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

bookmark

練潭鎮,作爲安慶城北上的必經要鎮,南來北往的商旅大多都會在進安慶城之前,在練潭鎮歇歇腳,因此往日也算得上比較熱鬧,只是隨着大戰開啓,練潭鎮的百姓大多逃的逃,走的走,一座偌大的鎮子就這麼變成了空鎮。

只是隨着守備二師的到來,這座鎮子便開始有了生氣,還有一些沒走的百姓將家門僅僅閉住,只有一些幼童透過門縫看着外面的走來走去的復漢軍士兵,感到疑惑不解。

宇治景將鎮裡的一處大宅院當成了自己的指揮部,直接將一張精細的輿圖鋪開,上面還畫着這些圈圈和線條,代表着各軍的動向。

現如今的嶽凌峰神色內斂,得了教訓的他,也明白做好當下事情的關鍵,不再好高騖遠,只是將自己的本職事務安排得井井有條,再也沒有之前的浮躁了。

“周邊的地形還需要仔細查看,咱們這個地方可是特殊的緊,若是一個不留神,讓清軍穿了過去,咱們的罪過就大了。”

宇治景用炭筆在輿圖上畫了幾個圈,望着嶽凌峰笑道:“嶽將軍,這幾片地方可不能小看,咱們得在這些位置上布上暗哨,這樣清軍有什麼動靜,就瞞不過咱們的眼睛了。”

嶽凌峰趴在輿圖上仔細研究了片刻,隨後皺起了眉頭,“這幾個地方確實是要緊處,可是也不能只在這些地方布上暗哨,實在是不保險,我看這個範圍還要再擴大幾分。”

“如此也好,辛苦嶽將軍了。”宇治景臉上帶着笑意,眼見得自己的這個搭檔,如今的狀態是越來越好,他心裡也就放心多了,有了這麼一位老將的輔佐,對於宇治景而言,也是一個很有利的補充。

只是等到嶽凌峰離去後,宇治景望着輿圖上密密麻麻的線條時,微微嘆氣,他想起了自己跟寧渝在船上當時的一番深談,這一仗對於守備二師來說,幾乎在那時起便奠定了今天的計劃。

復漢軍和清軍的鬥爭,不僅僅是在戰場上刀對刀槍對槍,也體現在戰場下的暗中琢磨,清軍給復漢軍下的餌,自然就是安慶城,嶽鍾琪想着以安慶城來消磨復漢軍的士氣,以此給康熙大軍制造機會。

可是寧渝的想法卻幾乎跟嶽鍾琪是一樣的,那就是以守備二師而餌,在練潭鎮給清軍下藥,主力大軍則是等着康熙上鉤,期待着一錘定音的結果。

只是嶽鍾琪有一點沒想明白,那就是在目前至少復漢軍是佔據主動位置的,因此寧渝對於安慶的重視程度並沒有那麼高,他手中的槍也一直瞄着康熙,安慶城不管怎麼蹦躂,也都影響不了大局。

雙方看着眼前的棋局,幾乎都是霧裡看花一樣,此時最艱難的問題就在於誰更有這個耐心去等,康熙和寧渝如同兩隻餓狼一般,都小心翼翼地圍住對方轉悠,卻不敢上來狠狠咬上一口,因爲藏在草叢裡的陷阱實在太多了。

在這種情況下,守備二師扮演了一個犧牲的角色,註定要承受最大的攻防壓力,也會犧牲更多的人,然而這一切都是爲了最終的勝利,寧渝心裡明白這個道理,宇治景心裡同樣明白。

老天爺,這一仗趕緊打吧!

...........................................................................................................

“眼下的局勢,讓人看不透啊.....”

康熙攤開手中的摺子,感覺心裡有些着急煩悶,這個寧渝就像一個狡猾的狐狸一般,時不時地虛晃一槍,讓人看不懂內心的真實想法。

嶽鍾琪以安慶爲餌,不可謂不精妙,若是那等心急的人,恐怕已經開始大舉攻城了,可是寧渝就是不遂人意,頓兵城下,進又不進,退又不退,似乎根本沒有把在桐城虎視眈眈的清軍當成一回事。

就好比雙方下棋,正下到關鍵的當口,眼瞅着就能斬掉對方的大龍,可是對面卻把棋盤給掀翻了,這讓康熙內心都有些順不過氣來。

決戰安慶似乎變成了一個笑話,如果繼續這麼拖下去,康熙也不敢斷定自己會不會提前倒下。若真是到了那一刻,這大軍還有何人能相托?到時候對復漢軍的討伐還能繼續下去嗎?

康熙感覺自己似乎已經把握住了脈絡,只是眼前還有一層窗戶紙沒捅穿,以當下的情形來看,復漢軍下一步棋還能怎麼走?

紛亂的局勢在康熙腦海裡攪成了一團亂麻,似乎之前有這種感受的時候,還是在三藩之戰。那個時候的康熙,年輕而氣盛,臨亂局而不危,頗有一種快刀斬亂麻的氣魄。

眼下的康熙,似乎還想着擁有這樣的氣魄,可是再也回不去當年了,那個時候的三藩也就是打到了長沙,可是就是長沙和岳陽,就成了對方的死地,而眼下的寧渝,卻手握整個湖廣和江西,若是再堵不住復漢軍東進,江南便也沒了。

只是有時候康熙心裡也是頗爲慶幸,那就是提前揭穿了寧家的真實面目,若是等到自己仙去,這後繼之君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是否還攔得住呢?

康熙不敢想,他此時心裡只覺得,若是寧渝僅僅荼毒了湘鄂贛三省也就罷了,只要能夠抵住就好,到時候還是有辦法收拾他的,若真的完全抵不住,那到時候丟的可就不是幾省了......

康熙原本還挺開心的,可是越往後面看,心裡也就是越鬱悶,到了這個關鍵節骨眼上,到處都要用銀子,可是國庫偏偏都能跑耗子了,這拿什麼來造槍?

第五百三十章 東北開發第十四章 私鹽之利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一百一十一章 聯姻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九十六章 高價第一百八十九章 利與義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三百七十五章 請君上路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四百八十七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七)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十九章 白鶴道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三百四十五章 掌控基層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六十三章 胤禛繼位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三百六十五章 孔家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一十三章 撈錢是王道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二百七十一章 兄友弟恭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四百六十二章 京師變故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二百九十九章 希望之地第八十章 勸降第兩百八十章 兵圍江寧第二百四十五章 秘密武器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一百零六章 游擊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三百四十三章 新的科考制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