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你們想造反嗎?

bookmark

收復西南之戰,與之前平定江南和打兩廣其實是兩個概念,因爲不管怎麼說,江南與兩廣都是熟地,只要打下來妥善施政,就能很快轉化成復漢軍的財源地和兵源地。

可是西南不同,此地民風彪悍,大大小小土司林立,持續幾百年的土司制度使得西南與中央朝廷的離心力會變得更大,儘管蜀地富庶,可是滇黔二省的土司也不是那麼容易擺平的,因此既要打仗,又要治民。

如今一仗打光了二省的土司兵,也使得滇黔二省的土司在復漢軍面前,再也沒有了反抗的實力,因此實現郡縣制的機會也就到了。

“崔卿,如今是個好時機,內閣需要拿出一個妥善的治理方案出來,絕不能繼續重演洪武舊事,這其中的力度如何把握,需要你跟內閣要有個明確的認知。”

寧渝緩緩開口道:“作爲新納之地,凡是涉及到戰事的地區,皆以三年免稅,這是我們的原則。但是在西南三省,這個免稅的錢不能直接免,需要輔以漢話教育,以漢話教育接受程度爲準進行考覈,通過者方能免稅,若有成績優異者,還可重賞。”

“陛下,此法甚可,若要斷絕土司統治之根基,光是打掉土司兵還不夠,還需要從根本處着手,以漢化爲主方可使得當地更加積極融入進朝廷。而且此策不僅可以面向西南三省,還有施州衛。”

崔萬採笑了笑,以前針對各省的漢化不是沒有做過,但是收效一直都不明顯,可是這次跟真金白銀綁定在一起,不論怎麼樣,都會有一批人會主動靠攏過來的。

“沒錯,這一次戰事當中,嶽鍾琪竟然還想以施州衛爲跳板,進攻我宜昌,對於此地絕不能再放縱下去了,命令宜昌的新編十七師,直接佔領施州衛,並改施州衛爲施南府,全面實行免稅並漢化教育策。”

“是,陛下。”

寧渝吩咐之後,卻又望向了寧祖毅,叮囑道:“一定要同常山王強調,此戰首要之處在於民衆,因此大軍行進之中,一定要嚴守軍紀,尤其是對於其他族民衆而言,他們也是我們的百姓,因此絕不能有辱民害民之事,望諸軍嚴控。”

寧祖毅隨即應聲答是,隨後又簡單彙報了一番樞密院後續的軍事計劃,也就退了下去,畢竟樞密院自從改制之後,事物過於繁重,以致於主事者常常疲憊不堪。

等到諸位大臣退下後,寧渝心裡的激動與振奮,卻是再也掩飾不住,他明白西南之戰的順利意味着什麼,意味着西南之戰會比想象中更快結束,也意味着到明年北伐之日,還有更多的準備時間。

想到了北伐,寧渝便有些渾身戰慄,他終於離這一天越來越近了.......

.........

七月底,當南京的百姓們熱議新式貨幣如何精緻之時,八大銀行同時開啓了國防國債的銷售,六到八個點並沒有吸引太多普通百姓來參與,可是卻很早被各大家族和各大商會給包圓了,因此這一屆的國債,在史上也被譽爲“權貴國債。”

當然,對於眼下的百姓來說,他們並沒有對此表示什麼異議,畢竟六到八個點,相對於民間借債的三十個點起步,相差得太遠太遠,再加上很多人並沒有理解到國債的深層用意,因此當國債被銷售一空時,更多的人也只是扭頭就忘記了。

南京、武昌、漢陽、杭州、南昌、福建以及廣州等地發行的《清流報》上,大幅度刊登了關於西南一戰的相關片段,不過裡面並沒有多少戰略上的東西,因此也不涉及機密之事,最主要的篇章還是以英雄事蹟爲主。

實際上,在西南之戰中,儘管戰事無比順利,可是依然涌現出來了一大批一等功烈士,他們在被授予了忠勇勳章之餘,也被各大報紙紛紛報道,其中的事蹟在如實報道之後,卻是狠狠賺了一把國人的眼淚。

對於眼下的民間而言,他們對於戰事並沒有過去那般牴觸,最主要的還是百姓們從如今的寧楚統治下獲得了以往所沒有的好處,因此從潛意識裡,也希望能夠徹底統一全華夏,爲所有人帶去福祉。

這種樸素的價值觀驅使着許多人加入了復漢軍當中,而北伐也開始進行了初步的宣傳,也許只是一個字眼,也許只是一篇報道,可是北伐已經開始深深印在了許多百姓的心裡,他們跟寧渝一般,渴求着北伐一天的早日到來。

與此同時,西南方向的戰事也在穩步推進當中,宇治景率領的第二師十分準時抵達了重慶府,並且一戰即攻破重慶府,四川提督張廣泗率領全體親衛戰死,而張廣泗戰死之際,他的眼睛依然望向了嶽鍾琪撤退的方向。

重慶府的失陷,再加上覆漢軍西南集團軍的逐步合圍,也導致了嶽鍾琪所率領的六萬清軍,開始如同一隻被捕殺的蟬一般,在織網中彷彿撲騰,一會北上反攻忠州,一會南下攻秀山和永綏。

可是這對於寧忠義而言,卻只是將死之人的臨終折騰罷了,他一方面十分冷靜地判斷嶽鍾琪的真實目的,不爲其行爲所惑,另一方面便是令各師進一步穩紮穩打,壓縮清軍的活動空間,發誓要將嶽鍾琪這隻蟬,給捕捉到手裡。

.............

八月初四,川黔等地天色異常,突逢大雨,甚至還有冰雹落下,這等異常的天氣,卻是讓百姓們都以爲是龍王發怒,一時間多地百姓都前往龍廟祭祀,祈求龍王爺息怒。

然而這一場突如起來的暴雨冰雹天氣,對於正在沿着烏江行軍的清軍而言,卻無異於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

在嶽鍾琪決定從施州衛撤回之後,他們這一路上就行進得十分不太平,原本他們通過施州就已經非常困難了,如今再一次跨越施州回返,卻是使得所有人的體力都逐漸不支,沿途上倒伏者衆多,令人望之只覺得慘絕人寰。

何宇清穿着一身泥濘的號衣,手裡拄着一根長長的木棍,正在跟着長長的隊列行軍,而在他的身前和身後,都是一羣麻木而絕望的士兵們。

作爲清軍的一名千總,何宇清並不是一個大字不識的大頭兵,實際上他是參加過武舉的,雖然沒有取得過一個好名次,可是也將就考中了一個武舉人,後來分到了原籍四川資州,成爲了綠營的一名千總。

雖說只是一介小小營千總,可終歸也是朝廷正六品武將,何宇清每個月的正餉薪俸也有四兩銀子,生活也還算過得去,可是對於何宇清而言,他也已經沒有了進一步的空間。

因爲在清軍中已經實行了“將皆升轉”制度和“迴避制度”,所謂將皆升轉,是指除千總以下的下級軍官外,千總以上的武官凡晉升後即調往別處,而且士兵不許隨軍官調動。其次副將、參將以上軍官,不能在本省任職,遊擊、都司必須在本籍五百里以外地區任職,守備不得在本府任職。因此他一旦想升職,就不能繼續呆在家鄉。

何宇清並不在乎這些,他更享受家鄉生活帶來的那種安定感,更希望跟家人呆在一起,因此便以武舉人的身份,一直當這個綠營的千總。

然而一直到復漢軍開啓西南戰事之後,何宇清過去的安穩日子也就一去不復返了,他雖然並沒有打仗,可是也一直以一個普通千總的身份,跟隨着嶽鍾琪不斷行軍。

“何千總,聽說您以前還是個武舉人呢?”

一名年紀較大的綠營兵臉上帶着輕蔑的笑,由於千總和把總都只是低階軍官,真正在打仗的時候,反倒需要巴結隊列中的那些老兵,雙方的地位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很多老兵對千總和把總也都沒什麼敬畏之心。

當那老兵詢問的時候,其他的幾個綠營老兵也都在一旁嘻嘻哈哈的笑,他們的日子已經沒幾天活頭了,能有點樂子也是一點樂子。

何宇清的臉上浮現一絲羞惱之色,他當然能聽懂這句話裡藏着的惡意,便冷哼了一聲,“你們若是骨頭輕賤,就去前面鋪路,看看你們還笑不笑得出來!”

聽到何宇清這番話,幾個綠營兵的臉色瞬間一變,開始對着何宇清罵罵咧咧,甚至還有人推搡了起來,因爲何宇清這番話實在太過於惡毒。

在眼下的天氣裡,道路泥濘溼滑,難以行走,因此不少綠營兵被勒令去鋪路,能用什麼鋪就用什麼鋪,實在沒東西鋪,就用人命來鋪,以供大軍行進。

因此,在這段時間以來,每日裡被弄去鋪路的綠營兵多達上百人,這些人若是勞累致死,他們的屍體,也就成爲了清軍行進時的道路。

眼見得隊伍出現了騷動,一名身材高大的漢子走了過來,衆人一見他便臉色一變,當下也不敢多說話,只能一臉畏懼地望着面前這個漢子。

此人乃建昌下屬參將董麟,平日裡好舞槍棒,因此也常常在軍內好武鬥狠,那些綠營兵油子也是捧高踩底的人物,自然不敢在此人面前囂張。

“哼,一個個不成器的東西,再敢在此叫囂,全都給我鋪路去!”

董麟冷笑了一番,隨後卻拉過何宇清,故意高聲道:“何千總,以後對付這些人,就得下狠手才行,讓他們知道知道什麼叫軍法!”

何宇清臉上流露出一絲感激之情,輕聲道:“大人所言極是,多謝大人援手。”

董麟卻一把拉過何宇清走到一旁,才緩緩開口道:“何千總,眼下有一件事卻是需要你去做。”

何宇清心裡不由得打起了鼓,能夠讓他這個參將親自指示,怕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便低聲道:“大人有什麼事儘管吩咐,下官無論做得還是做不得,自當勉力爲之。”

儘管何宇清這番話留了餘地,可是董麟卻沒有在意,而是頗有深意地低聲道:“何千戶,你可知道咱們南邊的兄弟,眼下可都死在了貴陽城下?”

“什麼?”

何宇清作爲低級軍官,當然不知道這些事情,可是見董麟這幅信誓旦旦的神情,當下便有些慌亂,這麼說豈不是他們現在很危險?

“何千戶,現在很緊急,我就不跟你多說,只是告訴你,如果你還想回去見到你的妻兒老小,咱們就不能繼續往貴州走,再走的話遲早都得死!”

“可是,下官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千戶,如何能決定行軍路線?”

何宇清只覺得自己很無力,自從開戰以來,他便被裹挾進這股大潮之中,只能隨波逐流。

董麟冷冷一笑,“何千戶,屆時總兵大人會跟督憲大人請令,需要你們率領自己的弟兄們進行支持!”

“這.......”何宇清的眼睛一下子變大了,這是赤裸裸的叛亂.....

董麟冷哼了一聲,半含威脅道:“若是你不願也就罷了,可是我得提醒你,若是你不願,怕是你也就離死不遠,今生更是再也難見你妻兒老小,你可得想清楚!”

“哎.......罷了,下官自當遵從大人的意思。”

終究還是對生的希望,以及對家人的眷顧,使得何宇清選擇妥協。

由於前番的敗仗緣故,再加上如今陷入了實質上的孤軍,清軍內部的很多人都飽含怨氣,各鎮總兵甚至都開始質疑嶽鍾琪的戰略路線,因此這種串聯不只是發生了一起兩起,還有許許多多何宇清正在被人串聯起來。

這些被串聯的千總和把總雖然都不怎麼起眼,品級也不高,可卻是能夠掌控軍隊的底層軍官,他們的選擇都是自己的直屬上司,而不是那個遙遠而不可接觸的嶽大將軍。

當大軍行進到了鸚鵡關的時候,清軍內終於釀出了一股風潮,許多人都表示不願意繼續往南走了,因爲再走過去就是思南府,而那裡已經有復漢軍在駐守。若是繼續走下去,則必須要跟復漢軍硬碰硬了。

而此時的嶽鍾琪帥帳當中,也擠滿了大大小小的副將和參將,他們臉上帶着沉默之色,可是意思卻表達得清清楚楚,南下已經勢不可行。

“你們,想要造反嗎?”

嶽鍾琪臉上十分淡然,似乎根本沒有意識到眼下的危險境地。

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六十七章 抉擇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十八章 收徒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三百四十八章 二虎相爭第五百七十二章 恬不知恥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二百六十二章 圖窮匕見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十九章 火炮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一百三十九章 噩夢第四百零六章 營嘯之變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三十四章 割地皇帝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二百八十九章 勸進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五十六章 密謀第九十一章 老天爺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一百六十六章 整軍備戰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一百四十五章 圍城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二百一十六章 決戰練潭鎮(九)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三百零七章 裁撤綠營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一百零三章 人心似水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零一章 康熙還有六十年?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三章 論禪不論心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五百八十四章 遠東破局第六章 雛鷹營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八十章 勸降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五百一十九章 血雨腥風第一百七十四章 大戰餘音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戰餘音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撤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