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檢閱

bookmark

康熙五十八年八月中旬,湖廣行省總督府衙門頒佈檢閱兵備事的條令,湖北巡撫張連登親自來到漢陽府城檢閱兵事,隨從的還有他的撫標一營,讓這漢陽城倒也顯得頗爲熱鬧。

在此時漢陽城外的校閱場上,四千七八百名士兵在場上等待檢閱,而張連登與寧忠源等幾位參將遊擊將軍在點兵臺上指指點點,不時地發出幾聲笑聲,倒顯得頗爲和諧。這些將軍當中,有許多都是從各個分管的汛地趕來的,平時都見不着面,自然想着好好拉近關係。

撫標營參將陳禮笑吟吟的指着臺下的兵士道:“素聞寧將軍是在戰場上廝殺的漢子,這帶的兵果然不同尋常,這無論是隊列還是容貌,都比前面看到的那些酒囊飯袋強多了,尤爲可恨的,那荊門營和綏寧營的二位將軍,爲了去城裡嫖賭,連營中的大炮都賣盡了,簡直是丟人哪!”

這一番話說的卻是夾槍帶棒,衆人聽了都微微側目,很明顯這是衝着寧忠源來的,主位上坐着的張先登只是撫了撫鬍鬚,臉色微沉,卻沒有說話。

陳禮自然不會忘記過往的恩怨糾紛,前不久自家的兒子更是與寧家的小兔崽子發生了衝突,新仇舊恨之下,自然想着狠狠咬傷寧家一口,這前不久聽人說寧家通過私下途徑到處在買子母炮,便斷定寧忠源營中的子母炮無法交差,於是剛來便迫不及待的點開了。

寧忠源卻好似沒聽懂一般,自顧自的說道:“陳參將,我寧某人帶的兵自然都是好樣的,有沒有大炮都能克敵制勝。”

這話一說出來,許多人便在心裡暗暗給寧忠源判了死刑,若平常說這話自然沒什麼,可這個節骨眼上,不明擺着表明營內的那幾名大炮都是濫竽充數嘛。這讓其他的一些遊擊和守備心中不由得放鬆了下來,這如今天塌了也是高個子頂着,自家那點破事估計也不會追究了。

陳禮見寧忠源不敢正面迴應,趁熱打鐵,望着張連登道:“稟告巡撫大人,我看這寧將軍帶兵有方,待會不如讓寧將軍的漢陽營先來?也好來個開門紅!”

張先登輕輕點頭,望着寧忠源微笑道:“這遠來是客,這如今到了寧將軍的地盤上,那就先請主人家做個表率吧。”

寧忠源點頭回答:“稟告巡撫大人,素聞湖廣行省各標營當中,唯有巡撫大人的撫標堪稱精銳,前些日子似乎也未曾參與檢閱,不如今天一併檢閱,一來既可振我軍心,二來也讓屬下等人好生觀摩,效仿一二。”

張連登同樣點了點頭,道:“如此也可,今日哪營表現最好,我事後給他個彩頭”,說完又笑着望向陳禮,“陳將軍可要好生表現啊。”

這一下子堪稱是徹底撕破臉了,衆將也感受到了氣氛的緊張,不敢再發出聲音,生怕戰火燒到他們頭上。

對於陳禮和寧忠源而言,這一次校閱同樣是有進無退,如今武昌漢陽等地都歸湖北巡撫張連登轄制,他們頭頂上卻連個總兵都沒有,如果惡了張連登,以後的日子可就不好混了。

陳禮的臉上沒有絲毫動靜,可早已恨得牙癢癢,在之前檢閱過程中,他一直都是優哉遊哉的看戲,時不時地還會收點好處,幫助下面的一些營來過關,可如今,無論自己的營是騾子是馬,都必須得拉出來溜溜了。

想到這一點,陳禮不由得心中大罵張連登:“好你個老東西,平日裡撈到什麼好處不緊着這位大爺一分,就是指望着能照應一二,可如今轉眼間就把自己給賣了,實在是可恨!”

可是張連登畢竟不會通心術,臉上始終帶着笑,一副和藹可親的模樣,道:“既然如此,便開始吧。”說完後,身後的鼓手們便開始擂起了鼓。

三通鼓後,寧忠源揮了揮手,臺下八百餘名官兵變開始了各種演練,一個個在下面喊殺震天,但是來來回回也就是那麼一些動作。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這年頭的綠營官兵,能使出來的也就那兩下子,衆將也都知道,倒也不以爲意。

反而是文人出身的張連登在上面看的津津有味,時不時的點頭,左右環顧衆將道:“老夫這一路看來,一直覺得乏善可陳,如今見這漢陽營風貌,倒令人耳目一新啊!”衆將紛紛點頭迎合,唯有陳禮冷哼一聲,心道等會表演炮術可就精彩了。

前面的一通演練完畢後,後面就是演練鳥槍和火炮的環節。在漢陽營目前的編制當中,有二百名鳥槍,五十名炮手帶着六門子母炮,除此之外,其餘人都是拿着長刀盾牌。

二百名鳥槍手組成了三排的橫陣,據說這是前朝沐英傳下來的鳥槍三連擊陣法,威力頗大,便一直被人所沿用,如今的綠營兵丁也一直在用這個老古董陣法。

漢陽營鳥槍手將火藥從藥罐中倒入藥管中,然後掏出火條將膛內火藥壓實壓緊,接着取出彈丸裝入銃膛,再把將彈丸壓入火藥中,最後將發藥罐中的火藥倒入藥室的火門內,裝上火繩,一直到這一步,纔算是做好了準備,整個過程繁瑣無比,耗時四分多鐘。

若是後世人看到恐怕會笑掉大牙,可是在這個時代,鳥槍的使用就是這麼麻煩,甚至寧忠源的漢陽營還算比較快的了,其他營的鳥槍手更爲不堪。

鳥槍手們一隻手平端着着鳥銃,另一隻手舉着火把,正對着一百步外的稻草人靶子,如果算後世的距離,大概也就七十多米。

隨着鳥槍千總的一聲令下,第一排的鳥槍兵們點燃了火藥繩,隨着一陣轟鳴,一排彈丸將對面的草人打的塵土飛揚,然後第一排鳥槍手退往最後一排,第二排鳥槍手繼續點火開槍...這個陣型就在於鳥槍手們可以循環往復,不斷轟擊對方的草人,隨着十八輪轟鳴過後,對面的草人靶子已經不成形了。

見到這一幕,張連登在臺上若有所思,緩緩道:“這鳥銃竟有如此威力...”原來這番見聞不僅使得張連登感到震驚,卻也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顆種子。

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五百八十二章 獵熊計劃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零七章 強行成親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八十章 日本故人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十五章 寧氏錢莊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百四十八章 不救大清救八旗第五百六十九章 大獲全勝第四十六章 內部審查第二百二十五章 血戰桐城(中)第四百二十七章 最大的敵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九江血(四)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六章 雛鷹營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一百六十八章 九江血(一)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