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 工業1.0計劃

bookmark

復漢軍會北伐嗎?

雍正的這個問題,幾乎讓在場的每個人心裡都蒙上了一層陰影,而答案几乎人人都清楚,可是人人都不敢說,或許雍正就是希望讓所有人都去哄他,告訴他一個不切實際的答案。

“皇上,楚逆一旦北上,我八旗新軍必當痛擊來寇,護我祖宗社稷!”

兵部尚書托賴一臉沉痛之色,他堅定道:“如今八旗新軍已經訓練六萬有餘,若是再有明年,十萬新軍唾手可得,屆時加上我八旗和蒙古的十萬鐵騎,還有京旗各營和漢軍各營十餘萬人,若是與楚逆決戰,勢必能夠取得一勝!”

一番話語說得是熱血沸騰,可是在雍正君臣心裡,卻是連個水花都沒激盪起來,若是真能靠這幾十萬人擊敗復漢軍,他雍正早就親征了!何必在這裡蒙着眼睛哄自己玩?

說白了,經過了這麼多次的痛擊,清軍就算是靠捱打,也早學會了現在的戰爭模式。如今的戰爭,跟過去早就不一樣了,靠的是人多嗎?靠的是騎射無雙的八旗鐵騎嗎?

都不是,靠的是誰的火槍火炮多,誰的火槍火炮打得遠,打得準,這纔是真正的實力,沒有火槍火炮,沒有這些先進的器械,光靠個人的武勇,墳頭草早就三丈高了!

那些死在戰場上的巴圖魯們,那些輕而易舉就被排槍擊斃武狀元武進士們,都在告訴大清君臣一個道理。

時代不同了!

雍正粗粗喘口氣,掃視了一眼大臣,才緩緩開口,“這一次西南大戰,你們都說說,嶽鍾琪........”說到這裡時,他的牙齒彷彿有些生疼,“這個人要怎麼處理?”

衆人面面相覷,這一仗說來說起,最大的責任人自然是鄂爾泰,可是鄂爾泰都被俘了,眼下只能說說另一位總督嶽鍾琪。

只是關於嶽鍾琪,又牽扯到漢臣,倒不是那麼好說,特別是這些朝廷裡的滿臣們,更不要隨意評論,否則在這個關口上引起滿漢之爭,怕是又會出大亂。

衆人不由得望向了張廷玉,作爲如今朝廷裡的漢臣領袖,張廷玉卻是最好的回答人選了,即便有什麼問題,也不會引到滿漢之爭上面來。

雍正也望向了張廷玉,“衡臣,還是你說說吧。”

張廷玉無奈,只得低頭出列,跪在地上道:“西南之戰,主要還是土司們不可靠的緣故,若非他們戰場叛亂,隆科多不至於被俘,局勢亦不至於崩壞如斯,而嶽鍾琪雖無戰功,可亦無大錯......不過雖無大錯,可也有小過,當嚴懲之。”

說來說去,張廷玉還是將責任推到了土司身上,這倒也沒說錯,畢竟沒有土司們陣前反水,清軍也不可能被複漢軍一戰突襲至全軍覆沒,沒有了貴陽城下的七萬清軍牽制復漢軍,以至於嶽鍾琪的後路徹底被斷絕,不得不反身回戰復漢軍的優勢兵力。

衆人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當下便有人出列贊同道:“土司終究是頑固不服教化之輩,難以服之王化,此戰之敗,其責難咎,還請皇上明察。”

“恩,衡臣所言不無道理,嶽鍾琪此戰雖無大錯,可是亦有小過,失誤軍機,着罰俸三年,免去其雙眼花翎。”

雍正輕輕嘆口氣,“四川提督張廣泗戰勳卓著,專閫之臣,忘身殉國,義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追贈其爲太子少保,晉輕車都尉。”

當雍正說完之後,卻是在不經意間又看了一眼嶽鍾琪的奏摺,當下常常嘆了一口氣,或許也只能這樣了。

.......

八月,南京城內掀起了一股盛大的歡慶熱潮,全城披紅掛綵,人人笑逐顏開,不僅僅是爲了慶祝西南之戰的全面勝利,也是因爲皇帝陛下的第二個龍子誕生的緣故。

對於皇帝來說,兒子自然是越多越好的,這樣在傳承皇位的時候,纔有更多的可選擇性,也能起到多重保障。因此歷朝歷代的皇帝,子嗣都是評價的重要部分,像康熙皇帝生了足足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

儘管寧渝目前僅僅只有兩子,也着實不算多。可是對於寧楚而言,意義卻是非常重大,意味着在除了皇長子之外,又多了一重保障。倘若皇長子不幸夭折,那麼還會有一個替補上來,不至於出現後繼無人的情況。

當然,對於眼下的寧渝而言,並沒有考慮那麼多,而是一心沉浸到第二個兒子來到世界上的喜悅中,對於他來說,這件事更多是一種父子親情血脈相連的感覺。

“承銘,寧承銘,就這個吧。”

寧渝十分滿意地在皇冊上留下了這個名字,它將會成爲面前的這個嬰兒,在這個世界上的得到的第一個印記。

陳采薇帶着一臉滿意的微笑,望着面前的父子,只覺得眼下的日子,隨着新生命的到來,卻是變得無比美好。

作爲皇后的崔姒,則是安安靜靜站在了一旁,對於她來說,陳采薇能夠母子安全,本身也是非常值得慶幸的一件事,她是將陳采薇看作是家人的,因此並沒有產生任何的威脅心理。至於所謂的宮廷鬥爭,並沒有出現性子恬淡的崔姒身上。

寧渝也十分滿足於這種生活,他縱覽史書上千年,看到的後宮俱是腥風血雨,裡面的鬥爭之慘烈不亞於前朝,實在是令人心生厭惡,因此寧渝不願意繼續納妃,爲的便是能夠給自己留下一塊清靜地。

至於將來的皇位傳承問題,寧渝自信能夠在未來的幾十年裡徹底解決下來,無論是什麼辦法,總不至於重蹈前人的覆轍。

等寧渝回到了奉天殿之後,卻得到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革新二年制蒸汽機終於徹底研製完畢,完全進入實用階段。

至於更新式的蒸汽機也進入了立項當中,不過由於目前的技術還需要消化,因此可以預料想要研發更新式的蒸汽機,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突破。

寧渝在得到了這個好消息之後,整個人也是感覺到了非常振奮,有了能夠真正進入實用階段的蒸汽機,他所主導的工業革命也算是能夠正式展開。

與歷史不同,寧渝在針對工業革命的進展上,並不希望以一種無序的方式進行,那樣只會產生大量不必要的損耗,既然他是從後世來的,自然會想辦法讓整個工業革命的進程變得更加科學,也更加的有序。

根據寧渝的旨意,內閣已經呈遞上來了一份工業1.0計劃,將會以五年時間爲維度,來分別進行制定不同階段的工業發展規劃,以此確保寧楚工業革命的快速展開與推進。

在第一個五年計劃當中,將會佈局棉紡工業、採礦業、交通業、基礎原料冶煉、附屬工業等地等十幾個大類目,包括一百四十五家工廠的建設以及投產計劃,以及一條從南京通往上海的鐵路,整個工業規劃以及附屬產業的規模將會涉及五千八百萬元銀元,以及相關的產業工人一百二十餘萬人。

當然,針對這五千八百萬銀元,自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出來的,內閣財政在前兩年會提供五百萬銀元,後三年提供八百萬銀元,而剩下的兩千四百萬銀元,將會直接通過發行建設債券的形式,來進行籌集,而建成投產後所產生的利潤,將會進行分批償付。

儘管這個計劃十分龐大,可是所產生的好處也將會十分可觀,那就是通過五年的工業建設,至少能夠讓目前的寧楚在未來的財政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根據財政部和工商部的預估,以目前寧楚的財入三千萬銀元來計算,即便是不算馬上要統一的北方,僅憑南方的年入至少能夠達到五千萬銀元,而到了革新八年,也就是五年計劃結束後的第一年裡,年入能夠突破一億銀元。

僅憑這一預估,就足以說服內閣當掉最後一條內褲來支援建設了,因此這個略顯激進的方案也沒有讓更多人反對,畢竟國家有錢了,才能更好的去治理國家。

就在寧渝在這份工業1.0計劃上打上勾勾的同時,內閣首輔寧忠景也一臉興沖沖走進了大殿,而對於他來說,似乎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陛下,眼下南方各省商會,已經通過江南商貿總會和工商部,向內閣提出了請求,那就是針對明年的北伐之事,他們願意出資一千兩百萬銀元,以供軍餉所用。”

“哦?一千兩百萬,這倒是好大的手筆......”

寧渝臉上帶着笑,不過心裡卻已經猜到了是怎麼回事,便淡淡道:“想來這個錢應該不是白給的,說說吧,他們有什麼要求?”

“陛下倒是神機妙算,那些人確確實實有些需求。”

寧忠景呵呵一笑,對於他這個首輔來說,軍餉若是有旁人待出,那麼他用來國內建設的資金,也相對應多了許多,自然樂意成全這件事。

寧渝冷哼了一聲,看着手中的摺子頓了頓,“雍正是靠賣官加勒索,纔在山西那幫老坑手裡弄了一千萬兩銀子,朕可不會幹這等不成體面的事,何德何能讓商會白白給出一千萬兩?”

由於如今南方的商貿活動,不僅沒有再像過去那般受到官府和各方勢力的盤剝,反倒得到了官府在政策和其他方面的大力支持,不少商會已經發了大財。

對於這些已經將絲綢、瓷器還有大黃等貨物賣到西洋的商人而言,一千兩百萬雖然也不算是小數目,可是也還是能拿出來的。

因此無論是寧渝還是寧忠景,都沒有懷疑過這一點,對於他們來說,商會的目的是什麼纔是最關鍵的。

“那些商會代表說陛下興王師北伐中原,自然是爲了全天下的百姓,能夠實現一統亦是他們心中所願,爲此捐獻一千兩百萬銀元倒也沒什麼,只是有一點,陛下統一的是天下南北,卻不是南北商界,還請陛下能夠限制北方商會暫緩進入總商會五年。”

寧忠景對於這個條件覺得沒啥大不了的,無非就是五年不讓北方商賈進入總商會罷了,倒也無可厚非,倒是那一千兩百萬銀元,頗爲讓人心動。

“哼哼,他們倒是好大的胃口!”

寧渝冷笑了一聲,“別以爲朕不知道,若是就這麼給他們五年時間,哪裡還有所謂的北方商會一說,怕是全天下都是他們的了!”

不得不說,寧渝在聽到這個要求的時候,第一反應竟然不是痛恨,而是驚訝了,驚訝的是南方商人們,在寧渝的諸多調教下,竟然已經出現了這麼大的變化,這一手出錢禁止北方商會進入總商會的手段,堪稱是神仙之筆。

要知道,目前的寧楚的所有大小商賈商會,本身是有雙重的約束,分別是大楚總商會和工商部,哪怕是江南商貿總會也是在大楚總商會的管轄範圍,可以說總商會出臺的任何政策,只要受到工商部的認可,那就可以實行。

因此,總商會都是由各省商會分別派駐代表組成,這樣一來大家針對一些偏袒性的政策,都會有一定的反駁餘地,諸省商會即便有強有弱,可是也不會被其他外來商會給徹底吞掉,保障了了他們的獨立性。

然而,等到復漢軍成功北伐之後,南北歸一,若是北方商會禁止加入進總商會,則意味着南方各商會,能痛痛快快將北方這塊大蛋糕給分切吃掉,到時候哪裡還有所謂的北方商會?整個商界都歸南方了。

寧渝心裡明白,資本的本質就是謀取更高的利潤,只要能夠吃下整個北方,一千兩百萬算什麼?九牛一毛而已,像江南商會或者是湖廣商會都能夠拿得出來,而江西、安徽還有兩廣等商會湊湊也不是拿不出來。

對於這個要求,寧渝自然是選擇否定,他要統一的不光是天下,也有民心,若是放任南方商會徹底吞吃北方,到時候北方老百姓如何看待他這個皇帝?

天下,社稷爲重,而社稷唯民心所繫,區區一些財貨又能算的了什麼。

“此事不許,朕矢志北伐,爲的是全天下百姓,豈是一家一姓之興衰?”

寧渝冷哼了一聲,“北伐所需一應費用,都將會在明年的軍費開支裡面,就不勞這些商家操心了,與其天天異想天開,倒不如好好看顧自家的生意,朕的皇室財團,最近賺的可比他們多多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顛覆俄羅斯帝國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後名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三百七十九章 良機已至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二百一十三章 決戰練潭鎮(六)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二章 奴才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義凜然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百七十三章 我要當大汗第四百四十五章 自信姿態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百九十三章 最大隱患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七十六章 設伏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百四十章 京察處理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一百八十三章 豈有意乎?第六十二章 舉大白,聽金縷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三百一十七章 雍正的新藥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戰臨江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二百一十八章 奔襲北硤關(一)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一百四十七章 何爲臣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六十四章 要打就打山海關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一十九章 設伏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二十一章 鑄炮坊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五百五十章 大帳驚變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四百八十二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二)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兩百零三章 堅城不可拔第五百五十二章 分稅制改革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第五百零九章 新街之戰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戰康熙(八)第一百七十章 九江血(三)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三百零三章 八旗新軍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