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天命昭昭

bookmark

當然,眼下真正的問題並不是給多少武器,而是大義軍到底願不願意接受寧楚的安排。

畢竟他們好不容易在西安扎下了根來,好歹也是關隴要地,可是一旦再往西邊走,別說什麼潛力不潛力,能夠生存就不錯了。

寧千秋作爲派駐大義軍的使者,他當然能夠看到大義軍目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爲了能在西安繼續生存下去,因此對於這個提議,即便是陳道顯也不會就此答應下來。

“回陛下,西安之地,如今已被大義軍視爲心頭肉......即便是大楚給他們支援武器,怕是他們也不會輕易答應。”

“不答應?那就打到他們答應!”

一個腫眼泡的將領卻是冷笑連連,他乃寧楚剛剛提拔上的另一名樞密院高層董玉鱗,原本屬於太上皇提拔的高級將領,一直都駐守在淮山。後來寧渝見此人打仗兇悍,多少有些愛才,便提拔了他上來,做了一任樞密都承旨。

寧忠義對此並沒有什麼意見,輕聲道:“第二集團軍左右是要從開封渡河進河南,若是他們不同意,那索性就不進河南,分兵一部走隴西,到時候回擊山西,也能起到同樣的作用。”

寧千秋聽到樞密院的一片喊打喊殺聲,不由得點點頭,“倘若如此,想來陳道顯會深思熟慮,這雞蛋畢竟碰不過石頭。”

“就算他們真的想碰,也不會再給他們任何機會了。”

寧渝臉色淡然,在北伐大業上,他不會再顧忌任何人的想法,誰敢攔在路上,那就消滅掉誰。

革新三年六月底,等到萬事皆備之後,寧渝在南京祭天大典之上,親自登上祭壇,宣告誓師北伐,這一幕如同往平靜的湖面上扔出一塊石頭,激盪出了漫天的水花。

二十萬大軍,號稱五十萬雄師,將會浩浩蕩蕩跨過黃河,北伐清廷!

所有的報刊都在瘋狂地傳播這個消息,他們幾乎想盡了一切辦法,將北伐的所有消息寫在報紙上面,來解開所有人這一年來的心中迷惑。

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寧楚肯定會北伐,可是誰也不知道,這個北伐的日子具體什麼時候到來,如今當謎底真正被揭開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感覺到有些如夢似幻,甚至感覺到一絲不真切的虛假。

那些還心懷大明的忠臣義士們,他們跪在了南京明孝陵前放聲痛哭,似乎這一切都來得是那麼遲,以致於所有經歷過甲申國難的百姓們,幾乎都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只剩下了對那個灰暗時代的殘留幻想。

從大明崇禎十七年,到大楚革新三年,中間經歷了整整八十一載風雨,可以說哪怕當時的垂髫幼童,如今也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者,而更多的人則是帶着對過去的回憶,消逝於過去的時代。

只是想要讓這些人真正打開心結,怕是隻有打下京師,在明思宗皇帝吊死的槐樹前憑弔,才能真正一洗這八十一年下來積攢的深深怨氣。

寧渝在聽到了關於這些人的秘密彙報之後,也沒有多說什麼,他們懷念的並不是真正的大明,而是僅僅存在於記憶當中的大明,這並不會影響到他們對於寧楚的擁戴。

不過有一點寧渝還是很在意的,那就是等到克定中原奪取京師之後,還需要對大明皇帝們的陵寢進行保護,以防止一些極端的滿蒙八旗會對明朝皇帝的陵墓進行破壞,畢竟無論怎麼樣,寧楚都是承繼的大明天命。

好在內閣組建的國史修纂委員會已經正式成立,針對《明史》的修纂工作也擺上了進程,便可以藉着北伐的機會,將一些東西給放進去,以此來凸顯寧楚的天命昭昭。

.......

京師,圓明園。

南京北伐誓師的一幕,終究攔不住一些有心人的傳播,特別是那些記載着北伐諸事的報刊,如今成爲了北面最爲火熱的讀物,儘管官府屢禁不止,可依然有許多報紙出現在了京師,甚至出現在了雍正的眼前。

“五十萬北伐大軍,好大的氣魄,好大的手筆啊......”

位於園南的勤政殿屬於雍正登基以後新建的宮殿,在勤政殿一旁還擁有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多值房,因此雍正經常在夏季的時候來此地辦公,而此時的雍正皇帝,正拿着一份報紙,斜斜倚在了御榻上。

總管太監蘇培盛正殷勤地守在了一旁,儘管聽到雍正的感嘆,可是他也不敢出聲,就那麼老老實實地站着,眼觀鼻鼻觀心。

可是任誰都知道,論起對雍正的瞭解,此人怕是數一數二,哪怕雍正皇帝心裡有個刺撓還沒表現出來,這個老太監怕是就能在第一時間發現。

特別是進了夏日之後,雍正帶着大臣們搬到了圓明園以來,蘇培盛擔心這夏日的蟬鳴聲擾了主子歇息,便將那些侍衛們打發着去捉蟬,卻是應了當初的‘粘杆處’,因此又有人故意譏諷,聲稱他是個‘粘杆太監’。

可是無論旁人怎麼看他,蘇培盛依然我行我素,對雍正的服侍一日細過一日。正因爲如此,他也得到了雍正的特別看重,成爲了圓明園此地的太監總管。

雍正自然知道,這番話能從他的嘴裡說出來,可是絕對不會進蘇培盛的耳朵裡,要不然輕則發回盛京守陵,重則便是立刻打死,因此說出這話也不可能得到蘇培盛的迴應。

“叫起吧。”

“嗻。”

所謂的叫起,便是指皇帝召見軍機大臣、王公、滿漢大學士或六部堂官以及封疆大吏等,如今在圓明園裡只有軍機處,而各部的堂官還在紫禁城裡面,因此很明顯便是傳喚軍紀大臣前來共商國是。

等到徐元夢、張廷玉、允祿、蔣廷錫等軍機大臣到了以後,雍正也毫不客氣,直接將那份《清流報》扔在了衆人面前,陰惻惻道:“相信你們早就已經看到這份報紙了吧!”

衆人當下便跪成了一團,無論他們之前沒有看到過,這個時候都堅決不能承認,而是紛紛低聲道:“回稟皇上,此等叛逆之文,便是一字一句,奴才也實在不敢去看。”

雍正並不是真正要對衆臣如何,實在是心裡早就生了邪火,如今被寧楚的報紙一逼,便多多少少有些不忿。

“朕叫你們來,不是讓你們說這些沒用的廢話!楚逆此次北伐來勢洶洶,縱使沒有報紙上的五十萬人,可至少也有二三十萬,大清拿什麼去抵擋?”

衆人聽到這裡,不由得面面相覷,只有徐元夢硬着頭皮道:“山東、河南一線已經做好的了準備,有十萬綠營已經集中在了山東,還有八萬綠營集中在了河南,再加上各省團練,或許能夠暫緩楚逆腳步.......”

雍正默然,他當然知道徐元夢的意思,山東還有河南是肯定守不住的,這一仗說來說去還得在直隸打,到時候十萬八旗新軍加上五萬京營八旗,會成爲大清的最後底牌。

“山東.....難道真不能守?”終究是有些不甘心。

“回陛下,當謹防兩廣之事重演,倘若復漢軍引一軍跨海北上,則不堪設想。”徐元夢也很頭疼,對方的手段實在太多,堪稱是防不勝防,甚至可以說在寧楚的水師面前,就連直隸都得硬着頭皮守。

要知道,從天津到京師的距離,幾乎連一天的行軍時間都不需要。

雍正微微沉默,他望了望眼前的大臣們,卻感覺這些人沒有一個靠譜的.......在這種時候,無論是幹什麼,都好像有點晚了。

“張廷玉,去告訴俄國人,他們的條件朕都會答應下來,只是有一點,讓他們的皇帝趕緊派援兵吧,若是來得晚了,怕是這些地盤都會被寧楚所佔,到時候看他們找誰要去。”

“奴才領旨。”

張廷玉緩緩站了出來,沉吟了一番才低聲道:“回皇上的話,眼下俄人雖然能依靠,可畢竟遠水救不了,大清還得多想想別的出路才行。”

“如何?”雍正的眼光望着張廷玉日益滄桑的臉龐,不由得心中一動,眼下真正說起來,還是他這個漢人最貼心的,將來倘若自己死了,一定要讓張廷玉配享太廟,方纔成全一段有始有終的君臣佳話。

至於那個年羹堯.......哼,還真以爲朝廷裡不知道他在甘肅的所作所爲,只可惜眼下卻沒辦法強行將他給調回來,只能讓他多享受一段日子。

就在雍正胡思亂想之際,張廷玉卻跪在了地上,低聲道:“回皇上的話,奴才下面要說的,只怕是砍十次頭都不爲過,還請皇上能夠饒恕奴才的死罪。”

“你且說來聽聽。”

雍正的臉色已經開始變黑了,他很不喜歡有人故作聰明的模樣,只是剛剛升騰起對張廷玉的那些感動,卻是消失無影無蹤。

張廷玉十分敏感地察覺到了這一點,着實有些無奈,只是有些事情真不能怪他,倘若他不先說這話,只怕將來的很多事情都會讓他很被動。

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三十章 真正的戰爭第三百八十三章 十年海軍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一百七十九章 堅不可摧第三百七十三章 毒丸計劃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許將軍見太平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一十章 亂起第六十九章 城下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決戰之大戰寧錦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一百零七章 勳陽府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四十三章 誰都逃不了第五百二十三章 大策凌敦多布第二章 奴才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康熙(三)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七十一章 鳳翔之變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一百八十二章 怒火攻心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四百九十二章 前途未卜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五百二十章 歸化城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一百二十七章 血戰第一百八十章 正面會攻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六十八章 兵敗如山倒第二百一十一章 決戰練潭鎮(四)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三十六章 兵出江西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四百六十三章 九門提督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二百八十三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五百零五章 二萬萬銀元第四十七章 寧千秋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康熙(二)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六十三章 反旗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二十五章 釐定制度第五百四十五章 長纓在手縛蛟龍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三百五十章 水陸齊攻第五百章 陛下要賴賬第五百三十六章 改變世界第十三章 父子夜談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三百零八章 攤丁入畝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