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

整個七月份,對於大清來是說悲喜交加,年羹堯率領的大軍,在西北已經取得了初步的勝利,與羅卜藏丹津的初戰取得了大勝,特別是奮威將軍嶽鍾琪所指揮的主力軍,由西寧、松潘、甘州等處,分路進攻南川、北川、西川、鎮海堡和歸德等地,取得了大勝。

在這一戰當中,清軍一直都是穩紮穩打,而羅卜藏丹津在開戰之初便犯下了大錯,他手裡的軍隊數量原本就不雄厚,在這種情況下還選擇分兵據守,以致於清軍每戰均能以多勝少,實現了各個擊破的目的。

特別是在鎮海堡一戰當中,原本是和碩特軍在圍攻鎮海堡,結果支援及時的嶽鍾琪趁此機會發動突襲,而和碩特軍統帥阿旺丹津雖然驍勇善戰,悍不畏死,可是這手底下的兵力確實不多,因此便向羅卜藏丹津請援。

而後羅卜藏丹津派遣了三千人的援軍,雙方便在鎮海堡反覆爭奪,以致於形成了絞殺的局面,連續血戰五天以後,清軍的援軍再一次到達,而和碩特軍死傷慘重,被迫撤退,便遭遇了一場大敗。

“朕......總算是贏了這麼一回。”

雍正手中捏着年羹堯和嶽鍾琪呈遞上來的這封奏摺,不由得長長舒了一口氣。先前報捷的時候,雍正心裡還不敢抱着太大的期望,可如今年羹堯已經將全部過程都寫清楚了,這讓雍正的心也就放了下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番大勝能夠更好的鞏固雍正的地位,至少這登基的第一仗算是贏了,當然對於復漢軍在江南攻城略地這一點,雍正是選擇性無視掉了。

或許要不了多久,年羹堯就能收復西藏,到時候在康熙手裡丟掉的西藏,就會重新回到大清的版圖上,這也就意味着他雍正纔是真正的天命所歸,其餘的什麼八爺十四爺,那都是狗屁。

若是放在往常的話,皇帝說不得還得出塞親自巡視一番,以彰顯自己的武功,像先帝康熙爺那樣,將塞外治理得服服帖帖的,可是如今畢竟不同於往日,朝廷裡的那股暗流,他心裡還是極爲清楚的,只是想到不能出塞,雍正心裡卻是有些悻悻然。

“朕安,覽卿奏謝。從來君臣之遇合,私意相得者有之;但未必得如我二人之人耳。爾之慶幸,固不必言矣;朕之欣喜,亦莫可比倫。”

回到書房之後,雍正便開始給年羹堯寫回復,他細細思慮了一番之後,又寫道:“總之,我二人做個幹古君臣知遇榜佯,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朕實實心暢神怡,感天地神明賜佑之至。”

雍正上位以來,雖然也在大力培養自己的心腹,可是終究人數有限,資歷也過淺,像鄂爾泰、田文鏡還有李衛等人還在地方上轉磨,一時半會還無法直接提到關鍵的位置上去,這也讓雍正感覺有些勢單力孤。

幸好有這麼一位年羹堯年大將軍,在上位之前便已經有了些資歷,如今擔任撫遠大將軍一職卻是讓他安心了不少,特別是這個人不光有能力,而且忠心耿耿,早在老十四還在陝地磨蹭的時候,就是年羹堯帶着大軍確保對方不敢隨意造次。

正因爲如此,雍正才必須要大用年羹堯,與隆科多一外一內鞏固軍權,才能讓他感覺到安心。

可是這天下的好事往往都是跟壞事一起到的,年羹堯的摺子上來沒多久,這江寧方向的探報也來,上面寫着關於目前江寧的最新情況。

“楚逆攻克江寧城,活捉範時繹。”

一盆冷水澆在了雍正的頭上,他明白想要保住江南很困難,可是卻沒想到局勢竟然到了這個地步,這纔多久的功夫,江南再怎麼說也有五六萬兵馬,就算是抓五萬頭豬,也沒這麼快啊!

雍正頓時感覺自己的腦袋都大了一圈,他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杯喝了一口,卻沒料到這茶竟然有些燙嘴,一下子便將茶杯扔了出去,摔了個粉碎。

一旁的奴婢們一下子便意料到了不對,她們連忙跪在了地上,身子瑟瑟發抖。

“來人,拉出去,杖死!”

雍正喘着粗氣,他實在是感覺太疲憊了,哪怕是一點點的好消息,都會很快被另一個更壞的消息給蓋下去,他對這幫子大臣的耐心已經到了頂點。

“傳怡親王、隆科多、張廷玉、阿喇衲還有張伯行等來見朕!”

張廷玉如今已經從禮部尚書改成了戶部尚書,而張伯行則成爲了新的禮部尚書,至於阿喇衲則爲新任的兵部尚書。

“奴才允祥、隆科多、張廷玉、阿喇衲、張伯行叩見皇上!”

雍正望着正在地上跪着的幾位心腹大臣,卻是冷哼了一聲,將密摺扔了下去,發出了一聲刺耳的聲音。

允祥臉上略微帶着幾分惶恐之色,撿起了摺子,看完後卻是有些目瞪口呆,隨後便將摺子遞給了其他人。等到衆人一一看完後,這才明白雍正爲何如此生氣,因爲這實在是有些太離譜了。

“範時繹着實無能,這麼快就丟掉了江寧,楊宗仁在江南編練團練一事,想必已經不可行.......”

怡親王允祥臉上帶着幾分忐忑,他望着面無表情的雍正,鬼使神差道:“江南不可爲,可以讓他去浙江募兵.......總之拖住便是好的。”

雍正擰了擰眉頭,他有些氣惱,這一盤大棋下到如今這個地步,實在是康熙沒有給他留下太好的牌來打,甚至還留下來了許多隱患,還需要等着他來一個個排除,可是這樣以來,對於復漢軍的動作便有些有心無力了。

對於眼下這個情況,雍正也不想過多苛責衆人,只是眼下這般繼續發展下去,怕是到時候連時間都拖不過去了。

張廷玉卻是從懷中掏出了一封奏摺,呈遞了上去,“啓稟皇上,且不說江南之事如何,可是這消息如今卻已經傳得京師滿城風雨了。”

雍正一聽大驚失色,他連忙伸手拿過奏摺,只見奏摺中已經將江寧被攻克之事描繪得像模像樣,甚至細節部分比他的密摺還要精準,這一下子讓雍正整個人都陷入了暴怒之中。

有人在故意散播消息,只爲了打擊皇上的威信!

其餘的大臣很快便想到了其中的緣由,甚至連幕後主使都已經想到了,那就是正在府中讀書的廉親王允禩,因爲只有允禩才能動用關係,將密摺先從通政司給攔截下來。

在目前大清的行政體系當中,通政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所有的摺子都需要從經過通政司,然後纔會到皇上的面前,因此通政司也是八爺黨重點鑽研的地方,難免現在沒有八爺黨的人潛伏在通政司裡。

實際上這個情況並非出現了這麼一次,康熙當初在安慶戰場上兵敗的消息,其實也是在朝內外傳得沸沸揚揚,當時泄密的地方同樣是通政使司。康熙當時也是非常憤怒,打算好好清理一下,只是當時的康熙已經病重,卻無力再做這件事,而雍正繼位以來事情繁雜,卻也將這件事給耽擱了。

大臣們能想到的事情,雍正自然不會想不到,只是他的怒火卻已經逐漸消失,心裡只有萬分的平靜。對於廉親王允禩,他已經失去了所有的耐心。

既然你想死,那就別怪朕不顧兄弟情誼!

當然,對於雍正來說,目前最重要的還不是處理廉親王允禩,而是如何將這個漏洞補起來,低聲道:“此事一定要嚴查,切不可放過幕後之人,只是這件事實在是太過荒唐了,朕實在是憤怒難言,還不知衡臣有何妙策?”

張廷玉很明顯是有備而來,他自然能夠預料到雍正的反應,不慌不忙道:“此事出在了通政司,原因是通政司人多眼雜,這軍國大事難免會出現泄密的情況。既然如此,那就先拋開通政司,另起一處衙門即可。”

“哦?此策倒是可行”

雍正很快就想到了這一策的妙處,其實並非只是爲了單純另起一塊牌子,而是因爲通政司積弊已深,想要徹底清除卻已經沒有可能,只有乾脆另起爐竈,才能啓用沒有根基的新人,也就能保證新機構的忠誠。

說起來,這也是大清王朝積弊已深的表現,無論再怎麼清除舊弊,都難以徹底將它打掃乾淨的緣故。

張廷玉繼續道:“啓稟皇上,此衙門可只理軍國機密要事,且不可與旁事混雜,才能保證機密不會外泄。至於尋常政務,不如就還是以題本走通政司和各部。”

衆人聽到這裡的時候,卻是心臟有些怦怦跳,他們這些可都是政壇上的老狐狸,那心裡的算計倒出來都是嚇死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新的機構一旦成立起來,恐怕權力會大的嚇死人。說不定,比內閣都還要打。

說起來如今的大清也是有內閣衙門的,可畢竟大清的皇帝強勢無比,所謂的內閣衙門根本無法起到半點的制約作用,以致於現在的各部都不怎麼買內閣的面子,內閣的大學士們更多的還是皇帝的一個顧問。

雍正也想到了這一關節,他輕輕點了點頭,這樣做不光是可以防止泄密,還可以更好的將權力集中在他自己的手中,說起來倒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朕以爲,此計可行。這新起的衙門既然是處理軍機要務之處,不如......就喚作軍機處吧!”

等到了次日早朝的時候,張廷玉卻是像模像樣的呈遞了奏摺,等到衆人在大殿中念出來後,卻是惹得衆人一陣騷動,許多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個軍機處的成立,恐怕不會比內閣簡單。

雍正臉上如今帶着幾分和煦之色,他輕聲道:“去年的時候,先皇考便已經深憂軍機要事常常被泄露,如今我江南戰局同樣被泄露,朕心裡實在是有些不解。”

這一番話針對的是哪位,在座的大臣們心裡都是門清,不過在這件事上,他們實在是太難以開口了,不過卻有人用眼睛斜睨了廉親王允禩一眼,這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

廉親王允禩卻只是一臉淡漠,也不開口說話,彷彿一具木雕泥塑一般,冷冷地看着雍正在上面表演。

見無人反對,雍正臉皮卻是有些輕輕抽搐,冷哼道:“既然如此,那麼即日所有軍務只走軍機處,由怡親王允祥、張廷玉、馬爾賽、賴都.......”說道這裡,他又瞧了允禩一眼,才繼續道:“.......還有廉親王允禩擔任軍機處行走。”

等到退朝之後,雍正卻又拉住了怡親王允祥,二人一同到了東暖閣內說話,目的自然也是剛剛追繳清欠的銀子了。

“十三弟,如今我大清局勢艱險,這追繳清欠得來的銀子可千萬要看住了,這是咱們大清將來的命根子!”

雍正站在允祥面前,臉上帶着幾分動容,表演的痕跡卻開始越來越淡了。

允祥連忙跪在了地上,動情道:“皇上的一番苦心,奴才怎會不知?這銀子收上來是多少兩,交給皇上就是多少兩,若是有人敢伸手,奴才剁了他的爪子!”

聽到允祥這般說完,雍正這才滿意的點點頭,他一把拉起允祥,輕聲道:“十三弟所作所爲,朕心裡是有數的。昨日火器營上了摺子,聲稱有新炮面世,據說是仿自西人的火炮,威力不俗,十三弟不如同我一起去瞧瞧。”

允祥聽了這話自然允諾,他陪同着雍正在大內侍衛的保護下,一同去了城西的火器營,那裡除了火器營的兵丁住所以外,還有一大片宅子,那些都是火器營裡用來生產火器的場地,戒備十分森嚴。

從康熙年間開始,火器營便已經成爲京營八旗的重要力量,因此便連同鳥槍和火炮都放在了這裡生產,以方便進行管理和訓練。

等到雍正的御駕到了之後,一羣人正在道路旁跪着,其中還有數名西洋人,正一臉好奇地望着雍正一行。

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第四章 失親孩童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六十四章 戰起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三十六章 拿破崙炮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一百八十四章 財政賦稅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四百九十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十)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六十章 咱們中計了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五十六章 長劍在手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六十九章 財政盤點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十二章 各方準備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九十二章 西南鷹計劃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四百二十九章 處置老八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七十九章 朕不想再跑了第三百五十七章 水師的末日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三十六章 創建報紙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四百八十六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六)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四百九十八章 政爭紛紛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四十八章 速克清江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