河南,其實就是爲了將來準備,倘若康熙大軍失利,則撫遠大將軍便立刻發動大軍剿滅白蓮教,進而阻止復漢軍北上,那麼中原還能保住,若是康熙大軍獲勝,自然等到來年兩路並進,一起剿滅復漢軍。

只是想法雖然好,可是對於眼下的康熙而言,未免過於遙遠,那數千裡的路程猶如一道天塹一般,將康熙內心的鬥志給自己澆滅了。

從清廷的許多大臣角度來看,現如今放棄西北實在是很可惜,這幾年在西北投入的錢糧和士卒,都做了無用功,而且這些遠水實在是太遙遠了,根本來不及救眼下的近火。人人心裡都有些微詞,只是無人敢透露自己的想法。

康熙卻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眼下自己的一番佈置起了成效,心裡也比較開懷。至於策妄阿拉布坦,畢竟只是邊緣不毛之地,再怎麼鬧也傷不了大清元氣,可是復漢軍卻如同肚子裡的孫悟空,恨不得把整個天下攪得天翻地覆。

天下棋局,自然是以萬民爲棋子,些許的犧牲影響不了大局,可是腹心之患若不盡早除去,終將會遭其反噬,到時候再後悔可就晚了。

康熙望着沙盤上插着的小旗子,臉上浮現出一絲狠厲,沉思了良久,終於選擇將代表嶽鍾琪的那一面給拔了起來,扔在了一旁。

此時的京城當中,亦是暗潮涌動,安徽戰場上發生的一切,早已經被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這裡。因此人人雖然未曾親歷一線,卻也對戰場之事頗爲熟稔。

八阿哥府裡此時一片燈火通明,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和十阿哥胤誐同聚於此,卻是針對當前的局勢變化進行商議。

八阿哥胤禩頭上鬚髮都有些發白,面容憔悴發黃,怎麼看都不能跟當年的八賢王聯繫在一起,整個人看上去都彷彿五六十歲了一般。

不過也着實是八阿哥胤禩命運多桀,早年間的八爺黨也算是風雲一時,在朝中也得到了許多大臣的擁戴,當時像福全、滿都護、景熙、吳爾佔、佟國維、鄂倫岱、揆敘、馬齊等德高望重的大臣,俱是八爺黨中人,就連九阿哥和十阿哥也一力輔佐,幫助胤禩能奪得立儲之位。

可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八阿哥胤禩萬萬沒想到,正是因爲八爺黨勢力如此強大,以致於康熙皇帝都感覺受到了威脅,隨後便屢屢在明裡暗裡敲打八爺黨,後來在康熙五十三年出現了斃鷹事件後,整個八爺黨幾乎一朝被徹底瓦解。

在斃鷹事件後,康熙皇帝還給八阿哥胤禩敲上了最後顆釘子,召集諸位皇子,在衆人面前訓斥胤禩“系辛者庫賤婦所生,自幼心高陰險”。後來隔了一天後,康熙又出決絕之辭,“自此朕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

這兩句話不僅徹底斷送了八阿哥胤禩的奪嫡之路,也將他整個人都打入了深淵,被停了屬官俸銀俸米、執事人等銀米,次年更是大病一場,直到今日都一副懨懨的模樣。

不過現在想這些也已經晚了,八阿哥胤禩如今也算是十四黨的人,更是手握十幾萬人馬,將來上位的可能性也不小,也不敢隨意得罪,便輕聲道:“皇阿瑪在桐城止步,卻是要等嶽鍾琪的消息,或許短時間不能建功。若是十四弟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率大軍抵達河南,皇阿瑪很可能會改變主意。”

“那就是以十四弟爲主力,會攻武昌,一舉掃平楚逆!”

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八十二章 波瀾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十章 尋礦第一百章 年關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五百二十五章 乾隆的奮鬥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五百一十一章 重建都護府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五百三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五百六十七章 戰漠北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三百五十三章 攻佔西安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十章 尋礦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二百四十七章 跑或降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第一百一十五章 稱王第四百三十八章 爲萬世開太平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四百一十三章 賣個好價錢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二十二章 針鋒相對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十八章 密探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二章 奴才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二百七十二章 官商勾結第一百零四章 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