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

bookmark

鄔思道畢竟非同尋常之輩,自從跟隨胤禛以來,屢獻奇策,這一番自然也會積極去籌謀,只是人在局中,很多問題反而不能看得通透,因此一直苦思良久,卻難以想到良好的破局之法。

一旁的李衛原本還不敢多嘴,可自從去年投入胤禛門下之後,一直都沒有獻上什麼功勞,如今見到胤禛深陷逆局,心裡卻暗自覺得是一個立功的好機會,當下便道:“主子爺,這做事也不止是一條路,若是前路無法可走,不如繞開走?”

這話說的迷迷糊糊的,讓胤禛有些費解,可是在一旁聽了的鄔思道,反而聽得眼前一亮,不過鄔思道也只是眯了一下眼睛,卻沒有直接開口點破,他還要再聽聽這個李衛的想法,這便是鄔思道的高明之處了。

李衛見胤禛不解,再看鄔思道也不言語,便橫下心來,將原來隱藏起來的一身匪氣展現了出來,“四爺不妨效太宗故事。”這話可就說的太赤裸裸了,這裡說的太宗可不是清太宗皇太極,而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的故事大家心裡都清楚,作爲一個奪嫡的模板,可以說是自唐以後,所有奪嫡之爭都不約而同想要效仿這位前輩,來個武裝奪嫡,對於康熙年間的諸位阿哥,自然也是背得滾瓜爛熟,心裡也未嘗沒想過。

可畢竟時代不一樣了啊,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一刀一槍拼出來的,在軍內是有實力的,可他胤禛有什麼實力?除了一個年羹堯總督遠在四川,幾乎就沒有軍中的支持了,反而是十四阿哥親領撫遠大將軍,手下可都是精兵良將,說起來那位十四爺倒更像李世民幾分。這個時候提起效太宗故事,究竟是何意?

想到這裡,胤禛心裡有些不快,只是他雖然生性刻薄寡恩,可也明白目前正是用人之際,也不好大加苛責,當下便想請這李衛先行離開。

只是還不待胤禛作何表態,鄔思道卻有些意外,他卻不是什麼正經讀書人,而是那種真正的帝王師,因此一聽到這個建議,反而微妙的輕輕點點頭,低聲細語道:“四爺,這主意並非全無希望,關鍵時刻是能夠扭轉敗局的。”

胤禛苦笑道:“鄔先生莫要玩笑,這豈是是兒戲之言。”話雖這麼說,語氣卻已經有所猶豫了。

胤禛心裡也明白,無論成不成,這一步恐怕都會走上一遭。若是當不了皇帝,如何能實現他心裡的那些志向?他不會甘心的,因此無論如何,胤禛都會選擇一搏。

鄔思道微微一笑,也只是點到爲止,多的話根本不用說,只要堅定了胤禛內心的這個想法,就足夠了,至於怎麼做?這不是還有個李衛嗎?

從那一日開始,雍親王府便關了大門,不再迎接外客,至於原因很簡單,雍親王要閉門潛心向佛,不見外客。當然明面上是這麼說,可是粘杆處的探子們卻越發顯得活躍起來了。

整個京城因爲十四爺的即將回歸,變得暗潮洶涌,各大家族之間在暗地裡不知做了多少交易,又不知重新劃分了多少利益,波雲詭譎之下,置身於中心地帶的復漢軍,卻並沒有受到太多的關注。

楚逆一事似乎根本沒有在這些大人物心中真正停留過,寧忠源、寧渝等幾個名字或許會在腦海裡一劃而過,卻根本不會留下半點印象,在這些大人物心裡,真正在意的永遠是康熙皇帝的一舉一動。

可就在此時,復漢軍卻沒有停下腳步,根據大都督府發佈的命令,將針對目前的復漢軍實現大整軍,擴充戰力,以便於迎接即將來到的湖廣決戰,誰都知道,這一戰無法避免,可如果贏了這一戰,局面又將會進入一個新時期。

寧渝作爲樞密院副使,自然統籌這次的整軍計劃,每日裡忙得昏頭昏腦,連帶着崔姒,也跟着忙乎了起來,二人雖然即將結爲連理,可是此時卻也來不及去考慮這些東西,因此倒也少了許多尷尬。

根據之前的計劃,新的復漢軍將採用三師編制,每師五千人,所欠缺的燧發槍將在月底補充一次,不足的暫時以繳獲的清軍鳥槍先進行代替,而火炮基本沒有缺口,因此這一萬五千人的裝備基本齊全,戰鬥力也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至於原先俘虜的清軍,除了剪辮投誠的一些綠營官兵其外,其餘人都全部打入礦場進行勞作,這樣一來也使得礦產的開掘速度日益加快,所煉出來的熟鐵產量也在不斷增加,槍炮坊所生產的槍炮也越發多了起來。

寧渝還挑選了一部分新兵和一部分老兵組成了一隻守備部隊,一共九千人,分爲三個守備團,分別駐紮在武昌、漢陽和黃州三府,這樣一來即使主力不在,也能在清軍的圍攻下堅持一段時間。特別是爲了考慮到放心,這三個守備團的主要將官幾乎都是寧家子弟組成,根本不用擔心會不會出現反叛。

此外,寧渝還將原先繳獲的一些清軍平底沙船,組建了一隻規模很小的長江水師,目前僅僅在武昌漢陽等地使用,不過寧渝也開始有意識吸納水師人才和造船人才,畢竟在長江等地作戰,水師的力量還是非常可觀的。

在這些工作全面做好以後,基本上就已經到了十一月的初期,而此時的湖北上空已經開始浮現戰爭的陰雲,滿丕和王文煥已經將湖北的清軍集結在了一起,總共三萬人馬駐紮在了襄陽,而湖南巡撫張昌恩所率領的三萬湖南綠營官兵也駐守在了嶽州,距離漢陽府也僅僅只是一個洪湖的距離。

復漢軍東面的安徽和江西清軍也開始異動,不過這兩省清軍集結已經晚了,因此只是擺了幾千人馬駐守在要道之上,防止復漢軍突然東進而走。

可以說自從寧渝帶人打下大冶和黃州府之後,整個湖北湖南的清軍都已經開始動了起來,可綠營的效率遲緩低下,因此整個十月份都難以做出一些行動,如今剛剛整合完畢的湖廣清軍,準備兵分兩路,合擊漢陽府。

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三十九章 桃花山匪徒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四百四十九章 割讓領土第四百六十七章 人心思變第七十一章 忍耐第五百零四章 進攻盛京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七十四章 大冶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三百三十三章 誅清逆,平人心第五十二章 加快速度第四百九十五章 祭祀崇禎第三百一十六章 差了點什麼第五百七十一章 統合漠北第五百二十一章 何惜此身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一百二十六章 強攻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三十章 歡欣第三百章 浙江呂家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三百六十八章 種痘之法第五百四十一章 朝堂政鬥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始收網第四百三十二章 有軌馬車第二章 奴才第十九章 火炮第四百六十九章 大決戰之天津登陸第兩百八十一章 江寧諜影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三百零二章 改造儒家第四百四十四章 士紳的本質第兩百零一章 看試手,補天裂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四百三十三章 今非昔比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四百二十四章 拿下鶴丸城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一百四十六章 倡辦團練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三大進程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五十五章 兩難選擇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三百一十一章 你來當皇帝第二百五十八章 十四爺要奮起第五百二十四章 握緊的拳頭第四百六十一章 各爲南北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四百八十一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一)第二百八十六章 重新洗牌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四百八十章 大決戰之大夢初醒第八十八章 兄弟第四十四章 雷式炮第五百六十五章 貓捉老鼠第一百六十七章 生死搏殺第四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餘暉第二百八十四章 天下英雄誰敵手第二百四十六章 鐵騎衝鋒第五十五章 夢繞神州路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八十九章 初戰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三百七十八章 來人!上地球儀第五百六十一章 九死一生第一百二十一章 生死第五百五十四章 噶爾丹策凌的奮起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八十一章 監察院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一百七十六章 武昌!武昌!第五百一十六章 不需要談判第四百六十五章 對比的煩惱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曆帝第二百五十三章 大戰落幕第四百九十六章 遼東屯田策第三百四十六章 苛政如虎第八十六章 西攻南守第二百一十九章 奔襲北硤關(二)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一百章 年關第五百二十九章 利於千秋第五百二十二章 出使漠北第四百零四章 頂不住就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