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

bookmark

攻下江寧立國,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是難以拒絕的誘惑,一頂金燦燦的帽子就在那裡擺着了,只等着寧忠源伸手拿過來戴上就行了。

可是寧忠源望着跪着的羣臣,最終還是選擇了忍耐,嘆息道:“如今天時未至,地利尚缺,人心亦未安定,絕非良機,此言卻是休談。”

臺下的衆人一聽這話就急了,你不想當皇帝,我們還想封王封侯呢!豈能就這麼算了?當下便又上前紛紛勸導。唯獨一直跪在一旁的崔萬採,臉上浮現出一絲微笑。

實際上在崔萬採心裡,也不認爲現在是稱帝的良機,畢竟稱王跟稱帝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當初復漢軍稱王,朱一貴和劉如漢都稱王,大家不管實力相差多少,這面子上都是一樣的,也就有餘地結盟以及共同對付大清。

可如果復漢軍稱帝,這個面子上的功夫也就破掉了,就需要拿裡子的東西來填,特別是對於白蓮教和朱一貴義軍來說,只有投降和敵對這兩種選擇,想要虛以逶迤是不可能了,畢竟他們都知道,大清被滅了,他們就是復漢軍下一個敵人。

當然,他們現在心裡未嘗沒有這麼想,可是眼下大家畢竟都是一致抗清,算半個戰友,再加上身份也相同,也就不會刻意將復漢軍作爲首先打擊的敵人,因此“緩稱帝”對於目前的復漢軍而言,還是很重要的一步路。

只是復漢軍內部的這股熱情已經被點燃了,崔萬採也摸不透自己這個老朋友的想法,因此也只是不出聲,跟着衆人一同勸進,如今見到寧忠源自己從誘惑裡走出來,卻是讓他內心感覺十分欣慰。

寧忠源輕輕嘆了一口氣,卻是一臉肅穆地止住了衆人。

“現如今坐在裡面的人,都是我復漢軍的心腹,本王也就不玩那些虛的了。現在不當皇帝,不是本王不願意,而是爲了以後,能夠更好的當皇帝,你們也能安安穩穩地做我復漢軍的開國功臣!”

一番話卻是說到了一幫子粗漢的心坎裡,大傢伙將腦袋系在腰帶上,跟着寧家玩命,可不只是爲了趕走大清的皇帝,更多的人還是想着乘着這艘大船,能夠得到榮華富貴,成爲人上人。

不管是誰想要阻攔他們,他們都會想辦法將這個人剷除掉,哪怕他是大清的皇帝,哪怕他是復漢軍的楚王殿下。這個道理讀書人或許懂或許不懂,可是對於寧忠源這種老兵油子來說,他心裡簡直是門清。

讀書人可以打,可以罵,可以殺,可這幫手裡握着兵權的老貨得哄着,得嚇着,得逼着,要不然就是亂天下的大禍。

程遠芝嘿嘿一笑,高聲道:“楚王所言甚爲有理,這當皇上嘛,什麼時候都能當,這裡面自然得有個章程,大夥這擁立的心是好的,可是咱也不能好心辦了壞事!”

一番話說的衆人都心滿意足,正應了寧渝對程遠芝的評價,這個老頭子,狠的時候真狠,可是滑的時候,那也是真的滑不溜秋。不過也多虧了這老頭子在中間左右逢源,衆人這才退了下去。

只等着衆人都離去後,寧忠源纔對着崔萬採感嘆道:“大夥好不容易等到了今日,我卻不能現在給給他們這份榮華。”

崔萬採卻是長身作揖,“王爺今日這一番所爲,實在是奠定了我復漢大軍未來之大局,實在是有決斷有魄力之決斷。”

“只是,我心裡也知道,這一舉可一不可二,還得讓大軍繼續前進,直到徹底拿下江南,我才能放心當這個皇帝。”

寧忠源若有所思,將手伸向了輿圖上,覆蓋在了那一大片代表着江南的土地。

。。。。。。。。。。。。。。

八月份的江南,天氣正在逐漸轉涼,許多武昌在忙完田裡的活以後,也會趁着這個時間去武昌城做做短工,雖然沒有什麼工錢,可是也能讓家裡寬裕幾分,特別是很多地方還會給農人提供一頓飯食,可千萬別小看這頓飯食,他們少吃一頓,就意味着家人能多吃一點。

現如今全天下都陷入了動亂,可是在武昌城這個風暴中心,卻顯得有些平靜,甚至顯得十分繁榮。因爲隨着復漢軍開始扶持工商以後,湖廣商會還有安徽江西商會,都將大量的銀錢帶到了武昌城裡,而隨之而來的便是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廠房。

原先的漢陽槍炮廠到漢陽鐵廠,本身就佔用了湖廣本地的許多人力,可是隨着復漢軍對工商業扶持力度的加大,還有像水泥廠、水力碾米廠以及一些糖廠也都在慢慢興起,他們或許還只是打下了一個地樁,可是對於未來的期待還是非常充分的。

與此同時,爲了更好的方便各地商旅交流,由政事堂牽頭的賑濟修路工程也在進行,這一點自然也是寧渝出的主意,原因也很簡單,修路是一項目前復漢軍內十分重要的基礎工程,早晚都得做,既然如此,還不如趁着天下動亂的時候,利用賑濟流民的方式來招人修路,花小錢辦大事。

這個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寧忠景的贊同,甚至還打算利用這個階段來進行各地的一些建設活動,比如修路挖渠,比如開礦鍊鐵。他細細算過了一筆賬,現階段光是在勳陽的流民就有部下二十萬之衆,雖然這些人目前還沒有鬧出什麼事情來,可是時間再拖下去就說不準了。

反而如果利用這批流民來進行基礎建設,不光可以消弭內亂,而且所用工費較往常要低上一半多,此外有了這麼一批勞力的加入,甚至能夠有效減少徭役徵發,對民間的破壞要小上許多。

實際上在之前的時候,寧渝便有過一個設想,那就是在將來財政收入允許的情況下,可適當減少甚至是取消徭役,改成徵募的方式來募集勞工。儘管這樣會多花錢,可是卻很值得,因爲徭役對於百姓生計的破壞實在是太過於嚴重,輕者家產損失慘重,重則破家形成新的流民。

因此這個計劃也就得到了政事堂的落實,武昌城和其他幾個城裡已經開始徵募起了勞工,一天可以保證兩頓乾飯,再加上十文錢的工費,比起碼頭上扛包雖然要少了很多,可是招募的人數卻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很多人都在徵募點排起了長隊。

“這一次預計招募四十萬人左右,而咱們幾個礦場的人數也就能夠得到滿足,還有武昌通往漢陽,還有通往其他幾個府的道路,也能夠修繕起來。預計整個工期會延續到今年入冬,四十萬人日耗糧六千石,三個月下來也就是六十萬石左右,總耗銀加上工費,大概在八十五萬兩上下。”

寧忠景手裡捧着一本賬本,開始詳細介紹了起來,“如果跟前幾年相比的話,因爲工錢都大大降低了,咱們所需的銀兩少上了一半多,可若是跟大清相比較,那麼咱們的銀子大概只相當於大清的四分之一。”

寧忠源點點頭,叮囑道:“這件工程功在當下,卻是利在千秋,切不可出現貪墨流民工餉的情況,更不允許剋扣流民的飯食,若是有人敢在這個時候伸手,切不可放過。”

一旁的崔萬採臉上帶着笑意,他向來對於這種實務都是非常贊同的,因爲像這般大興土木,所利者在平民百姓,自然是要大力支持,可如果只是爲了滿足私人的享樂,那便是勞民傷財了。

只是眼下做這些事情,卻是又多了一個理由,那便是收買人心,將來在寧忠源當皇帝的時候,才能儘量避免惹人非議,也能讓更多的人來支持寧家,支持復漢軍。

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五百七十四章 當大王的機會第二百二十章 奔襲北硤關(三)第三百三十七章 清流與濁流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一百五十一章 成與敗第五百六十章 陰差陽錯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三百八十七章 科技飛躍第三百四十一章 因地制宜,產業升級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五百四十四章 競爭上崗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八十章 畢其功於一役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六十三章 湖廣決戰?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二百九十四章 修撰明史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一十六章 刺刀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三百七十二章 接管大軍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百七十六章 忠於陛下,忠於祖國!第十二章 問責第十六章 拜師風波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七十五章 咸寧危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參崴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四百二十章 天朝貨幣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零七章 要跑路了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三十四章 飛速發展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二百六十八章 廢除弊政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