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

康熙五十九年五月初五,正是民間端午節,日頭也升起來了,讓正在勞作的農人狠狠罵了幾聲賊老天。

在已經被擴大了許多倍的制炮坊中,雷駝子愁的辮子都快立起來了,一臉的不可思議的望着寧渝,彷彿在看一個瘋子。

“你讓我在七月份前,拿出三千杆雷式銃?”雷駝子始終都叫不慣那個礙口的雷式型燧發槍,一直堅持着叫雷式銃。

寧渝一臉平靜的望着這個老頭子,“不錯,最好在七月份之前,能再拿出四十門六斤雷式炮和十五門十二斤雷式炮。”

雷駝子再也沒有忍耐,大聲吼道:“你以爲這造槍造炮是種大白菜?說有就有?”

寧渝伸出了三根手指頭,每說一句話便彎下一根。

“第一,我給你白銀三萬兩,粗粗算了下,基本上是夠了。至於熟鐵和其他的原料,我會委託家族派人送過來。”

“第二,如今制炮坊一共是七百多人。我再給你一百人,單獨劃分一個制槍坊出來,全力生產火槍。”

“你就算把人和東西都準備好了,可是這時間上也來不及啊!”雷駝子性子火爆,直接打斷了寧渝。

寧渝微微嘆口氣,頗爲無奈的望着雷駝子,“大師,你等我說完。其實我也知道,制槍沒有那麼簡單,更何況是三千杆,不過我有個辦法,可以讓你像種白菜一樣把槍造出來。”

雷駝子一向都知道這個東家少爺鬼主意一大堆,當即有些討好道:“這不是駝子心急......還請少爺詳細說說。”

這一點就是雷駝子跟寧渝的默契了,雷駝子從來都不問寧渝要這麼多槍炮去幹啥,只問怎麼做。

寧渝一本正經道:“造槍的難點無非在槍管上,其他的都不大礙,而我有辦法讓你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還能大大提高製造槍管的速度。”

這讓雷駝子聽得心癢癢的,面上卻故作不屑:“真的假的?駝子我雖然認可少爺你的本事,可是這槍管可不比炮管,越是小巧的東西,越是見真功夫的。”

其實雷駝子這話說的也不錯,因爲在歷史上,大炮的發展速度是要遠遠高於槍支的,技術難題也少了很多。

這個年代的制槍方法,大多都是明朝時候傳下來的,主要可以分爲《紀效新書》上說的卷合法和《天工開物》上記載的拼接法。而雷駝子用的就是在拼接法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這種法子其實不能算差,可以造長槍管,而且分段槍管冷卻相對均勻,不容易炸膛。而卷合法直接以雙層熟鐵板直接卷合,冷卻速度不夠均勻,容易炸膛。

從質量的角度來說,肯定是選擇現在的拼接法,可是這種法子對工匠的要求非常高,完全靠工匠自己的經驗手藝,沒十年的功夫還是哪涼快哪歇着去,因此如今已經是雷駝子拼了老命,把手下幾個徒弟都弄去造槍管,才能每個月製造一百杆燧發槍。

如今寧渝想要一下子從一百杆提升到一千五百杆,這槍管的問題是必須要進行解決了。而寧渝的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水力鍛錘。

在目前的制炮坊周邊,是存在這樣的水利環境的,因此寧渝需要解決的就是鍛錘本身的問題。寧渝內心有些自得,如果說什麼是黑科技,這玩意在這個時代絕對算得上,可以說沒有水力鍛錘,很多東西都不可能憑空出現。

寧渝對於水力鍛錘的大概結構是有思路的,好歹也是見過的,當即便畫下了草圖,然後找來了工匠們,開始攻克這一個技術難題。

說起鍛錘,雷駝子也是不陌生的,畢竟如今的工坊裡就有一套鍛錘,不過這玩意是依靠人力才能使用的,因此可以說很野蠻很暴力,也很低效率。

見到寧渝畫出來的七扭八扭的草圖,雷駝子感覺似乎還是可以考慮的,畢竟水力鍛錘在原理上跟如今的人力鍛錘沒有太大的區別,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解放人力,從而擴大生產的規模。

雷駝子捧着曹圖笑道:“我還只當你拿出什麼寶貝呢,這跟咱老祖宗留下來的水碓有啥區別。不過呢,也確實可以試試,我挑幾天時間來改造下現在的鍛錘。”

寧渝又接着說道:“光有這個還不夠,還需要改變目前的槍管制造工藝。原先的那法子雖然好,可還是太慢了,用卷合法製造,然後換上一個中間帶凹槽的鍛臺,把槍管放在裡面直接鍛打成型。”

這一點上在寧渝畫的草圖上也是有體現的,不過寧渝怕雷駝子不太理解,便提了一句。

雷駝子哼了一聲,“你這點小把戲,駝子心裡還是清楚的,你這小子也不知道從哪裡學來的這些歪門道道,這好好的聖人書不去讀,天天來摻和咱這工匠把式。”

雖然這話說的口是心非,寧渝也不去計較,只是繼續道:“這辦法跟之前提到的流水線工藝是能結合起來用的,比如前面安排一個人鍛打鋼骨,鍛打好了就可以交給下一道工序進行冷卻,自己可以繼續鍛打,這樣整個流程不用停下來,等到下道工序的冷卻結束後,就再交給下一道回爐加熱,繼續鍛打,周而復始之下,整個體系都會活起來。”

這讓雷駝子聽得眼前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這樣一來爐工也能分班鍛打,再加上這水力鍛錘,也不需要自己掄錘了,這麼一來三千根槍管也不是不可能做出來,嘿,你小子還真是個天才!”

這一世的寧渝,已經聽慣了別人吹捧的,無論是誰,都沒有像今天一樣,讓寧渝感覺怪怪的,似乎眼前的雷駝子被某個人附體了。

也不再多說什麼,雷駝子便火急火燎安排手下的工匠,開始試製這個水力鍛錘。至於槍身以及其他的工藝,也開始逐漸進入流水線狀態,只等到時候直接組裝,就可以大大加快火槍的製造速度了。

寧渝也不再多待,這番事情一了,他要回去接受質詢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長楓嶺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十二章 問責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八十七章 得加錢第五百八十三章 乾隆跑路了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二百八十二章 年少萬兜鍪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三百零五章 親征杭州第四百九十一章 出關!出關!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八十章 勸降第二十六章 寧家別院第三百二十七章 不服就打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牛痘法問世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四百四十一章 新舊碰撞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三百九十四章 軍校始定第一百一十二章 湖南攻略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二十五章 敢問大志?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二百七十六章 君父之憂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一百二十章 後路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四百一十八章 重任在身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九江血(二)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一百五十二章 義陽三關第五十三章 禍事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一百七十三章 九江血(六)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二章 奴才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三百三十九章 多走走,多看看第一百三十四章 曾靜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六十四章 君臣相得第三百零四章 先殺楊宗仁第五十一章 聖眷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六十章 父子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三百零一章 復漢軍在行動第三十五章 雷式型燧發槍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五百四十三章 責任內閣制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三百五十八章 酒醉入韶州第六十六章 影子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二百五十章 照樣打崩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