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圍城打援

bookmark

寧渝說起來到目前爲止也打過幾仗,可是心裡最明白一個道理不過,那就是所謂的運籌帷幄並非是真正能夠決定勝負的因素,真實的戰場上是沒有機會去玩那麼多的花招的,實實在在的槍對槍刀對刀纔是主流。

因此無論他想出來的計策多麼精妙,落在實處裡還是需要一刀一槍去打出來的,因此寧渝已經做好了一場血戰的準備。這不是寧渝所願,可是別無選擇。

望着並不是非常高大的大冶縣城,寧渝需要給對方施加一些壓力,立馬召集了師參謀長和兩個團長過來。

“今天打的這一出叫圍城打援,那這第一仗就很重要,一定要給他們壓力,否則這援兵就不會那麼盲目趕來,一定要狠狠去壓,壓到他們喘不過氣,壓到他們去催援兵儘快來。”寧渝慢條斯理說道。

“根據探子回報,這城裡放出的信使已經進了蘄州,黃州府的兩隻主力部隊分別就是蘄州營和道士洑營,這兩大營合計兵馬足足有三千人之多,加上這城裡就有近七千人馬,打掉這七千人,我東南暫時可保無虞!”

程之恩微微皺了皺眉頭,道:“如果都是原先的老兵,我相信能這麼打,可如今整個一師的人馬,足足八成都是沒見過血的新兵,這樣打會不會打崩了?”

這個理由很充分,想要實現圍城打援的想法,就需要有一批擁有很強的戰術執行能力的老兵,否則很容易打成潰敗。這可是實實在在的封建部隊,其組織能力可不是後世能想象的,稍微複雜一點的情況,就會導致整個戰局崩潰。

董策上前一步,在這個時候他沒有辜負在雛鷹營裡的學習,大聲道:“我軍雖然都是新兵爲主,可是能打!這第一仗,由我的一團先上!”什麼是尖刀,董策一直都把自己當成尖刀。

寧渝對這位好學生也是頗爲看重,當即表示讓炮兵先開炮,不過不能打太多,畢竟這一次還需要對付黃州來的增援部隊,因此需要留一定的炮彈給他們。

隨着一陣炮響,一顆顆實心彈子飛向了大冶縣城的城頭,將城牆處打得是塵土飛揚,並且不時帶起幾條小命,讓整個牆頭的清軍士兵都惶恐不已,他們想要開炮,卻發現牆頭擺的那兩門字母炮,已經都被打光了。

這大冶縣城並非什麼堅城要地,因此城牆都是用黃土夯成的,幾炮下去,便將城牆上打出一片豁口。還有幾發炮彈命中了城門,將木質的城門打了一個大洞,只是許明遠已經將城門內用石頭堵死了,讓寧渝微微有些遺憾。

此時的城牆上已經是一片狼藉,四處都是清軍的屍體,董策趁着對方軍心未定之際,果斷讓一營上好刺刀,準備近身肉搏。

帶隊衝鋒的營長原先也是雛鷹營出來的兵,年紀不大卻是一身的硬骨頭,當即便下令上好刺刀,帶着兩個連的士兵,扛起幾架雲梯便向城頭髮起了衝擊。

許明遠見到復漢軍已經開始準備攻城,當即也下令讓清軍準備起身迎擊,特別是整整四百名鳥槍手倚着牆頭,也不管復漢軍有沒有衝上前來,便開始進行射擊,這種老式的鳥槍不光射速奇滿,而且射程也非常近,大概只有不到四十步的殺傷力,因此一輪槍放下來,對面的復漢軍士兵卻都完好無損。

一直到復漢軍士兵開始搭建雲梯時,清軍們才七零八落的開槍射擊,一通槍響過後,復漢軍士兵也不過倒下了十幾位,剩餘的便將開始向着牆頭攀爬,而此時的綠營鳥槍兵們便一股腦開始向城下退去。

這一幕卻是讓許明遠傻了眼,考慮到鳥槍兵們確實沒有肉搏能力,只好揮手讓城內的刀牌手上牆頭準備肉搏,這一番下來卻是讓復漢軍士兵們幾乎沒有付出什麼代價,就已經上了牆頭。

在清兵眼裡看來,復漢軍士兵在打槍方面十分厲害,可是肉搏能力卻不見得,因此一向是存了小視的心理,可是真的迎上去之後才發現,復漢軍士兵在肉搏方面更爲強大,不斷有清軍士卒發出慘叫聲倒在地上。

陳小五此時端着一柄長長的燧發槍站在了牆頭,他身體十分高大,因此使用燧發槍拼刺時非常佔優勢,已經接連捅死了五六個清軍士卒,那些士兵手裡拿着的長刀在陳小五看來就跟笑話一般————無論是砍還是劈,都不如刺那般迅速剛猛。

幾名清軍士卒舉着長刀衝了過來,陳小五和幾名復漢軍士兵也端平刺刀迎了上去,只是一瞬間,清軍士卒們便倒下了三個,而復漢軍士兵也倒下了一位————他的胸口被砍了一刀。

戰場上的死傷就是這麼一瞬間的事情,可是從整體的戰場局勢上來看,復漢軍已經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在老兵的帶領下,復漢軍的新兵們也很快適應了戰場上的氛圍,他們的臉上和身上都帶着血,也分不清是自己人的還是清軍士卒的。

整個牆頭如同一具巨大的碾盤,將清軍士兵和復漢軍士兵攪在一起,直到再也分不清彼此,廝殺聲響徹了整個天地,彷彿讓整個天空都帶着血色。

不知過了多久,復漢軍敲起了鑼鼓,這在戰場上就表示鳴金收兵,士兵們便緩緩從牆頭上退了下來,在這一過程中清軍卻實在是無力追擊,在整個牆頭的爭奪戰當中,他們的死傷實在是太過於慘重,也過於慘烈。

許明遠的雙手發着抖,他舉着一把長刀緩緩靠在了牆頭上,在牆頭爭奪戰的後半截中,清軍實在是快抵不住了,許明遠便帶着自己的親兵出馬,加入了這場血腥廝殺中,足足二十名親衛如今只剩下八人,連許明遠自己的胳膊也被狠狠捅了一刀。

看着城牆上堆積如山的清軍屍體,許多清軍士卒開始放聲大哭,哭聲慘厲如血,令人聞之生悲。

“許將軍,這援兵何時到啊!”一名年近五十歲的清軍老士卒拄着刀,就這麼跪在了許明遠面前,在剛剛的肉搏當中,他的三個兒子都死光了,只爲了保住他這個老父親。

許明遠沒有說話,只是呆呆望着遠方的夕陽,呢喃道:“是啊,這援兵什麼時候到呢?”

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二百二十一章 誰不想活?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五百一十五章 雙方心機第三百六十一章 致命一擊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五百六十二章 炮兵對決第七十章 震動天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二十九章 炸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二百八十七章 成立軍機處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十二章 問責第五百五十七章 敲詐勒索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二百二十九章 朕還沒死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十三章 表彰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二百三十四章 戰康熙(四)第八十三章 奪嫡第四百五十八章 孤臣之道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六章 雛鷹營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三百五十四章 咬下一塊肉來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十章 千古聖君第三百三十八章 魏武捉刀人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南風起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一百八十六章 流言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五十八章 危局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四百五十五章 朕也要親征第十二章 問責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一百七十二章 九江血(五)第二百三十七章 戰康熙(七)第三百六十四章 陳采薇有喜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二十七章 檢閱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安慶第二百六十章 福禍所依第二百一十五章 決戰練潭鎮(八)第二百七十章 忍辱負重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八十五章 金銀本位制度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百五十九章 下定決心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漠北第一百八十七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零五章 頭疼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十七章 先生何以教我?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五百二十七章 蒙古大汗第二百二十四章 血戰桐城(上)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一百六十一章 一日破城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二百零四章 漢陽造第二百零九章 決戰練潭鎮(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四百六十章 難當的大清官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