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戰前

隨着十一月的到來,轉眼就入了冬,此時的復漢軍上下都乾的熱火朝天,不斷有新兵加入了進來,以致於軍營的呼喝聲一日比一日更加大。

大都督的銀子更如同水一般流了出去,除了抓緊打造燧發槍和火炮,還臨時打製了一批刺刀盾牌,這些所謂的盾牌其實都比較簡陋,僅僅只是一塊大木板削成,上面還帶着毛刺,僅能作爲臨時所用。

刺刀是根據之前寧渝畫下來的樣式改進的,長一尺左右,平時可以放在腰間使用,戰時則可以掛在槍口上,相對之前的刺刀而言,使用的材質更加堅韌,因此在戰鬥中更不易折斷。

特別是隨着冬天的到來,政事堂也派人去民間高價購買棉衣,還僱傭了整個武昌城的婦女爲復漢軍縫製軍衣,在這段日子裡,整個復漢軍就像忙瘋了一般,想辦法動用一切力量,來增強哪怕一絲一毫的勝勢。

無論是城裡城外,到處都是進進出出的人羣和推車,各類物資被抓緊往武昌城內運送,畢竟再過一段時間,這裡恐怕會成爲戰爭的最前線。無論是清軍還是復漢軍,都在跟時間進行賽跑。

寧忠源也沒閒着,他帶着寧忠景、崔萬採等人一天天往軍營跑,一來是爲了查看如今的復漢軍準備情況,另一方面自然是爲了激勵戰心,別看此時的復漢軍有兩萬多人,可相對之前幾千人時的情況要複雜很多,許多人都是直接從綠營俘兵中轉化過來的,這些人雖然都剪了辮子,可是忠誠度卻很難保證。

寧渝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將雛鷹營原來的士兵分配到各營當中,擔任要職,並且還將原先雛鷹營當中的制度全盤挪用過來,設立了參謀處、教導處等部門,既能在平日裡起到振奮士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監控各營的異動,防止他們心懷不軌。

除了在裝備和制度方面,寧渝能夠去引進一些新東西,可是在戰爭指揮卻又抓了瞎,雖然說寧渝之前打過幾仗。可是那幾仗嚴格來說並不屬正規的大軍團作戰,而都是以奇襲爲主,若真的堂堂正正打上一場十八世紀的戰爭,寧渝目前的能力還不夠。

寧渝所幸的一點是,寧家原本就是軍武傳家,在戰爭指揮方面其實有很豐富的經驗,否則以他個人的能力,根本沒辦法去應對如今的戰爭模式,因爲現在這種戰爭模式既有規模龐大的冷兵器戰爭,又夾雜了一些火器進來,別說寧渝這個後世人,就連這個時代許多熟讀兵書的人,上戰場照樣是一團漆黑。

所幸的是寧渝有個好爸爸,本身就是這個時代難得一見的將才,知道一開始要循序漸進,因此先讓寧渝有機會去打桃花山練練手,而後打武昌城也好,打大冶也好,都儘可能讓寧渝自己去練手,因此才讓寧渝有機會從戰場上學習出來。

武昌城校閱場中,寧忠源身披盔甲站在正中央,一旁分別站着寧忠景、崔萬採、寧忠信,他們目前都是文職,因此穿了一身長褂,至於寧渝和寧忠義同樣身披盔甲,站在了一旁,還有程家和鄭家的一些長輩也站在了高臺之上。

而在他們下方空地上的,是整編徹底完成以後的復漢軍,一共一萬五千人,陣前還擺放了足足一百二十門火炮,全都是最新式的雷式炮,堪稱氣勢恢宏。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一次的檢閱既是出征前的一次準備,也是讓其他大家族能夠放心,寧家人辦事靠譜,跟着復漢軍走沒錯的。

這是一個奇蹟,僅僅花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初步整合出來了一支裝備基本齊全的大軍,這跟過去那些農民起義軍可不一樣,這支復漢軍無論是從軍紀軍容上來看,都比清軍綠營更像正規軍。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寧、程以及鄭家幾乎是傾盡全力,因此這一次的展現也是給他們一個交代。

一萬五千人的復漢軍人人身穿紅色軍衣,腰間繫着皮帶,兩腿綁着寧渝創造出來的綁腿,在行軍時極爲方便,緊急情況下還能當做繃帶使用,看上去如同一團火焰一般,不僅威風凜凜,更顯得氣勢十足。

崔萬採笑道:“我漢家原本就屬火德,如今主公起兵於楚地,更是以火爲天象,實在是天命所歸。那清廷自北方而下中原,乃水之德也,如今天道循環,合該被我楚軍所克。”

不管這話有沒有道理,反正說得衆人臉上一片喜色,寧忠源更是笑道:“如今有此雄軍,這幾萬綠營兵又算的了什麼?就憑那羣老爺兵?還是那連馬都快騎不了的荊州八旗?”

衆人一聽這話,不由得紛紛大笑,唯獨臺下的士兵們更加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緊張的氣氛微微緩和了幾分。

寧渝臉上也微微有幾分得色,看着身旁的寧、程、鄭等幾家的長輩,笑道:“復漢軍目前滿編一萬五千人,編爲了三個師,裝備了一百二十門火炮,等閒幾萬清軍來攻,都能將他們消滅掉!”

“武德之盛,莫過於此啊!”程遠芝也是笑出一臉褶子,這老頭雖然心裡是賊精賊精的,明白上了寧家的船,基本上是共生死了,可畢竟心裡還是在打鼓,若是抵擋不住該如何?如今見到這威武之師,自然也放下一半的心了。至少在程老爺子心裡,比起羸弱的綠營要強上無數了。

寧渝繼續介紹,“如今三師之中,一師師長由我親自擔任,師參謀長程之恩,二師師長由四叔寧忠義擔任,鄭洪恩擔任師參謀長,三師師長由程銘擔任,參謀長由寧祖毅擔任。”

當下便出來了幾名漢子,一個個精神抖擻,目光如炬,都是軍中打磨久了的漢子。其中鄭洪恩、程銘以及寧祖毅都是這幾家的中堅力量,至於原先的雛鷹營骨幹和漢陽營的骨幹,最高目前也只是一名團長。

這並非寧渝任人唯親,而是當下迫於無奈之舉。在還沒有建立真正的職業軍官制度之前,寧渝想要保證復漢軍的絕對忠心,就只能如此。

第二百五十八章 喪事喜辦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二百八十八章 新式火器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三百二十二章 如履薄冰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四百七十三章 大決戰之再戰寧錦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三十七章 你要戰,我便戰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二百九十六章 龍興之地第三百三十四章 星辰大海第三百六十二章 兩廣盡收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三百五十二章 擴八旗,開滿洲第一百二十八章 還能怎麼打?第一百五十七章 奇襲之策第五百八十六章 新一代武器第二百二十七章 康熙倒下了?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兩百零二章 孤城日漸危第二百二十六章 血戰桐城(下)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二十八章 七成藥第三百二十章 登基爲帝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二百六十七章 天下熙熙第二百五十五章 做個買賣第二十章 匯通錢莊第一百四十二章 打還是不打?第五百三十七章 瓷器與火槍第一百九十四章 戰前摩擦第五百四十七章 帝國的朋友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三百六十七章 汪景祺的新事業第二百四十四章 決死之爭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三百四十七章 巡視制度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三百三十章 大清真的要完了第二十三章 炮響第三百二十一章 廢除賤籍第七十八章 投降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四百八十八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八)第四百九十三章 弘曆登基第九十八章 降或死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誰求誰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決戰之雍正吐血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二百五十一章 擲彈營,萬勝!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三百二十八章 廉恥與風骨第五百四十二章 黨爭要公開第二百九十一章 佈局第三百零九章 立國稱制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決戰之漢臣處境第一章 夢裡夢外第一百三十二章 朕難道錯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自古艱難唯一死第三十七章 軍事編制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三百七十七章 海外來客第五百五十六章 區區十萬人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二十二章 制炮第二百九十七章 離心離德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四百九十七章 朝鮮利益第二百二十三章 八旗勇士第二百六十一章 康熙駕崩第五百五十三章 皇家公學第三百七十章 年羹堯的決心第九十三章 仙桃營第一百零二章 以血換鐵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九十九章 受降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百零一章 清兵入寇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五十四章 拒絕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九十九章 黃河清,聖人出第五百七十章 靠不住的準格爾第三百五十六章 慘烈與悲壯